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 3.教材解释为:幕府被推翻后,明治政府为实现 富国强兵,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 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 的发展的过程。
日本的幕府时代
幕日府本一武词始士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 指以年将大近后,军名卫又在与 那大称日将将本大 里住军历名 得所为史都 到,首上养 封转的最着地指中实自和武央行士政军己禄首权事的米脑为封家,征幕建臣但夷府统即必大。治武须将从的军公“士效元幕(, 忠简府1称武 将1政9将士 军2治年军从 或”至)府将 大时1邸8期军 名6,7,或 , 经这历些过武镰仓士幕一府般、是室职町业幕府军、人德,川拥幕有府佩三大刀幕特府权的,统他治们。构成 一了、幕镰府仓幕统府治(1的19基2-础1,33从3年而) 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 二建、统室治町幕制府度(1即33藩6-体1制57。3年德) 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 三养、武德士川幕这府个(1支60柱3-,1大86力7年宣) 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 在者“日德武本川士历将史军道上的”,统精治17神机—,构19使幕世府武纪设中士置期为在称其江为效户江力(户今和时东代卖京,命)因。而最得高名统。治江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帝国宪法》 《江华条约》
明治维新的含义
• 1.狭义:是指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 建立明治政权(1868年1月3日,倒幕派以天皇名义 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告废除幕府制,设 立以天皇为首的政府);
• 2.广义:是指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 会的全过程(一般认为是1853年-1890年) 史学界 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患)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个进一步)

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3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38张ppt)

1、背景: 内忧外患
2、倒幕力量
1)构成
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新兴地主) 人民
部分大名 (西南四强藩)
2)主张 ——王政复古
3、经过及结果
1867年 1868年
“大政奉还”—王政复古(初步胜利) 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派取得胜利的原因
幕府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倒幕派得到各阶层人民的配合和支持。
倒幕派取得胜利的意义
士府统
大名
武士阶级是统 治阶级。

身份等级世代

武士
相继,不能逾
构 成
越。
农工商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
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
结论一:日本的等 (1816年)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
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
住级的地制方更度是墙激塌壁化倒,了破阶陋不级堪”矛,甚盾至被。
顽固派掌 握国家实 权,力量 强大
脱离群众, 社会基础薄 弱
维新派依 靠没有实 权的皇帝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
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历史潮流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文化教育 设新式学校,实行小
学义务教育,发展中、 培养建设资本主义国家所需的人才。 高等教育。
社会生活 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形成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
军事
废武士制度,实行征 建立资产阶级的常备军,但其也成 兵制,建立”皇军“。 为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1881年在自由 民权运动的冲击 推动下,政府被 迫宣布制定宪法, 10年内召开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黑船事件”。
解析答案
深化探究
材料
思考
图一 佩里来航 图二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
(1)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其直接结果是什么?
答案 黑船事件。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2)图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与图一有何关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大量倾销日本。 由于图一打开了日本的国门,给图二倾销商品带来了便利。 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造成社会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 主义的发展。
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D )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解析 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变得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
(2)表现: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驱逐外国商人和 传教士出境,只允许
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②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
的日本人回国。
3.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4.社会关系上: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沉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
12345
反馈·训练区
1.右图是日本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
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C ) A.区分四个阶层
B.便于管理、剥削
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D.有利于控制人口
解析 抓住关键词“根本目的”,即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其阶级
利益。
解析答案
12345
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7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75人教PPT课件
照西方的少样数资板本,家大控力制扶了日持本日大本部资分本近代主工义业的(成特长征)。。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作用: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效仿欧美强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试以史实说明(资本、技术、市场、原料、劳动力), 明治政府是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
①资本:
国内—— A.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 问题) B.私人资本(国家通过公债补偿解决私人投资工业的 资金;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国外——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 始积累。
【合作探究】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 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
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 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 ,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 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
②市场: 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 为统一国内市
场的形成创造条件;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商品 经济的发展,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 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 ③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 平等”使平民获得更多自由;
④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2)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天皇 万岁万岁
万万岁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 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 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评价:此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 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各 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 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4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49人教PPT课件

县 县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 “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封 建
天皇适应皇资族本四主义经济的发展。

将军 华族民



大名 士族等

武士 平民
带刀者斩
贱民
经济方面:发展新经济
1、改革币制;
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土地制度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明治广维兴新会议的,概万念机:决于公论;(1868年4月) 上幕下府一被心,推大翻展以经后纶,;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
强兵官,武推一体行以了至一庶系民列,改各革遂措其志施,,逐步废除了 旧的务封使建人心体不制倦,;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 本主破义例的来之发陋展习,,历基史于上天称地之之公为道“;明治维新”。
2、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 措施是 A.实行义务教育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废藩置县 D.建立常备军
3、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 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局限:强调忠君思想,封建思想浓厚
C、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东京的鹿鸣馆 东京的化妆舞会 1878年,东京用电池供电的街灯。
军事方面:建立新军队
A作实用行:义摆务脱兵刀了役劈民制—,族—组危砍建机杀常训,备练走军上;了独立 富保留强BC 购设了道进立浓路先军厚,进 事的但武院军同器校国时,,主走改培义上进养色对军军事 事彩外装人。扩备才张道路,
土地提买高卖了; 土地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3、地税改革 并三规,入兹定作增为于为加促改地 地正进,契 税地农为调 。税查村国—,完商家—原毕明品工有后治经业之,政济化田按府地的政土1贡8发策地7纳3价展提年办格;供颁法征政了布,取的府有一其条财力律百例作政保分废收障之;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9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94人教PPT课件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措施:
注意: 实质是利用国家力
①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量完成资本原始积
累,为资本主义发
② 实行公债补偿。
展提供资金。
作用:
①废除封建等级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③巨额公债补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
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
不倦;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道;求知识于
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
同日,御笔信《宸翰》,提出:“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二.走近明治维新
1.文明开化→ 教育转型
图片反应日本在文化方面改革措施是什么?
岩仓使团出访
1876年建的新式学校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 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 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 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评价:此原则,一方面要求学 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 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 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 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 色彩浓厚
(2)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加紧向外侵略,走上对外扩张 道路。
4.颁布宪法→政治转型
(1)“废藩置县”:
措施:
注意: ① 取消幕藩领地和对人民统治在权废;藩过程中,对各藩
② 宣布“废藩置县”,中央直大优接名抚管,政理明策;治,政减府少采了取改了革
③ 大名迁居东京,加以优待。
的阻力。
作用:
① 消除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6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69人教PPT课件

许土地买卖;
② 作用: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
的发展。
(2)地税改革:
措施:(改变根据当年土地收成征收实物税的方法)1873
年,政府颁布 地税改革 的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
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 货币支付 。
② 作用: a、推动了农村 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
富冈 制纱 厂女 工学 习场 面画
二、发展新经济 ——动用政府力量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1、改革币制:
改革币制
① 措施:1871年,明治政府下令
,以金
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② 作用: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与市场,为接下来地 税改革创造条件;
2、土地制度的改革:
(1)土地所有制改革 ① 措施:废除 封建领主 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 朝鲜来掠夺市场。 ③自由劳动力
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平民 获得更多自由;
④技术:
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⑤原料: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探究二:
1.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改革比较,分析明治维新有 哪些不同特点?
(3)作用:
“殖产兴业”使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 世纪90年代,日本初步实现工业化,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探究一: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 需的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原料等条 件是怎样解决的?
①资本
国内—— a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1868年4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生活各方面:
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风俗习惯 如:衣、食、住、行等西化
东 京 的 鹿 鸣 馆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 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 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 ?你 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2)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 如何评价其变革? 明治维新: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 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学习西方。 这些做法革除陋习,促进日本的文明开化,社会进 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 入发展;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 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 (在社会风俗改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益部 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
据明治维新历史背景概述明治维新 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幕府腐朽统治社会矛盾激化,社会 动荡不安;西方列强殖民侵略进一步 立
一、简述明治维新历史背景
1、幕府腐朽黑暗统治,不断激化社会矛盾,人 民起义不断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遭到严重阻碍了。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不仅加深民族危机,而 且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 4、日本社会各界,尤其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 治, 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 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5、倒幕运动的成功为改革扫清道路上的障碍
(四)倒幕运动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 1原 因: 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只有 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2倒幕派 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领袖: 西乡隆盛(称为维新三杰) 3根据地: 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 P112图 长州、萨摩、土左、肥前等西南诸藩联合 开始: 大政奉还(原因?) 4过程 发展: 戊辰战争 高潮: 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为明治 5结 果: 维新奠定基础
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材料1、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 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 生计 1、材料一表明,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之间什么关系? 诸侯对富商卑躬屈膝,对商人有一定的依赖 材料2、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 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及,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 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 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材料3、日本的酿酒工场 (见课本P109) 2、材料2反映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 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 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幕府封建统治阶级不满 3、三则材料显示日本共同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1、废藩置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宪法确 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治方面) 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 主义列强的一员(国际地位) 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近 代化道路,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 国(经济方面) 4、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面貌) 5、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他国影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脱亚入欧”的进步 性?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 方向,有利于日本崛起
2、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材料二 体现了哪些措施?
3、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
2007江苏高考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 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 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 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 下列问题: ① 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 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 共同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人侵,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措施: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 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购买和建造 舰船,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培养军事人才。 明治维新的军事改革措施:推行义务兵役制,仿效欧美 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将由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 (3)上述两个材料说明日本经济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3.文化生活: 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2)按照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 教育体制:
培养了大量人才, A、建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 但是向学生灌输 B、教学内容增加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忠君思想,封建 C、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近代教 色彩浓厚“和魂 育体制,其中小学 实行义务教育 洋才”
1根
源: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动( 三 ) “ 尊 王 攘 夷 ” 运
2直接原因: 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3开始标志: 1860刺杀井伊直弼 “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 4口号(任务): 为 “攘夷”而尊王 中下级武士(主体,攘夷派) 5参与者: 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 6活动手段: 刺杀、袭击、“奇兵队”的武装斗 争 1863年失败 7结 果: 8局 限: 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 没有明确提出倒幕
日本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关系有很大变化
(二)黑船事件
惊 几 1原因 破 外因: 只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 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太 蒸 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 平A、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 汽 梦签定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船 3.影响:
B、日本沦为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 中,从“锁国”被迫走向“开国”。
二、明治维新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阅读课本: 用简洁语言概括明治维新的 主要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 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1)改革币制,实行统一货币; 2、经济: 2)改革土地制度,; 3)改革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日本幕府腐朽封建统治使近代日本 内因: 落后,给西方列强侵略提供可乘之 机
佩理登陆图(1853年)
思考2、美、英、法、俄、荷等西方列强的殖 民侵略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欧美国家经 济掠夺,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危机,激化社会 矛盾,使得农民和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 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 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 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 累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 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 积累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 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 原因,但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外交上:实行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发展潮 流。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森 严 等 级 制 度
思考1: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主要表现 在哪几方面?(明治维新历史背景)
1、政治统治方面: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幕府 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 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外交方面: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 后。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 至,签定不平等条约,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 冲击幕府统治。 ,使广大人民包括 4、统治集团分化幕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 : 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 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 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3%,作 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 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 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1)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的改 选意味着什么?“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意味着什 么? 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废除领主土 地所有制。依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和土地优劣情况。 确定土地私有权和新的地税制定。 (2)材料二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 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历史作用:
局限性: 1、在经济、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 带来了重大灾难
材料一 明治期间,许多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 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 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材料二 明治时期的工厂、学校、交通工具(图略) 材料三 日本对外战争(图略)
?
作用
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
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为富国强兵奠定 了基础。
2.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1)改革币制
(2)改革土地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