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228文档
诗歌练习250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
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二 . 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
试举两例分析。
答案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各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附录诗歌第228首渴望复兴来临

附录诗歌第228首渴望复兴来临
【最新版】
目录
1.诗歌概述
2.诗歌主题:渴望复兴
3.诗歌情感:期待和希望
4.诗歌意义:呼唤复兴的到来
正文
诗歌第 228 首《渴望复兴来临》是一首充满期待和希望的诗歌,它呼唤着复兴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和广大人民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诗歌开篇,作者就描绘了一幅破旧立新的画面,象征着复兴的来临。
诗中提到“夜幕低垂,星光闪烁”,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降临。
这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正是诗歌主题“渴望复兴来临”的具体体现。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民对于复兴的渴望。
诗中写到:“草木欣欣向荣,大地苏醒”,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于国家复兴的期盼。
这里,作者将自然景象与人民的心情相结合,进一步强调了复兴的迫切性。
诗歌的高潮部分,作者直接呼唤复兴的到来。
诗句“渴望复兴来临,让国家繁荣富强”表达了作者和广大人民对国家复兴的强烈愿望。
这里的情感激昂,充满力量,使人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复兴的坚定信念。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回到破旧立新的主题,以“旭日东升,曙光破晓”的景象作为诗歌的结尾,预示着复兴即将到来,国家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种希望和期待的情感贯穿始终,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力量。
总的来说,《渴望复兴来临》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和广大人民对国家复兴的期盼和渴望,呼唤着复兴的到来。
诗歌练习281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矾。
(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瘦”和“肥”。
这两个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山的线条因云散去而清晰柔和,水面因秋雨变得宽阔,极有趣味。
(2)同意。
“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已荡然无存,体现了作者淡泊恬静的超然情怀。
上片景物描写烘托出作者对恬美宁静的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下片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作者自甘恬淡的情趣。
(回答不同意,言之成理亦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答案1.一、二两句写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2.姑,婆婆(唐代习称)妇,儿媳妇3.反衬。
用“闲”字反衬出农民劳动繁忙。
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回答问题。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下一句是:_________。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下一句是: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一句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不是出自《诗经》?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B.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下一句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2. 请分析《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1.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不少于8行。
2. 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要求符合绝句或律诗的格式。
五、诗歌鉴赏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2.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将进酒》中的这两句诗,通过黄河之水的奔流不息,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酒的热爱。
2. 《静夜思》中的这两句诗,通过明月和故乡的联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四、诗歌创作1. 现代诗示例:春天,你轻轻地走来,带着温暖的阳光,和风的轻抚。
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花儿绽放,鸟儿歌唱。
你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让希望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诗歌早作练习题

诗歌早作练习题在这个练习题中,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早期创作练习。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通过使用音乐性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主题和技巧,以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练习一:自然之美请用一首5-7-5音节格式的短诗描绘自然景观中的美景。
您可以选择任何自然景观,如海洋、山脉、森林或花朵等。
尝试使用形象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您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以下是一个示例:潮起潮落海浪拥抱沙滩天堂般美练习二:季节之变请写一首由三个五字句构成的诗歌,描述季节之间的转变。
您可以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或者探索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通过诗歌来传达在季节变化中所感受到的不同氛围和情绪。
以下是一个示例:暖风轻吹花开如火,美丽艳阳天练习三:爱与失落请用一首自由诗来表达关于爱情和失落的情感。
您可以探索爱情中的欢愉、痛苦、欲望、分离或希望等方面。
通过运用意象、比喻和个人经历来传达您的情感。
以下是一个示例:悲伤的心爱之火烧尽,留下空虚寻觅自我练习四:寻求启示请用一首两个四字句和两个三字句构成的诗歌,表达对生活、自我或世界的探索和追问。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细节或思考哲学问题来传达您的追问。
以下是一个示例:天上星辰何为宇宙的真谛?无止无尽练习五:人生的旅程请用一首长诗来描绘一个人的一生旅程。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智慧和成熟,通过选择适合的词语和比喻来描述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和人生体验。
以下是一个示例:漫长的学习之旅智慧的果实希望这些练习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这一艺术形式。
通过分享您的创作,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提高您的写作技巧。
愿您在诗歌创作的旅程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三年级诗歌练习题

三年级诗歌练习题一、春天的花儿(100字)春天的花儿美丽娇嫩,各种颜色好看极了。
红的像火,黄的像金,蓝的像海,绿的像苹果。
花儿张开笑脸,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喜悦。
采一朵花插在头发,迎着春风走在小路上。
二、夏日的海滩(100字)夏日的海滩热闹非凡,沙滩上挤满了游客。
沙子烫脚,水波荡漾,小孩们兴奋地玩耍。
捡贝壳、打沙堡,乘着海浪尽情畅泳。
阳光灿烂,温暖如绒,夏日的海滩让人留恋。
三、秋天的果园(100字)秋天的果园果实累累,红苹果、黄柿子、蓝葡萄。
果园里工人忙着采摘,树上小鸟唱着歌儿。
果园的空气清新宜人,金黄的稻田随风摇摆。
橙红的枫叶点缀山间,秋天的果园美如画。
四、冬日的雪花(100字)冬日的雪花飘飘洒洒,白茫茫一片世界。
雪花纷飞,纯洁无暇,落在大街小巷,覆盖大地。
孩子们欢呼着出门,堆雪人、打雪仗乐无边。
鹿在雪地里悄悄走过,冬日的雪花美丽动人。
五、四季之美(500字)春天的花儿绽放着笑脸,各种颜色好看极了。
红的像火,黄的像金,蓝的像海,绿的像苹果。
夏日的海滩热闹非凡,沙滩上挤满了游客。
沙子烫脚,水波荡漾,小孩们兴奋地玩耍。
秋天的果园果实累累,红苹果、黄柿子、蓝葡萄。
果园里工人忙着采摘,树上小鸟唱着歌儿。
冬日的雪花飘飘洒洒,白茫茫一片世界。
雪花纷飞,纯洁无暇,落在大街小巷,覆盖大地。
四季的美景如诗如画,给人们带来无尽欢乐。
让我们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四季轮回之美。
诗歌鉴赏练习(DOC)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鉴上人(唐)左偃一从携手阻戈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宋)陆游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 (yán),借指战争。
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
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
诗歌练习80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8分)渔家傲.东昌道中[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获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4分)(1) “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 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分)(2)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4分)(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
(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準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
【注】①本诗作于约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③清渭,指渭水。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
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
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
(2)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得极妙。
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3分)1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2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3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每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①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细读全诗,包括题目和注释。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杜鹃的啼声,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颔联描绘了“贪夫”及“远客”听后的感受。
“贪夫”不愿意听,无奈低首。
“远客”初听“已断肠”,夸张地写出其思乡之情。
一个“空”字把那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传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三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 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2. 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
答案《过秦始皇墓》.“崩”言秦始皇死,又言秦王朝速灭,还言后世人之怒。
一字意深。
从中也透视出诗人对秦始皇的针砭与嘲讽。
2.反衬法。
以汉文帝的谦和、礼让与秦始皇的残暴、贪婪作对比。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而是推己及人,用“路人”(行人)“唯拜”写尽秦始皇的无道和诗人的感慨。
四.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诗人“览古”意在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越中览古》今昔对比。
诗人意在表明:胜利后的骄奢、淫乐只能是新的失败的开始,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声,加我林壑清。
驱烟讯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暮出水静,为君起松声。
1.首句的“肃肃”,次句的“加”字有怎样的作用?第五句的“去来”“无迹”
有怎样的意蕴?末句有怎样的情味?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何以见得?
3 此诗所咏之“风”是什么样的风?诗人咏风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首句的”肃肃”状风势之速,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之感.次句的”加”字,使本来并无
目的的风势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5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给人以亲切感。
第五句的“去来”“无迹”,赞美了风不择地域而吹的仁爱,阔大的胸怀和平等普济的美德。
末句写风在夜幕降临,万籁俱静的时候,卜辞劳苦的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2.此诗的诗眼是“有情“二字。
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我林壑清“,下面复
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有情”
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3.此诗所咏之“风”,当是炎热未消的初秋是给人以快意和凉爽的清风,而非乍
暖还寒时的春风。
诗人所咏“风”,意在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说明风不舍昼夜的努力作到有益于人,有为之士也当如此。
同时,诗人咏“风”,也是借风抒坏,寄托自己的“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