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如普遍性、单向性、非互动性等1.3 大众传播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掌握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1.4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制作、传播和接收环节掌握大众传播的效果,如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2.1 报纸媒介了解报纸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报纸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 电视媒介了解电视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电视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3 广播媒介了解广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广播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4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影响,如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等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3.1 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报道形式3.2 广告与公关了解广告和公关的定义、特点和目的掌握广告和公关的创意策略和传播方式3.3 娱乐与文艺了解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3.4 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1 受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受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多样性、选择性、互动性等4.2 受众的行为与心理了解受众的接收行为和信息处理过程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态度形成机制4.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掌握受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工具理解受众研究对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4.4 受众定位与传播效果了解受众定位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如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5.2 大众传播与culture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体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5.3 大众传播与公共事务了解大众传播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媒体公共事务报道的规范和责任5.4 大众传播与全球化了解大众传播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趋势和挑战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模型6.1 传播学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基本理论:香农-韦弗模型、人际传播理论、编码-解码模型、社会构建主义。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动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运动画面等
听觉性 其他声音符号: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意义
• 所谓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 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认知主体赋予
认知对象的含义,是符号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 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 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一什么是意义所谓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含义是符号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本章重点:
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
情境义的含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 指示对象的代表物。
2.符号的功能
• 传递信息 • 帮助思维
三、符号的类型
有声语言符号(口语)
语言符号
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文字、乐谱等 符号 视觉性 非语言符号 静态:标示、衣着、道具、绘画、摄影、雕塑等
副语言:音域、语调、节奏、笑声、哭声、呻吟等
3、概念义与情感义
4、精确义与模糊义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1.动机义:传播主体所要表述的意思和所要传递 的意思。 2.接收义:传播对象读取的意义和获取的信息。
例:大仲马吃蘑菇
3.情境义: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产生的意义,是 传播情境赋予符号的意义。
今爱“ 醒国沉 ,即沉 莫爱酣 待家睡 土!我 分国中 裂民华 似知, 瓜醒那 。示义与暗示义
明示性意义: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核心部分,相 对稳定; 暗示性意义:符号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转指义, 是边缘部分,容易变化。
第二章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

2、只有发现和掌握普遍规律,人类才能控制或预测事 件的发生,研究的目的就是做出科学解释。
3、对社会现象所作的解释不但要跟观察到的事实相吻合, 而且也必须能够被重复验证,这才是正确的解释。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三分。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 在1951年设计的从众实验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三分。
(二)权威
权威是另一种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 相信某个人说的话,仅仅因为他占据着权 威地位,或者是某一领域内的学术权威, 或者具有权威人格。
医生 宗教 专业消息来源
其次,传播研究所面对的不是抽象概念, 而是实在的、具体的社会现实,所以不是 人文科学。
25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三分。
五、传播研究与科学知识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一书中提出用 “范式”这个概念来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 程。
它可以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 一整套系统,包括判断重要研究问题的标准,判断研究 与社会关系的标准,以及判断好的研究的标准等;
28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三分。
人文主义的或解释性的研究范式:
捕捉人类行为的社会建构和情境化的本质。
1、人的行动是自愿的,并非由外部条件所决定,所 以研究的目的是理解有意义的人的行为,而不是通过 外部变量来预测或控制人的行为。
2、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体现了社会背景的特征, 因而是历史性的。
3、所谓的真实也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被动地等 待着“被发现”。
4、真实是人的行为的结果,人们建构出多重真实, 并且能够理解他人所建构出来的真实。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一般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
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与信息二、信息社会三、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一、三大来源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三、两大流派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一、交往与传播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
2.一般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了解理解什么是情境意义、象征行为。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二、符号的类型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意义的定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5W”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一般掌握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群体意识与群体规范、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组织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认识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3.了解相关学科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如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等。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传播过程的特点三、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四、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一、人内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群体传播四、组织传播第四章大众传播[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大规模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大众社会中,信息如何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角色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传播过程中的源-信道-受众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从信息源开始,经过不同的信道传递给受众,受众对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的地方,比如媒体、机构和个人等;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受众是接收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和特定的群体。
这个模型强调了信息传播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不同环节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次,大众传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媒介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同时,媒介也具有选择性,能够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辑,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此外,媒介还可以通过社交影响、设置议程和引导观点等方式,对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因此,媒介在大众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传播效果的研究。
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传播的结果和效果。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可以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反馈情况,以及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研究传播效果有助于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机制,对媒介的发展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因素。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信仰体系、知识水平、媒介环境等。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的源-信道-受众模型、媒介的作用、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大众传播学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BaranS.J.&DavisD.K.曹书乐译•第一部分大众传播理论介绍•共两章第一章介绍•关于媒介的三个问题(1)媒介技术的新形式提供了何种潜在的可能性,以及带来了何种威胁?(2)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媒介行政管理机构或媒介产业来控制或规范媒介技术,从而发现其潜在的可能性,减少其威胁?(3)媒介如何为民主、多元文化的社会服务?宏大理论(grand):用来描绘和解释某个现象的所有方面的理论新媒介的倡导者和反对者积极的受众:人们寻找到了使媒介服务于自己的方法,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有趣,更加有目的性被动的受众:普通民众被新技术压倒,被新媒体催眠般的力量麻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再定义大众传播: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受众进行沟通时,被称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两个或几个人之间的传播,通常是面对面的经由媒介的传播的连续统一体•媒介理论发展的五个时期: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大众传播科学研究视角出现时期、有限效果论时期、文化批评理论时期、适中效应出现时期•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大众媒介象征着19世纪城市生活中一切错误的东西•精英:在社会系统中占据较高的位置或有特权的人•大众社会理论(mass society theory):将具有负面影响力的角色归结于媒介的关于西方工业社会的视角根本论点:媒介对传统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谁来承担建立维持新社会秩序的任务?•大众传播的科学研究视角背景:纳粹的宣传控制拉扎斯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中心有限效果视角(limited effects perspective):媒介在加强现有的社会趋势,对社会现状起到加强而不是威胁的作用•有限效果范式精英多元论(elite pluralism):认为具有多样性的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会丰富民主•适度的、有限的效果•文化批评理论:对有限效果的挑战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 m):媒介使得有统治权的社会精英维持他们的权力的社会理论大众媒介是公共竞技场,文化战争在其中打响,并熔炼出一种支配性文化或霸权文化英国文化研究学派(British cultural studies):关注大众媒介和它们在社会不同子群体中推行霸权世界观和主导文化的角色文化批评(cultural criticism):关于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冲突以及传播有助于某个集团对其它集团的永久统治的看法的集合•适中效应视角新的研究开始支持适中媒介效应的观念,包括传播科学、社会符号学理论和媒介素养等运动社会符号学理论(social semiotics theory):将传播科学和关注受众积极性的批判性理论及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理解受众如何获取媒介信息的理论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中的讯息的能力重要的媒介效果可以作为观众或读者的自愿的直接后果而长期存在获取意义的视角当公众的吸引力被转移到某些社会趋势上去的时候,与之相对的那些可能有用的趋势就被破坏了。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J· 伯德利亚
• 消费文化 • 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 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 务中所蕴涵的意义消费。 • 消费文化的实质是: • 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
宝马象征什么?
“宝马女”致死1人伤3车 弃车逃逸 12小时后自 首
• 无牌“中华女”当街暴打女记者 连扇多耳光 • “把娇柔的女记者打成这样,这女司机真该人肉 一下,太嚣张了!”3月23日晚上,一个《强悍 “中华女”郭丽当街暴打贵州电视台女记者》的 帖子出现在红网等全国各大网站,详细曝光了贵 阳市一无牌女司机当街暴打女记者的粗暴行为。
符号的定义
•
符号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 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
二符号的分类
符号分类
符号(sign)
信号(signal) 象征符(symbol)
信号具有物理性质, 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象征符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信号的特点:
•
性.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
•
暗示性意义
外延意义 内涵意义
语 言 符 号 的 暧 昧 性
指示性意义 区别性意义
• • • • • • • • • • • •
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 “大鲨鱼” “闪电侠” “小皇帝” 暗示性意义 “小飞侠” “答 案” “蝙蝠侠”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学生 、车 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植物 动物
大众传播学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节符号的定义
符号概述
!"#$%&'()*+,-./@:;<=> #@* ※€℃℅℉№™ⅡⅢⅣⅤ← ↑→∥∧∨∪∮
符号
一﹑符号的定义 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 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 便是事物y的符号, 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 的意义。 ——日本 永井成男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分析:文献阅读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并研究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先前的研究成果,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及确定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真实的实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对大众传播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了解。
实证研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调查、观察和统计等,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出大众传播的现象、规律和影响等。
3.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大众传播的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单选、多选和主观评价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获取受访者对于大众传播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通过人为的操作和干预,来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影响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不同处理或介入,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大众传播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实际应用和理论构建提供支持。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方法,以期获得准确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研究者应当与他人分享科学知识,生产科学知 识是公开的行为,科学知识也是公共财富,为公 众利益服务
5、研究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当其他研究者 对结果持不同意见时,这些不同的意见应该被保 留。
16
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是不是客观的?
研究者有着个人思想和情感,从研究课题的 选择、队伍的建立,到对研究材料所做的分 析和解释,无不体现着研究者的个人特征。
阿多诺&拉扎斯菲尔德“广播研究项目”
病态 矫情 含蓄 艳俗
1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8
19
三、科学的要素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美】华莱士《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1971) “科学环”
它可以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 技术等一整套系统,包括判断重要研究问题的 标准,判断研究与社会关系的标准,以及判断 好的研究的标准等;
5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 在1951年设计的从众实验
6
(二)权威
权威是另一种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 相信某个人说的话,仅仅因为他占据着权 威地位,或者是某一领域内的学术权威, 或者具有权威人格。
医生 宗教 专业消息来源
7
8
(三)传统和习俗:
传统和习俗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权威,即来自于过去(即历史经验)的权 威,通过传统和习俗而获得的知识也因此 被看成是出于对过去的信任(或崇拜)而 从祖先那里继承的知识。
23
四、科学知识
一般来说,科学知识可以分成三类:自然 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如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等;
人文科学是有关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学科, 如文学、美术、音乐等;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观念、行为 和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24
为什么大众传播研究大都是 社会科学知识?
眼见为实?
往往结合在一起出现
3
小布什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如果你以C等成绩毕业,那么恭喜你, 你有可能将成为美国总统。如果你没有毕 业,那么你有可能成为美国副总统。”
4
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 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 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 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 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 ---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 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 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 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 是……
11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 社会遗产继承
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提供娱乐
施拉姆: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 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社会地位赋予、社会 规范强制、麻醉作用
12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格伯纳:培养分析理论 李普曼: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 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科学的发展逻辑
第三节 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1
第一节 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一、 获得知识的途径
(一)个人经验Βιβλιοθήκη 在日常生活中,第一手的、亲身经历过的
个人经验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
个人观察中的错误
1、不准确的观察 2、过分概括化 3、选择性观察 4、非逻辑推理 5、从众 6、理解中的自我介入
首先,传播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主体的人的 传播活动及他们的行为所引起的传播现象, 所以不是自然科学。
其次,传播研究所面对的不是抽象概念, 而是实在的、具体的社会现实,所以不是 人文科学。
25
五、传播研究与科学知识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一书中提出 用“范式”这个概念来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的 发展历程。
9
(四)迷信:
迷信和科学,是尖锐对立的两种知识,科学 知识的发展,正在还原事物本来的道理。
10
第一节 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五)他人和媒体:
个人经验、权威、传统和习俗,以及迷信, 都会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的渠道来传递 知识,所以,这里的“他人和媒体”并非仅 仅指发挥传递知识功能的渠道,也指生产知 识的个人和大众媒体。
归
理论
经验概括
纳
观察
演
假设
绎
20
第一节 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理论和观察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而假设和经验概括是连接两者的纽带。
没有观察的理论是无本之木,脱离实际; 没有理论的观察是描写和记叙,缺乏概括
性和推广性。
21
(二)科学发展的机制
自我纠错:使科学与个人经验、权威、迷信 和媒体区分开来。
13
第一节 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小结: 两种真实性
一种真实是来自于直接经验,对事物的认 识,是一种经验性的真实性;
一种真实是来自于间接经验,通过各种途 径使我们相信、倾向或赞同的真实性。
14
二、什么是科学
作为一种观念,“科学”的发展跟17世纪欧 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启蒙运动推 动了一种新思维方式的产生,这种思维方 式颠覆传统、质疑宗教权威,开始相信人 的理性的力量,个人在社会中的经验被认 为是遵循理性的逻辑而发展的,因而是可 以被认识到的,脱离了上帝指引的人类社 会也将朝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美好的方 向进化。
15
科学是“为确定被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原则, 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所得到的系统化的 知识”。《韦氏新世界大字典》
首先,科学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获得知识 的手段。
其次,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都是系统性的。 再次,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都是经验的。
最后,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 被研究对象或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和 遵循的规律,即科学是解释性的知识。
理论→经验→理论→经验……
反馈
科学发展是一个集体性合作的工程
科学共同体:“一套规则、行为、态度和
个人的集合,他们被组合在一起来维持科 学伦理。”
22
科学共同体的核心规范
1、只按照科学价值(而不是研究者的身份或研究 对象)来判断研究成果是否有意义
2、研究者要对每个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持谨慎的怀 疑态度,以此来改进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