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优秀课件(共59张PPT)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 的影响?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

温故知新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第十七课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386年,西鲜卑拓跋部建立政权,史称“北魏” 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北方
我国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两种不 同文化存在冲撞,一直以来“以胡治 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
分化严重。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名统治者,面对这 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改革
中央实行 集权 政治上: 地方实行 三长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③穿 汉服 ,禁 胡服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但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 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 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 于467年,他四岁即位。即位19年。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雅好儒 学,熟读五经和诸子百家书。 当时整个北魏处于向封建化的过渡时期,社 会矛盾极端尖锐,民族冲突非常严重,国力大大 衰落。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冯氏的支 持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向来改革都是要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才能实 现的,孝文帝的改革也不例外。他的改革遭到了 一些鲜卑旧贵族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连自己的太 子元询也要起兵发动叛乱。孝文帝果断的囚禁并 处死了元询,坚决的把改革进行了下去。 公元499年,一心想统一南方的孝文帝拓跋 宏,病逝在南征的途中,年仅33岁。北魏随着他 的去世而国政大坏,从此一蹶不振。35年后,北 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第十七课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386年,西鲜卑拓跋部建立政权,史称“北魏” 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北方
我国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两种不 同文化存在冲撞,一直以来“以胡治 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
分化严重。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名统治者,面对这 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改革
中央实行 集权 政治上: 地方实行 三长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③穿 汉服 ,禁 胡服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但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 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 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 于467年,他四岁即位。即位19年。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雅好儒 学,熟读五经和诸子百家书。 当时整个北魏处于向封建化的过渡时期,社 会矛盾极端尖锐,民族冲突非常严重,国力大大 衰落。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冯氏的支 持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向来改革都是要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才能实 现的,孝文帝的改革也不例外。他的改革遭到了 一些鲜卑旧贵族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连自己的太 子元询也要起兵发动叛乱。孝文帝果断的囚禁并 处死了元询,坚决的把改革进行了下去。 公元499年,一心想统一南方的孝文帝拓跋 宏,病逝在南征的途中,年仅33岁。北魏随着他 的去世而国政大坏,从此一蹶不振。35年后,北 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战争促交融——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试图吞并东晋
前秦统一北方
317年,司 马睿建立 东晋,定 都建康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前秦
对 峙
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 基本统统一黄河流域, 重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 使国势日渐强盛。 东濒大海,南抵汉水, 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 的局面。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通婚姻)
用汉制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效仿南朝以此为永制。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③ 改 鲜 卑 姓 为 汉 姓 。 ( 改 汉 姓 )
推行汉化
孝文帝出行图
减少民族隔阂,缓和民 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 定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为“四姓”;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 第最高外,以穆、陆、贺、 刘、楼、于、嵇、尉八姓为 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 中的甲姓(范阳卢氏、清河 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利于农作物生长
——《悲平城》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移平海风城,易鲜文俗轨,卑未信贵一为族。甚此难集间。中用崤,武函之帝崇地宅尚,,武河非洛可力王文,里治,,
因不兹利大于举,改光革宅— 中原—。(北齐)魏收《魏书》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战争促交融——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试图吞并东晋
前秦统一北方
317年,司 马睿建立 东晋,定 都建康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前秦
对 峙
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 基本统统一黄河流域, 重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 使国势日渐强盛。 东濒大海,南抵汉水, 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 的局面。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通婚姻)
用汉制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效仿南朝以此为永制。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③ 改 鲜 卑 姓 为 汉 姓 。 ( 改 汉 姓 )
推行汉化
孝文帝出行图
减少民族隔阂,缓和民 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 定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为“四姓”;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 第最高外,以穆、陆、贺、 刘、楼、于、嵇、尉八姓为 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 中的甲姓(范阳卢氏、清河 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利于农作物生长
——《悲平城》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移平海风城,易鲜文俗轨,卑未信贵一为族。甚此难集间。中用崤,武函之帝崇地宅尚,,武河非洛可力王文,里治,,
因不兹利大于举,改光革宅— 中原—。(北齐)魏收《魏书》
七年级历史第20课课件

洛 阳 龙 门 石 窟
平城
洛阳
返回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原 统治中原 因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1、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 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通婚 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A、氐 B、鲜卑 B、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 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 与孙权被迫联合(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抗曹,最终以少胜多大败曹军.②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局面.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定都洛阳(北方),东汉灭亡.②221年刘备, 成都称帝,建蜀(西南).③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江南).④意 义:结束长期混战割据,实现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⑤三国时间段:(222年 ――魏灭蜀). 4. 夷洲:今天的台湾。最早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西晋:(226年—316年) 短暂的统一 1. 建立:①过程: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帝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②统一全国:280年灭吴国结束 分裂重新统一全国。 2. 灭亡:原因:统治的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争权的内乱)耗尽国立;压迫少数民族。 过程:316年内迁匈奴起义灭亡西晋。 三.五胡内迁:①时间:东汉末年以来;②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黄河流域。③意 义: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开发。 四.淝水之战: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②北方: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 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 五.江南经济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 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 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课件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画摹本)
任务三:
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①,
以抵御北方柔然②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 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 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河北、山东、关陇地区。在
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 魏定都邺城,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定都长安, 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
1.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见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势民学习和接受他们的用具,食物, 服装等。并把它们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可见民族交往,交 流和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和缓。 在民族大交融中进一步促进了汉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 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北魏实力, 达到统治的根本目的。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成语典故
383年
前秦和东晋
前秦失败,东晋胜利 东晋以少胜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淝水之战后 ,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 ,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
淝水之战示意图
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打败秦军主力。是秦朝灭 亡的关键战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 北方的基础。
称为“十六国”。
知识讲解: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
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相关史事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 辅佐苻坚,外修兵革, 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 秦很快兵强国富。符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 勤劳,处理万机, 我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可以整年悠闲了。”然而,在攻伐东 晋 一事上,苻坚未能听从王猛生前反对伐晋的意见, 一意孤 行,大举南下,最终遭受 淝水之败。
任务三:
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①,
以抵御北方柔然②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 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 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河北、山东、关陇地区。在
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 魏定都邺城,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定都长安, 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
1.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见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势民学习和接受他们的用具,食物, 服装等。并把它们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可见民族交往,交 流和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和缓。 在民族大交融中进一步促进了汉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 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北魏实力, 达到统治的根本目的。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成语典故
383年
前秦和东晋
前秦失败,东晋胜利 东晋以少胜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淝水之战后 ,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 ,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
淝水之战示意图
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打败秦军主力。是秦朝灭 亡的关键战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 北方的基础。
称为“十六国”。
知识讲解: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
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相关史事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 辅佐苻坚,外修兵革, 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 秦很快兵强国富。符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 勤劳,处理万机, 我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可以整年悠闲了。”然而,在攻伐东 晋 一事上,苻坚未能听从王猛生前反对伐晋的意见, 一意孤 行,大举南下,最终遭受 淝水之败。
【初中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ppt7 人教版

中华民族五 千年的文明是各 民族在融合中共 同创造的。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孝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文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帝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迁
都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共31张PPT)

3
五胡内迁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游牧民族 (胡人) 鲜卑
匈奴
羯
羌
中原
氐 农耕民族
(汉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9/14/2019
4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9/14/2019
5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14/2019
1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 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 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9/14/2019
2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9/14/2019
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
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
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
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
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
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
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
为什么?
•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源自朝 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 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字。
9/14/2019
15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 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
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下现象不是北魏孝文帝改 革后出现的是( ) A.奖励耕织 B.胡汉通婚 C.胡人汉服 D.尊老养老
4、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胡 床”“胡服”等融入中原文化, 说明孝文帝改革( ) A.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B.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C.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 D.使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
5.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成果的是( )
用汉制
学汉礼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朝的更替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西魏
小结:
巩固练习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 C .洛阳 D.殷 2、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 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 繁荣 迁都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 革创造了条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1.改革内容
汉化政策
孝文帝汉化政策
找一找:孝文帝在迁都
后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 学习汉族文化呢?
1 语言方面 2服饰方面 3姓氏方面 4婚姻方面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结汉亲
5制度方面 6风俗礼仪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魏统一北方
1、北魏的建立:
民族 时间 都城
鲜卑族 4世纪 平城 (山西 拓跋部 后期 大同)
2、统一黄河流域: 时间: 439年
北魏统一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
民族融合 已经成为趋势
北 魏 士 兵 俑
请 观 察 他 的 衣 袖 特 点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 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魏统一后,孝文帝面临着 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 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如何来 管理和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 地区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1.改革内容
迁都洛阳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洛阳
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 满足需要 孝文帝 迁都洛 阳原因 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