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 第1讲 物态变化-2017年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含动画)》资料PPT课件

(3)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温度/℃ …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
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9_8___℃,当地的大气压小___于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个标准大气 压.
(4)下图是所( 示B 是) 三位同学作出的水沸腾的图象,其 中正确的
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 气.
三、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概念:物质从__固__态__直__接___变成_气__态__的过 程,升华需要__吸__热____.
(2)常见的升华现象 灯泡内的钨丝变细. 冰冻的衣服变干.
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碘容易升华.
舞台上的烟雾,是怎样形成的?
4:正确使用 ①选择:看清温度计的_量__程____、分度值 和
_零__刻__度__线__. ②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完__全__浸__没___在被测液体
中且玻璃泡不能接触 容器底或容器壁 . ③读数:要等温度计的示数_稳__定__后__再__读__数__;读数时温 度计的玻璃泡_不__能__离__开__待测液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 _液__柱__的__上__表__面__相__平____. ④记录:记录数__值__和_单__位__. ⑤取:取出温度计.
温度/°C
气态 沸点
液态 B
熔点 A
固态
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腾过程
D E
C
水
时间/分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中考科学复习物质科学专题11物态变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第25页
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 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26页
A.图像中的 AB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答案:B
第8页
第9页
例 1(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 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 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第10页
解析:在浴室内水蒸气比较多,水蒸气遇冷容易 液化;而浴室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浴室内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高的镜面,不会放出热量,所以不 会在镜面上发生液化,即可以保持浴室镜面清晰,故 选择 B。
第6页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 方式
蒸发
沸腾
• 只在液体表面 •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不 发生汽化现象 发生汽化现象
同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点 • 迟缓汽化
• 猛烈汽化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相同 (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使液体变 点 为气体
第7页
3.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 化时要 放出 热量。液化方法:① 降低温度 ;② 压 缩体积 。
【答案】B
第42页
8.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 “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 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第43页
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 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26页
A.图像中的 AB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答案:B
第8页
第9页
例 1(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 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 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第10页
解析:在浴室内水蒸气比较多,水蒸气遇冷容易 液化;而浴室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浴室内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高的镜面,不会放出热量,所以不 会在镜面上发生液化,即可以保持浴室镜面清晰,故 选择 B。
第6页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 方式
蒸发
沸腾
• 只在液体表面 •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不 发生汽化现象 发生汽化现象
同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点 • 迟缓汽化
• 猛烈汽化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相同 (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使液体变 点 为气体
第7页
3.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 化时要 放出 热量。液化方法:① 降低温度 ;② 压 缩体积 。
【答案】B
第42页
8.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 “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 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第43页
第1节 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 19张)

蒸馏水
澄清石灰水
图1-6 化学反应
如图 1-7 所示,在盛有 10 mL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视 察产生的现象。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 氰化钾溶液检验______________的 存在。
硫氰化钾 氯化铁
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溶液
加入硫氰化 钾溶液后
图1-7 氯化铁溶液与硫氰 化钾溶液的反应
3、夹缬,是温州苍南印花染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 用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故 专家称其为“蓝夹缬”。根据信息,回答问题。下列是“蓝 夹缬”制作的几个工艺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
A、织布 B、雕版刻制 C、氧化制靛 D、晾晒
4、下列现象:①蜡烛燃烧,②玻璃破碎,③金的颜色是 黄色的,④铁易生锈。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②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④____(均填序号)。
自然界中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图1-1 下雨
图1-2 火柴燃烧 图1-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物理变化的实质: 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_______, 形成了____________。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物质产生_______变化或_______变化,尽管______各不相同, 但许多变化都伴随有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要求 ①了解物质变化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描述化学变 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并存在能的转化; ②化学变化还会伴随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发光、 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学业要求 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态变化专题(PPT课件(初中科学)11张)

三、蒸发和沸腾
3.生活处处有科学,留意视察皆学问。
甲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___炖__盅___(选填“ 空气”或“炖盅”) 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不__会_沸__腾_(选填“ 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 (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____丙____(选填“图乙”或“图丙”)。 (4)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为使汤料快点煮熟,加大火力让水沸腾更剧烈,分析这种做 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__合__理_因_。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无论用大火或小火,
三、蒸发和沸腾
2.小李进行“视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当温度升高到如图甲温度计所示时,在烧杯中能视察到如图乙____C____ ( 选填“C”或“D”)所示的现象。实验结束撤掉酒精灯后,小李发现水仍然能沸腾一段时 间,这是因为___水__能__继_。续从铁圈(或石棉网)上吸取热量 (2)如图丙是小李根据部分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 增加,请在答题纸的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线。
二、晶体的融化曲线
【例题5】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
料,夹层间有“神秘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
长时间保持不变。“神秘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三、蒸发和沸腾
产生部位 温度要求 剧烈程度
课题:《物态变化专题》
一、物态变化的类型
融化(吸热)
汽化(吸热)
《物态变化》课件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固体与液体之 间的变化过程。
蒸发与凝结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液体与气体之 间的变化过程。
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固体与气体之 间的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的应用
溶液的制备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质制备各种溶液,如盐水、糖水等。
冷冻食品工艺
通过冷冻技术使液体食品转变为固体食品,保持口感和营养。
《物态变化》PPT课件
欢迎进入《物态变化》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物质的三态,如固体、液体、 气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过程,实验演示与应用。让我们一起探索物态变 化的奇妙世界!
物质的三态
固体
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状态,分子之间紧密排列。
液体
具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 的物质状态,分子之间较为 松散。
干冰的制备
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升华成固体,制备可用于保鲜和特殊效基本知识
复习物质的三态和各态之间的变化,巩固理解。
展望物态变化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探索物态变化在科学、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更广泛 应用。
气体
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 质状态,分子之间间距较大。
态的变化
1
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变化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凝固:液体变为固体。
2
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变化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凝结:气体变为液体。
3
固体与气体之间的变化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
物态变化图示与实验演示
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演示
蒸发与凝结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液体与气体之 间的变化过程。
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固体与气体之 间的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的应用
溶液的制备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质制备各种溶液,如盐水、糖水等。
冷冻食品工艺
通过冷冻技术使液体食品转变为固体食品,保持口感和营养。
《物态变化》PPT课件
欢迎进入《物态变化》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物质的三态,如固体、液体、 气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过程,实验演示与应用。让我们一起探索物态变 化的奇妙世界!
物质的三态
固体
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状态,分子之间紧密排列。
液体
具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 的物质状态,分子之间较为 松散。
干冰的制备
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升华成固体,制备可用于保鲜和特殊效基本知识
复习物质的三态和各态之间的变化,巩固理解。
展望物态变化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探索物态变化在科学、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更广泛 应用。
气体
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 质状态,分子之间间距较大。
态的变化
1
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变化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凝固:液体变为固体。
2
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变化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凝结:气体变为液体。
3
固体与气体之间的变化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
物态变化图示与实验演示
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演示
第1节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物理性质: 不需要产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讲授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课堂讲授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变化现象
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颜色:银白色 温度从低到高
红棕色
颜色:灰黑
红或白
亮度:变亮了
无
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无
发出白光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课堂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是否有 气体产生、是否有形状的变化、是否有颜色的变化、 是否有温度的变化等。
本课结束,谢谢!
课堂讲授
3、钢铁的融化 4、冰山消融
温度的变化、状态产生变化 状态、形状产生变化
5、铁丝的形变 形状产生变化
6、水的电解
物质性质产生了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气体产生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化等。
归纳总结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视察、实验为方法,从不 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 化和规律,估计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 造福人类。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讲授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课堂讲授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变化现象
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颜色:银白色 温度从低到高
红棕色
颜色:灰黑
红或白
亮度:变亮了
无
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无
发出白光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课堂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是否有 气体产生、是否有形状的变化、是否有颜色的变化、 是否有温度的变化等。
本课结束,谢谢!
课堂讲授
3、钢铁的融化 4、冰山消融
温度的变化、状态产生变化 状态、形状产生变化
5、铁丝的形变 形状产生变化
6、水的电解
物质性质产生了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气体产生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化等。
归纳总结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视察、实验为方法,从不 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 化和规律,估计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 造福人类。
第1节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解题通法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这类题要先分析题给选项中物质产生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概念进行判断:①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常见的是状态、位置、形状、大小等;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燃烧、酿酒、酿醋、呼吸、食物腐败等。
题型 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C
A.苹果腐烂 B.烟花燃放 C.栏杆生锈 D.冰雪融化
[解析] 苹果腐烂,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栏杆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状态产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2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探究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视察现象和实验等,有目的地获取证据,并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估计,利用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
A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角度2 判断成语、古诗词等中蕴含的变化类型
典例4 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C
A.聚沙成塔 B.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C.星火燎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聚沙成塔”“铁杵磨成针”涉及物质的形状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指落在树上的雪花,描述的是下雪的景象,涉及物质的状态变化,A、B、D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星火燎原”描述物质燃烧的景象,属于化学变化。
1.视察法
(2)视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记录物质名称,视察并记录其形态、外观等
视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题型 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C
A.苹果腐烂 B.烟花燃放 C.栏杆生锈 D.冰雪融化
[解析] 苹果腐烂,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栏杆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状态产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2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探究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视察现象和实验等,有目的地获取证据,并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估计,利用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
A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角度2 判断成语、古诗词等中蕴含的变化类型
典例4 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C
A.聚沙成塔 B.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C.星火燎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聚沙成塔”“铁杵磨成针”涉及物质的形状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指落在树上的雪花,描述的是下雪的景象,涉及物质的状态变化,A、B、D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星火燎原”描述物质燃烧的景象,属于化学变化。
1.视察法
(2)视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记录物质名称,视察并记录其形态、外观等
视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第1节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16张)

状态变化等
生成沉淀
颜色改变
气体产生
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
发光发热
PH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产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情势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判断为产生了化学变化
0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把铁块磨成铁粉。
(2)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3)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实质
分子间距离产生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沉淀、气体、变色等情势产生
现象
产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
联系
小结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估计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C
D
0
典例分析
【典型例题3】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我们视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产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产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
【迁移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同时产生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同时产生化学变化
A
C
0
典例分析
【典型例题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迁移训练2】下列民间制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佛山剪纸 B.潮州木雕 C.信宜竹编 D.客家米酒
生成沉淀
颜色改变
气体产生
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
发光发热
PH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产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情势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判断为产生了化学变化
0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把铁块磨成铁粉。
(2)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3)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实质
分子间距离产生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沉淀、气体、变色等情势产生
现象
产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
联系
小结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估计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C
D
0
典例分析
【典型例题3】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我们视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产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产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
【迁移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同时产生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同时产生化学变化
A
C
0
典例分析
【典型例题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迁移训练2】下列民间制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佛山剪纸 B.潮州木雕 C.信宜竹编 D.客家米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一 识别熔化和凝固现象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解析:冰雪融化过程中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 程,需要吸收热量,A 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B 不符合题意;霜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需要放出热量, C 不符合题意;冰的形成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 过程,需要放出热量,D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6· 宁波)2016 年 1 月 21 日, “霸王级”寒潮来 袭,狂风大做,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 水在低温下凝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
5.(2014· 湖州)在研究 X 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 隔 5 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像。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X 物质没有(选填“有” 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 X 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 中的不当之处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 X 物质的质量 太小)。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3.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种 类 图 像 特 征 熔点和凝固点 物质举 例
晶 体
熔 化
整个过程不断吸热;BC 段表示熔化过程,由B 晶体熔化时 点的固态变为固液共存, 的温度叫做 再到C点的液态,晶体 熔点 全部熔化,但温度保持 在熔点不变
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 的是( B )
要点二
晶体熔化图线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 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 C.在第 5 min 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 10 min 时物质处于液态 )
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 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8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 且熔点为 80 ℃,A 错误,B 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 从 5 min 时开始熔化,到 15 min 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 程用了 15 min-5 min=10 min,第 10 min 时物质处于固 液共存态,C、D 错误. 答案:B
2. (2016· 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 内部有电 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 镜面( ) B.液化 D.凝固
A.汽化 C.熔化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镜面上结雾,指的是镜 子上出现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 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 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 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 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选 B。 【答案】B
a
a a 2014杭州,T13, 4分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 制冷作用
a a 2016衢州,T27, 6分 2015杭州,T20, 3分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汽化和液化 知道沸点的含义 区别蒸发与沸腾 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 液化现象
a
3. (2015· 杭州)生活中人们发现, 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 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 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 D.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 疫能力下降
【解析】(1)根据物质的熔化曲线图,物质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没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图像中没有平行于 横坐标的一段直线),即没有熔点;(2)根据图像小吴每隔 5 分钟读取数据(温度)一次, 因此有可能两次读取数据间隔时 间太长,大于晶体熔化过程需要的时间,没有及时记录到 该过程, 所以从图像中观察不出, 或者 X 物质的质量太小, 导致熔化时间短。
a b a c
2016台州,T9,4 分 2016绍兴,T19, 2分
1.(2016· 杭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 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解析】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直接由固态变为气 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A 错误;雾、露都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 错误;冰棍是 固体,吃在嘴里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C 正 确;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错误。 【答案】C
浙江新中考
科
学
第二篇 第1讲
物质科学(一) 物态变化
考
点
考试内容 识别熔化和凝固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考试要求 a b a
浙江三年中考示例 2016宁波,T20(2), 2分 2014湖州,T31, 3分
熔化和凝固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 热 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 的熔点为0℃
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 没有 固定 的熔 点和 凝固 点 没有固定的 凝固温度
松香 玻璃 蜡 沥青
整个过程不断放热,温 度不断下降,物体逐渐 变稠、变黏、变硬,最 后变为固体
知识点二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 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 方法有两种:(1)降低温度; (2)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
凝 固
整个过程不断放热;FG 段表示凝固过程,由F 晶体凝固时 点的液态变为固液共存, 的温度叫 再到G点的固态,晶体 做凝 全部凝固,但温度保持 固点 在凝固点不变
同种 晶体 物质 的熔 点和 凝固 点相 同
海波 冰 食盐 水晶 明矾 萘 各种金 属
熔 化 非 晶 体 凝 固
整个过程不断吸热,温 度不断升高,物体会逐 渐变软再变稀,最后变 为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