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案例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平分生命”的含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3.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和生命,从而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天。
二、教学准备1.一张黑板和一支粉笔。
2.一份准备好的教案。
3.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分生命’吗?”2.等待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交和时光等方面思考。
步骤二:讲解1.教师解释“平分生命”的含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和资源。
平分生命是指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给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不要把生命的大部分浪费在无意义和琐碎的事情上。
2.通过一些例子和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步骤三: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是如何平分生命的,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他人平分生命的。
2.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关注和帮助他人。
3.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分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2.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和生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分生命”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认识到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会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注重他人的需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反思一:平分生命教学反思《平分生命》是本单元亲情主题的最后一篇文章。
《礼物》使学生通过亲人送给自己的礼物,感悟亲人对自己的爱与期盼;《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使学生感悟到亲情是亲人间情感互动的过程,要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亲人;《平分生命》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则告诉人们亲情是一种责任,要像文中的小哥哥一样,甘愿为亲人无私奉献。
学习《平分生命》这篇课文的要求是读懂课文,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讲完《平分生命》这篇课文后,我有很多的思考。
学生学习的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
在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维角度多样,能够在读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从感情上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学生也能百分之百地投入。
当学生解决抽血前男孩有什么表现,心里可能想什么时,学生依据医生建议男孩献血给妹妹,男孩犹豫、点了点头,说出了男孩复杂的内心活动,男孩可能在想,我输血给妹妹,会失去生命吗?我输血给妹妹,妹妹会活吗?如果妹妹能活的话,我宁愿把我的血全输给妹妹,就算我失去了生命,我也要妹妹好好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
犹豫一词在同学们娓娓道来中,得到了形象的说明。
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觉得男孩怎样?勇敢善良疼爱妹妹一下子从同学们口中蹦出来&&当提到抽血时,男孩安静、微笑地看着妹妹,心里会想着什么的问题,学生说:他不想打扰医生的工作,微笑写出了他为妹妹有救而高兴。
抽血后,学生认为男孩的心理活动:自己快没命了,所以他说话的声音会颤抖。
当学生找出课文中医生被感动的语句之一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医生很关爱这一对兄妹,也很敬业,所以做手术时特别用心,本身手心有些热,一感动就冒出了汗。
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设计理念]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
语文是读会的,课文是读懂的,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反复强调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
在教学中抓住10岁男孩的心理变化,初读,精读,自读,互读,引读,悟读,教师围绕读来展开教学,学生围绕读来与主人公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支付、费用、相依为命、确认、郑重其事”等重点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达文章中心时的作用,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设疑揭题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补充课题,“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临这个课题,你必定会有许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从课文中去找)怎么读?(轻声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师强调:要弄懂同学们提的问题,首先必须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规范的初读课文与整体把握是很必要的,也能加强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
三、识字认字。
1.读准字音。
“终”“郑”“仍”为后鼻音,“抽”“终”“郑”为翘舌音,“贵”“否”“确”的读音要与大同方言区别。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平分生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先板书“平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那些事情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指导学生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男孩在输血前后神态、言行的变化,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从而使学生感到亲情的伟大力量。
另外在体会男孩勇敢时我让学生抓住描写医生的语句,再次体会一个10岁男孩的勇气的与勇气的亲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而这力量也感染了医生。
在教学中我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
教案:平分生命
教材:平分生命的重要性和方法
课程目标:
1. 学习和理解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2. 学习不同生活方式和方法,促进平衡和健康的生活;
3. 培养学生意识到照顾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入课程主题,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对我们很重要?
介绍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2. 讲解平分生命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通过平衡工作、学习和休息来保持身心健康。
讨论方法和策略:
3. 分组讨论不同的平分生命方法,包括时间管理、合理安排生活和休闲活动,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4.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想法,并讨论分享的观点。
实践活动:
5. 学生填写“我的一天”表格,记录他们每天的活动和时间分配。
6. 学生讨论并找出他们的时间分配不平分的问题。
然后,他们可以尝试设定新的时间表,以更好地平分生命。
总结:
7. 学生提出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关于平分生命的重要性和方法。
8. 总结课程,强调平分生命对于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开始实践平分生命的方式。
拓展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开展关于平分生命的活动,如组织时间管理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以帮助他人认识和实践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填写的“我的一天”表格和时间分配的改变;
3. 收集学生的回顾和反馈,评估他们对平分生命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平分生命》是一篇关于一个小孩为了救活即将死亡的蝴蝶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故事中,小孩用自己的生命平分给蝴蝶,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平分、生命、蝴蝶、拯救、珍惜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5.2 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学习生字词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记忆。
2. 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4 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5 小结与拓展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1.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

《平分生命》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等的生命机会。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平等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等的生命机会。
2.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性。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平等性。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素材、讨论题。
4.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平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
5.2 案例分析呈现一组关于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生命平等的原则。
5.3 课堂讲解讲解生命的平等性,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平等的生命机会。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生命平等原则,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生命平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第六章:教学反思6.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生命平等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
6.3 教学改进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7.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于生命平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3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与生命平等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年级语文下册《平分生命》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平分生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了平分生命而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了平分生命而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平分生命》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通过游戏等方式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平分生命》。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作业本。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分生命》案例与反思
本文是关于《平分生命》案例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平分生命》是第六册语文(北师大版)的第二篇课文。
当这个小男孩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并能活一百岁时,非常高兴的心情。
课文第七自然段就对他的一系列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
课文是这样写的: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回忆了一下,平时你做什么事,有一连串的动作,并在做事的过程中,你的神态是怎样的?(也可以是观察其他的人)把它写出来。
学生都刷刷地写了起来:
我从床上跳到地上,难过极了。
一会儿打墙壁,一会儿捶胸。
伤心地对自己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洪娟)
小偷左看看,右瞧瞧,确认真的没事。
就又一次伸出手,用报纸半遮住脸,低下头,若无其事地把手伸向了姑娘的钱包……(王诗玉)
一个五年级的大哥哥,拿起鱼竿,弯下腰,左手按住膝盖,两眼直盯着瓶口,慢慢地将小钉子移到瓶口上,只见钓竿稍微一斜,钉子就滑了进去。
(雅雯)[反思]
要将读(阅读理解)写(运用表达)自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如同鱼与水。
倘若“读”为“水”,那么“写”便是“鱼”了,水赋予鱼生命,鱼又使水更有灵性。
在教学中,我及时捕捉可仿写的段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读中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