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小结讲义2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总结学案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提醒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国家,任何国家都带有阶级性。
(1)人民民主的特点①民主的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即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多;民主权利广泛,即享受的权利多。
②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3)专政: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专政即暴力统治)二、公民1.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重要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提醒下列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等。
(重要性)(3)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要性)(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是司法和守法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及如何正确处理)(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1)民主选举。
①选举方式。
它们都有各自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理解为哪种选举方式更合适。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归纳总结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归纳总结一、以公民为核心涉及的知识体系(注意:第一单元标题:公民的政治生活不同于政治生活)1.公民能参与的根本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
(此部分经常会涉及到的角度有:我国的国家性质的表述,人民民主的特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公民应履行的政治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
4.参与的途径和方式: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
5.参与的要求:(1)基本要求: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2)端正态度、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二、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知识分析,涉及的相关知识角度: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主体(政府)广泛征求民意的正确性1.我国国家性质角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广泛征求民意,听取民众的意见,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
2.信息、民意的重要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重要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我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抽象的、超越阶级的民主。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4、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民主权利具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人权事业反映了民主的真实性。
5、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必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的载入我国宪法。
②重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是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有民事行为能力;选举和被选举的对象都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
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7、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 答题模板:原因+意义
答题术语:(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 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公民行使政治权利。 (2)意义: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 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②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 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增分必备
模板条理·流程规范
答题模板
1.公民做某事的原因 答题模板:必要性+重要性
答题术语:(1)必要性: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 的权利和自由。③我国公民必须履行政治义务。 (2)重要性:①对公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行使好自 己的民主权利。②对其他: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 监督和改进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 维护社会稳定等。
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公民个人信息是公民 的合法权益;二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对个人和社会都不利。 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措施,从人大角度看,要强化立法和监 督法律的实施;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能,打击侵害公民 个人信息的行为。
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 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人 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 要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 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增分必备
网络构建
分析脉络·明确目标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国体的政治认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享有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 权利。 科学精神:自觉遵循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基本原则。 法治意识:采取合法方式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权利。 公共参与: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江苏专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小结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小结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链接学以致用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1)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③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⑤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公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1)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和谐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公民与政府的关系①从政府性质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一切行动的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必修二《政治生活》需背诵的知识点全书的知识框架:一二《政治生活》三四五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一(一)公民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二)公民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3.民主管理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其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意:不是基层国家机关)4.民主监督(1)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2)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3)公民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二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2.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性质)3.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经济建设职能,文化建设职能,社会建设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2

•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 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 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权利的 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 • 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 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 。只有履行一治权利和义务(A)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 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 志。 ②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公民有监督 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建 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主题: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 重点:我国国家的性质――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民主政治的重 要性——扩大民主——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关键词:民主参与。
公民 的 政治 生活
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真实 基本内容 政治权利和义务 途径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基本原则 三个原则 基本要求 有序参与
8 9 10 11
考点 等级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B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A 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 A 渠道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C 合计11个考点,A5个、B4个、C2个
三、考点解析
考点1、国家的根本属性(A)
• (1)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 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 (2)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B) • (1)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①对占全国人口绝 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②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 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单元小结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链接
学以致用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③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⑤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公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
(1)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和谐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①从政府性质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一切行动的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从政府职能看,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政府应该切实履行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③从政府作用看,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④从公民角度看,作为公民,必须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公民应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素养提升
热点解读
净化网络空间,建设文明网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断蔓延,挑战社会良知、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网络谣言容易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一些网民将网络社会当成信息垃圾场,恣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通过网络煽动社会仇恨。
一些网站,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网络谣言视而不见,甚至随意转发。
切除网络谣言这块毒瘤,需要来自国家有关部门、运营企业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这是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的追求。
信息①各种网络谣言也不断蔓延,挑战社会良知、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信息②切除网络谣言这块毒瘤,需要来自国家有关部门、运营企业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
⇩⇩
⇩⇩
结合材料,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网络谣言不断蔓延原因
“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刘明炜’同学的高考准考证丟了”、“虾头里面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日前,微信盘点了“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以上内容均被证伪。
与此同时,北京相关部门也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6月科学流言榜,“霍金警告人类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注胶杨梅”等纷纷上榜。
网络谣言何以发生、为何“年年辟谣年年有”。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遏止网络谣言的传播,公民应如何去做?
单元小结
【解析】有效信息提取:①“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谣言”,以上内容均被证伪。
②北京相关部门也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6月科学流言榜。
知识提纲对接:①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言论,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言论。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时,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作为网民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客观真实、文责自负,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
④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