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计算题练习(含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练习(含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汇总练习1.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B )A.5万亿元B.6万亿元C.7.5万亿元D.10万亿元2.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C )A.0.5次/年B.1次/年C.2次/年D.3次/年3.假设某国2011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2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2年的价格分别是( A )A. 5元 6元B.10元 12元C. 20元 24元D.8元 16元4.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C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5.假设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价值为6 元,产量为10万件。

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C )A. 4元、4元、60万元B. 6元、8元、90万元C. 4元、6元、90万元D. 8元、6元、120万元6.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 x*p<0,②x*p >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7.2012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经济生活计算题其及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其及答案
小李在股票市场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某股票500股,一段时间后该股票价格下跌到8元,小李决定以每股8元的 价格补仓500股,之后该股票价格反弹至9元,小李决定以每股9元的价格卖出所有股票,交易费为买卖股票总金 额的0.5%,求小李的投资收益。
投资类计算题二:基金定投收益计算
1. 题目
小张从20岁开始每月定投1000元购买某基金,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5%,求小张 到60岁时的累计资产总额。
c. 分析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2. 答案
a. 企业销售量的增长率 = [(35% - 25%) / 25%] × 100% = 4%。
经营类计算题二:市场占有率与销售量预测
01
b. 企业未来两年内销售量 = 50 × (1 + 4%)^2 = 54.16 万件。
02
c.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市 场营销力度、提高产品质量、降 低生产成本等,以扩大市场份额 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经营类计算题三:生产成本与价格策略制定
• 题目: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年产量为1万件,生产成本为8万 元/件,售价为12万元/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占有 率,计划降价销售。
经营类计算题三:生产成本与价格策略制定
a. 计算降价前的企业年利润。 b. 分析降价对企业年利润的影响。
c. 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05
经营类计算题及答案
经营类计算题一:企业利润与成本计算
• 题目: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为40元,售价为60元,年销售量为10000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计划降价销售, 经市场预测,每降价1元,年销售量可增加2000件。
经营类计算题一:企业利润与成本计算题三:生产成本与价格策略制定
2. 答案
a. 企业年利润 = (售价 - 生产成本) × 年产量 = (12 - 8) × 1 = 4 万元。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 文科必备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 文科必备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文科必备一、价值量的计算(一)设问角度1、计算单位商品价值量2、计算价值总量3、计算使用价值量(二)例题解析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例1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

所以选C。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后,单位时间内产量由原来的1件变为1.2件,也就意味着生产1.2件商品付出的劳动价值为6元,所以每件就应为6/1.2=5元)2. (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D.不变【例2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 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 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

经济生活计算题

例6. 假设2011年甲国W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240元,出口到乙国,用乙国货币表示为 600元。 2012年甲国生产W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0%, 且甲国通货膨胀率为25%。 若2012年甲乙两国汇率 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W商品用乙国货币表示为 A.615 元 B. 625元 C. 635 元 D.645元
2、汇率变动后货币兑换的计算 ⑴外汇升值或贬值人民兑换外汇(如美元)的计 算 ①美元升值8.5%,1000人民币兑换的美元计算: 1000÷[6.29×(1+8.5%)]=1000÷6.82465 =146.5276美元 ②美元贬值8.5%,1000÷[6.×(1-8.5%)] =1000÷5.75535=173.7513美元 ⑵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人民币兑换外汇(如美元) 的计算 ①人民币升值8.5%,[1000×(1+8.5%)] ÷6.29=172.4960美元 ②人民币贬值8.5%,[1000×(1-8.5%)] ÷6.29=145.4689美元。
1、货币兑换计算
⑴人民币兑换外汇(如美元)=人民币数量÷外汇 汇率。 例如美元汇率为1:6.29,1000人民币兑换的美元 数量为1000÷6.29=158.98美元
⑵外币兑换人民币=外币×外汇汇率。
例如10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为1000×6.29= 6290人民币。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1.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 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下图的①②③④ 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例4.(2013· 新课标Ⅰ卷· 13题)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 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 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 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 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 下降0.83 B. 下降0.76% C. 上升0.83% D. 上升0.76%

《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

《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

题型复习一:计算题专题复习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经济生活计算题训练

经济生活计算题训练

经济生活计算题训练(一)计算题考点:(1)关于价值量的计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2)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②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超发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0%=(现在价格-原来价格)÷原来价格。

③纸币贬值率=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100%;纸币购买力=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的发行量*100%(3)关于股票的价格计算: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4)关于分配方式计算: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区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

(5)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注意扣除基数3500元和理解累进税率。

(6)关于利率的计算: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注意:复利就是利滚利,把上期末的利息并入本金,利息又生利息。

)(7)关于汇率变化的计算题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二)适应性练习1.(2011 年高考上海卷)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 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 年的价格分别是A.40 元32 元B.40 元50 元C.30 元50 元D.45 元32 元2.(2011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10 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 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 1452 万元B. 1320 万元C. 1210 万元D. 1100 万3.(2012年高考海南卷)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

《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

《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

收益还原法
根据房屋的租金收益和合理的投资回报率, 推算出房屋的价格。适用于投资性房产的评 估。
成本法
基于房屋的重置成本或建造成本,减去折旧 后得到房屋价格。适用于新开发或近期开发 的房产。
房贷还款金额与时间计算
等额本息还款法
每月还款金额相同,包括本金和 利息。随着还款的进行,本金占 比逐渐增加,利息占比逐渐减少。
关税计算方法
按照完税价格与关税税 率的乘积来计算应缴纳 的关税税额。
进出口贸易成本核算
贸易术语解析
包括FOB、CIF、CFR等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在成本核算中的 应用。
进出口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贸易术语、商品价格、运费、保险费等因素,采用相 应的公式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中的注意事项
如正确区分各项费用、合理确定成本计算期、选择合适的 核算方法等。
时间成本计算
考虑交通拥堵等因素,将 时间成本转化为金钱成本 进行计算。
多人出行费用分摊
根据出行人数和总费用, 计算每人应分摊的费用。
02
投资理财中的计算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
利息计算公式
01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存款期限
复利计算
02
将每期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下期利息按增加后的本金计算,
即“利滚利”。
05
企业经营中的计算
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
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的核算,以及期间费用的分摊。
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制定成本预算、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实施成本考核等措施,对企业生产经 营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管,以确保成本不超出预算范围。
营业收入与利润分析
营业收入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见类型及应对方法【内容摘要】:从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中归纳出经济生活计算题常见类型,通过典型高考例题及解题思路分析,展示该类型试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的一般方法和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经济生活计算题常见类型,应对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文】:高中经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数量关系,如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币值与汇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等的关系,类似的数量关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被频频考察,而且是以数学应用题的方式出现的计算题,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的角度变化多端,很难把握,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在平时教学中都是学生感觉比较难,是容易失误丢分的题。

本人搜集了近年全国及各省大部分高考计算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发现了几个考察最频繁的数量关系,归纳出了七个最常见的考察类型,找到了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常见类型(一)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例:假如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均匀价钱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均匀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假如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钱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亿元纸币。

A、10001250B、12001350C、10001200D、14001300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的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

依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钱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贮藏。

所以,不管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例:(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假如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进步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钱用白银显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由材料可知,在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

假如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进步一倍,则1克黄金=4克白银,而此时5件A商品=4克黄金=16克白银。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

先算出黄金、白银和A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再算出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对它的价值量的具体变化,最初与白银、A商品价值量进行换算来选择答案。

(三)、有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例(20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解析:本小题住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了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均匀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求的劳动时间。

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

第一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目和,10×(1+20%)+8=20万件。

第二要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

第三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

此题正确答案是B。

(四)关于外汇汇率升降或货币升值(贬值)的计算题例(09四川26)小张按1美元换取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换取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

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解析】本题以08至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下为大背景,以近年来人民币升值这一话题为小背景,考查学生对汇率的转换了解,旨在考查学生连续计算能力和分清题目逐个解决题目的能力。

着重考查学生的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解读计算题,切忌主管猜测和心算,最好是分步骤逐步运算。

依据“小张按1美元换取兑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乐意推算他拥有1000*8=8000人民币。

而依据“两年后美元换取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又不难得呈现在1000美元可换人民币为1000*8*(1-20%)=6400元人民币。

因此,同两年前相比,小张损失了8000-6400=1600元人民币。

故选A。

(五)关于储蓄存款(债券)利息的计算题例:(2007年高考天津卷Ⅲ文综试题第29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

假如您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为20%,存款到期后应得本息为(C)A、7392元B、79464元C、84392元D、86240元解析:依据利息计算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10000×7.70)×4%×3×(1-20%)=7392(元)。

最初,本息共计84392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必须要明白,利息税是指利息收入的20%,而不是本金的20%;(注:我国在2009年已经取消了储蓄存款利息税。

)(六)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题例: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

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

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

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___元增值税款?A、110.5B、1610.5C、255D、175.5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式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增值税要避免对每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

(七)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计算例:(2010年安徽文综第3题):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D)。

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解析:本题考查分配方式。

李某一家收入中,国企的工资、资金属于按劳分配,为36000+8000=44000元。

个人专利收入和房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5000+6000=11000元。

而个体杂货店收入为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故答案为D。

三、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应对策略经济生活计算题虽然材料新颖丰富,设问角度年年翻新,但我们只要掌握最一般的方法和应对策略,同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根本上——紧扣教材,全面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从近年来的全国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来看,尽管其背景材料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面不断翻新,但这些题目大多是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试题"考察基础知识"的特点很明显,因此,紧扣教材,准确掌握相关知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第一:对教材中出现的具有数量关系的知识点归纳,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标人教2008版教材里涉及到的,最常见的以计算题形式考察的知识点有:货币(纸币)发行量、汇率、价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恩格尔系数、银行利润、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共十个知识点。

第二:正确理解上述知识点含义、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不同知识点的关系,融会贯通。

做到真正理解,才能在遇到新形式的计算题时从容应对,有效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12题):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C)。

A.80,84B.84,80C.84,64D.84,100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税、汇率的综合计算,把本来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的关税、汇率通过试题情景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这就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对每个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建立起知识的体系,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从方向上——要关注上一年的高考,明确高考计算题的类型和要求,把握当年高考的方向。

政治科高考考试大纲、教材、试题虽然年年都有变化,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纵观近五年来高考政治计算题,考过约十三种类型,但最常见的是上面归纳的七种。

熟悉这七种计算题型,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股票价格计算、企业经济效益计算、GDP和GNP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等,由于教材、考纲发生了变化,这些内容在现在的教材和考纲中被淡化,相关的计算公式也被删除了,我们可以不必在此花费时间。

(三)从技巧与方法上——要仔细审题,明确设问的角度与指向,计算的步骤与试题设定的条件。

现在高考试题一般都是情景性试题,计算题更是会给出一个设定的情景,其中信息量大、干扰信息多、变量多,学生容易出现审题失误的现象,因此要求学生看清试题要求我们计算什么、分几步计算、在什么条件下结算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