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骆越文化与壮医药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一)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一)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一)第一节壮族的来源壮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今壮族地区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迄今发现的柳江人、麒麟山人、西畴人等近20处人类化石地点,10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横县西津、邕宁长塘、南宁豹子头、扶绥敢造、隆安大龙潭等3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田东、宾阳、武鸣、恭城、平乐等地的大批春秋战国墓葬,以及左江流域和云南麻栗坡发现的一批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原始崖画等,都说明了壮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广西史前人类骨骼和现代壮族活体的调查和研究,也支持壮族是我国南方土著民族的科学论断,研究我国南方发现的大量的史前古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表明,壮族与历史上岭南的古代居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壮族在人种上属蒙古利亚人种华南人类型,其祖先最早应追溯到柳江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己具有鼻孔宽阔等热带人类的一些特征,体骨与股骨显示出其身材矮小,与现代东南亚人比较接近。

专家认为,柳江人与北京山顶洞人比较接近,都是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但其体质特征已出现南北异形的现象,到了新时器时代进一步发展为不同的地方变异类型。

桂林甑皮岩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其体质特征与柳江人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而且与蒙古人种南亚型接近。

这一类居民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很可能是古越人的祖先。

通过颅骨测量项目的比较,罗泊湾人与甑皮岩人和现代壮族比较接近。

其他体质特征与华南人类型最接近,应属华南人类型,而且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本地的土著民族。

总之,柳江人、甑瓦皮岩人等,与现代壮族人都有着较多、较明显的相似体质特征,说明他们都有可能是壮族的直系祖先。

据研究,壮族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

据史书记载,其族称又多有变化。

周秦时期称骆越、西瓯、南越、濮人等,汉代以后称乌浒、俚人、僚人、蛮夷、百越等,唐宋后有僮人、侬人、侬蛮、侬徭、俍人、沙人等称呼。

论壮族文化对壮医卫生保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论壮族文化对壮医卫生保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论壮族文化对壮医卫生保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壮医卫生保健是壮族人民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文化中的花山文化,干栏文化,饮食文化,药市、佩药、挂药习俗文化等对壮医卫生保健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只有继承和发展壮族文化,丰富和完善壮医卫生保健内容,才能大力推进壮医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标签:壮族文化与卫生保健关系壮族古称骆越、西瓯,是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是我国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其灿烂文化的民族。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

壮医学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壮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壮医学组成部分的壮医卫生保健是壮族人民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文化中的花山文化,干栏文化,饮食文化,药市、佩药、挂药习俗文化等对壮医卫生保健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壮医卫生保健不仅在历史上对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是壮乡广大群众赖以防病养生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如何深入研究壮族文化与卫生保健的关系,继承和发扬壮族文化,丰富和完善壮医卫生保健内容, 使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符合人民卫生健康的要求,也是广大壮医药研究学者的历史责任。

1壮医卫生保健是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一个民族的存在,是以文化为表征的。

考古资料也已证实,壮族先民自远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广西地区,1956年在来宾县麒麟山盖头洞发现的“麒麟山人”化石,1958年在柳江县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化石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人民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而创造出了神奇绚丽、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

如稻作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干栏文化、壮剧文化、壮锦文化、麽教文化等,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特性和地域性文化的特征。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美容已经成为了广大人们关注的焦点。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发现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人体健康和美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为人们的健康和美丽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一、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概述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通过自然物质和特定的技术手段来改善人体健康和美容的方法。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结合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养生美容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通过调整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保健美容的目的。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主要包括食疗、药疗、按摩、精油疗法、瑜伽等多种方法。

食疗是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用当地的特产和药食同源的食材,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达到健康美容的效果。

药疗则是指运用中草药和植物精华来调养身体,改善皮肤状况。

按摩、精油疗法和瑜伽则是通过外部的物理刺激和精神调理来改善皮肤质地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美容养生的目的。

1. 食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开始关注食疗在养生美容中的作用。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食疗可以调理人体内部环境,改善肌肤质地,减缓衰老速度,提高免疫力。

在广西骆越地区,许多特产如桂林桂花、百香果、山参等被发现具有多种保健美容的功效,成为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重要食材。

药疗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在广西骆越地区,许多珍稀中草药和植物精华被发现具有重要的保健美容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提取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多酚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可以滋润肌肤,抑制黑色素的沉淀,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内而外地改善肤质,防止衰老。

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

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

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壮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壮族传统医药和中医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探讨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对壮族人民的重要性。

一、壮族传统医药的起源与特点壮族传统医药源远流长,起源于远古时代,是壮族人民长期实践和总结的宝贵经验。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药物的应用:壮族人民长期以来依靠自然环境采集各种草药和植物,研制出许多具有疗效的草药。

例如,苦丁茶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清热解毒,防治中暑等。

2. 饮食调理:壮族人民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调理,擅长利用食材的药用价值来保健和治疗疾病。

例如,他们常食用一些有益健康的食物,比如牛油果、黑木耳等。

3. 经络推拿疗法:壮族传统医药中,经络推拿疗法被广泛采用。

这种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经络系统,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二、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的融合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医文化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和融入,使壮族传统医药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壮大。

1. 中医理论在壮族传统医药中的应用:壮族人民在学习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对医疗技术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他们将中医理论融入到壮族传统医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体系。

2. 中医师的传承与培养: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中医师参与其中。

壮族地区也在不断培养和传承中医师,以确保壮族传统医药能够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承。

3. 中药材的运用与推广:中医文化的推广也带动了壮族中药材的种植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使用壮族的传统草药和植物,以此来治疗身体不适和保持健康。

三、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的重要性壮族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的融合不仅对壮族人民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

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壮族传统医药和中医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美容的需求增加,传统的中医养生美容技法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创新。

其中,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备受关注。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是广西壮族地区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养生技法。

该技法主要以中草药、手法按摩等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恢复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达到养生美容的效果。

中草药是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中的重要治疗手段。

这里的草药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干地黄、山药、大枣、龟苓膏等中药,每个中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可以在不同的机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

比如,干地黄补肾益精,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力、延缓衰老;山药具有健脾益肾、补虚益气的功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手法按摩也是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中的重要治疗手段。

按摩手法包括了推、拍、揉、捏、点等多种手法,其中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推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拍法可以刺激经络、强化睡眠质量;揉法可以改善肌肤松弛、缓解面部皱纹等。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确有其保健功能和美容作用,特别是可以调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对现代人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身心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是一种融合了广西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养生美容技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信它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美丽作出更大的贡献。

你所不知道的壮族骆越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壮族骆越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壮族骆越文化壮族文化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的先秦时期,那时候的还没有壮族这个称谓,在广西存在的古国是骆越国。

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但是还处在氏族社会的阶段。

可以说壮族人民是继承了古骆越文化的精髓流传下来的。

那么骆越又创造了什么文化呢?骆字从壮语方面来说是地名。

壮语对山麓、岭脚地带,统称为六(壮音读lok),“六”“骆”音近,壮人古时无文字,以汉字记音往往不够确切而难免有所走样,故“骆田”就是“六田”,就是山麓岭脚间的田。

岭南特别是广西左、右江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丘陵很多,不少田地是在山岭间辟成的。

这种田壮语叫“那六”,照汉语言就是“六田”或“骆田”。

正因如此,岭南地区以“六”或近“六”音的字如骆、洛、雒、罗、乐、龙、隆等字作地名的到处都有。

可见,岭南地区多骆(麓)田,把垦食骆田的人称为骆越,以别于闽越、于越、滇越、南越等等,是很自然的。

骆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

据《汉书·贾捐之传》载:“骆越主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

《汉书·南蛮传》:“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姓,夫妇之道”。

《汉书·马援传》也提到骆越:“援好马,善别名马。

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

此外,关于骆越的记载还见于《旧唐书·地理志》: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古西瓯、骆越所居”,又说党州(今广西玉林县境)“古西瓯所居。

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

“潘州(今广东高州县):州所治,古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

汉为合浦郡之地”。

“邕州(今广西邕宁)宣化县;州所治,汉岭方县地。

属郁林郡”。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早在周代就有骆人的记载,周秦和汉代活动于今广西地区的人们,有时被称为骆越,有时又被称为西瓯、有时则西瓯、骆越并称。

可见它们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从地理位置上也可以看出,西瓯是指与东瓯对举的居于古岭南地区的人们。

骆越文化骆越古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铜鼓文化、冶炼制造文化、崖壁画文化、巫文化、龙母文化、玉器文化、柱子崇拜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民族医药泽被苍生 心仁术济世天下

民族医药泽被苍生 心仁术济世天下

1 13
SAM NYIED s^^l
— 1. 2。18年第5期.总第438期
崇左市壮 医药发展现状
பைடு நூலகம்
近 几 年 来 ,随 着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化 ,崇 左 市 医 药 卫 生 事 业 快 速发展 ,崇左市 中医药和 民族医药 也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 。
为 了加 强 对 民 间 中 医 药 壮 瑶 医 药 的保护和利用 ,充 分发挥 民间 中医药 壮 瑶医药在基层 防治常见病的优势和 作 用 ,满 足 人 民群 众 日益 增 长 的医 药 需 求 ,崇 左 市 成 立 了 市 民族 医 药 研 究 所 ,研 究所 设立 在 市 中 医 壮 医 医 院 内 , 由该 院 主 要 承 担 市 民 族 医 药 的研 究工 作 。 2011年 底 , 市 卫 生 局 对 各 县 卫 生 局 和 市 中 医壮 医 医 院 下 发 了 《关 于 开展崇左市 民间医药基本现状调查 的 通 知 》 (崇卫 医 (2011]180号 ), 通 知 明确 指 出 了调 查 的 范 围 、方 式 、 时 间 安 排 和 工 作 要 求 ,制 定 了 《崇 左 市民间医 、民族 医基 本现状调查实施 方 案 》 ,成 立 了崇 左 市 民间 医 、 民族 医 基 本 现 状 调 查 领 导 小 组 ,领 导 小 组 下 设 有 办 公 室 ,办 公 室 设 在 市 民族 医 药 研究所 (即市 中医壮医医院 )里 , 由 专 人 负 责 ,并 设 专 用 、 公 开 电话 , 以做 好调查工作 的各 方协调 ,以及接 受 咨 询 和 献 方 献 药 。 到 目前 为 止 ,该 院到天等、凭祥 、龙州和江 州等地进 行 了走访 ,共访 问 了 10多名 民间 医 生 , 记 录 秘 方 、 验 方 共 20多 条 , 得 到 一 定 的 成 效 。在 收 集 得 到 了各 种 单 方 、验 方的 同时 ,一些有 效的秘方正 在 验 证 当 中 。

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

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

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中国人类学之父裴文中骆越文化是百越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厉声人物简介谢寿球,原南宁日报副总编、左江日报调研员。

现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医医院文化顾问。

谢寿球会长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骆越医药养生研究,曾主持策划了一批重要的文化旅游和养生旅游景点项目并通过自治区级评审。

主要专著有:《大明山龙母揭秘》、《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大明山骆越养生》、《武鸣骆越文化探秘》、《古丝路上的骆越水都》、《古骆越方国研究》等。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旅者,他们与历史文化犹如两个磁极相互吸引,无法自拔。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谢寿球的论文《寻找湮没了的一代文明》中,有这么一句话“树高千丈不忘根。

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难于构建她的现在,更无法把握她的将来。

”在寻找壮民族的根、追寻骆越文化的道路上,谢寿球在广西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

年过百半被委以重任,寻访布洛陀遗址谢寿球是何时与骆越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为其努力至今的,每个故事的开头总要经历些波折。

上个世纪80年代,壮学泰斗蓝鸿恩、著名作家古笛、壮族歌王黄勇刹为了改变壮族学术界的平静状态,提出了寻找布洛陀给壮族人民一个文化振奋的建议,蓝鸿恩、黄勇刹两位先生逝世后;古笛先生庄重地将这一重任嘱付给了时任南宁日报副总编谢寿球,谢寿球不辱使命,经过多方寻访研究,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

对于发现和认定布洛陀遗址这件事,谢寿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2002年7月,在古笛先生的指引下,他和彭洋、农超两位学者走进田阳敢壮山,终于发现了布洛陀文化的踪迹。

谢寿球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有了大量的学术考察与研究的证据支撑,便有了《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寻找壮民族文化的根》两篇新闻稿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熏是驱除瘴气桂林甑皮岩出土的120001962年郡坡出土的1958年龙州出土的多年前陶器绳纹双耳陶釜绳纹陶罐1956年广西贵港市出土的西汉陶熏炉近年广西邕江河段出水的绳纹夹砂陶罐1964年广西出土的西汉痰盂6人文崇拜药市文化与壮医药发展古骆越人有许多人文崇拜
2 8 1 月第 1 期 0 年 2 0 2
化 , 自己的 ‘ 商周 ” 。古骆越 国积淀有许多灿烂的历史 有 夏 ’ 文化 , 比如龙母文化、 稻作文化 、 大石 铲文化 、 青铜文 化 、 铜 鼓文化、 崖画文化 、 棉纺文化 、 运文化、 航 医药文化等等。这 些文化 , 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 的贡献 , 给壮 民 族和中华民族 留下 了丰富 的文化遗产。 1 龙母 文化与壮 医天人 自然观 龙母文化是骆越文化 的主要元 素 , 壮族人 民的精神 是 衣钵 , 是从古 至今珠 江流域 一带人 文精神 的基源。作 为龙
医称 为 ‘ ’下 部 为 地 , 医 称 为 ‘ ’ 三 部 之 气 , 互 化 廊 ; 壮 胴 。 相
传说 : 古时候有个寡妇婆 , 壮话叫做 “ 娅迈” 脚跛歪缺 , , 身边
无 儿女 , 以卖 山 笋 为生 , 活 十 分 凄苦 。 “ 圩 必 赶 场 , 命 生 逢 拼
生, 相互制 约 , 生息不断 , 同步运行 。上 天之气主降 , 下地之
稻作文化是骆越 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 要标 志 , 中华文 明和世界 是
骆越人是壮族 人民 的祖 先。壮族祖 先在周 代时 , 以瓯 邓、 国、 桂 损子 、 产里、 九菌等名载 于古籍“ 。秦时称为骆越 和西瓯 , 东汉时期称为 乌浒、 俚人 , 南北 朝至唐朝 时期 称为 僚人 , 以后除称 为俚僚 外 , 称为 布土 、 宋 还 土人 、 、 、 、 撞 僮 依 沙、 攘等 。历史学 家近来考证 , ] 骆越古 国的 国都在今广西 南宁市武鸣县 马头镇一带 。骆越古国以广西中部大明山 J 西南麓为 中心 , 北至红水 河, 南至越 南红河 , 东至广东 西南
部 、 南 , 至 云 贵高 原 东 缘 。古 骆 越 国是 一个 政 治 比较 海 西 J
母上苍空 , 葬在明 山顶 ” 明山为儿 身 , 。“ 骆水 为我情 ; 三月 三祭 日, 我为母祭灵 ” 。原 来“ 特掘 ” 是一条 短尾 龙。此后 , 每年的 -H三 ,特掘” “ 都按照壮族人 的习惯 , 带着五色糯米 饭来给母亲扫墓 , 并化作狂风大雨 , 哭得天 昏地暗。这个美 丽的传说 , 向人们诉说着这样一个哲理 : 人与 自然的和谐和 大 自然对人类 的 回报是对 等 的。按 壮人“ 万物有 灵” , 观 世 间万物 皆有其灵 , 灵性 相通 。人要 善待 自然 , 对 自己, 善 始
终 和 谐 。壮 人谚 语 云 : , 人 上不 可 犯 天 , 不 可 逆 地 , 下 中必 须
成熟 、 经济 比较发达 、 文化 比较先进 的古 国。苏秉琦先生在
和人。这就 是原 始而朴素 的“ 天地人 自然观” 哲学 思维 。这
《 中国文明起源新 探》 书 中说道 : 岭南 有 自己的青铜 文 一 “
母 文化 的发 源 地— — 环 大 明 山 一 带 , 着 这样 一 个 美丽 的 有
种哲学思维 , 使人们对大 自然产生 了朴素 的宏观认识 , 并逐
步发展 成为壮 医的“ 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 。内涵 为:①人 “ 禀天地 之气而生 , 为万物 之灵 。②人 的生 长壮老死生 命周 期, 受天地之气的涵养和制约 , 气与天地气息息 相通 。③ 人 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 了生存 和健康 的‘ 一定常度 ’ 。但天地 之气变化无 常 , 人作为万物之灵 , 天地 之气 的变化要有一 对 定 的主动适应能力 , 维持机体的健康 ‘ 常度 ’ 。反之 , 则受到 伤 害而发病 。④人是一个 由若干个有 限的小字 宙单元组成 的小天地 。上部为天 , 医称为 ‘ ’ 壮 巧 及外 涎 ; 中部为人 , 壮
气 主升 , 问 人 气 主 和 。 三 气 同 步 , 养 得 体 , 安 外 谐 , 中 和 内
卖 山笋 ; 簸箩担在肩 , 苦水 肚里吞 ” 散圩归家 晚 , 蛇现 。“ 小 河边 ; 摇尾跟着走 , 慢捡放 篮问” 回家放缸里 , 同亲儿 。“ 如 养, 餐餐 喂生虫 , 不分 B夜 忙” 养 了好几年 , 。“ 小蛇变大蟒 ;
中 国民族 医药杂 志
浅 谈 骆 越 文 化 与 壮 医药 文化 的关 系
广 西民族 医药研 究所 ( 南宁 50 0 ) 蓝 日春 30 1 摘 刘智生 覃 文波
要: 古骆越人是壮族人 民的祖先。在 历史长河 中, 骆越人创造 了许 多灿烂的历 史文化 。比如龙母 文化、 稻作 文化、 青铜
存外输 , 布全身 , 调机体功能。 遍 协 2 稻 作 文 化 与 壮 医 理 论
“ 特掘 ”注 : ( 未婚男青年 , 壮族人 称为“ , 掘” 特” “ 即断尾的意
思 ) 特掘 ” 长 越 大 ,娅迈 ” 来 越 老 。 “ 餐 吃 几 桶 , 。“ 越 “ 越 一 母 亲 心 沉 沉 ; 老 家 又 穷 , 怪 母 心 狠 ; 你 回大 江 , 母 别 放 自己去 谋
文化、 大石铲文化 、 铜鼓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具有很深的 内涵。本 文试 图通过这 些文化的 背景 , 浅谈骆越 文化与 壮 医药文
化的关 系。从历 史文化渊 源的角度 , 解析 壮 医药理论 。
关 键 词 : 越 ; 医 药 ; 化 骆 壮 文
中图分类号 :2 1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 号:06—6 1(08 1 0 1 6 R9. A 10 8020 )2—00 —0
容不下小缸 , 把尾外 放” 常 。后 因 “ 迈 ” 缸 不 小 心 , 断 娅 盖 夹 了蛇 的尾 巴 , 了 短 尾 蛇 。 “ 迈 ” 壮 人 的 习 惯 , 之 为 成 娅 按 呼
自得安康”。⑤人 体脏腑 吸收外天地 之气而产生 内天地之 气, 形成 了固有 的防卫 屏 障, 系人 体 的健康 。⑥ 七窍相 维 连, 九孔相通 , 开合有度 , 微调有节 , 气息通畅 , 三气齐鼓 ,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