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和知识检测》(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和知识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特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解读1】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温馨提示】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解读2】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法技巧】比较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制的归属: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对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

(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2.对外开放【方法技巧】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

【考点解读3】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考点解读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过程【温馨提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检测】1.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

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3.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

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

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方法指导】对内改革为便于掌握,可将其分阶段记忆。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训练)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训练)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

部编版初中历史8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C.借签苏联的成功经验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①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3.世界好,中国才能好。

中国好,世界才更好!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真正走向世界”,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A.重返联合因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创办上海合作组织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到熙熙攘攘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这块“试验田”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5.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跑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关于“中国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②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②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四个全面”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②中国梦已经实现了A.②②②B.②②②C.②②②D.②②②6.(2022·山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7.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C.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8.中共代表大会的主题,决定了之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开端的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D、中共十五大召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而颁布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人民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

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了( )A、人民公社的建立B、农村的改革C、城市的改革D、科术的进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是因为( )A、作出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B、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D、平反冤假错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A、建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重新确立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B、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决定了平反冤假错案D、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了党章,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试题与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试题与答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举例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 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特区的建立,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经济发展等。
二、非选择题 6.(2022·贺州)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 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 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 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 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 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4.(2022·梧州)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是 ( D )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历史 配RJ版 八年级 下册
目 录
CONTENTS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01
单元时间轴
02
单元知识归纳
03
单元提升训练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单元时间轴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三单元复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 3 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 3 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试题 有答案

第 3 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一选择题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3.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事件()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七大”的召开5.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会议有()①遵义会议②中共七大③中共八大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 中国现代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五四运动7.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坚持民主集中制8.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9.“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10.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指()A.广州 B.深圳C.上海 D.海南11.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1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几次变革,而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变革是()A.人民公社 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合作化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其中新在: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⑷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54”“28”代表的含义?“54”指的是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也有种说法是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五十四个单位);“28”指的是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⑵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⑶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等。

5、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显示了新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象。

西藏和平解放表明了党和政府时刻注意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新时期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⑶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派大批干部援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修建了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鼓励和发展西藏地区工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3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3经济体制改革

1.企业自主经营
城 市
2.公有制为主体
3.按劳分配为主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走 中国 自 特色 己 社会 的 主义 路 道路
感谢聆听!
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
启示:生产关系的 变革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的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 ,是以城市的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84.1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陈云:(1905.06.13- 1995.04.10),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 和奠基人之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改革前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 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 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 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 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 个母蛤蟆。
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亏损147万元
1991年组建海尔集团——1992年利润8亿元
现在的海尔集团——2017年全球营业 额2419亿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建立起来?
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点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调节手段
国家计划 行政手段
市场机制 经济、法律手段
11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图片中的农民老李,在新中国成立后,都经历过哪些改革?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实行农民
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和知识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和知识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特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解读1】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温馨提示】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解读2】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法技巧】比较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制的归属: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对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

(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2.对外开放【方法技巧】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

【考点解读3】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考点解读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过程【温馨提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检测】1.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

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3.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

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

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方法指导】对内改革为便于掌握,可将其分阶段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本节课做的选择题就是作业, 各位同学准备好纸和笔,当堂 写好并对答案,课后马上去QQ 作业那里秒了它!
温馨提示: 本节课做的选择题就是作业, 各位同学准备好纸和笔,当堂 写好并对答案,课后马上去QQ 作业那里秒了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2、时间: 1978年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 是坚持“文革”“左”的错误) 2、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 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内容: 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
4、意义: P36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拨乱反正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 特区。
2、经济特区的“特”:P42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窗口”:深圳
4、经济特区作用(意义):P43第一段
第9课 对外开放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第五个)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 和贸易中心之一。
第9课 对外开放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 2、意义:P4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了新途径。。。。
第 8、9课小结
改 革 包括 开 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第8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两省四地后海南
对外开放(第9课)
对外开放的格局:P4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拨乱反正
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 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 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具体改革方法:P40 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含义:P40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P4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改革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 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时间:1978年(1983年基本在农村普及)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P39 激发农民劳动热情、生产力大解放、收入提高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
2、形成过程:①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 年把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 又向纵深推进,开放沿江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