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同步练习 人民版 必修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练习考点扫描基本知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重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意义。
过关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①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②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③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④后者取代前者成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文化大革命”后,党和人民经历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A.“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使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是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5.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6.“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八大7.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因为“南方谈话” A.解决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B.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C.使改革开放的局面进一步深入发展D.对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新回答8.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C.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A.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B.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D.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10.以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最有可能出自邓小平的是A.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社会主义就是苏维埃加全国电气化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二、材料解析题*11.材料一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高中历史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精练 人民版必修3

课时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
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答案 D2.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邓小平理论D.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 B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这一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D.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析注意各选项表述的时间和内容。
答案 C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 C5.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 B6.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2年和1997年。
这里所说的发生在1992年的思想解放应是( )。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阶段。
1992年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 BB组(能力题)7.右图是197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邓来了”。
对于“邓来了”,美国政界议论纷纷。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四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作业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解析:B①应出现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②应出现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③应出现于1977年的中共“十一大”,当时思想领域“左”倾错误在继续,个人崇拜依然盛行,④应出现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邓小平理论
1、2、3、4
6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5
一、选择题
1.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并从发展的角度认识邓小平理论。第(2)问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依据所学作答即可。
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B.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解析: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项是“大觉醒”的结果,A、D两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高中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练习4 人民版必修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训练】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④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3、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党历史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定为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5、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B.社会主义的本质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D.判断实践的标准6、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7、“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高中历史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名师制作优质作业人民版必修3

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邓小平理论D.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 B解析邓小平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这一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D.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 C解析注意各选项表述的时间和内容。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D解析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左”倾错误仍束缚人们的头脑。
2.提出(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①内容: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______________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_______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__________;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把改革开放和____________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测试

1.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列宁也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材料反映两者的共同点在于()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应多样B.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取向是必然选择C.从国情出发建设本国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路径可以选择2.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 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①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②实事求是③与时俱进④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该言论()A.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B.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5.“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7.“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4.3【同步练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练习1.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些会议上()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C.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D.八大、十二大、十五大3、1998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抗灾。
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些方面的内容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始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代表()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先进思想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 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6.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参考答案【答案】1.C2.A3.D4.D5.C6.(1)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左”倾错误仍束缚人们的头脑。
2.提出(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①内容: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______________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_______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__________;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把改革开放和____________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内容:规定______________是党的行动指南。
(2)意义: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____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3.评价(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2)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知识点1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文化大革命”后,党和人民经历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 )A.“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右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
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其主要依据是这一讲话( )①由邓小平在中央会议上发表的②强调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③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④受到许多与会人员的热烈拥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知识点2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始终注意反对“左”倾错误思想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7.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知识点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④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手段。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12月《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材料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材料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应怎样完整表述?(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清单一、2.(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二、1.(1)改革开放(2)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3)现代化建设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邓小平理论三、2.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3.(1)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对点训练1.B2.D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讨论问题的相关知识。
从命题形式看,属于反向选择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反而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 3.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为党和国家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表的背景和作者,④属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影响,不是成为“宣言书”的充分条件,故排除A、C、D三项。
]4.D [材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5.D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对这两者的合理借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
]6.D [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两者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结果。
]7.A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历史史实不符,C项是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8.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之一,B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D项是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9.C [“三个代表”思想是指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
]10.B [④是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11.(1)否定以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更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一致。
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12.(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为什么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实事求是”?解答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使人们不仅仅依据本本、教条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