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现状与保护

合集下载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共23页文档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共23页文档

END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 与改造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开发综述

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开发综述

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开发北京胡同的开发与保护摘要:本文从北京胡同的历史由来说起,通过分析胡同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来表明胡同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描述在开发模式下胡同的变化来说明对古建的保护应注重传承和发扬历史的文化积淀,而不是简单的拆后重建。

通过分析北京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如今的现状和保护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我们当前在保护胡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一些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积淀、胡同文化、保护、开发正文:说起胡同,相信在中国是无人不知的,它是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

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北京自古就有这么个说法:“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可见胡同的数量之多。

胡同是依照棋盘形的蓝图建筑的,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横竖笔直的走向,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

又由于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的,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些。

而这种规划正是吸取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体现了我国历代建造城市的传统特色。

在我们的印象中,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每条胡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因为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可以说,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活化石,记载着北京的历史变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胡同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那曲折幽深的条条胡同孕育了具有浓浓中国味儿的“胡同文化”。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胡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破坏。

据某网站公布的:2005年9月的摸底调查显示,北京旧城内确定的1320条胡同中,完全保留传统格局与风貌的,仅存430条,占总数的33%;另有占总数15%的205条胡同,早已“名存实亡”。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近景的胡同与远景的 摩天大楼
04
仿古建筑是好是坏?部分仿古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开发商看上的是其商业价值,导致普通民众对仿古建筑 有很大的意见。
“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 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建筑师将书本中的建筑实体化,一方面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可 以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复原是对古建筑的一个思考与学习过程。潮流 之所以成为潮流,在于大多数人的追求与推崇,高度的文化认同使我们对传统有着不加思考的崇拜,在“建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追求发扬本土特色的目的很容易产生歧化,将“中国特色”符号化、 边缘化,就会流于表面,在表现形式上陷入语汇贫乏。当我们思考仿古建筑建造的初衷与意图,便会理解 中国在古建筑文化上的探索与进取。
3
低,不利于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
实现。
而位于北京二三环间的西城区,其旧城胡同居住容纳量却很低。
2
这就导致建筑与规划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将古城区面积缩小,对
区内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四合院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应用现代技
术适应新文化需求。
不同意见的提出看到了人民对民生和文化的重视,而这些思考也将继续。
4
T..h. ank You
市民观点
01
在走访中市民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 是希望胡同中的四合院、大杂院尽可能完 整保留。
另一种如菊儿胡同,历史上是妓女等 群体的居住区,认为影响不好,应全部拆 除。同时提出仿古建筑仿的尴尬,为何不 直接完整保留优秀建筑的疑问!中国国力 和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为何依然不能留 下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建筑?
02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 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北京胡同的变迁与胡同文化保护探析——以摄影纪实的角度

北京胡同的变迁与胡同文化保护探析——以摄影纪实的角度
文 吏 究 旺3卜Z山 研 二 { 0 山0Q一 ∞
北京 胡 同的变迁 与胡 同文化 保 护探 析
以摄影纪实的角度
陈梓 凡 , 史民峰
( 北京 印刷 学院 设 计艺术 学院, 北京 1 0 2 6 0 0 )
摘要 : 北京 胡同是 北京传统 文化 的重要 载体之一 , 胡 同经历 了几百年的沧桑 变化 , 它是 北京人们居住 的主要聚 集地 , 但由 于基础设施 不完善 、 市场经济的冲 击等 原因 , 胡同面临逐渐衰退甚 至消失的危险 , 创建人文胡 同、 绿 色胡同、 文化 胡同以及 合 理规划胡 同是保 留胡 同文化的重要 举措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4
基金项 目: 本文系2 0 1 2 年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 , 北京印刷学院。

… .
作者简介: 陈滓凡( 1 9 9 1 一 ) 男, 北京人, 北京印刷学院 十 艺术学院2 0 l 0 级在校本科生, 专业方向: 数字影像; 5 7 1 .  ̄t 1 的叧考虑胡同建设因为城市需要发展所以城市的觃划我认为也是一丧很重要的问题可以把城市划分在城市乊丨划分出一部分的老北京传统的胡同通过对一些破旧胡同迚行改造逐步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原貌展现文化色彩然后可以在历叱文化保护区四周建设起现代的高楼大厦让渐渐消失的胡同文化得以保留幵融入到城市乊丨
: … … … … … … …… .
i 男, 晾人 , ] 晾晰 院耕


过 调查研究 , 北京胡 同的走 向多为正东正西 , 宽度一般 不过九米 。胡 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 四合 院。四合 院是 种 由东西南北 四座房屋 以四四方方 的对称形式 围在 起的建 筑物。大大小小 的四合 院一个 紧挨一个排列 起来 , 它们 之 间的通道就是胡 同。别看这 胡同从外表 上看模样 都差不多 , 但 它们 的特 色却各不相 同 。在北 京城西部 有个胡 同叫九道弯 , 原 因是一个小 小的胡 同 竞要 拐九个弯 。有 的胡 同如果 曾住过一个 有名 的人 , 那这条 胡同就会 以这个人 的名字 命名 , 比如说文丞相 胡 同。还有 的胡 同是按照其形状 命名 的 , 例如烟袋 斜 街, 听起来就这 么生动形象 。还有 的胡 同则是 寄托 了 人们美好 的愿望 , 如“ 安福胡 同” “ 永祥 胡同 ” 等 。北京 的胡 同真是数也数 不尽 , 有 句俗话讲 : “ 有名 的胡 同三 千六, 没名 的胡 同赛牛毛 ” , 表达 的就是胡 同数量 之多 的意思 。不少胡 同里 的一 片砖 、 一 片瓦都有几百年 的 历 史 了。胡 同不仅 是城市 的脉搏 , 更 是北京普通 老百 姓 生活 的场所 。北京人对 胡 同有着 特殊 感情 , 它不仅 是 百姓们 出入 家门 的通道 , 更是一 座座 民俗 风情 博物 馆, 烙下 了许多社会 生活的 印记 。胡 同里没 有车水 马 龙 的喧 闹 , 有 的是亲切 融洽 的邻 里关系 。胡 同这种北 京 特有 的古老的城市小巷 已成 为北京文化 的载体 。老 北京 的生 活气息就在 这胡同 的角落里 , 在这 四合院 的 砖一瓦里 , 在居 民之间的邻里 之情里 。 二、 北京胡同的现状及存在原 因分 析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一、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简述1、老北京四和院简述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2、老北京胡同的简述据《明成祖实录》载,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在永乐元年正月给朱棣上书说:“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人承大统。

而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

”这不正说出了朱棣的心里话吗?他当然照准了。

于是在永乐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1403年2月4日)将北平改称为北京。

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北京”这个名称,那么公元1403年2月4日就成了“北京”名称的诞生日。

可见“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到今年,已叫了588年,但却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100多年。

其中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

《2024年基于空间模糊性的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空间模糊性的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研究》范文

《基于空间模糊性的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的胡同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老北京的生活记忆与历史脉络。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胡同面临着空间功能、环境质量以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空间模糊性的理念,探讨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的有效途径,以实现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二、空间模糊性的概念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1. 空间模糊性的概念空间模糊性是指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感知的流动性。

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空间模糊性强调空间的过渡性、流动性和多义性,使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层次的体验。

2. 空间模糊性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空间模糊性的应用使得城市空间更加灵活、开放和包容。

在胡同改造中,通过引入空间模糊性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空间的有机更新。

三、北京胡同的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1. 北京胡同的现状北京的胡同是老城区的独特风貌,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许多胡同面临着空间狭窄、环境脏乱、设施落后等问题。

2. 改造的必要性为了改善胡同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历史文化,北京胡同的改造显得尤为必要。

改造应遵循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实现胡同空间的有机更新。

四、基于空间模糊性的北京胡同改造设计策略1. 保护与更新并重在改造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胡同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对空间进行合理的更新。

通过引入空间模糊性的理念,使新旧元素在空间中和谐共存,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和多义性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和多义性。

例如,在胡同中设置绿化带、休闲空间等,使空间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 提升空间的环境质量改善胡同的环境质量是改造的重点之一。

通过优化环境设计、提升照明设施、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使胡同空间更加宜居。

五、实例分析以某北京胡同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如何运用空间模糊性的理念进行改造设计。

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

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

一、北京胡同、四合院必须保护近年来,学界本来不存在北京胡同、四合院要不要保护的问题,而是一直在探讨怎样保护的问题,只因近期著名作家李国文发表了四合院理应大拆、刘心武发表了拆毁四合院"可以理解"的"高论",不能不对要不要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

有意识的依法保护历史建筑,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护范围从寺庙、官署等公共建筑逐渐扩展到民居。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无非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

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为什么保护前者没有人反对而保护后者就有人反对呢?其实是"帝王历史观"在作怪,某些人从骨子里认为承载市井文化的四合院不如故宫重要,只关心帝王的历史不关心百姓的历史。

中国早期的都市应当说是帝王的都市,从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可以看出,那时宫殿、官署、苑囿占去了都市的三分之二。

但是到了隋唐,都市已经成为百姓的都市,80多平方公里的隋唐长安城老百姓占去80%,说明那是市井文化已经影响时代风尚。

宋代城市革命以后,城市经济功能加强,老百姓在都市中更加活跃,百姓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从有都市以来四千年,中国幸存一点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

我深信,北京胡同、四合院如果完好保存至今,一定会像故宫一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此说来,那些认为北京四合院可以大拆的"高论"可以休矣!二、北京四合院必须整治以我在四合院中生活几个月的经历,坦率地说,在四合院里生活令人非常痛苦(只有夏天比较凉快这一个优点),多年呼吁保护四合院的我本人,也希望尽快迁出四合院。

北京胡同现状与保护

北京胡同现状与保护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及其保护状况的调查(一)实践地点:北京东城区的几大胡同(二)实践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6日(共6天)(三)实践人员:王志明,梁少峰,姜锡彬正文如下:一、实践目的“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

至今北京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来自百度百科)胡同文化、四合院是老北京文化的代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胡同文化更是一枝独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胡同这一特定的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

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8成以上的人完全不知道胡同或仅对胡同文化了解一点点,所以这就十分有必要去详细了解一下胡同文化的现状。

二、实践过程实地考察第一站: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这里也烙上了许多名人的印记,后圆恩寺13号是矛盾的故居,可园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圆恩寺胡同7号曾是蒋介石的行辕。

而酒吧街则是南锣鼓巷的一个重要特色,这里也有许多的特色小店,像若水堂油纸伞、文宇奶酪店等。

5月4号,我和王志明从学校出发,乘坐地铁到达市区。

在张自忠路地铁站出站后,我们明显感到此处的古色古香。

我们且行且问,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步行几百米后终于到达了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南锣鼓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及其保护状况的调查(一)实践地点:北京东城区的几大胡同(二)实践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6日(共6天)(三)实践人员:王志明,梁少峰,姜锡彬正文如下:一、实践目的“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

至今北京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来自百度百科)胡同文化、四合院是老北京文化的代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胡同文化更是一枝独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胡同这一特定的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

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8成以上的人完全不知道胡同或仅对胡同文化了解一点点,所以这就十分有必要去详细了解一下胡同文化的现状。

二、实践过程实地考察第一站: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这里也烙上了许多名人的印记,后圆恩寺13号是矛盾的故居,可园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圆恩寺胡同7号曾是蒋介石的行辕。

而酒吧街则是南锣鼓巷的一个重要特色,这里也有许多的特色小店,像若水堂油纸伞、文宇奶酪店等。

5月4号,我和王志明从学校出发,乘坐地铁到达市区。

在张自忠路地铁站出站后,我们明显感到此处的古色古香。

我们且行且问,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步行几百米后终于到达了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南锣鼓巷。

不巧,那时候的南锣鼓巷牌坊前正在施工建地铁,周围一片凌乱。

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施工方已经特地避开牌坊以示对胡同的保护。

站在南锣鼓巷的入口处,宛如站在了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维度的交界处。

身后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是古色古香的老北京胡同。

深入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南锣鼓巷并不是只有一条胡同。

南锣鼓巷呈南北走向,在东西方向上却延伸出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胡同。

我们重点观察了前圆恩寺和后圆恩寺胡同,还参观了茅盾故居。

一路上我们仔细观察,发现胡同大体的建筑保护的比较到位,大部分胡同都保持完整的结构。

然而,胡同里实际居住的人数却是少得可怜。

很多四合院实际上已是人去院空。

有些四合院被改成学校,车库,私人场地等等。

我们不禁感叹,胡同虽在,胡同文化何在呢?我们没有感受到。

实地考察第二站:宝钞胡同。

在我们前往交民巷的路途上,恰好经过了宝钞胡同。

进去一看,怎一个乱字了得!路边堆放着各种各样的杂物还有垃圾。

情况比南鼓锣巷差多了。

实地考察第三站: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访华的那个时期。

当时,江南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抵元大都,就在这里卸放,这条小巷就被称为江米巷。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胡同。

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现在里面坐落着最高人民法院、北京警察博物馆。

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站岗的军人的热心指引下,我们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东交民巷的入口。

东交民巷非常宽敞。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小小的东交民巷里还藏着这么多国家高级部门如最高人民法院等。

东交民巷居住的人比较多,胡同也保护的比较好。

实地考察第四站:八大胡同。

迎着骄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八大胡同-曾经的风月场所。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无法与我心目中的风月场所想比。

蜘蛛网般的裂缝爬满了围墙,稻草也不甘落后疯狂的爬上了屋顶,多家房门多张贴了重点防火场所,曾经的风月场所已然变成了一片破败!心情沉重的向前方走去,偶遇一大妈,被告知不出几年八大胡同也即将被拆,心情更加沉重。

逛完整个八大胡同,不得不慨叹昔日的胡同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路人之间的冷漠写在了脸上,年轻的小情侣嘴尖飘过的是胡同什么时候拆迁啊,能得到多少钱啊,曾经的遛鸟人也没有了闲情逸致,仅在家门口摆着几个孤零零的鸟笼,各种名牌小车挤满了本就狭窄的街道,亮丽的车色与破败的围墙形成鲜明地对比。

三、实践总结胡同现状原因分析一,基础设施落后,与现在生活格格不入,无法吸引住在其中的人。

原来的胡同生活充满了吸引力,住在胡同里的居民都不愿意搬家,有一住几年甚至是几辈子的。

即便是旧房檩、断砖墙的旧屋.即使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破房,他们也舍不得“挪窝儿”,毕竟“破家值万贯”。

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种情况却在悄然发生改变,很多人对胡同生活不再留恋。

一方面,很多胡同由于年久失修日渐破败,而且胡同里的公共设施很不完善,尤其是胡同的民房中没有门家的上下水,导致蜷居在胡同和大杂院中的居民们不得不围着一个公用的水管淘米洗菜,排着队如厕涮盆;另一方面。

住在胡同里的大都是北京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仍然相当拮据,与当今的现代化生活有很大距离。

于是胡同牛活就成为一种落后破旧的生活方式,不仅年轻人不愿意在胡同咀住,就连生于胡同、长于胡同、老于胡同的老人也都不愿意继续住下去了。

二,风风雨雨七百年,胡同损坏的太严重了。

裂缝密集的分布在墙壁上,杂草也不甘示弱,争相爬上了屋顶,陈旧的瓦片给人不堪一击的感觉,行走过程中,忍不住拍打了几下墙壁,呼啦啦掉落的灰尘给人不真实的感觉,贴着重点防火场所的房屋数不胜数,胡同已经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三,胡同无法抵挡经济大浪的冲击。

拿北京胡同举例,可以说北京胡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北京胡同占了大量的黄金地段,就以北京的低价来看,如果全部推翻,换成商业街,或者居民楼,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巨提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当今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胡同的破坏只是个价钱问题。

照实说,现在胡同还有剩余,只是房产商们与某些人还没有达成双方都喜欢的价格而已。

当然胡同的现状如此之坏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说胡同的治安不好(6成的以上人这么认为),交通不便,通信不便等等等等,然而胡同文化毕竟是我国的文化遗产,许许多多的人都对胡同充满了不愿割舍的感情,9成4的人都希望让胡同文化永存,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胡同文化遗产那?建议如下:第一,小规模微循环的方式保护与修缮胡同四合院。

小规模的修缮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东四、西四文保区、什刹海地区、南锣鼓巷等地区都有不少四合院的修缮工程。

当前多种方式的个体修缮四合院的市场早已打开,需要跟踪该市场发展,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房屋产权是调动社会积极修缮四合院的关键。

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修缮房屋,主要是产权问题。

产权是自己的,在明确了胡同四合院保护不再大拆大改的今天,自然房屋产权者会考虑自己住房的修缮。

小规模微循环的前提是要逐渐疏散人口。

目前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造成房屋难以彻底修缮,即使修缮了,院落拥挤,居住环境仍较差。

为此对愿意迁走的居民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是移地搬迁等政策及早安排疏散人口,若一个院的户数适当搬迁,改善居住环境,修缮工作就好办多了。

为了落实小规模微循环修缮工程,还重点研究和落实了有关技术问题。

第二,研究不同居住条件和多功能利用四合院。

经调研,目前四合院的功能已从过去以纯居住为主的功能,转向多功能发展,有居住、旅馆、餐饮、办公、文教等多功能的规划设计。

通过实地调查,发掘出目前四合院的实际应用模式,为今后保护性修缮及多功能使用提出设计方面的意见。

关于传统住宅通过改变功能而新生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成功得到启示。

“新天地”地区原来是上海市中心一片破旧、拥挤的石库门式居住区,鉴于其重要的区位和特殊的街区风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保留其街巷格局与建筑特色、转变其使用功能的改造方式。

改造后的这一地区,功能从居住为主转变为以休闲、购物、旅游为主。

不仅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困难,改变了市中心区的面貌,也为辖区政府和开发单位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对于那些质量较差的北京传统四合院,可以通过转变功能来避免其被拆的命运。

参考上海的经验,是否也可以在北京的一些平房区(如什刹海、前门外、东直门内等地),有选择地改变部分四合院的功能,使之成为适合当地环境与传统特色的餐饮、购物、旅游设施呢?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改造利用方式也值得考虑,如将部分四合院改造整修后作为自助式的青年旅馆、前店后厂式的传统商品商店、独院式的小型办公设施等。

第三,对胡同的交通问题提出规划改善设想。

胡同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宽取直;为了消防安全,死胡同要打通;整治胡同的各种障碍物;不设便道但要用不同材料或地面画出步行线;划出沿胡同停车位,居民近期夜间以胡同停车为主,结合单位大院停车为辅,逐步向地下停车库和外围停车场过渡。

第四,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方案。

课题组、市规划院、市政管理处、市自来水公司、市供电局等有关市政设施部门进行了座谈研究,讨论了胡同市政设施的现状和更新改造方案。

在保护胡同肌理前提下,对不同宽度的胡同规划设计了管线埋设断面图。

对四合院燃料结构、改善居民卫生条件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问题,都提出适合胡同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改建方案。

结语: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指出“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完整的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

这整个的体形环境增强了我们对于伟大祖先的景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对于祖国的热爱。

北京对我们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适应自然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的实践中有普多么光辉的成就。

这样一个城市是一个举世无匹的杰作。

”当前北京旧城保护已处在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下,北京旧城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中国都城的保护,而是全人类共同财富的保护。

如果胡同毁在我们的手里,那么我们何以面对后人。

参考文献:毛其智《北京旧城”胡同一四合院“系统现状与保护建议》张妙弟,李洵《关于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再认识》贾海樾《北京胡同保护规划研究》李宇鹏《北京胡同的变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引用资料:胡同文化百度百科附调查问卷:1、你到过胡同吗?A、到过B、没到过2、您知道“胡同”的来历吗?A、非常熟悉B、知道C、了解一点点D、完全不知道3、您觉得对您来说“胡同”意味着什么?4、您觉得胡同有哪些不便?5、您觉得胡同有哪些便利?6、您觉得胡同里治安好吗?是否更容易出现犯罪或更有利于防止犯罪?A、治安好,有利于防止犯罪B、治安差,更容易出现犯罪7、您觉得住胡同是否有助于提高人们之间的关系,人情味更浓些?A、有助于B、无助于C、影响不大8、你喜欢在胡同的环境还是在拥挤嘈杂的市区?A、胡同B、市区C、其他9、您认为胡同能够代表老北京文化特色吗?A、能够B、不能够10、您觉得胡同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吗?A、属于B、不属于11、你希望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影响现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影响胡同文化?A、前者影响后者B、后者影响前者C、互不影响D、不清楚12、你觉得有必要保护胡同吗?A、有必要B、没必要C、不知道14、预测下胡同今后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