台湾省(教案)

合集下载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色,运用地图说出台湾主要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绘制台湾产业结构折线图,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台湾经济特点及影响因素,台湾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 读图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台湾有哪些优势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生:积极发言。(略) 师:台湾利用其自身的一些优越条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它自己的特色。 板书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活动一:同学们读“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分析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 生:略 师: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出口商品中农产品所占比例大,农产加工品和工业产品所占比例小;60年代后,农产品出口所占比例急剧下降,而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到70年代后占主导地位。 板书 1.台湾的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活动二:请同学们读图和教材38页阅读材料提供的资料,分析归纳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生:讨论、发言。 板书: 2.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多高素质人才、多港口、吸收外资、出口加工。 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要得到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科技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希望在坐的各位同学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出一份力。 活动三:读“台湾岛主要的工业中心”图,结合活动内容1题,完成下列要求: 找出台湾的主要工业中心 台湾工业的分布特点 生:看图后举手回答。 师:台湾的主要工业中心有:台北、台中、高雄。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板书: 3.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师: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结合38页活动(3)回答。 生:分析回答。 活动四:根据表提供的资料,绘制台湾三类产业变化折线图,并分析说明台湾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绘图 师:台湾利用其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比重稳步上升,同时也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略 课后练习:收集资料,组织“宝岛----台湾在我心中”的专题演讲 板书设计: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1.台湾的经济特色:出口导向型经济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 型 2.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人才、港口、外资、出口加工。 3.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初中地理台湾省教案

初中地理台湾省教案

初中地理台湾省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教案台湾】祖国宝岛—台湾【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崔鹏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3.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河流的特征【情感目标】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我国哪个省?属于什么民族?引入主题—台湾省【自学提纲】1.台湾省东临海峡与省相望,北靠海,南靠2.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主体是什么岛?3.台湾的居民祖籍多是族为主,4.台湾岛是我国第大岛,地形以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多是—走向;平原分布在部沿海。

5.台湾海峡沟通了海与海,被称为“海上走廊”。

6.台湾最长的河流是【学生自学】p50—p52【读图】google卫星地图【问题】1.台湾省大致在我国的哪个方向?2.台湾省的海陆位置怎样?纬度位置如何?3.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省份是哪个?【学生】略【小结】学生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教师提示方法。

【读图】google卫星地图【问题】1.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主体是什么岛?2.位于台湾海峡的是什么岛?3.目前,中日有争端的岛屿是哪个?【学生】略【小结】台湾省的组成中,主体是台湾岛【练习】投影展示相关试题,学生作于作业本【阅读】资料展示【问题】1.台湾大多数人的祖籍是大陆的哪个省?2.台湾以什么民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什么族?【学生】略【小结】由此可以看出,台湾民众与大陆血脉相连,同宗同祖。

【读图】台湾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问题】1.台湾海峡连接的是哪两个海?2.剖面图上台湾海峡水深约是多少米?3.台湾海峡海底地形是什么?说明了与大陆的什么关系?4.台湾海峡如何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5.由上面可知,台湾经常遭受的地质灾害是什么?【学生】略【小结】台湾海峡连接东海与南海,成为“海上走廊”,位于大陆架上,自古是与大陆连在一起的。

初中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

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

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让学生欣赏台湾的美景,感受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讲授新课:一、祖国神圣的领土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示范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示范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和人口分布;2.学会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图说出台湾省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人口、城市的分布;2.初步分析台湾省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3.通过史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宝岛台湾;2.【知识解析】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资料卡片;3.【知识解析】野柳地质公园;4.【活动设计】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5.【知识解析】新竹科技园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写的一首诗《乡愁》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抒情诗,体会其中的爱国爱家情感。

教师:诗中的“我”和“母亲”各自代表了谁?引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

在课堂引入环节,老师也可使用视频资源【课程引入】宝岛台湾,使学生对本课时有整体的感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地形”“台湾岛人口的分布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设置:(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台湾省》教学设计

《台湾省》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
3、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4、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合蔗、水果等;
(3)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4)交通运输发达:桃园机场 高雄港
(5)经济类型:进口----加工------出口
(6)旅游业发达。
讲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经济部门及产品。
6、民族风情
(1)讲述台湾的人口、民族及其分布,让学生知道台湾居民中97%的为汉族人,而且其祖籍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
出示“台湾岛的地形图”, 分析得出台湾岛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让学生找出台湾的最高山——玉山,了解玉山的海拔高度,并说明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并让学生在课本的地形图中找出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和和最大的湖泊——日月潭。
2、气候报告
台湾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引入孟庭苇的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特征是“高温多雨”。
(2)引导学生在地图上通过比例尺量算出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的距离,并计算出海轮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到达两地港口所需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水之隔,联系便利。
(三)再记台湾——重点练习
在学生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的重点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从钓鱼岛到余光中的诗《乡愁》,再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再到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高山青》,不只体现学科联系,更体现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二、讲授新课:1.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记录。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38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物产;初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物产之间的关系。

利用材料能够明确指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资料学会简单评价台湾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之间关系;运用地图、资料和已学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爱国之情;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性,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南方地区的最后一节,对南方区域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分区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比较熟悉,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利用平板学习是八年级学生喜欢且能驾驭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确任务、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1、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简要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分析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地形、气候、河湖之间的联系。

3、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

4、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四、教学难点1、简要评价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流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台湾省 公开课教案

台湾省 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开课课题: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开课时间:
开课班级:八年级()班
开课地点:八年级()班教室
开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②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③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和居民概况。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范围,组成。

②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色,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②台湾丰富的资源。

教学用具:
班班通、幻灯片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同步伴你学》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2、地理范围
3、居民与人口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
2、气候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
4、自然资源丰富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港口中学张建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状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3.使学生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了解其“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具准备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法等各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同时展示日月潭、玉山等风景,及台湾的水果、基隆港等照片。

【提问】同学们,那首动听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是不是非常优美?哪你知道阿里山和那些美丽的画面位置哪个省吗?
(学生回答:台湾省)
非常好,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祖国这块神圣领土——台湾省。

【CAI】第三节祖国的神对领土——台湾省
【提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
【活动】大家看课本P34第2题的相关材料,并用线把相关内容连起来。

【板书】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CAI】展示相关活动内容
(请学生上讲台来了连线操作)
A 、台湾海峡水深仅60米,是由于陆地下沉形成的,海峡两岸联系从未间断
B 、台湾汉族占97%,多为福建、广东的后裔,通闽南话
C 、台湾古称夷洲,1661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1885年设台湾省,1895年日本侵占,1945年回归。

D、台湾、福建省共同尊奉妈祖。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历史、文化渊源
D
【承转】既然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我更应该走进台湾,去认识它、了解它、请看大屏幕。

【CAI】中国行政图
【指图讲述】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它位于我国东南部海洋上,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CAI】放大台湾岛
【CAI】台湾省概况图(图6.22)
【读图】请同学们说说台湾省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出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指图讲述】台湾省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36000平方米,其中,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的海洋中,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多媒体闪烁出海洋名称)其中台湾海峡是东海、南海的航运要冲,有我国“海
上走廊”之称。

人口2200多万人,以汉族人为主,少数民族中以高山族人口最多。

【活动】做P33活动1第3小点,利用比例尺测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的直线距离。

【CAI】出示正确答案
【读图】刚才我们分析位置时只分析了海陆位置,那么它的纬度位置又如何?有哪条重要纬线穿过?
(答:北回归线。

)
【指图讲述】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

【CAI】台湾地形图
【读图】台湾岛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山地、平原各分布在岛的什么部位?
(学生思考回答)
【指图总结】台湾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

山地约占全岛面积的2/3,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台湾中部的山区,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统称台湾山脉。

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平原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转承】大家再来看看台湾气温图和台湾降水量图,了解台湾的气候情况。

【CAI】台湾气温图和台湾降水量图
【指图讲述】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中部,再加上四面环海,这样的位置决定了全岛大部分地区属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南部沿海属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C以上,所以说台湾的气候有高温的特点。

台湾岛四面环海,受季风影响,全岛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在1500mm 以上,只有西部平原背风地带降水量在1500mm以下,其中东北部迎风坡降水多、雨日长,如基隆是著名的“雨港”,而火烧寮则有“中国雨极”之称,年降水量在6000mm以上,1912年曾高达8409mm。

(我们惠州年降水量约1600mm,火烧寮是这里的4倍。

)
【转承】地形多山,再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气候,使得台湾植被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因此,植被类型会很丰富。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美丽富饶的宝岛
【板书】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讲述】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CAI】台湾农矿产品分布图(图6.24)
【活动提问】
①台湾有哪些物产资源?
②分布在哪?
③台湾为什么会获得海山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和东南盐库等这些美称?(完成P36活动第1题)
④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库”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转承】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三、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CAI】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图(图6.28)(演示动态变化过程)
【提问】以1960年为界,台湾1960年前及1960年后的出口贸易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讲述】在1960年以前,台湾利用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在“宝”字上做文章,出口农矿产品为主;1960年以后,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岛”字上做文章,出口工业品为主。

形成了“进口-加工-
出口”型的经济。

经济结构改变后,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迅速发展。

【转承】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讲述】(同时用多媒体展示)
1、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2、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劳动都的素质;
3、扩大开放力度,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4、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如新竹科学园);
【转承】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分布又怎么样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6.30 台湾岛主要的工业中心)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讲述】(同时用多媒体展示)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他们主要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地形因素服: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历史条件: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交通条件:近海,多优良港湾,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4、人口分布:台湾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课堂小结:(多媒体动态展示)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让我们一起关注台海局势,期待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二、台湾概况
1、位置、范围
2、面积、人口、民族
3、地形
4、气候
三、美丽富饶的宝岛
1、生物资源
2、矿产资源
四、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
60年代前:农业为主
60年代后:工业超过农业
★课堂练习【CAI】展示(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