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与电气设备教学大纲(水利水

合集下载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电力工程管理学时数:理论教学54 实验:6学时支撑本课程的其它实践教学(单独考核):210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力工程管理专业的最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掌握电气主接线、厂用电接线的形式、特点及设计方法,掌握配电装置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的基本理论,具备电气运行、安装、检修的能力,具备电气一次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后面学习电力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高压电气基础模块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论(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2)掌握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特点;(3)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分类、作用。

第二章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4)掌握电弧的形成及熄灭条件,熟悉电弧形成的物理过程、特性。

(5)掌握交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条件。

(6)掌握开关电器常用的熄弧方法。

(7)了解电气触头的类型、工作条件。

(8)掌握接触电阻的形成、发展、后果及降低措施。

高压电气设备模块第三章高压电气设备(1)掌握各种高压开关电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气参数及其应用。

重点掌握断路器的导电系统、灭弧原理及操动系统,掌握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母线、电缆、绝缘子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参数及应用。

(3)了解限流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参数及应用。

第四章互感器(4)掌握互感器的作用、结构特点、接线方式及准确度等级,重点掌握电流互感器不能开路运行、电压互感器不能短路运行。

高压电气装置模块第八章电气主接线与自用电(1)了解电气主接线的用途及基本要求,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方式、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技术经济比较。

电工及电气设备考试大纲

电工及电气设备考试大纲



































1
电路分析基础
12
10
2
2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A
1.2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等效变换
A
1.3
基尔霍夫定律
A
1.4
电路的分析方法
B
1.5
电路的基本定理
B
2
正弦交流电路
16
10
4
2
2.1
正弦电压与电流
A
2.2
正弦量相量表示法
A
2.3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电工学及电气设备》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学及电气设备
课程编码:237100
学时/学分:52/2.5
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考试要求熟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变压器、电机基本概念;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异步电动机的分析;了解和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与课程教学大纲相同


教学内容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70%、提问、作业、实验30%两种形式。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电工学及电气设备》(第四版) 主编 候树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A
2.4
单相交流电路分析
A
2.5
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A
2.6
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学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电工学》是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和电路模型(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4)电源元件(5)基尔霍夫定律2、电路的分析方法(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3)电路定理(4)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3、正弦交流电路(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4)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4、三相电路(1)三相电源(2)三相负载的连接(3)三相电路的功率5、磁路与变压器(1)磁路的基本概念(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3)变压器的运行特性6、电动机(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4)单相异步电动机7、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常用控制电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3)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8、可编程控制器(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应用9、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2)基本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4)反馈放大电路(5)功率放大电路1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数字逻辑基础(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5)数/模和模/数转换四、课程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1)教师应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电力工程管理学时数:理论教学54 实验:6学时支撑本课程的其它实践教学(单独考核):210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力工程管理专业的最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掌握电气主接线、厂用电接线的形式、特点及设计方法,掌握配电装置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的基本理论,具备电气运行、安装、检修的能力,具备电气一次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后面学习电力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高压电气基础模块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论(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2)掌握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特点;(3)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分类、作用。

第二章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4)掌握电弧的形成及熄灭条件,熟悉电弧形成的物理过程、特性。

(5)掌握交直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条件。

(6)掌握开关电器常用的熄弧方法。

(7)了解电气触头的类型、工作条件。

(8)掌握接触电阻的形成、发展、后果及降低措施。

高压电气设备模块第三章高压电气设备(1)掌握各种高压开关电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气参数及其应用。

重点掌握断路器的导电系统、灭弧原理及操动系统,掌握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母线、电缆、绝缘子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参数及应用。

(3)了解限流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气参数及应用。

第四章互感器(4)掌握互感器的作用、结构特点、接线方式及准确度等级,重点掌握电流互感器不能开路运行、电压互感器不能短路运行。

高压电气装置模块第八章电气主接线与自用电(1)了解电气主接线的用途及基本要求,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方式、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技术经济比较。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针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概述、课程结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等方面。

概述:《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力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电工学》,学生将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和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生还将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结构:一、电路分析基础:1.电路理论基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路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电路定理: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和电压源电流源转换等;4.交流电路分析:正弦波电压和电流、交流电路的复数表示和频域分析方法;5.计算工具:基本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二、电源与电动机:1.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3.单相变压器: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比和效率计算;4.三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功率计算和短路电压;5.线圈和激励系统:电磁铁、继电器和电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电机与变压器:1.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特性和控制方法;2.交流电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变压器: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4.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计算和输电能力;5.输电线路的电磁干扰和防护措施。

四、电力系统与输配电设备:1.电力系统的结构: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点;2.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结构、调速方法和功率因数控制;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材料、参数计算和线路保护;4.变电站:变电站的功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5.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中压配电系统的结构和设备。

五、电气控制与保护:1.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2.控制设备:继电器、接触器和PLC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电气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接地保护;4.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应用案例;5.安全工作:电气安全规范、事故处理和安全用电常识。

《电工学》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学》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30051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ity学时数:56/14 学分: 3.5适用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工程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适合适用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要求,并依据教育部1995年颁发的《电工技术》(电工学1)和《电子技术》(电工学2)两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定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技术课,通过本实验棵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与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获得电气工程技术的实践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1.能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万用表能初步学会使用功率表低频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双输出直流稳压电源和晶体管毫伏表等电子仪器和设备。

2.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能测量各种电气参数、正确读取数据并具有分析和解释的能力3.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能正确绘制实验所要求的图表、具有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形式:实验前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内容,写出预习报告,实验中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介绍仪器使用方法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有关设备和用电安全等问题,并做针对性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实验课后,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撰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成绩考核:每次的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

7次实验成绩平均为最终实验成绩。

评定方式:实验成绩五级分制占20%。

七、使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的教材:1.《电工学实验》 丛吉远 王世尧编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6年主要参考书:1.《电工学》(少学时)唐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第2版2.《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3.《电工学》(上下册)秦曾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6月 第5版4.《电工电子学》叶挺秀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5.《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上下册)王鸿明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 第2版。

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电气设备教学大纲电气设备教学大纲电气设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等。

为了培养学生对电气设备的理解和掌握,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电气设备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电气设备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教学大纲的内容电气设备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理论、设备原理、设备分类、设备选型、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维护与保养等。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电气设备的基础理论,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等。

这是理解和应用电气设备的基础。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电气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

他们应该知道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电气设备的分类和选型方法,以便在实际工程中能够正确选择和应用适合的设备。

最后,学生还需要学习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方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电气设备教学大纲的结构应该合理且有层次感。

一种可能的结构是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划分为几个模块。

首先,可以从基础理论开始,逐渐引入设备原理和分类。

然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

最后,可以介绍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方法。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电气设备的全面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电气设备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电气设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际案例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是教学大纲应该关注的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电气设备教学大纲的制定对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

它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设备原理、设备分类、设备选型、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内容,并且应该有合理的结构和层次感。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工学是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工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既包括理论学习,也注重实践操作,以期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电气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路、电流、电压等相关概念;2. 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电路计算和分析;3. 熟悉并能够应用电工学中的常见定律和定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4. 学习电工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1. 电磁场与电势1.1 电势能与电位差1.2 电磁场力线与电势线1.3 电势与电压2. 电场的基本性质2.1 电场强度的概念与性质2.2 静电场中场强的计算方法2.3 静电场中等势面及其性质2.4 电容器与电容3. 直流电路基本理论3.1 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参数3.2 电压、电流与电阻3.3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4 其他基本电路定律4. 交流电路基本理论4.1 交流电、交流电压与交流电流 4.2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 4.3 交流电路中的电源4.4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与功率因数5. 电工仪器的使用与测量技术5.1 示波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5.2 万用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5.3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5.4 实验中的测量技术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电工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验操作:设计和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计算练习:布置电工学的相关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合作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与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electric power principle and electricity equipments )
总学时: 48学时理论课学时:42学时实验课学时:6学时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研究交流电路分析理论和电气设备及电气技术的应用学科。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交流电路分析、电气设备及电气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三、课程适用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不仅要求理解概念和原理,而且要求具备分析计算能力。

理解——要求透彻领会概念和原理。

了解——只要求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2.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树立工程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电工学(I)电工技术原理及应用李春茂等编电力原理与电气设备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和实验
各教学环节占总比例:
作业10%
实验 20%
考试70%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