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与变迁-副本.

合集下载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摘要】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治疗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

本文以腹股沟疝的修补作为切入点,探讨其修补的现状和进展,之后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归纳,希望能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现状;进展1.前言现阶段,手术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临床上产生了诸多种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手术方式。

临床中关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进行修补治疗,传统修补术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

因此本文深入探讨腹股沟疝的修补现状和进展,如下:2.修补治疗方式2.1无张力修补治疗首次提出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后,此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开展应用。

2001年8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提出:修补材料作为一种假体置入,宜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可于术前或术后24小时内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围手术期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存在较大争论,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并无直接关系,且应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的极大浪费和医疗费用的上涨,使致病菌耐药菌种和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诸多临床研究均显示,该种术式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总体疗效更加。

2.2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治疗首先需要为患者进行麻醉后,取术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厘米至耻骨结节作一斜形切口约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后,剪开疝囊,探查疝囊内内容物并将其回纳腹腔,剥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用可吸收线双线缝合疝囊颈部,并再次贯穿缝扎,疝囊颈关闭满意后,剪去多余疝囊,提起、牵开精索,显露扩大的内环口,将伞状补片填塞入腹股沟管内口并固定好,再将片状补片置于腹内斜肌筋膜与腹外斜肌筋膜间,并将精索提起置于补片上,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保留外环口约一食指尖大小,依次缝合皮肤各层。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

用于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750000个这样的手术。

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表3-1),包括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

紧随这些修补术之后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表3-2),目前14%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

有几1556 1756 17781793 18041806 18091871 188418891898 1942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1970 1989 人名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英德意大利波士顿意大利巴尔的摩奥地利南达科塔英芝加哥西雅图,芝加哥都柏林,开罗加拿大洛杉矶洛杉矶解剖的时代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描述)描述腔隙韧带(Gimbernat’s ligament)描述耻骨上韧带,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快门机制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Scarpa’筋膜”)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早期外科修补术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Halster I法)描述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McV ay法)介绍腹膜前修补术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报告“巨大疝修补术;”现代的修复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Shouldice法)推广门诊疝手术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5 1996 2005 描述“充填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描述了关于腹腔镜途径的详细解剖描述腹内补片贴置技术描述腹腔镜“解剖修补术”以及补片技术描述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术TAPP技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技术首次大规模回顾并发症和效果多中心试验比较TAPP,TEP以及网片贴置技术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APP,TEP;揭示效果无差异Meta分析比较TAPP,TEP,以及开放性网片修复法图3-3.腹腔镜下所见的完整腹膜覆盖的男性左侧腹股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修补方法也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到今天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无张力疝修补的术式多种多样,各存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腹腔镜疝修补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可选术式,特别是对双侧及复发性疝的病人。

1 腹腔镜疝修补的历史及演进1990年Ger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随后还自行设计了用于关闭内环口的金属夹,对12例病人进行内环口关闭手术。

由于只对疝环口作简单的关闭,并没有针对腹股沟管的薄弱或缺损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率极高,并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

之后,各种探索性手术方式不断出现。

1990年Schultz等报告了疝囊填塞加网片修补(plug and Patch technique)的手术方法,20例腹股沟斜疝的病人于腹腔镜下打开腹膜,用聚丙烯网片卷缩后填塞于疝内环口内,另至一网片覆盖腹股沟区,不加固定。

2年的随访,复发率高达25%。

这一方法随后被加以改进,除去网片填塞、加大网片面积等,最终发展为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的方法(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TAPP)。

Felix、Corbitt和Voeller等介绍了TAPP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是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内环,潜行分离内环周围、Hasselbach三角,将一合适的网片送入腹腔,平铺覆盖内环口,应用钉合器将其固定,然后缝合腹膜防止术后肠粘连。

这一手术方式遵循了无张力疝修补的原则,被广为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病人术后恢复快,复发率极低。

与此同时,各种改良的手术方法及新的术式仍不断出现。

1991年,Fitzgibbones等首先在猪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试验,将网片放入腹腔后,用网片直接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妥善固定,加固腹股沟区后壁。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摘要】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其中,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法(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法(TEP),是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两种常用术式。

本文主要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现状及进展;综述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本文对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此手术技术及发展状况的了解。

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是继腹腔镜胆道、结肠、胃疾病的微创手术之后又一成功术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并被喻为新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1991年,F itzgibbons首先在猪身体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实验,将网片放入腹腔,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加强腹股区后壁。

动物实验成功后,很快运用于临床。

起初,由于该术式操作简单而受到欢迎,但很快发现许多缺点,如未结扎疝囊颈,补片没有妥善固定、容易移位,从而导致较高的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等。

1993年,Toy和snooty将补片植入腹腔内腹膜缺损处后,利用钉合器将其钉合固定在腹膜、耻骨结节及Cooper韧带上,由于补片固定无移位,使病复发率降低至1.8%,但补片、钉子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仍是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2 改良的IPOM联合透明质酸钠法手术方法是利用腹壁缝合针行疝环口高位结扎后,将防粘连阻隔剂透明质酸钠涂抹于补片表面,置入、固定补片在疝环口的中心,钉合枪固定补片周边,防止补片移位。

疝修补术回顾及进展无张力

疝修补术回顾及进展无张力

412018.05基础研究疝修补术回顾及进展无张力李 皓 王海鹏桂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4【摘 要】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技术被誉为疝修补史上的里程碑,随着1989年技术诞生到现在已有28年,经过广大的外科医生不断地实践与创新,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取得了长足进。

本文意在回顾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变化过程,总结各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式方法,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疝是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由于身体体腔内部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所以会有间隙,而这部分组织通过了间隙或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空隙以及相对来说不那么厚实的部分进入了体腔的另一部位,从而致病。

可以在身体各处出现,在各种疝中,腹股沟疝是发生最频繁的,占腹外疝的90%以上。

根据区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腹股沟疝发病率为0.3%-0.5%;60岁以上老年人的腹股沟疝患病率达1%-5%[1]。

成人腹股沟疝不能自愈,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愈方法。

1989年Lichtenstein 第一次提出疝无张力修补术概念[2],成为手术治疗疝并修补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创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也不断变化创新。

本文意在回顾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变化过程,总结各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式方法,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起此前的手术治疗方式,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造成的创口更小,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更轻,术后的并发症也更不常见,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使腹股沟疝复发率由原来的10-20%下降至1-4%[3]。

1.1 平片修补术1989年,Lichtenstein 第一次开展了无张力平片修补术疝修补术,他使用的是生物合成材料,他把材料置于腹股沟管后壁前方并且将该补片平铺,外侧超过内环上2-3cm 处,上缘与腹外斜肌背层缝合,不仅加强了腹壁薄弱区的强度,而且对内环口进行了重塑。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现状与前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现状与前景

 ̄ o n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b u t o n l y a f e w o n e s w i t h l o c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N o me c h a n i c l a i f x a t i o n i s r e q u i r e d u n l e s s t h e h e r n i a i s a g i a n t
手术杂 志
2 0 1 6年第 1 卷 第 2期
T h e S u r g e r y Vo 1 . 1 N o . 2 2 0 1 6
・5 3・

综 述 ・
腹 腔 镜 腹 股 沟疝 修 补 手术 的现 状 与 前景
李健 文 ,乐 飞
( 上海 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 胃肠外科 ,上海 市微 创外 科临床医学 中心 ,上海 2 0 0 0 2 5 )
p r o p o r t i o n i n g a s t a b l e o r i n c r e a s i n g t e n d e n c y .T AP P a n d T EP a r e t wo s t a n d a r d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r o - c e d u r e s f o r p i r ma r y i n ui g n a l h e ni r a s .G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i s t h e mo s t c o mmo n a p p r o a c h . Mo r e r e p o t s g e t p u b l i s h e d wi t h r e -

我国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发展和建议

我国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发展和建议
行。
治疗 的患者相 比较 不但 缩 短 了住 院和 就 诊 时 间, 而 已发 生 并发症 的机 率更 小 , 术 后 恢 复 方 面没 有 差 在 异 。这 项研 究首 先 由 苏格 兰 的 Ncl 启 动 , i l 0 目前 已 被 北美 学术界 普遍认 可 ,尽 管 门诊 治疗 对 患者 并 无 不 良影 响而且 使 在其 经 济 上 获 益 , 但在 中 国并 不 普
段 时 间才能得 到 经严 格 对 比 的研 究结 果 , 而 了解 从
术 , 在研 究 中却 为随机原 则所 限制 , 但 因为 随机 研 究 与疝 修补术 的个体 化原则 相抵 触。各 种 疝 外科技 术
间的比较要 比其他 治疗 方式 的评 估 困难 得 多。 即便 在 数据 统计 中采用偏 态分 析 ( t A a s to ) Mea n l i Me d . ys h 来消 除个人和/ 团体 的误 差 , 然要 求 组 间具 有 可 或 仍
术后 患者 的满意程度 以及 长期 疗效 。从 社会 角度 考 虑, 人们 希望减 少 术后不 良反应 , 降低 费 用并 获得 持
久疗 效。 因此 . 临床采 用 的 外科 技 术 已达 到 目前所 能接 受 的“ 最小化” “ 大 化” 则 , 和 最 原 即将 麻 醉 意 外 、 外 科损伤 、 后不 良反 应 、 发 症及 费用 降 至最 小 , 术 并 而 最大 限度地 实 现 操 作 技 术 的易 学、 练 、 效 和 可 易 有

peei na u d r y ) 前 者 常 见术 式 有 Lc t - r r0 el n el s 。 p t a i e hn s i 张力疝修 补 、 i et 缝 合疝 根 治术 及 其 改 t n无 e Gl r 免 b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6-04-07T14:09:02.5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邵建平[导读]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敦义卫生院外科以下就对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发展作一综述。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敦义卫生院外科 214500摘要: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对象以及手术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术后仍存在复发和并发症的问题,因此外科医生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手术治疗一直不懈努力,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发展到今天已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以下就对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发展作一综述。

目前腹股沟疝唯一的治愈方法仍然是手术。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前臂的Furguson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el法、Mcvay法,低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Shouldice法;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包括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

1、腹股沟疝张力性疝修补术1887年作为现代疝外科治疗鼻祖的 Bassini首创了经典的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已有100多年历史。

后来随着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张力性腹股沟疝修补方式,包括 Ferguson法、Halsted法、McVay法、Shouldice法等。

每种术式都是在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利用邻近的腱膜组织修补腹壁缺损。

这些术式方法简单,提高了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降低了疝复发,许多术式至今尚在临床应用。

2、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2.1随着对人体解剖学及术后随访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传统疝修补术所产生的张力是术后疝复发的潜在因素,而复发率高则是传统术式的主要缺点之一。

1958年 Usher用 Marlex 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提出借助外物来加强腹股沟区腹壁,为无张力疝修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9年,法国疝外科专家 Stoppa开创了以一较大的人工补片替代并加强腹横筋膜,这实际上是最早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生殖期男性相对禁忌

腹股沟疝微创手术优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痛发生率低,复发 率低。
美观,康复后几乎看不到内外也出现了机器人做TAPP的报 道,除了费用昂贵外,机器人手术彰显了很 多优势,如三维立体画面、操作杆可以关节 样弯曲而灵活异常等。
谢谢
4 公元1887年,意大利临床外科主席Edoardo Bassinni描 述了Bassini手术。 公元1954年,加拿大Edward Earle Shouldice医生 提出 Shouldice手术。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疝的有张力修补 年代。其标志就是1887年的Bassini手术。这 是我们疝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意大利人 为主的年代。
公元1962年,聚丙烯补片应用于疝修补。 公元 1975年,法国医生Stoppa使用涤纶布行巨大网片加 强内脏囊手术(giant prosthetic reinforce of the visceral sac, GPRVS),即Stoppa手术。
5 公元1984年,Lichtenstein创造了“无张力疝成型术” 的新概念。 公元1987年,Lichtenstein手术定型。
3 公元1804-1807年,Astley Cooper描述了Cooper韧 带,并认识到腹横筋膜,指出其是防止疝形成的最 后一道屏障。 公元1814年,Hesselbach发现并命名 了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公元1823年,法国 巴黎大学Bogros在血管外科硕士论文中提出“腹膜 前间隙”,后称Bogros间隙。 公元1858年,瑞典解 剖学家Retzius提出Retzius间隙。 公元1876年,英 国爱丁堡的Thomas Annandale第一个提出了腹膜外 修补的概念。
疝的有张力修补弊端

术后疼痛、复发率高等,自体筋膜加强
人工补片的应用:Theodore Billroth(1829-1894):如果我们能人工制 作一些像腱膜和肌腱那样致密和坚韧的组织,疝根治的问题也就解 决了。
公元1957-1960年,Nyhus首次使用合成海绵进行了 腹膜外修补术并做了重大改进。
20世纪中叶至今,疝的无张力修补年代。其 标志是1987年的Lichtenstein手术。这是我们 疝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美国人为主的年 代。
公元1999年,美国医生Kugel在Stoppa手术的基础上加以改 进,描述了Kugel术式。
公元1999年,美国医生Gilbert描述了PHS手术。
公元1957年, 法国医生Henri Fruchaud (18941960)提出耻骨肌孔概念(Myopectineal orifice,MPO)。 耻骨肌孔是一个位于下腹前壁与骨盆相连水 平的圆形裂孔。下界为耻骨支的骨膜 (COOPER韧带和耻骨),上界为腹内斜肌 和腹横肌,内侧是腹横肌,外侧是髂腰肌。
基于耻骨肌孔解剖
•腹膜前疝修补术
• 对于没有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院,对于复发性腹股沟疝和直疝, 手术效果等同于腹腔镜微创手术效果。但技术较难于掌握。
6 公元1991年,Arregui首次报道了TAPP。 公元1992年, Fitzgibbongs首次实施了IPOM。 公元1993年,Phillips、 Mckernan及Law各自实施了TEP。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开展也使得腹膜前修补得到了迅猛 的推广。 因为在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前,“外科医 生对于腹股沟管后壁几乎一无所知,它隐藏在医生的 视野之外”(W. J. LYTLE,1945)。大部分医生很 难相像PHS补片或者Kugel补片放在腹膜前是个什么 情形,所以就觉得腹膜前技术很难。但自从有了腹腔 镜技术,大家何以很清楚的看到腹膜前的结构,进而 对其解剖有了一个直观的正确的认识。即使大部分医 生不做腹腔镜疝修补术,这种对腹膜前解剖的认识, 对于他们做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也有莫大的帮 助。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与变迁 东港医院普外科
前言
一个医生对疝的理解,是有一个标志的,那就是他对疝发展历史 的了解程度。很难想象一个对疝历史不了解的医生,他对疝解剖 很熟悉;也很难想象一个对疝解剖不熟悉的医生,他的疝手术可 以做的很漂亮。
我们来回顾一下疝的编年史:
1 15世纪以前,在这个阶段,人类文明还不够 发达,人们对疝几乎是一无所知。 2 15世纪到17世纪,疝的起始阶段。人类开始 去描述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