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阅读(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一课时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岳阳楼记》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行(出行),樯倾( 桅杆倒下 )楫摧( 船桨断折 );薄 (迫近 )暮冥冥昏( 暗),虎啸猿啼。登斯( 这 )楼也,
建造/兴起) 2.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
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②瀵涌:水同源分
流喷出。
首 页 返回
课外文言文阅读
百丈山记
(主题:志向抱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十许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日薄西山/不宜妄自菲薄 C.不可殚数/潭中鱼可百许头 D.而作神祠于其东/盗窃乱贼而不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退居江湖)亦忧。然( 这样 )则( 那么)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 名词作状语,在……之)天前下之忧 而忧,后( 名词作状语,在……之)天后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 没有)斯( 这样)人,吾谁与归 ( 归依 )?
浮动
) )长烟 )光跃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 闪烁 )金( 金色 ),静影( 月影)沉(沉入)璧(碧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 开阔 )神怡( 愉快 ),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 ( 持,执 )酒临( 面对 )风,其( 那 )喜洋洋者矣。
2022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谓君不善.学擅长B.王生益.愠更加C.李生故.寻王生特意D.莫逾自厌.厌恶(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
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
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
④祗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⑤折中:调和取证。
云南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编者说明】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17篇。
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
1. 第一批训练篇目:2020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5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11篇。
2. 第二批训练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6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11篇重点篇目◊一、三峡(2020曲靖卷考查)(一)[2020 •昆明西山区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泪沾裳。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阙: ______________⑵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 分),猿鸣三声(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4. 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 ,猛浪 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分)(二)[2020 •滨州]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15分)[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文言文阅读 年级上册》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第3题: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 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则:助词,无意义。可不译。素湍: 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句意为: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 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
【答案】1.(1)“阙”通“缺”,空缺。(2)奔驰的快马。 2.B 3.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B 5.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 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 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 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 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 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 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醉翁亭记

十六醉翁亭记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临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6)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2010]暝:昏暗[2010](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2010](8)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泉香而酒洌.洌:清[2016](11)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2016](12)树林阴翳.翳:遮盖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名.之者谁名:取名,命名(2)饮少辄.醉辄:就(3)临.溪而渔临:到(4)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3.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判断句]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判断句/2022海南]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课下注释/2022湖南怀化]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教材·思考探究]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第3段描绘了哪四幅图画?核心是哪一幅?为什么?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太守醉。
原因:其余三幅都是陪衬,是为了突出“太守醉”,即突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3.作者写山间朝暮、四季的景物变化,有什么用意?作者通过对山间朝暮、四季景色变化的描写,突出了山间美景的变化多姿、引人入胜,从而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观点,为太守与滁州人一同游山做铺垫。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近10年未考重点篇目)◇陋室铭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列子不受粟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①者,曰:“列御寇②,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③。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④而拊⑤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
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
夫以人言而粟我,至其罪我也,亦且以人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郑子阳:郑国叫子阳的丞相。
②列御寇:即上文的列子。
③秉: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
④望:怨恨,埋怨。
⑤拊:拍打。
1.画线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B.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C.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D.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劳:(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遗:(4)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卒: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流血五步,天下缟素.C.君非.自知我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以光先帝遗.德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技巧二:组词推断法 技巧三:对偶揣摩法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技巧五:通假字法
理解 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考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为、 其、则、虽、乃、何、、与
理解 文言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技巧一:借助语意断句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技巧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技巧五:借助关联词标志断句 技巧六:借助古今不同断句 巧七:借助文学常识断句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 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 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 句”何……之有?”
划分句子节奏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 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 乡竟无一人逃散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中考真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对偶揣摩: “殚”与“竭”相对, “竭”,竭尽。
得出答案: “殚”,尽,竭尽 。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课本溯源: 无安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劳”是劳累,不能带动 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得出答案: “劳”,使劳累 。
题型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句子划分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阅读(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一课时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音乐 体育美术 化学生物 日语俄语历史与社会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数学B 版 信息技术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人民语文》网刊 栏目地图 中语论坛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教师中心>>中考专栏>>中考复习中考总复习阅读(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一课时湖北武汉黄陂横店中学 彭继峰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具体的方法:*词语解释题“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二是根据上下文,即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翻译题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中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尤应注意。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
翻译的口诀是: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
鉴赏题。
我们要善于抓住相关的情节的疏通,特别是对文段的整体把握。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初中所学文言文课文积累来帮助分析。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与前一条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事件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三、调控训练内容教师提问: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大家可以对《阅读新视野》中的阅读练习题作一分析,按照复习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资料所编排的练习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学生回答略)提问: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习到位?师生一起总结: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
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要学会控制训练的时间、节奏把握。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没有在阅读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习阅读,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
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
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元认知能力。
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五、作业布置:自己规定完成时间作完《阅读新视野》中的相关阅读练习,并结合评价标准思考判断自身解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的特点与缺陷,以便有针对性的修正。
教学后记中考在即,如何搞好复习?该是各位老师共同思索的问题,而文言文较其它文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
显然,文言文的复习教学也将是复习课教学中的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改逐课过关为“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法,收效很好,这里把它介绍给大家,但愿能有所帮助。
(一)设计预习《学案》(亦如“教案”,供学生使用),明确复习目标、重点、难点。
由于《学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自学时有了方向,而且,每课时都把目标及重点又进一步分解,这样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清复习思路,提高复习效率。
在《学案》上,对重点举例进行了解析,如关于“词的古今义”复习,古今变化情况,一般有三种,即一是古今词义相同,如:人、水;二是古今词义不同,如:牺牲;三是古今词义相近,如痛恨、感激……。
复习的重点是“不同和相近”两种情形,这在预习《学案》中对学生给予明确指出。
在《学案》上,对复习难点的预习作出了指导。
如:词的古今义的复习,其难点是“如何较准确地判断词的古今义有变化,并作出正确的解释”。
对此,我在《学案》中明确了方法:读悟、回忆、判断。
读悟即认真读、多读细读原文,在读中悟其语境意义,切忌不读而凭想当然;回忆,即结合已学过的课文,回忆其用法,注意古今的结合,在不能准确把握判断时,可运用于现代文中进行理解,再结合文言文上下文分析把握。
这样经过读悟、回忆,一般都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二)预习和讲练结合,以预习为主,讲练为辅。
复习课教学同样要有预习,文言文也是如此。
共28篇诗词曲,17篇古文,各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预习范围、重点,学生要么是如切肉片样一块一块地切开来,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直接影响复习效果。
1.精心设计预习自学训练题。
每教时复习前,我都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预习自学《学案》,明确了复习的范围,而且围绕各教时复习重点设计了这样几类题型。
(1)强化识记题,主要是古诗文中名篇名句的背诵,这类题目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另外,各教时涉及的作家作品以及与此有关的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我在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以“简介”的形式要求学生识记。
这样,令学生在识记过程中得以熏陶,真正保证并实现了古文教学的初衷和大纲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古文教学的实际质量。
为了保证预习到位,每节课前我都将这类题目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并进行评比,对不合要求的,限定时间完成,并跟踪督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2)归纳疏理题,要求根据各教时复习的目标重点,把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进行归类整理。
如关于“古今词义变化”的专项复习,对词义古今有变化的30多个词,在《学案》中已为学生疏理出例句,让学生判断出有变化的词并解释;又如文言文中四种特殊句式的复习(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学案》已有例析,并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进行了归纳,要求学生对归纳出的句式进行判断,这样既节省了时间,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质量。
(3)感悟理解题,根据复习的目标重点,结合具体的篇目,要求学生写写思想感悟。
如结合实际谈谈学习《马说》,在今天它有何社会意义;用一段形象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夜静之景;例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和感受等。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4)能力考察题,根据目标重点要求学生从指定的篇目中完成一些题目(当然,这些篇目是能体现这一重点的)。
如从《桃花源记》中找出古今词义有变化的词并分析,找出省略句并补充完整。
这也作为检查自学重点之一,在课堂上我将根据检查情况,设计练习进行补救。
(5)深化训练题,此类是以课外一些短小古文设计成的训练题,旨在对目标重点的复习把握,作些相继的补充。
如在复习《捕蛇者说》一文时,关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之说,我将那篇短文打印在《学案》上,围绕目标设计了些训练题,让学生去完成,不过这类题目不多。
2.讲练力求做到精、简、明。
(1)有的放矢,会的不讲。
每节课开始时检查《学案》情况,学生整体把握较好则不讲,个别把握不好个别辅导。
讲的内容,练的内容,不超出目标,不偏离重点,简洁明白。
(2)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析复习重点、难点,总是与练结合起来,上面谈到的“课内训练”“深化训练”也都是这里的练,它围绕目标中的难点而设计,有的通过检查自学发现已不再是难点的题目,便在练中一带而过,有时,根据情况,还会补充些“加深题”。
总之,不管是讲的,还是练的,始终围绕“精、简、明”展开。
(三)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以专项为主,综合为辅。
1.分块处理,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我把它们分为八块,分别是:1.诗词曲;2.词类活用;3.词的古今义;4.一词多义(实词);5.一词多义(虚词);6.通假字;7.文言句式;8.文言文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