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至第三章

一些重要参考书: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大卫·E·莫里森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此外还有这二年重庆大学出版出版的系列方法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一、科学的方法1、知识的几种来源▪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常识——众人的经验积累▪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2、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份的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传播研究——?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三、方法体系1、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系▪两种基本的方法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1、自然科学传统VS 人文学科传统客观、精确、量化—直观、切实体验、主观理解▪2、科学的VS 思辨的系统、实证、客观、开放—直觉、顿悟、洞察、推理▪3、定量的VS 定性的总体、大样本、结构、统计—理解、小样本、非结构▪4、实证的VS 主观的观察、实验、检验—思辨、想象、比较▪……2、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3、具体方法和技术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测量技术等等)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等)4、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四、研究过程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研究方法▪培养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新闻传播学研究循环定义弗兰西斯·培根:四种假象1、种族假象(the Idols of the Tribe)2、洞穴假象(the Idols of the Cave)3、市场假象(Idols of the Market-place)4、剧场假象(Idols of the Theatre)实证方法VS逻辑推理▪实证分析◆使用我们观察事件的能力作为知识的根基▪逻辑推理◆从若干命题(前提)直接得出一个命题(结论)的思维过程。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3. 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功能2.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3.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功能2.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3.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具体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具体案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大众传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2. 比较法:比较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3. 比较:分析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媒介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大众传播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内容的种类和特点。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分析:文献阅读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并研究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先前的研究成果,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及确定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真实的实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对大众传播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了解。
实证研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调查、观察和统计等,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出大众传播的现象、规律和影响等。
3.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大众传播的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单选、多选和主观评价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获取受访者对于大众传播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通过人为的操作和干预,来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影响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不同处理或介入,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大众传播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实际应用和理论构建提供支持。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方法,以期获得准确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法:
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 位中 直接抽取#组成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直接抽样法 抽签法 随机数表法。
分层随机抽样:
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 种或 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 然后从每 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 或系统随机抽 样的办法抽取一个 子样本。
分组随机抽样:
先将总体中所有基本单位分 成 若干相互排斥的组,然后分别 以各 组随机抽样。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了解某一特定现 象, 在其特定范围内、特定时间 内的综 合情况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过 大 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 所 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 性, 只能向人们展示被调查事物的 基本性 质。
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 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 研 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 以定 量的问题的研究。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它是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 基础 上,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 社会现象 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 和事物发展过 程中的数量变化等 方面进行研究,通 过逻辑推理和 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 点。
▲音像媒体: 教学电影电视节目 课堂实录录音带 投影片幻灯片 微缩胶卷。
▲计算机媒体: 多媒体素材 多媒 体教学软件 网络 课程 网站等。
(3)制定分类标准
对一般传播媒体内容设计 分类标准时首先是给类别下明 确 的定义。
分类标准从三个方面进行 检 验,即:分类是否涵盖了该 类别 的内容,不同类别之间是 否相互 排斥,界限是否明确, 会不会引 起误会、互不包容和 兼容。
▲推断统计分析:根据样本 所 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 进行 分析、论证,对总体分布特 征进行 估计、推测。
▲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概念题(4个,20分),简答(3个,30分),分析题(1个,20分)范围:1、美国研究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三个时期研究特点?韦弗和格雷将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特点:⑴第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描述印刷出版物的历史和重要媒介人物的生平传记,以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
⑵过渡时期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发展,研究方法成为需要专门学习的一项技巧,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强调使用客观的、定量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⑶20世纪50年代以后,媒介效果仍旧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重点;同时,关于媒体组织、媒体和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2、近年来,实证研究成风尚,对此怎么看?目前,我国研究者在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偏重于抽样调查方法,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开始运用统计手段建立传播模型。
⑵很少采用实验法,即使采用,也很少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实验法最擅长。
⑶忽视了观察、访谈等定性方法,在很多研究中,这些方法仅仅被当做调查的辅助手段来验证调查结果,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建构理论,还未被发掘。
造成理论介绍多,实证研究少,而且方法粗糙,力度和系统化远远不够的现象的原因有:一方面,跟我国的传统学科设置有关,现有新闻传播学院从中文系中分离出来,受人文学科影响较深,习惯用思辨研究来代替实证研究,没有认识到传播学是门社会科学,缺少系统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另一方面,跟新闻界长期流行的“新闻无学”观念有关,“新闻无学”使人们通常不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结,因此也就忽视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也称为学术研究或基础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探索传播现象中的规律、发展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目的。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五章抽样

第三节 概率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所有随机抽样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调查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类、排序、分组 等先行工作,直接从总体中逐个抽取若干单位组成研究样本。 ①无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 ②非常简单随机抽样 ·概率抽样是不是等概率抽样?
第三节 概率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1、抽签法 2、随机数表法 3、计算机模拟法 4、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第一节 抽样的基本概念
五、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是指抽样单位数,在随机抽样时必须确定必要的样本数 -样本数过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样本数过少,会影响调查结果的精确度,造成较大的误差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一)对精确性的要求 ·我们经常用置信度(confidence level,也叫置信水平)来 估计抽样误差。 ·一般有90%、95%、99%置信水平 ·社会科学研究通常把置信水平定为95%
①部分是含于整体之中 ②部分与整体具有相同的特征、规律、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③部分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有关整体状态、态度、意见和行 为更佳清晰的脉络
4、抽样的目的: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第一节 抽样的基本概念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元素
1、总体:总体是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个体的集合,它可以是一群人,一批文件, 一些事件或观念 2、元素: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就是元素
第三节 概率抽样
三、分层抽样
3、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分层随机抽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的标志必须可以把总体分割为相互排斥的层次,而层次不能 交叉重叠 (2)各层之间差异大,但层内差异小 (3)各层单位数目和比例必须能够获得 (4)分层的层次数量不宜太多
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
第七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实验法PPT课件

-
26
(1)实验分组
将受试者分成: 收看的影片的实验组 不看影片的控制组
-
27
(2)实验问卷的设计
问卷题目分为两大类: 一是时事测验 二是意见调查 一些背景资料 伪装的题目
-
28
(3)实验步骤
首先,把受试者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预备 进行前测、后测实验。
其次,实验组在收看影片前后不具名填写 问卷。
最后,前、后测时间相距一周。
-
29
研究结果
首先,影片对于增加战争有关知识的效果很 大;
其次,影片在意见和对事物的诠释上产生效 果,提高了新兵在盟国武力上的信心,但是 这种效果并不如知识增加的效果显著;
第三,影片对和影片无关的一般意见几乎没 有任何影响;
最后影片在提高整体士气方面未见功效。
个数字下标,表示观察或者测量的次数 (O1=观察1,O2=观察2,O3………)
-
16
一、 前实验设计
(一)单组后测设计
X
O2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
(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
X
O2
O2’
-
17
二、 准实验设计
(一)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
O1
X
O2
O1 ’
O2 ’
(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7精品文档后测设计oo1o22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群体比较设计o22oo2218精品文档一准对等群体前测一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后测设计oo1o22oo1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oo11oo22oo3o44oo55oo66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oo11oo22oo3o44oo55oo66oo119精品文档一对等群体前测一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后测设计o22oo1二对等群体后测设计二对等群体后测设计o22oo220精品文档三所罗门四组设计三所罗门四组设计rroo11oo11oo2三完全实验设计完全实验设计21精品文档zz11oo22yy11zz22oo22yy22zz11oo22yy2zz22oo2222精品文档11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22确定实验环境确定实验环境3进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设计44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5进行试测进行试测66执行实验执行实验77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23精品文档一测量工具不准确一测量工具不准确二外来变量不受控制二外来变量不受控制三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三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二实验的误差实验的误差24精品文档卡尔卡尔carlhovlandcarlhovland191219121961196125精品文档卡普拉卡普拉fcaprafcapra导演导演马歇尔将军马歇尔将军26精品文档战争前奏战争前奏纳粹再度出击纳粹再度出击分化和占领分化和占领英国之战英国之战
第一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行动、事物、现象等,研究者系统地收集 和分析资料,并且在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 论,并进而发展成为理论。
38
实证研究方法
1、定量quantitative:对事物进行量化的
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2、定性qualitative: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
13
E、报纸和杂志:版面设计研究 实验方法研究读者对不同版面设计如 字体、字号、横排、竖排、栏目宽度 等的评价
F、报纸和杂志:可读性研究 测量影响读者理解印刷材料的难易度
14
(2)电子媒体:受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 收视率研究
15
(3)广告:文本测试(copy testing) 一条广告涉及的所有元素都要检验 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 效果方面 行动意念
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 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规律的科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组织通过现代传
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活动的科学。
5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研究 :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 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 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 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2)实验法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 究》
《情色化新闻对性意念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41
1、定量研究
(3)内容分析法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博客文献的研究》 《我国主流报刊对“住房议题”报道的内容
分析》 《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