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像一门外语,难以理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熟悉课文,掌握重点我们要熟悉课文,掌握重点。
在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中,课文内容占很大比重。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
对于课文中的难句、重点句,我们要进行反复研读,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这样,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解答。
二、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文言文阅读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词汇。
因此,我们需要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背诵古诗词等方式,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对于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我们要了解其词义、词性和用法。
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分析题目类型,掌握解题方法在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中,题目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主旨概括等几种。
学生要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对于词语解释题,我们要结合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和语境来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词性都会在文中给出提示。
我们要通过理解词语的前后文,推断出其正确的含义。
2.句子翻译题:句子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直译,确保翻译准确、通顺。
同时,我们要注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省略成分等,确保翻译的完整性。
3.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言文文章主旨、观点的理解。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并列等关联词,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4.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提炼和概括。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我们可以得出文章的主旨。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下面进行一次文言文阅读的总复习。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复习实词时,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例如,“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汉语中指“妻子和儿女”,这些都是古今异义的实词。
“兵”这个词有“兵器”“士兵”“战争”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意思。
“蚤”通“早”,“说”通“悦”,这些都是通假字。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乃”等。
“之”的用法有很多,如作助词“的”,作代词,作动词“到……去”等。
“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语气词。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以”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三)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判断句的标志有“……者,……也”“……,……也”等。
被动句有“为……所……”“见……于……”等形式。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语、宾语、谓语等都可能省略。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一)结合上下文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不要急于查字典,要先结合上下文来推测其含义。
因为文言文的字词往往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特定的意思。
(二)注意语法结构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判断句子是主谓结构还是动宾结构,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
(三)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对于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比如官职、礼仪、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1

【参考译文】 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
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 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 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 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 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 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 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 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 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 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 叫善于奖赏。
12345
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
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
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
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
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
得好’,引用孔
12345
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 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 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 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 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 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 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 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 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 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以《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为基础。
2.文言文的构成:实词、虚词、成语、句式等。
3.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谓宾、定状补、词序、省略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抓住题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大意。
2.重视首句:文言文的首句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
3.关注注释:注释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4.把握标志词:如“之”、“乎”、“于”、“乃”等,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往往有其特殊意义。
5.分析句子结构:注意主谓宾、定状补的关系,了解句子成分。
6.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词义推测、成语比较等方法,准确把握词语含义。
7.推断句子意义:根据句子结构和词义,推断句子的实际意义。
8.留意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偶等,这些手法在文言文中也常见。
9.感悟文意:通过阅读,体会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练习方法1.选材练习: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
2.切片练习:将文章切成若干片段,逐一阅读、理解和分析。
3.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提高对文言文的语音感知和语调把握。
5.背诵练习:选取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四、文言文阅读拓展1.了解古代文化: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2.学习古代历史:通过阅读史书、传记等文言文材料,了解古代历史。
3.领略古代文学: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等作品,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4.感悟人生哲理:从文言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以上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化。
习题及方法: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正确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使之计时C. 以之烧火D. 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之”的用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一、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九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
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
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及卒,谥文正。
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
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减)注:①矫厉:振奋。
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
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
④治第:建府宅。
⑤逸老:安享晚年。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若春和景明./晦明.变化者B.此乐何极./初极.狭,才通人C.把酒临.风/临.表涕零D.不患.退而无居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泽前后请上还京开封二十余奏,每为潜善
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 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 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 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 今河南濮阳。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 潜善。⑩薨(hōng):死亡。
文言文阅读题人物分析题题干表达
1.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
要评价。(2008年) 2.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请简要谈谈。(2009年) 3011年) 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冑的品质。 (2012年)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 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2011.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
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写出了他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 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20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冑的品质。 戴冑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 忠诚耿直的人(1分);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 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1 分)。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
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 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 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 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2012中考试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 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 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 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 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宗泽(节选)
宗泽,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 “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 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之计。二 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敌益生兵⑧至,前后皆敌 垒。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 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 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文言文阅读复习
——
人物形象的分析
赣州七中 肖姝
2011中考试题(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
15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 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 “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 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 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 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 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 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 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 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 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 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
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 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 布:昭示。
真题回放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 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实战演练
周敦颐传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①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 焉②。以舅龙图阁学士③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 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 之,调南安军④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 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 辨,不听,乃委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 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 《宋史》) (注释)①道州营道:地名,今湖南道县。②避英宗旧讳 改焉:因避宋英宗旧讳而改名敦颐。③龙图阁学士:与 下文“分宁主簿” 、“司理参军” 、“转运使”均为 官名。④南安军:北宋敦化元年(990年)设南安军, 辖江西大庾(大余)、南康、上犹三县。⑤手版:古时 大臣上朝时所持的芴。
(注释)①顾佐,明代官员。②扈跸(hùbì ): 护从皇帝出行。跸:皇帝出行的车驾。③赏赉 (shǎng lài):赏赐。④诏遣:诏令派遣。⑤超 迁:越级。
问题: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于谦的品质。
于谦奏对和数说高煦的罪行时的表现让皇帝很满意, 可见他才思敏捷,口才流畅;在江西上任时,为几 百个囚犯平冤昭雪,巡抚河南、山西时走访百姓, 考察政务,汇报灾情,可见他是个正直、体恤百姓、 体察民情的人;下令逮捕骚扰百姓的官吏,可见 他是个严于执法的人。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
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他是一个性格豪爽,有远大志向,有勇有谋,能 为国分忧,公而忘私的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能行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忧(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 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 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 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 话概括。(2分)
近几年中考回顾
题型回顾
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012年为客观
题) 2.实词解释 3.翻译句子 4文意把握,概括要点 5.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1)整体阅读,弄懂文本内容。 (2)认真阅读题目,根据题干确定 答题区域。 (3)把选项与原文细心对照、分析。 (注:可以在问卷上圈点勾画) (4)整合信息,选择作答。
文章讲了有关周敦颐的哪两件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品质。
两件事:一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子;勇救按 法不当死的囚犯。从中可以看出他才智过人, 善于观察,坚持原则,秉公办案。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 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 ①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 也。扈跸②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师还,赏赉③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 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④ 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 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⑤兵部右侍 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 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 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