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河流沿岸人工湿地工程环评报告_secret

合集下载

河道治理环评报告

河道治理环评报告

河道治理环评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市某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该项目旨在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沿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基于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报告将对该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以指导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述项目名称:某市某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地点:某市某区项目规模:河道全长xx公里,治理面积约xx平方公里项目目标: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沿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环境监测、模型模拟和专家评审等手段,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

1. 现场调查由专业调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现场勘察,主要包括对河道水质、水生态系统、河岸植被等方面的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工作。

2. 环境监测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河道水质、大气环境、土壤污染等指标进行长期监测,以了解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

3. 模型模拟通过建立河道治理工程的模型,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环境变化,预测治理工程对水质、水生态、洪水排涝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4.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专家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评审,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经过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水质改善河道治理工程将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改善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2. 水生态系统恢复治理工程将改善河岸植被覆盖率,增加栖息地的数量,促进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生长繁衍,提升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3. 洪水排涝能力提升河道治理工程将加强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提高城市内涝的防范能力。

五、环境保护措施为保护环境、减少环境影响,本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估分析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不良影响。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
③XX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封山禁牧的决定》
(2)技术规范
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GB/T15774—1995
③《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④水利部《关于加强封禁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通知》;
⑤水利部《关于申报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的通知》;
⑥XX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方案的通知》;
⑦《XX县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规划报告》。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根据XX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
中央补助投资主要用建筑工程、围栏、补植补播栽植费以及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工作,其他投资由地方配套。总概算投资1275.8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76.56万元,占总投资的65%,县、乡配套285.2万元,占总投资的20%,群众自筹114.08万元,占总投资的10%,详见总投资概算表。
1.4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点县方案的通知》及《XX县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规划》,受XX县水务局委托,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于2006年3月9~12日,对项目区进行了周密的勘查规划,认真组织完成了《XX县黄河右岸毛乌素沙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充分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具备施工条件。
项目区经过3年封育治理,封禁面积231.4km2,刺丝围栏长9km,防风治沙造林面积122.38km2,种草138.84km2,其中人工种草20km2,飞播种草118.84km2。项目区采取修复措施后,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实施前的25%提高到85%以上,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轻度以下,植被覆盖度由平均20%提高到80%,群众水土保持生态意识普遍增强,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道治理工程环评报告书

河道治理工程环评报告书

xxxxxx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送审稿)2010年10月1 总则1.1 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xx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请表》(附件2)的受理意见,本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院受xx市xx区水利局委托(附件1),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承担了《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的编制工作。

1.2 编制目的本报告书编制目的如下:(1)在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布置,提出环境保护目标,尤其是识别敏感保护目标;(2)依据主体设计资料,进行工程分析。

分析工程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工程施工期废水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排放量,结合项目区的敏感性、地表水规模等,确定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其评价范围;(3)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减缓措施,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监理、监督管理计划;(4)进行环保费用估算,将环保投资纳入主体工程总投资,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5)提出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在报告书阶段开展第二次公众参与活动,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方案,充分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6)为xx河道治理工程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形成在环境管理上具有约束力的文件,经xx市环保局批复后的《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促使项目建设单位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

1.3 编制依据1.3.1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 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2. 10);1.3.2 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3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9)《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国务院国发[2005]39号);(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函[1992]13号)。

湿地环境评估报告书

湿地环境评估报告书

湿地环境评估报告书湿地环境评估报告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功能和潜在的风险和机会。

在撰写这份报告书时,需要结合实地调查、相关数据和专家意见,全面准确地评估湿地环境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下面是一份湿地环境评估报告书的范例:湿地环境评估报告书一、引言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本报告旨在评估某湿地的环境状况和潜在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湿地的环境状况,我们采用了以下的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我们对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其物理和生态特征,包括植被结构、水质状况、动植物群落等。

2. 数据分析:我们对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植被调查数据等。

3. 专家意见:我们与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获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三、湿地环境概况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该湿地的环境状况如下:1. 湿地类型:该湿地为沼泽湿地,主要由湿地植被和水体组成。

2. 植被结构:湿地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湿地草本植物、藻类和浮游植物等。

3. 水质状况:水质总体上较好,但存在一定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负荷。

4. 动植物群落:湿地内栖息有多种鸟类、爬行动物等,为迁徙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四、潜在问题与风险在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潜在问题与风险:1. 人类活动:湿地周边存在大规模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水体受到农药和化学品的污染风险增加。

2. 水污染:湿地接受了河流入流,其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或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威胁。

3. 水位变化: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的水位变化较大,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 生物多样性威胁:湿地周边的开发活动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失衡。

五、评估结论与建议基于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评估结论和建议:1. 加强监测:建议建立定期的水质监测网络,以及对湿地生物群落的系统调查,以及及时掌握湿地的环境变化。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能的重要举措。

然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本篇报告将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水效率,促进农田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田水利条件。

1.2 项目规模本项目涉及XX县X个村庄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总规模约为XXXX亩。

1.3 施工方案本项目采用XX施工方案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引江引河、水渠整修等工程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3.1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当地水源进行调配和开发利用。

引江引河工程将涉及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问题,需要确保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3.2 土壤和地质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土壤和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如挖掘土壤、爆破等。

为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风险,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监测手段,确保土壤和地质环境的稳定。

3.3 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由于项目需要改变当地的自然植被和生物结构,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在施工前进行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并在项目实施中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3.4 噪音和震动影响建设工程通常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可能对附近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困扰。

我们将采取噪音和震动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地点,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5 水质与水生态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周边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和水生态破坏。

为此,我们将建立水质监测网,对施工过程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四、环境保护措施4.1 水资源保护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分配,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1 环境与社会影响预测
(1)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最终带来经济效益;
(2)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提高当地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3)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可实现水土保持的功能,涵养地下水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该地区向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节水型“两高一优”农业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在工程施工期间,可增加当地农民的劳动就业机会。

1.2 施工期环境影响
(1)施工期内,由于沟渠开挖等,会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施工期间土体剥离、挖方、土石料堆放等,会造成占用农田的现象;
(3)施工期间会存在一定的噪声、扬尘污染,但一般远离居住区,影响不会太大。

1.3 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减少沟渠周围的植被破坏,
对施工中扰动的土体要及时进行平整、恢复。

(2)对施工中临时堆放的土体、沙石要实施必要的防冲措施,对固体废弃物要集中并采取临时(围挡等)防护措施。

(3)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及其他有害物质要进行集中处理,抑制扩散。

流域整治及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范文表

流域整治及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范文表

流域整治及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范文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规划建设东江流域整治及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拉开城区布局框架的重要项目,也是城区10几万市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强烈愿望。

建设本项目有利于展示“产城一体、景观一体、文城一体”的城市特色与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很好的提升地块价值,又可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的需求。

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2年本)》(2022年修订),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第13款“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中的城镇园林绿化,为鼓励类项目。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河段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防止水灾以及提高水域利用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本报告书将对河段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二、评价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评价过程必须基于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

2. 公正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应基于可操作性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评价内容1. 河段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需要评估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2. 河段治理工程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工程可能涉及河道的开挖、修整等操作,需要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评估。

3. 河段治理工程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可能会改变河道的水动力特性,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

4. 河段治理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工程可能会涉及土壤的开挖、填埋等操作,需要评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为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 数学模型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模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五、评价结果1. 河段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影响评价:工程实施中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和废气,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2. 河段治理工程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工程操作需要尽量减少对河道生物的影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河段治理工程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评价:工程实施可能会改变河道的水动力特性,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洪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河段治理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价:工程操作对土壤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六、评价结论根据对以上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本河段治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可控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某县某新河沿岸人工湿地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某县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二○○八年七月三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不应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
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
复。

项目名称:某县某新河沿岸人工湿地工程
建设单位:某县人民政府
评价单位: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公章)项目负责人:张相平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Ⅴ类标准要求而采取的一项生态治理工程,拟建工程的核心为表面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湿地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平方米。

项目具体位置见地理位置图。

污水来源:项目接纳某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污水和王凤楼镇工业废水,
排水:经湿地处理后的设计出水水质达到
某县为推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将建立湿地保护区,并使其成为德州市生物
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第
年平地开挖,在农田灌溉季节人为损坏防洪堤坝现象严重,
拟建项目所处地地质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防渗层。

7、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供电:该项目年用电量为200万kwh,由王凤楼镇供电设施提供。

设计日接纳和处理废水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某县属海河流域,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在某形成黄河下游冲积某孔
位于县城东北的董坡村北,始建于2006
中的一级B标准。

城区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进入马洪干渠,向东流入某新河。

40mg/L,氨氮浓度不超过
质净化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某县排入某河的污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
°23′。

东和东南与齐河县、
印刷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化体系,
1500多家。

某县以铁路、公路为主要骨架构成运输网络,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声环境:该区域声环境主要噪声源是交通噪声。

200
400
评价适用标准
3、地下水:
4、噪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污水处理厂
王凤楼镇工
业和生活排水
实现对污水中悬浮物的大部分去除和部分有机污染物、氨氮的消减。

主要污染工序:
;照东方纸业有限公司位于王凤楼镇,排水为2万m3/d
拟建项目的主要产污环节污染物名称
COD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预计排放情况

正常情
况下
该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泵类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源强噪声
————————————
3、水质的下渗能缓解局部浅层地下水超采,促进区域的采补平衡。

二、负效应
土流失得到控制。

通过迹地的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该区域周边、项目施工将破坏部分灌草丛,造成其中的野生动物的惊吓和迁徙。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扬尘影响
80-93
78-96
75-88
82-98
在项目附近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村庄,主要有于姚村、老姚村和马务村等,
米,根据噪声距离衰减计算,最近村庄最大噪声影响值低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所排废水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标准的要求。

根据现阶段处理规模所排水水质为
该该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泵类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源强噪声值约为
件下,运营期所排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进水量下湿地会有不同的处理效率,拟建项目对污染物的
/d
废水在湿地的停留时间缩短,
较大的改善,同时美化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沿岸农民的经济收入,将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拟
拟建项目的噪声源强较小,数量较少,经建筑物隔音处理后及距离衰减后,经预测,拟建项目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Ⅱ类标准要求,所以拟建项目投产后,对厂界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
解决某新河上游来水问题,对某新河污染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拟建项目建成后,湿地处理系统对地下水环境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水资源
排除土壤水及过多的地下水,减轻土壤的盐碱化。

挖掘区植被全部被破坏,并且管沟两侧的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在严重破坏区,不仅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也遭到破坏,影响植物以后的生长、在中度影响区,由于挖掘施工中,机械、车辆、人员活动的碾压,践踏
等,项目施工将破坏部分灌草丛,造成其中的野生动物的惊吓和迁徙。

项目施工完毕后又将恢复其原有地貌。

因此,项目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临时的,轻微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物生活
、弃土区防治分区)工程措施
结论与建议
界达标。

预审意见:
公章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立项批准文件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翻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