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七月的天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7.26全神贯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7.26全神贯注》导学案
-教师提出与全神贯注相关的案例,如学习、工作、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全神贯注的状态,讨论全神贯注带来的好处。
-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探讨全神贯注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深化对全神贯注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1.教学方法:总结、反思、评价
-互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指导性建议,促进学生进步。
3.音频资源:
-提供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跟读,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感。
-通过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三)实物教具
1.生字词卡片:
-实物卡片可以让学生触摸、观察,加深对字形的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卡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2.修辞手法实物演示:
-使用实物或图片来形象地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能够仿照课文,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能够围绕主题,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够通过口头表达,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体验并理解全神贯注的重要性。
-感受全神贯注带来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全神贯注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全神贯注方面的优缺点。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全神贯注。
2.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_人教新课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了解天山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爱美、爱自然的情感。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山的,并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天山美景的图片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班级:40 姓名:编号:8 日期:2、18 编制人:四年级语文组小学语文课评价要素:1、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2、板书工整、规范、三色笔使用正确;3、姿态自然、大方;语言洪亮、清晰严谨;4、有全班互动场景,有创新意识;5、有认知过程、拓展、延伸。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课题:4*、七月的天山【自研课导学】晨读课主题(30分钟):1、自由朗读第4课,力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1——3课,要求:读准读畅。

检测:小组内检测第4课文本的朗读。

预习课主题(20分钟):1、生字;2、词语:白缎、马蹄、幽静、矫健3、思考问题:(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3)找出移步换景的方位词语。

学习主题(1分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从文字中感受天山的美景,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展示课导学】(时段:上午)【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随堂笔记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4分钟):。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 达成等级·基础题 (你一定能过关!) 一、按拼音写汉字。

·发展题(相信你能行!!)二、读读课文,填一填。

1、雪峰间的云影就像2、从山涧、峭壁断崖飞泻下来的雪水像3、原始森林里密密的塔松像三、请把作者游览的顺序补充完整。

进入天山————·提高题(坚信你最棒!!!)四、按要求填空1、a进入天山,戈壁山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美。

这三个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请你选择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1)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4、七月的天山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4、七月的天山PPT、优质教学课件

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 第一口呼吸 ,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 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 神圣的土地 。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 犯,那 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 关语句 ,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 这片土 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 弟那 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体 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 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 打动了我 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 岁开始在晋 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

2.学习文章中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主学习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读熟、读通课文。

3.画出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4.弄清楚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变换,找出每个自然段过渡的句子5.文中运用了哪些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找出来,仔细读。

6.尝试把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天山的美。

二、导学流程3.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a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b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2)第三、四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和野花。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二)品词品句,了解写法(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比作。

写出了的美。

你能读出这种美来吗?小组成员赛读这一句。

b.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这样的写法?请摘抄出来认真读读。

读出事物的美来,小组成员赛读。

(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句话用了写法,请用“像……像……像……”写一句话。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三)朗读舞台。

a.各学习小组练习读优美句子。

b.派出最得力的能手展示读,并加以奖励。

(四)感情升华看到景如此优美的天山,你最想说什么?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版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1.组长带头,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小组展示3.交流质疑,互帮互助。

(二)小组合作探究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三)探究感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四)主题阅读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追寻美的足迹》中的《江山多娇》之《天山景物记》,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的大海翠绿的()()的西湖新生的()()的泰山无瑕的()()的香山连绵不断的()3.花落谁家(选字填空)棉绵连()不断()被()延()花海()丝()拔拨海()()号()萝卜()款()草()河4.课文写得真美!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把课文背诵下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七月的天山》(导学研一体)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七月的天山》(导学研一体)设计

“导学研一体”的生态课堂——《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内容摘要:此教学设计着重于将课堂作为一个学习整体来看待,让学习发生于课堂又不止步于课堂。

以学校课堂时间40分钟为核心,外延前后两个课堂,学习前置的前置预热课堂,学习巩固和延伸的后置外延课堂。

关键词:语文素养、导学研一体、生态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前置预热课堂设计1.朗读走进课文学生用“为你读诗”录制一段朗读,挂到班级微信群。

教师与个别学生共同合作朗诵录制音频。

2.感性认识课文所描写景物查找天山美景图资料,回复教师博客。

核心互助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回顾导入】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光秀丽,文人的笔触灵动优美。

在这组课文中,我们观赏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学习了如何使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美景;接着我们又跟着叶圣陶先生准确的表达、细致的描写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

今天,我们将跟着作者碧野去游览天山,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优美词句来描绘七月的天山的。

【教与学的活动】1.想象画面,听读感悟课前预习时,老师和同学合作录制了一段音频,我们跟着配乐朗读来进入课文的学习。

请同学们翻开书地12页,一边听一边想象文字所描写的画面。

2.读通句段,朗读感悟听了同学的朗读,我们也试着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

3.思维导图,梳理脉络展示理清文章脉络的思维导图,学生交流分享,梳理方式、展示方法,主要是思维脉络。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进入天山——往里走——天山深处4.小组合作,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使用优美的词句来描绘这些景物的呢?1)在文中将描写景物的优美词句划出来,写批注(词语用得好吗?好在哪里?)2)小组合作将你划出来句子和批注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共同完成语句的品析。

3)小组分工展示:小组朗读、品析:用了什么手法?让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感受比喻的恰当: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语言文字表达的形象生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课文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课文课件

想一想,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进入天山 往里走 走进深处
(从外到里的顺序)
写法总结
《七月的天山》描写的是我国西北 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 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 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 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 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 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 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 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 置身其间的感受。
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 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颐和园的对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颐和园月波楼对联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颐和园十七孔桥对联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对联
点?
本文描写的是夏季的天山景象
作者根据游踪,由外而内地 写出了夏季天山的美丽风光
思考
《七月的天山》的写 作特点有哪些?
找出文中点明游览地点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 得柔美。
上下 东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 的?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 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先具体描写特点,后点明名称。
1.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2.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 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我有疑问:

二、课堂研习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导习1、2、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重点句段加深理解。
矫健(jiāo jiǎo)山涧(jiàn jiān)
2、照例子,写词语。
白皑皑斑斑点点巨大的雪峰
3、小练笔
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了天山的景物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也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仿照作者的写法也来写写它的特点。
四、板书
4*七月的天山
天山的水
七月骑马游天山天山的树七月的天山
天山的花胜过春天的花园
教师指导过程
五、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4*七月的天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难的熏陶。
3、小组合作。
迅速浏览课文,画出方位变化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景物顺序的安排及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4、汇报交流。
教师指导过程
5、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诵,并摘抄下来。
6、师生小结。
三、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饮马溪(yìn yǐn)重重叠叠(chóng zhò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