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小学六年级杨冲霄行为与社会科学
2013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校务日志(特长课调课后2)

到岗 情况
6
黎旭飞 冉修武 吴娅 田婷 宋婉姝 饶晓斌 李东 何超 黎燕
到岗 情况
7
冉茂发 杨松大 杜执明 冯德清 冉启刚 陈云 李东 冉茂杰 饶晓斌
到岗 情况
晚自习 崔康 冉修武 崔秀明 杨松大 宋婉姝 杨延魏 黄廷亚 杨汉书 管生
到岗 情况
备注
九(7) 九(6) 九(5) 九(4)
A栋楼
九(3) 九(2) 九(1) 八(9) 八(8)
到岗 情况
6
黎燕 杜执明 黎顺天 朱义娟 杨汉书 张静 杜月华 李刚 冉光万
到岗 情况
7
到岗 情况
晚自习 杨昌佐 田小芳 黄艳 冉茂杰 田婷 冉茂发 崔太柏 陈伶俐 沈丽
到岗 情况
备注
九(7) 九(6) 九(5) 九(4)
A栋楼
九(3) 九(2) 九(1) 八(9) 八(8)
教师教学 行为 学校大 事记
到岗 情况
备注
九(7) 九(6) 九(5) 九(4)
A栋楼
九(3) 九(2) 九(1) 八(9) 八(8)
教师教学 行为 学校大 事记
A、坐着上课;B、吸烟;C、未用普通话教学;D、接听电话;E、出教室;F、穿拖鞋背心;G、带小孩进教室;H、学生睡觉超2人;I、纪律差;J、其他。
安全工作 情况记录
处理办法 及措施
教师教学 行为 学校大 事记
A、坐着上课;B、吸烟;C、未用普通话教学;D、接听电话;E、出教室;F、穿拖鞋背心;G、带小孩进教室;H、学生睡觉超2人;I、纪律差;J、其他。
安全工作 情况记录
处理办法 及措施
日工作反 思及建议
校
时间:2013年 月 日 值周领导 卫 生 上午: 实到(学生到位情况) 班级
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从小学创造课件

录制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录制人2019年5月10日
姓名
毕昇 坦莫尼尔
胡克
玛丽安娜 迪斯尼 蔡伦
发明
活字印刷术 缝纫机
显微镜
纸尿片 米老鼠形象 改进造纸术
身份
普通工人 穷裁缝 杂货店学徒 看门员 家庭妇女 流浪汉 普通小官
课后活动: 继续关注生活,将身边的新
点子记录下来,积极和老师同学 分享,做一个真正的“小小创造 家”。
组织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石犀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第11册1单元第5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我也能创造
执教教师:周宁爽 小学二级 指导教师:廖金凤 小学一级 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发明创造给 自己带来的方便。
•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介绍一些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的创造发明。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分析及全部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分析及全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社会服务》是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主题。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参与社会服务,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服务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各种社会服务的活动建议,供学生参考和实施。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合作完成社会服务项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责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活跃、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于参与社会服务充满热情。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社会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了解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学会如何参与社会服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学会如何参与社会服务。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服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科学六年级第九十章教学解析

社会科学六年级第九十章教学解析社会科学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六年级的社会科学教学在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社会科学六年级第九十章的教学解析进行探讨。
第九十章的主题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将学习环保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这个主题紧密联系着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六年级第九十章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环保意识的培养、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首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实践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者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学生建立环保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照片、视频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第三,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环保行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例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种植绿色植物等。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环保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最后,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教学的收尾部分。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让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社会科学六年级第九十章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环保责任感,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的引导,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北京东交民巷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答辩

北京东交民巷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学龄儿童肥胖干预成果名称: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学龄儿童肥胖干预成果起始时间:2006年7月—2008年7月一、研究背景发展、环境和健康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反映与决定生活标准和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福利其他方面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政治因素之间的复杂联系。
健康的人民和安全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我国尤其是北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的发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因生活方式、环境恶化和心理压力增加造成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伴随而来的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发生率在迅猛上升(18—20%)。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的根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六字原则”,东交民巷小学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教结合等方式,开展专题活动、教学实践和学科渗透,将学生健康教育、习惯养成和干预活动融为一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学生肥胖的发生发展。
达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肥胖问题的严重性,了解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学会选择正确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生活中避免环境、压力产生负面影响,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研究实施(一)问题的提出—东交民巷小学学生肥胖现状分析1.2005年东交民巷小学超重肥胖学生检出情况:2005年学校共有学生1259人,其中男生663人女生596人,肥胖检出率为16%,其中男生20.21%,女生12.75%,男生远远高于女生,7岁男生33.33%和10岁男生(24.53%)检出率最高。
见表12.东交民巷小学学生肥胖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早餐:甜饮料、挑食偏食。
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方法和强度。
家长在学生肥胖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文件复习:1.引自《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无锡市苏少版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第二单元《社会服务》全部说课稿

无锡市苏少版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第二单元《社会服务》全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第二单元《社会服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时事,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他们关心社会、关注时事,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同时,他们还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不扎实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意义和内容,掌握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服务的概念、意义和内容,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社会服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介绍社会服务的概念、意义和内容,讲解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服务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实际效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会服务的经验和教训。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无锡市苏少版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第二单元《社会服务》全部教学设计

无锡市苏少版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第二单元《社会服务》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第二单元《社会服务》以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和种类,认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总结和反思社会服务的经历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社会服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实践体验。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环节感兴趣,但也可能存在害怕困难、不愿意主动参与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和种类,认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能力。
3.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4.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概念和种类,认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社会服务的意义和重要性。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服务案例,了解社会服务的种类和实施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4.采用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社会服务经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社会服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社会服务实践的场地和资源,如社区、敬老院等。
3.准备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模板,方便学生整理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社会服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社会服务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让学生对社会服务有全面的认识。
204d0096-ade4-4490-9a67-32573238090e

附件三:
普陀区教育系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第二阶段工作情况汇总表
工作室领衔人:王凤兰
所属学科或领域:德育
工作室基地学校:玉华中学
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
2009年3月
一、本阶段研修活动一览表
五、本阶段工作室工作总结
根据评估方案,本阶段工作总结聚焦“研修模式机制”、“教育教学有效策略”、
“成长关键事件”三大主题,进行有重点地提炼。
1、领衔人递交一篇“研修模式机制”。
学员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有效策略”和“成长关键事件”,工作室内交流汇报,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每项1~2例交管理办。
每位特级教师递交本人的“成长关键事件或感悟”,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与历程,可采用“自传形式”也可采用“他传”或“访谈”等形式。
2、文章一式3份,每篇单独装订,页眉注明“XXX工作室研修模式机制”或“XXX
工作室教育教学有效策略”或“XXX工作室成长关键事件”字样。
3、标题自拟,文章2000字左右,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篇幅,但不得超过3000字。
正文标题层次采用如一(一) 1(1)①连续编号;
标题(黑体小三号字);
作者(楷体四号字),格式如:李xx特级教师工作室张XX(宜川中学);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注释格式如:张xx:《xxxxx》,上海教育出版社xx年第x版,第x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除小学生啃手指甲不良习惯的调查及对策初探作者: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杨冲霄翟昊田仰宸·指导教师: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金晶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双玉亭戒除小学生啃手指甲不良习惯的调查及对策初探作者: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杨冲霄翟昊田仰宸指导教师: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金晶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双玉亭摘要:一些小学生啃咬指甲是一种经常性,不能自控的动作,其原因主要与紧张和忧虑有关。
养成这个坏习惯后,不仅受到来自社会、同学以及家庭的歧视,而且影响学生本人的心身健康发育和学习成绩。
因此,小学生啃咬指甲并不是什么小毛病,而应引起学校、教师及家长们的重视,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纠正其的行为偏离。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部分班级有啃咬手指甲现象学生的发生率,并分组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法;对已经改掉啃咬指甲的进行采访分析,得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提供给家长和老师,为有效戒除小学生啃咬指甲习惯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啃咬指甲不良行为戒除对策引言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能发现,有的孩子和小学生常常咬指甲,家长和老师们往往为而训斥孩子,甚至采取惩罚措施,然而,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和小学生不但毫无悔改表现,反而越演越烈,令家长和老师头痛。
其实,只要了因人而异采取综合措施,大多数孩子和小学生的咬指甲行为会得到很快矫正的。
去年,东交民巷小学几名同学在老师及东城区科技馆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已经对小学生啃咬指甲问题进行了研究(请见《小学生多发啃手指甲不良习惯的调查及研究初探》),对小学生啃咬指甲的心理、环境等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如何矫正提出了初步想法。
为使一些有此类坏习惯的同学早日、彻底戒除这种偏离行为,近期,我们组成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我们首先确定了实验对象,把仍在啃咬指甲的同学进行分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正实验,对已经戒除的同学进行访谈,希望找到既有针对性又行之有效的戒除小学生啃咬指甲的方法,给老师和家长提供戒除孩子及学生咬指甲这种不良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1 确定实验及访谈对象有关心理学家认为,啃咬指甲是儿童期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行为障碍。
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资料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啃咬指甲的儿童其发病率则高达44%。
另一位心理学家也证明了在14岁的儿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为的占55%。
为了解啃咬指甲的小学生比例及确定我们实验及访谈对象,8月25日,我们成立了调查小组,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9月8日着手调查工作,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东交民巷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作为实验对象,9月12发放了调查问卷(见附件1),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表一。
表一东交民巷小学部分班级啃咬指甲人数调查汇总表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仍在啃咬指甲和曾经啃咬过指甲的学生总数有146名,占受调查学生总数413的35.4%,比与以上专家所掌握的数据小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戒除后,不好意思承认。
啃咬指甲比例模型通过调查、统计,将仍在啃咬手指甲的同学作为实验对象,对曾经啃咬指甲、现已戒除坏习惯的同学作为访谈对象。
2 分析原因,实施分组实验及个别访谈(1)实验我们对不同年级(三、五年级)啃咬指头成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见图一、图二:图一调查组成员发放调查问卷图二到班级中调查啃咬手指行为研究方法:调查;统计调查时间:2011年8月25日至10月25日调查地点: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调查对象:三、五年级学生实施步骤:1.调查三、五年级学生中哪些同学有咬指甲的行为(表1);2.分析原因3.分组实验(表二);通过调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啃咬指头习惯成瘾的原因,得出主要有以下几种:(1)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抚和关注,尤其是缺乏母爱。
(2)缺少同龄伙伴:当感到孤独时,便不知不觉地啃咬指甲。
(3)适应困难:当儿童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啃咬指甲。
(4)模仿: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而学会啃咬指甲。
(5)教育不及时:当儿童从吮指、咬指甲的过程中得到快感后,未及时教育制止,任其发展,使其成为习惯行为。
(6)其他原因:患者在学龄前即婴儿期,由于喂养不当,不能按时给婴儿提供足够的食物,以及婴儿缺乏环境刺激和社会交往,而导致吮指作为饥饿或自我娱乐,继而发展成啃咬指甲,习惯成瘾。
弄清原因后,9月16日,我们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决定进行分组实验,对仍在啃咬指甲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在充分征求实验对象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在仍啃咬指甲的同学中选取了18人,分成6个小组,调查组成员分别负责两个小组。
分组实验情况见表二。
表二分组实验分配表应用的方法为:(1)戴手套:在征求家长和老师同意并配合的情况下,在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复习迎考及在家中看惊险的影视片、受到父母的责骂或惩罚时,戴上手套。
(2)鼓励:家长、老师及同学对有啃咬指甲的同学进行鼓励,承诺改掉坏习惯就赠送小礼物等。
(3)转移注意力:自己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具或者小书、笔之类的小物件,手忙时装在衣袋里,手闲时把这些东西拿在手上;帮助有啃咬指甲的同学在易发生啃咬指甲的时候,玩转笔等游戏,使之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
(4)提醒:家长、老师及同学在孩子和学生、同学啃咬指甲时,及时提醒、纠正。
(5)涂指甲油:针对女孩子爱美的特点,在啃咬指甲的女同学指甲上涂抹一层透明的、有苦味的指甲油或黄连水、辣椒水、奎宁水,实施厌恶疗法。
(6)实验警示:9月19日,通过有关家长的帮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实验对象一同到同仁医院进行实验观察。
首先,我们来到取样室,由实验阿姨,对实验对象从指甲和指甲缝中提取样本,放入培养皿中。
经过24小时的培养,制作出了切片。
第二天,我们带着一部分啃咬指甲的同学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看到了无数的病菌在不停地蠕动,同学们发出惊叹声。
啊!原来是这样,“太脏了,太脏了!以后我们再也不啃指甲了!”……(见图三、四、五)。
然后,医生介绍:①人手其实是身体中最脏的一个地方,每天都去抓各种物品。
稍不留神,病菌就会染指。
而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手的不洁净引起的。
而且,指甲中的病菌相对就更多。
②就是一双洁净的手在显微镜下,也可以找到无数的细菌,更何况我们学习生活中,抓取各种物品之后呢。
一旦我们因为自己有啃咬指甲的坏习惯,把病菌送入口中,你知道,不仅是你的举止不雅,不仅是你的手指受到伤害,而且,可能会引起口腔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便血等疾病。
不同的病菌有不同的结果。
③知道得病的滋味,请感受那种疼苦。
有时像肠胃痉挛,拧着劲痛,有时像开膛破腹,撕心裂肺。
千般苦难,源于咬手指……。
所以,请你坚决地戒除啃咬手指甲的行为!通过实验观察这一活动,孩子们受益匪浅,简单了解了切片制作是怎样一回事。
它使指甲上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让我们观察的那样清楚。
这个实验比老师讲解、家长批评起到的作用大多了,当场就有很多同学表示:以后坚决不啃指甲了,效果极佳。
知道了要戒掉啃指甲的这一不良习惯。
采用观察实验这一科学方法很有效,同时我们用此活动教育同学们从小要培养自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思想、好品质。
图三巨大芽孢杆菌图四浅黄奈瑟氏球菌图五溶葡菌(2)访谈9月15日,调查组在东交民巷小学多功能厅对曾经啃咬指甲、现已戒除的41名同学进行座谈(见图六)图六对曾经啃咬指甲同学进行访谈3 实验、访谈结果及结论调查组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对象进行了四次采访,采访结果见表三。
表三分组实验效果统计在访谈的41名对象中,戒除的方法除以上六种外,还有涂辣椒水、奎宁水、阿拉伯胶,把手指绑上,将手坐到屁股下,手腕上绑皮筋啃时弹自己等方法。
通过实验、访谈,可以看出,戴手套、涂指甲油、实验警示的作用及效果不错,对于女同学涂指甲油不但美观,而且还能达到戒除啃咬指甲的坏习惯,效果最好。
其他的一些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但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实验,及在啃咬指甲人数较多的班级举办宣传、展览等宣传(见图七、八),同学们很感兴趣,纷纷来看我们的宣传内容,从中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并写了读后感(见附件)。
较好地娇正了一些学生的啃咬指甲成瘾的偏差行为,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心理素养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大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更活泼了、更开朗了、更能悦纳他人、与他人相处了,并养成了良好的怡情养性的方式,如书画、琴艺等,这与过去学生沉溺于啃咬指甲以缓解心理紧张或是空虚等影响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
班主任老师也反应,这些学生上课不再“沉醉“于啃咬指甲,学习能更专心、更认真听讲,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图七调查组成员布置宣传板报图八学生演讲当然,戒除学生啃咬指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负性活动练习法:家长及老师可规定有啃咬指甲癖的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咬手指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使其慢慢改悼这一顽癖。
但是由于儿童咬指甲癖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但要求有此坏习惯的学生增强信心,而且父母也要有耐心,采取父母、老师、同学的监督和学生本人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治疗的效果,只要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能达到戒除小学生啃咬指甲癖的这一行为偏离。
4 本次调查研究的收获1.学会了如何统计、分析问题。
2.锻炼了调查人员与老师、同学等沟通的能力。
3.了解了医院做切片的过程,对手指甲上的细菌有了一定的了解。
4.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戒除学生啃咬指甲的方法。
致谢真诚感谢东交民巷小学全体师生尤其是三、五年级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指导教师双玉亭老师及东城区科技馆金晶老师在我们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北京同仁医院给予的帮助,感谢我们几位同学家长的帮助和我们研究小组成员的努力工作和团结协作。
参考文献[1]黄可帷等《小学生多发啃手指甲不良习惯的调查及研究初探》附件1:小学生啃手指行为调查问卷表学校班级性别,年龄岁(在你认为合适的选项前面画“√”)1. 你现在有啃咬指甲的行为吗?a.没有b.有2.你曾经有过啃咬指甲的行为吗?a.有b.没有3.你有这种行为,你觉得:a.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b.不好意思,不想让别人知道c.想尽快改掉4.在啃手指这种行为发生的时候,你意识到了吗?a.意识到了,但控制不了b.意识到了,并且能控制c.没有意识到5.如果你想控制,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管用?a.老师或同学提醒b.提示自己啃手指不卫生c.自己握拳d.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c.其他:6.你身边有啃手指这种行为的人吗?a.有(是谁:)b.没有c.没注意7.你啃手指同学对你的态度是:a.嘲笑b.不理会c.帮助提醒8.你的任课老师纠正过你的这种行为吗?a.纠正过(1、点名提醒2、告知家长3、私下谈话、4、其他:)b.没有纠正过9.学校有这方面的科普宣传吗?a.有(1、宣传栏2、广播3、科普活动4、其他:)b.没有10.你的家长知道你有这种行为吗?a.知道b.不知道11.如果知道,家长纠正过你的这种行为吗?a.纠正过(1、只是提醒2、戴手套3、涂黄连4、训斥惩罚)b.没有纠正过1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法纠正这种行为?(可多选)a.去医院就诊b.看心理医生c.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d.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谢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