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附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N0 .14课题:《我的叔叔于勒》班级:姓名:主备:贾荣娣审核人:徐美云时间:10.141、在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句中词语:拮.据()栈.桥()褴褛..()()阔绰.()2、名著题:(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2)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
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8)题: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中考题集锦

《故乡》中考题集锦一.这来的便是闰土……我也说不出话.(04年辽宁,沈阳,99年昆明)1.文段选自课文《》,体裁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家.2."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来"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哀.3.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选文中哪几处流露"我"的这种思想感情?4."他站住了……作声"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分别是:5.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我"的_______心理.(2)"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中"厚障壁"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文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虽然……但是B.既然……那么C.即使……也D.虽然……但7."这我知道"中的"这"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老爷!……"闰土这样称呼"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号是表示_____________.A.表示闰土见到少年的伙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B.表示闰土敬畏"老爷"不敢说话.C.表示闰土内心痛苦而无话可说.D.表示省略了闰土雯的其他话.9.文段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对闰土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闰土从"少年英雄"变成"木偶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形象.12.文段1的四句话,其结构层次是( )A.1//2//34B.12//34C.1//2//3//4D.1/2//34二.我躺着……也便成了路.(04年沈阳)1.注音:潺潺( ) 恣睢( )2.解释下列词:(1)一气: (2)隔膜:3."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一句中"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5.文段1主要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6.文中三处"辛苦"的含意不同,请一一解释: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段2最后一句中两个"愿望"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的愿望茫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的两个"偶像"分别是指_______和________.10."我在朦胧……圆月"一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我想……也便成了路"一句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2.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13."我"对现实的故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困惑体现在哪些方面?14.概括选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体会选文第(1)段中加点的词语,写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我的叔叔于勒(2010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课内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限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
我看出她在哆嗦。
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父亲赶紧走去……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
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母亲赶紧时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统编九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02【2024秋九上语文阶段测试卷】(解答版)

统编九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02【2024秋九上语文阶段测试卷】范围:第4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学习活动,下面是小华和小章搜集到的材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多样的表现手法,给我们留下了刻板的印象。
《故乡》中,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中年闰土愚昧迟钝、思想麻木,以至于现在的“我”总觉得和他的隔膜似障壁。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流氓无赖,可恨至极;在若瑟夫的眼中——衣衫褴lǚ,可怜之至。
《孤独之旅》中,杜小康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在一场xiē斯底里的暴风雨后,他“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2分)小华对一些字的读音和字形不太确定,请你帮他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曲折()愚昧()衣衫褴lǚ()xiē()斯底里Qū mèi褛歇2.(2分)小章不知道“歇斯底里”的意思,请你帮他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3.(2分)小华觉得画线句子有语病,但是又不知道错在哪里,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搭配不当,可把“刻板”改为“深刻”4.(3分)小章阅读材料后感悟颇深,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他已经写好了上联“小说虽小,内隐世间百态”,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下联的是()A.奇闻或奇,包罗江湖万象B.明月当明,空有沧海一人C.闲书且闲,尽显天下炎凉D.流芳大作,中藏天下千秋C5.(3分)在讨论读流行作品还是读经典名著的问题时,小雨认为应该读流行作品,小雯却认为应该读经典名著,对此,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应该把阅读经典名著和阅读流行作品结合起来。
运用对比 凸显主题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

态度恭敬,称“我”为 “老爷”。 隔了一层可 悲的厚障壁。
对生活 的态度
对比
看瓜、捕鸟、刺猹、拾贝、 观潮……热爱生活,无忧 要香炉和烛台,悲苦无
无虑
奈,寄希望于神灵。
小英雄
少年闰土
木偶人
中年闰土
外 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 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 圆实的手(纯朴 可爱)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 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 而且开裂(穷苦)
多子多
天
福的封
灾
建意识
人祸(帝、封 双重压迫的具 体体现)
杨二嫂的变化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 二十年后的杨二嫂
外 擦着白粉(年轻美丽) 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
貌
的圆规
语言
尖利的怪声
动作 终日坐着
将手套塞在裤腰里
“我” 杨二嫂 对她 的称
圆规
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 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势利 贪婪的圆规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充满了哲理。 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 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 、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 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回忆中的故乡,充满神奇色彩的美, 让“我”感到无比欢愉;
现实中的故乡,充满冷漠,人情隔膜, 使“我”感到无比悲哀。
对比的内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对他人的态度等。
对比的作用: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 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凸显 小说主题。
说一说:
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是否可以把对比运 用到我们的作文中?请举例说说。
练一练:
请阅读《语文主题学习》P23《富裕的心》, 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附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附答案《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附答案我的叔叔于勒①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②“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③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⑥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⑧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⑨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题1:选文第②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①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2分)小题2:“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小题3: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脸色和眼睛,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些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何不同。
(3分)①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故乡》)参考答案:小题1:意在强调,说明于勒在父亲眼里是何等重要。
究竟为什么呢?又构成了悬念,引出后面的记叙。
小题2: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
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之比较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之比较
《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之比较
鲁迅的《故乡》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两篇小说主题深刻,构思精巧,在写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从主题上看,两文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世态人情。
《故乡》中,在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下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隔膜;《我的叔叔于勒》中,在拜金主义思潮的腐蚀下人与人之间变得冷酷自私。
《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与“我”兄弟相称,亲密无间。
那种关系多幺和谐呀,“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两人是无话不谈,十分投机,以至于分别时“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虽然那时的“我”是个少爷,闰土是短工的儿子,但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还未被玷污,在一起彼此不分尊卑贵贱。
因而两个孩子之间能迅速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
然而,20年过去了,这种友谊还存在吗?现实是:好友重逢,却变得隔膜起来。
那一声“老爷”,拉开了“我”与闰土之间的距离,也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重逢的激情一闪而过,有的只是沉默寡言,摇头叹息,“默默的吸烟”。
封建等级观念已经严重地侵蚀、麻醉了闰土的灵魂。
他自卑自贱,自认为低人一等,“我”和闰土还怎能再平起平坐,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呢?《我的叔叔于勒》则表现的是庸俗社会中另一种人际关系。
于勒经历了“贫——富——贫”的变化,菲利普夫妇的观念中,金钱支配了一切,金钱成了他们生活的原动力,成了他们的人生处世的准则。
因而,有钱时的于勒是他们的“希望”,没钱时的于勒则是他们的“恐怖”;一旦“希望”破灭后他们变得冷酷无情,六亲不。
《故乡》拓展阅读练习:《五岁那年的一次出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故乡》拓展阅读练习:《五岁那年的一次出走》这件事是妈妈讲给我听的。
五岁那年,有一次,亲戚给外婆家送来许多螃蟹。
贪嘴的我从螃蟹一下锅就坐在饭桌旁,一直吃到所有人都离开饭桌了还意犹未尽。
舅舅开玩笑地说:“行呀,你这陪客的功夫挺到家的嘛!”客人们一下子哄笑起来。
没有人注意到我小小的自尊心已膨胀成一个大气球,在他们的笑声中濒临爆裂。
爆裂的结果是,我下定决心从外婆家出走,生平第一次只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外婆家到我家大约有十四五里路,一半的路程要走在一条名叫龙河的小河堤上,另一半则要走在棋盘一样整齐排列的对虾塘的堤坝上。
总之,沿途处处都是水,充满了诱惑,又布满了危险。
我在水里尽情地疯了一两个小时才上岸赶路。
经过对虾塘的时候,免不了又和钓鱼摸虾的孩子们玩上一会儿,和路边的蝴蝶蜜蜂逗上一阵子。
直到天快黑了,我才进了家。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成功地回家,妈妈有点惊讶,赶紧问我外婆知不知道我回家的事,我含含糊糊地说声知道,就猛地扑向了饭桌。
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一家人立即陷入了恐慌。
那时候没有电话,就是自行车全镇也才有两三辆。
舅舅和一帮小伙子到了龙河边,也不知怎么那么巧,头一网下去真的就捞上来一个小孩。
十七岁的舅舅吓得一头栽到水里,怎么也爬不上来。
外婆在家一听说河里捞上来个孩子,一下子昏了过去。
苏醒后听说不是我,又昏了过去。
爸爸骑着好不容易借来的自行车回来。
看到河堤上围满了人,便重重摔倒在路上,血“刷”地从头上流下来。
得知并不是我,他立刻跳起来,飞一般往家里骑去。
一进家门,看到我正和哥哥、弟弟没心没肺地打闹,尾随爸爸的三姨哇的一声哭起来。
她完全忘记自己从来没有骑过车,抢过爸爸手里的自行车,摇摇晃晃骑上就跑。
我猜出是怎么回事,躲到了门口不敢吱声。
爸爸脸上带着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很奇怪的笑容,慢慢地走到我的身边,伸出手摩挲着我的短发,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你回来了呀,你回来了呀……”那以后,我好像突然懂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8分)(一)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我问问他的景况。
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盛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故乡》)(二)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小题1:两篇课文的相关语段对中年闰土和于勒都进行了外貌描写,这些外貌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生活状况?在这些外貌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小题2:省略号往往包含丰富的内容,请分析两段划线句的省略号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说话状况和精神状态。
(4分)参考答案:小题1:都反映人物贫困窘迫的生活状况.都寄寓着作者的同情、伶悯.(2分)小题2:语段(一)体现中年闰土说话断断续续、麻木迟钝;语段(二)表现了父亲确认真相后的语无伦次,惊恐绝望。
(4分)小题1:试题分析:此问题很简单,两文都是所学课文,内容十分熟悉,可直接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小题2:试题分析:了解文章内容,根据省略号前面的情节理解省略号表达的内容,理解闰土生活极贫困内心痛苦无话可说的心理状态和“父亲”满怀希望后大失所望惊慌失措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