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 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

合集下载

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

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

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原标题: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停产?还是不停产?这是个问题。

云集着大大小小几百家煤矿、煤炭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鄂尔多斯,正面临着空前的焦虑。

开采煤炭,已经毫无利润可言。

或者亏损,或者持平,停产就像一个终极的归宿,逼着所有的经营者们做出选择。

来自央视的一篇报道称:鄂尔多斯区域内的煤矿,有一半儿已经停产。

而一位当地的煤炭从业者则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实际的比例要高于此,可能接近70%。

尤其是那些远离铁路交通线的企业,煤炭已经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而继续维持生产的煤矿,并非是因为利润,而是寄希望于下半年市场可能会略有转暖,带来一丝喘息,一旦停产,重新开工的成本更高。

十年强势崛起,三年猝然滑坡。

经历浮华之后重归沉寂,鄂尔多斯正经历最为艰难的时刻。

中国也少有一个城市,像鄂尔多斯一样,暗合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轨迹。

在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模式下,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极速和失速,如同诅咒一般,与中国经济体呈现出一致的节奏。

如今,中国经济正在改弦更张,鄂尔多斯也到了不得不寻找出路的时候了,面临茫然未知的艰难取舍,资源诅咒怎么破?从东胜到康巴什6月10日,从这一天开始的5天里,从鄂尔多斯东胜区到康巴什的东康快速路要暂时封闭。

每天从东胜到康巴什上班的公务员们,不得不选择绕行。

鄂尔多斯,进入了一个迎接盛会的周期。

50多天之后,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鄂尔多斯召开,东康快速路上两个形状像蒙古帽一样的巨型场馆,正在赶工期。

相比两年来整个城市的沉寂气氛,又有了节日的氛围。

这次运动会,被视作鄂尔多斯向全国展示新形象的一次机会。

宣传部长苏建荣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要求,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以讲政治的高度办好这次盛会,展示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扩大鄂尔多斯的影响力。

鄂尔多斯亟需改变形象。

很长的时期里,这个内蒙古高原上的城市,被视为“中国的迪拜”。

丰富的煤炭矿藏,让这个城市在过去十年里迅速崛起,鄂尔多斯煤老板豪掷千金的故事成为饭桌上的谈资,气势恢宏的新城建设又向外传递着一座城市暴富后的造城故事。

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定义SWOT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的缩写,是指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组织或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以及能力和瓶颈,从而制定出适应性更强、战略更明确的发展方案。

经济转型的定义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一种经济模式向另一种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技术、能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变化。

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现状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中国最大的煤田之一,也是国家级油气资源勘探重点区域之一。

目前,鄂尔多斯市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业。

但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这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了瓶颈,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SWOT分析优势鄂尔多斯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田和油气资源,这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优势。

此外,鄂尔多斯市还有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环境,这些也是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优势。

劣势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能源产业,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

这是鄂尔多斯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主要的劣势。

此外,鄂尔多斯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也成为其经济转型的另一个劣势。

机会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鄂尔多斯市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业为基础,鄂尔多斯市可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煤化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国内的需求,还可以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外,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转型带来了机会。

威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业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面临较大的威胁。

这些传统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守严格的环保标准,否则将会面临整改甚至关停的风险。

自治区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煤矿名单

自治区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煤矿名单

2
自治区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煤矿名单
序号 煤 矿 名 称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千里沟卧龙煤矿 鄂托克旗呼武煤矿 鄂托克旗东辰煤 伊金霍洛旗常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达拉特旗文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兴旺露天煤矿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富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 准格尔旗蒙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准格尔旗神陶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营沙壕煤矿 内蒙古西蒙煤炭限责任公司弓家塔股份合作煤矿 内蒙古伊东集团宏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乌海市乌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 内蒙古伊泰西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家坡煤矿 鄂托克旗金欧煤矿 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梁三号煤矿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蒙泰远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远兴煤矿 伊旗乌兰木伦考考赖沟煤矿华能井 伊金霍洛旗小柳塔煤矿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早稍敬老院千里沟福利煤矿 准格尔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煤矿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巴隆图煤炭有限公司煤矿 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准格尔旗纳林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沙咀子煤矿 准格尔旗隆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羊市塔镇炭窑渠煤矿 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鄂尔多斯市永顺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煤矿 清水河县永胜煤矿 伊盟西部煤炭工业运销公司一矿 鄂尔多斯市瑞德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瑞德煤矿 呼伦贝尔市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二号井 内蒙古生力资源集团富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崔二圪咀煤矿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刘胡梁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刘胡梁煤矿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鄂托克旗华泰煤业有限公司煤矿 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川发煤矿 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梁圪旦煤矿
自治区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煤矿名单序号淘汰工艺批复文号鄂尔多斯市裕鑫矿业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白家梁煤矿15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圪台煤矿30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温家梁煤矿30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温家塔煤矿15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准格尔旗公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3010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家塔煤矿1511内蒙古汇能集团有限公司弓家塔布尔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3012乌海市神海公司四号井13内蒙古准格尔旗特弘煤炭有限公司官板乌素煤矿3014准格尔旗准联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5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煤炭供销公司煤矿16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昊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7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大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柳林沟煤矿1518鄂尔多斯市东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唐公塔煤矿60高档19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准格尔旗弓家塔宝平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20内蒙古中煤蒙发运销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梁二号平硐接续井3021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纳林庙煤矿二号井3022内蒙古中煤蒙发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呼和乌素煤矿1523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宏景塔一矿60高档24鄂尔多斯市东胜塔拉壕棋盘井联办一矿25内蒙古自治区伊泰煤炭集团有限公司大地精煤矿3026内蒙古伊泰宝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宝山煤矿27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圪堵煤矿1528鄂尔多斯市金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29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富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30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纳林庙煤矿石湾子三井1531土默特右旗金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32鄂尔多斯市闫家渠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闫家渠煤矿1533内蒙古伊泰同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丁家渠煤矿34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刘家渠煤矿35准格尔旗金正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金正泰露天煤矿1536关于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道柳忽鸡图村煤矿3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杨关煤矿38准格尔旗美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花图沟煤矿39内蒙古伊东集团准格尔旗纳林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孙家壕煤矿1540内蒙古准格尔旗如意苏家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41准格尔旗昶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3042神华包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泉露天煤矿43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宏测煤矿44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山露天煤矿2145鄂尔多斯市和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和泰煤矿淘汰产能内煤局字200549号内

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产业现状

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产业现状

一、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产业现状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市是我国的第一产煤大市,享有海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煤炭工业主导产业推动了鄂尔多斯市迅速,形成了众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象”。

有大量的文献对鄂尔多斯市的成了总结和归纳,但是,也有研究发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过于依赖于煤炭这一特殊背景和煤炭资源的初级。

虽然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但体系仍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引发了一环境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通过3年攻坚,鄂尔多斯地方在提高资源回采率、技术改造等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地方煤矿目前装备、开采工艺、经营管理等方面不高,平均回采率约40%,资源采仍然较低。

一些较难开采的煤炭缺乏成熟技术支撑。

(二)2007年,全市原煤就地转化率12%,且以发电和焦化为主,产业链附加值低。

投产及在建的煤化工项多为甲醇、二甲醚、焦炭、PVC等化工产品,资源性初加工产品比高,二次、三次开发产品少,产业链,加工深度浅。

(三)伴随煤炭的开采,产生和积压了大量的煤矸石,煤矸石堆放量已达到2700万吨。

目前主要利用途径是煤矸石发电、煅烧高岭土和生产腐殖酸肥料等,利用率仅为12%。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大力推广。

同时中煤、泥煤也主要用于发电,利用率不到40%。

(四)煤炭开采中的瓦斯灾害、火灾、粉尘污染等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防治技术研究,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2倍。

据测算,所有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中,20%是由甲烷引起的。

(五)全市每年因采煤损失的水资源量达1.31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虽然一些大型煤矿采取了利用措施,但浪费依然严重。

在煤炭开采后引起的地质塌陷、植被破坏、煤层自燃等方面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六)鄂尔多斯市电厂建设时大多数没有配套建设脱硫设施,能耗相对较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

整个鄂尔多斯市每年发电燃煤约8.71×106吨(热值按1.672×104千焦/千克计算),每年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分别为:SO2、COX和NOX为2.14×107吨,灰渣排放量2.5×106吨。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和城市转型中的难点分析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和城市转型中的难点分析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和城市转型中的难点分析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和城市转型中的难点分析一、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概述依据城镇人口数量、城区面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指标,城镇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以2001年鄂尔多斯撤盟设市为起点,鄂尔多斯城镇化进程可分为起步、快速和退势三个阶段:(一)起步阶段(2001-2005年)2000年之前,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城镇发展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也不高,多年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

2001年撤盟设市后,鄂尔多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重化工业向中西部战略转移,全国对能源、冶金、重化工业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发展获得生机动力,城镇化进程也缓慢起步前行。

1.城镇人口增长加快。

2001年,鄂尔多斯市拥有城镇人口58.9万人,城镇化率44.2%。

到2005年,鄂尔多斯市城镇人口增加至86.5万人,年均增长6.9万人。

5年间城镇化率提高9.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

2.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城镇规模扩张加速。

起步之初,鄂尔多斯城镇建成区面积只有49.2平方公里,其中,作为中心城区的东胜区城区面积仅15.6平方公里,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也比较落后,该阶段的规模扩张主要围绕东胜区展开。

2001-2005年,东胜区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城区面积从15.6平方公里扩展到67平方公里,累计新建和改建道路20多条,人均道路面积从6.8平方米增加到1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15平方米增加到30.5平方米,同时,各旗府镇所在地也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3.城镇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2001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为171.8亿元,财政收入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8元,在内蒙古各盟市排名中均比较靠后。

到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4.8亿元,是2001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1%。

煤炭之城的兴衰:鄂尔多斯再观察

煤炭之城的兴衰:鄂尔多斯再观察

的城 市 : 也 因 为 只
城 区烂尾 楼 与去库 存
鄂 尔 多 斯 市 辖 东 胜 区 和 康 巴什 新 区 , 以 及 周 边七 个旗县 , 颇 受 外 界 关 注 的“ 鬼城 ” 只 是 康 巴 什
新城 。事实 上 , 整 个 鄂 尔 多斯 在 过 去 十 年 间 进 行 了地 毯 式 的 城 市 更 新 。 与 印 象 中 的 一 样 , 当 地 人
出 售煤 炭换 取 的 巨 大 财 富 一 时 间 似 乎 无 处 可 用 。不仅 是当地人和企 业 , 政 府也 无法迅速消化 这 些 财 富 。于 是 , 我们就在媒体报道中看到 : 政 府
什 么 人合 起 伙 就 能 搞 房 地 产 开 发 。 你 看 看这 么 多
楼价格还 那么高 。 哪 有那 么 多 人 来 买 。 也 有 不 少 人 拿 着 当年 拆 迁 给 的 钱 买 房 子 . 这 下 弄 的 还 是 老 百姓 在 受 苦 。 ” 蔓 延在 国内三四线城 市的房地 产危机 , 在 鄂 尔 多斯 东 胜 区 表现 得 淋 漓 尽 致 。 大部 分建 筑队 已 经 撤 出 城 区在 建 的 项 目 , 众 多 烂 尾 楼 光 溜 溜 地 伫 立 在 城 市 里 。市 区 中央 广 场 背 后就 是 两 栋 完 全 停 工 的 高 层 建 筑 。 众 多 建 设 完 成 的 建 筑 也 都 贴 出
夜暴富” 也让 这 个 缺 乏 经 验 的 城 市 陷 入 经 济 旋 涡 。
告诉 我 . 东 胜拆迁了 几乎所有属 于“ 小县城” 时 期
的房 子 . 城 区 内 几 乎 所 有 旧 住 宅都 被 新 建 居 住 区 取代 。 “ 十多年前 大家都还 住在平房 里 , 出 门 要 趟

煤炭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如何走出困境

煤炭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如何走出困境

煤炭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如何走出困境作者:温伊玲李旭艳王彦杰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6期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总体产能过剩的影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价量齐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环保压力增大,加上能源结构调整和进口煤的冲击,各煤炭产地政府和煤炭生产企业的未来发展都被蒙上一层阴影。

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倒逼煤炭企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煤炭市场急剧变化的态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改革局派出专职人员深入市、区煤炭局和重点煤炭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我市煤炭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掌握煤炭价格走势,与煤炭企业共克时艰,促进煤炭产业扭转困局走出困境。

一、基本情况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不可再生能源。

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中含煤面积为6.13万平方米公里,约占70%。

现探明煤炭储量177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约六分之一。

鄂尔多斯煤田由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卓子山煤田组成。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偏南,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预测煤炭资源量可达1000多亿吨,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1.32亿吨,占鄂尔多斯市上表煤炭资源储量的12%以上。

(一)东胜区煤炭企业现状东胜区总计35座煤矿,其中井工煤矿14座,露天煤矿21座。

其中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1座,产能500-600万吨的有6座,产能300-400万吨的有6座,产能200万吨以下的有17座,停产的有5座。

这些煤矿建设来源于技改煤矿、二次技改煤矿、联合试运转入验收煤矿。

(二)煤炭生产销售状况今年以来,国内煤价延续上年跌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不断扩大。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310座生产技改煤矿中,目前已停产煤矿66座,超过1/5。

2014年一季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销售煤炭12012万吨(东胜区1673万吨,占比13.9%),同比减少1392万吨,减幅10%;煤炭综合平均价格分别为265元/吨、243元/吨、235元/吨,同比降幅分别为14%、17.3%、18.4%,环比降幅分别为4.7%、5.4%、3.3%。

内蒙古多家煤企陷入危机

内蒙古多家煤企陷入危机
运煤的繁忙景象不见了。
在此背景下,众多煤企职工只能离开煤矿另谋生路。停产的中小煤矿不
断增加,总体产量在减少,市场需求也大幅萎缩。
在全国煤炭企业中,受影响最严重首当其冲的是内蒙古煤企。因为它们
不仅远离沿海买家,还远离铁路和港口,只能依赖运价较高的公路运输。尽快
打通煤炭外运铁路通道,成为消化当地煤炭产能的重要方式。
跌9.22%。
目前中国的煤炭价格已跌至近九年来最低,内蒙古和其他各地的煤矿正
疲于应对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和银行贷款萎缩等问题。若煤价继续下跌,很多
煤炭企业将难以生存。
面对煤炭市场深陷产能过剩泥潭、全行业大面积亏损态势,中国龙头煤
企也不得不考虑全面降薪来抵御煤炭市场危机。中国煤炭行业规模最大的煤炭
企业神华集团目前正在酝酿全面降薪,其中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管理层已从
互协调、相互稳定的大格局和整体竞争优势。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面对数量有限的采购客户,内蒙古煤炭生产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陷入
激烈的竞争局面,同时由于资金周转存在巨大压力,煤炭生产企业纷纷出台促
销政策和优化运煤线路,以求降低成本。
据内蒙古煤炭工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进入4月,内蒙古动力煤平均坑
口价格为142.12元/吨,较2014年第四季度下跌0.38%,较2014年第一季度下
5月起集体降薪,最高幅度达到40%。
中国神华公布4月份运营数据,其中煤炭销售量同比大降20.6%至3120
万吨;商品煤产量同比降5%至2300万吨;4月份总发电量、总售电量同比降
幅均超3%,4月煤炭销售量大降两成。
其实,从2013年开始,政府就出台许多政策,通过减免税费、降低成本
的方式支持煤企发展。但因为总体产能过剩,这些降低成本的政策,最后化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字体:大中小|已有17人评论,共47316人参与讨论|用手机讨论集着大大小小几百家煤矿、煤炭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鄂尔多斯,正面临着空前的焦虑。

开采煤炭,已经毫无利润可言。

或者亏损,或者持平,停产就像一个终极的归宿,逼着所有的经营者们做出选择。

===本文导读===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鄂尔多斯煤化工转型提速内蒙古官员驳鬼城论:鄂尔多斯还需要住房11万套===全文阅读===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停产?还是不停产?这是个问题。

云集着大大小小几百家煤矿、煤炭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鄂尔多斯,正面临着空前的焦虑。

开采煤炭,已经毫无利润可言。

或者亏损,或者持平,停产就像一个终极的归宿,逼着所有的经营者们做出选择。

来自央视的一篇报道称:鄂尔多斯区域内的煤矿,有一半儿已经停产。

而一位当地的煤炭从业者则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实际的比例要高于此,可能接近70%。

尤其是那些远离铁路交通线的企业,煤炭已经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而继续维持生产的煤矿,并非是因为利润,而是寄希望于下半年市场可能会略有转暖,带来一丝喘息,一旦停产,重新开工的成本更高。

十年强势崛起,三年猝然滑坡。

经历浮华之后重归沉寂,鄂尔多斯正经历最为艰难的时刻。

中国也少有一个城市,像鄂尔多斯一样,暗合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轨迹。

在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模式下,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极速和失速,如同诅咒一般,与中国经济体呈现出一致的节奏。

如今,中国经济正在改弦更张,鄂尔多斯也到了不得不寻找出路的时候了,面临茫然未知的艰难取舍,资源诅咒怎么破?从东胜到康巴什6月10日,从这一天开始的5天里,从鄂尔多斯东胜区到康巴什的东康快速路要暂时封闭。

每天从东胜到康巴什上班的公务员们,不得不选择绕行。

鄂尔多斯,进入了一个迎接盛会的周期。

50多天之后,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鄂尔多斯召开,东康快速路上两个形状像蒙古帽一样的巨型场馆,正在赶工期。

相比两年来整个城市的沉寂气氛,又有了节日的氛围。

这次运动会,被视作鄂尔多斯向全国展示新形象的一次机会。

宣传部长苏建荣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要求,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以讲政治的高度办好这次盛会,展示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扩大鄂尔多斯的影响力。

鄂尔多斯亟需改变形象。

很长的时期里,这个内蒙古高原上的城市,被视为“中国的迪拜”。

丰富的煤炭矿藏,让这个城市在过去十年里迅速崛起,鄂尔多斯煤老板豪掷千金的故事成为饭桌上的谈资,气势恢宏的新城建设又向外传递着一座城市暴富后的造城故事。

整个鄂尔多斯市,被黄河大大的“几字弯”环绕着,“几字弯”里是连绵起伏的峁梁和沙漠。

尽管三面都是黄河,几字湾里却是个缺水的所在。

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上,这曾经是个无足轻重的板块,因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人口稀少。

黄河在西北地区冲积而成的两大平原,云集了工农业和大部分人口,都因与这里一河之隔而失之交臂。

那时,这里叫做伊克昭盟。

在8.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总人口只有190万。

作为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它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就是跨过黄河,将农牧业的产品输送出去。

不过,或许上天以另外一种方式馈赠这里,在鄂尔多斯70%的地层下,都埋藏着煤矿。

已探明储量1600多亿吨,预计储量近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

在过去数十年间,依靠煤炭开采,一批批资源富豪迅速出现并崛起于西部,成就叹为观止的财富神话。

在本世纪初,虽然鄂尔多斯羊绒衫已经享誉全国,但其诞生地伊克昭盟,则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这里气候干旱,广种薄收,一年下来也打不下几颗粮食。

甚至在内蒙古,提及伊盟,除了那里的人们酒风爽直,便是……穷。

将鄂尔多斯放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全局中,其崛起具有必然性。

山西省曾经作为资源富集地,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提供能源产品。

但当这个国家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传统的能源产品,其产量和效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何况一些城市的煤炭储量已然逼近枯竭。

这样,靠近山西的鄂尔多斯高原,便迅速填补了空缺。

在地理上,这也是最接近经济负荷中心的煤炭产区。

隶属于同一个地理单元的陕西榆林和宁夏的宁东地区,同样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迎来了本世纪之初的飞速发展。

鄂尔多斯就此崛起,就像曾经的煤城大同、阳泉一样,输出动力煤,为中国这个迅速膨胀的经济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逼近或超越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经济齿轮传导到这里时,已经放大了数倍。

我们看到,2000年之后的鄂尔多斯,经济总量隔一两年就翻番。

就像上世纪80年代初,“有水快流”曾经主导了山西的资源型经济一样,全国市场对能源的饥渴,触动了这座城市的资源开发热潮,自身也以超过30%的速度提升。

在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内,这种对动力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从华北到华南,各个地方都在上马工业项目,新建的火电机组功率不断攀升,黑色的煤燃烧成了红色的火,启动了整个经济。

在这一时期的鄂尔多斯大大小小煤矿中,不论是国有企业神华,还是不知名的小煤矿,运煤车排成了长队。

人们争先恐后交钱,抢夺一个优先装运煤炭的机会,采煤的机械还没有启动,财富已经滚滚而来。

那时,常常能见到的场景是:煤老板们几乎天天背着整袋子的钞票去存款。

财富制造机器制造了鄂尔多斯第一轮富豪,而这样的富豪,也成为了新的财富发动机,带动了鄂尔多斯相关产业的富豪产生。

“鄂尔多斯人均GDP将超香港。

”2009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一句不经意的话,让鄂尔多斯进入到了全国媒体的聚光灯下。

曾任星河湾CEO的梁上燕刚到鄂尔多斯时,遇到一个问题:租不到房子住。

那时,在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租一套100平方的房子年租金要6000元,在鄂尔多斯要6万元。

那时的鄂尔多斯是个财富聚集之地,星河湾豪宅项目在东胜到康巴什的公路边上拔地而起,各种私募基金、各种私人银行、各种奢侈品代理商,云集在小城东胜大街上。

巨量财税收入,带来的是鄂尔多斯各级政府官员巨大的豪迈感,亦为康巴什新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支持。

一个新城市,在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茫茫草原上建立起来,这个城市的主导者们认为,鄂尔多斯的人口集聚还非常不够,在鄂尔多斯区域内,完全可以形成数个百万级的大城市,成为西北区域的中心。

由此,十几个大型工业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原有的138个乡镇撤并成了48个,鄂尔多斯进入了一个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

从蒙西到中国应该说,鄂尔多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样的繁荣。

在这块土地上,国有经济并不发达,对社会资源的掌控力有限,屈指可数的几个企业,也都及时进行了民营化改革。

在发展机遇骤然来临时,迅速催化出了一批民营能源企业,并成为支撑经济翻番的支柱。

在鼎盛时期的鄂尔多斯,这里涌入了无数研究机构,从各种角度解读鄂尔多斯现象。

而来自鄂尔多斯自身的提炼是:政府强势主导、企业市场运作、要素集聚优化、经济自主增长。

“企业市场运作”,可以说较为客观地评价了鄂尔多斯现象。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央企神华集团较早完成了对优质资源的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煤炭集团。

此时,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就像一片空白的大地,可以任由民营资本发挥。

这一波民营资本的黄金时代,肇始于90年代后期,前伊克昭盟盟委书记云公民提出,让民营企业坐正席,唱主角。

鄂尔多斯较早的完成了国有股的战略性退出,并全面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

2003年,除了铁路、热电、管道等基础设施产业,鄂尔多斯的本土企业全部民营化,鄂尔多斯集团、伊泰集团、伊东集团、亿利集团成为大型的民营集团,他们被称为开创鄂尔多斯民营经济先河的四大集团。

伴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飞跃,四大集团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并且先后突破了原有的产业,成为多元化发展的集团。

其后,民营资本全方位出击。

东方路桥集团,由公路工程局改制而成。

民营的万正集团,则兼并了国营酒厂。

一个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群体,迅速崛起,在鄂尔多斯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短短的十年间,四大集团培养了一大批经营人才。

这些经营人才获得了必要的积累后,又先后二次创业,掀起新一轮的创业热潮。

这些企业家具有熟络的人脉联系,多数企业之间,有着数不清的渊源和亲缘。

不过,这些民营企业家群体,却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质。

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在经济运行中,政府天然有着巨大的主导权,在资源分配、安全监管等领域,政府官员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这使得鄂尔多斯的民营企业,一方面有别于山西和黑龙江等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迅速抓住机遇,填补煤炭市场的机遇;另一方面,这些强大的民营企业,因为脱胎于政府管制并依附于强大的政府,仍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结。

这种特殊的政商关系,伴随着鄂尔多斯崛起的整个历程。

时至今日,鄂尔多斯众多以能源为主的企业集团,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但其投资的区域,仍聚集在鄂尔多斯区域范围之内。

此时的鄂尔多斯,成为内蒙古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市,集聚了众多的人才、资源和资本。

相形之下,首府呼和浩特和工业城市包头都黯然失色。

鄂尔多斯也获得了全国甚至是海外的关注。

客观来说,鄂尔多斯取得经济崛起的同时,获得财富的人们也同样意识到,依靠单一的资源开采难以保持永续的发展动力。

这一点,近在咫尺的山西大同、阳泉都是前车之鉴,如何在煤炭资源价值攀升的时候,为区域经济构筑安全的防火墙,就一直是鄂尔多斯本地学者研究的课题。

2012年,在对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的一次访谈中,廉素曾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鄂尔多斯作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路径,就是引入非资源性的产业,促成自主产业多元化。

当时,以汽车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电子信息和云计算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已经在鄂尔多斯拉开了序幕。

京东方的LED显示屏、中兴的云计算、富士康的精密仪器项目落地几乎只剩下了临门一脚。

这些制造业项目,曾经都是全国各个地方政府争相抢夺的优质项目,一度都曾与鄂尔多斯政府有了深入交流。

彼时的鄂尔多斯,由煤炭置换而来的非煤产业达七八个。

鄂尔多斯政府期待着:经过三五年,鄂尔多斯便可以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借此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一切仍然依靠资源换技术、换产业。

这一方式曾被鄂尔多斯市、甚至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都奉为转型良策。

一时间,以前景可观的煤炭资源为置换条件,众多制造业项目来到鄂尔多斯。

从工业城市到旅游转型可惜的是,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并没有在工业转型中取得实效。

在毫无产业基础的城市建成一个工业城市,或许不是一个地方政府所能左右的。

来自全中国的资本啸聚鄂尔多斯,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煤炭开采带来的巨额财富。

以市场的规律来看,在鄂尔多斯这片区域内,煤炭以及煤炭产业链,始终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

资本聚集此处,其意图也正在于煤炭。

无论是汽车制造还是电子制造业,因为远离消费市场和零部件基地,多数名义上的制造业产品只是在这里完成了装配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