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X光的发现》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测试卷一(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测试卷一(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测试卷一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阅读与鉴赏(18分)46个闪亮的名字胡灯笼他是个怪人。

他很少说话,脾气还特别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交齐。

初二上学期,他继续欠交学费。

班主任问他具体什么原因,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和老师都不太喜欢他。

很快,我们便把他遗忘了。

一次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班长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

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谁签字,她就免费请谁喝一瓶可乐。

所有人都乐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最后。

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把角落里的他反衬得更加孤独与落寞。

只有班长有意无意地往他那边看,那天放学后,不知道为什么班长最后一个才离开教室。

再后来,他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他不仅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

最离谱的是开秋季运动会时,他陪跑、送糖水不说,还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努力汇聚的同时,也已把周围的心灵全然濡湿。

很多人觉得感动,纷纷对他伸出援助之手。

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成绩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很辛苦。

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完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

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个苦命的煤炭工了……"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课外阅读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

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

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

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

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4)文中第一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5)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短文。

野鸭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要素分类评价20.课内阅读班级姓名得分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猫》的片段,完成练习。

(30分)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1.照样子写几个表示声音的词。

(10分)咕噜咕噜2.用“”画出写猫叫唤的句子。

(8分)3.把“几朵小梅花”改成“几个小爪印”,好不好?为什么?(12分)二、[顺义区]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完成练习。

(70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①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

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②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③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四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和答案

四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和答案

【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和答案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受到光照时,()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能穿透黑纸,()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答案】(1)只有;才;不仅;还(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3)B(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课内+课外阅读练习试题一、知识梳理1.《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再现了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又唤起人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4.《千年圆梦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二、课内阅读。

(一)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

现在吃一次药最多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衣食住行”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二)琥珀(节选)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最美的名字在一次作文课中,老师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做口头作文。

结果,一个最拙(chú zhuō)于表达的女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

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名字的(要领由来)——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

陪床的妈妈被坍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

我和两个阿姨被埋在了废墟下面。

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我渴呀!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快死了,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yàn yè),全都吐了出来。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现代文阅读专练 (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现代文阅读专练 (含答案)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专练(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

现在吃一次药最多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衣食住行”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5.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画线句子中的“___________”这个词语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不能确定这一结论。

【10篇】新部编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看尘埃飞舞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

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jiān jiàn)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xuān xuàn)染得更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sǎn sàn)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chǔchù)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智慧》2010年第5期)(1)选择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________渲(xuān xuàn)染________散(sǎn sàn)射________一无是处(chǔ chù)________(2)“黑白相间”的意思是________。

像这样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尘埃有哪些作用呢?在文中找一找,写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答案】(1)jiàn;xuàn;sǎn;chù(2)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举足轻重;左顾右盼(3)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最新】《X光的发现》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X光的发现》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X光的发现》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
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

但是,在冲洗才傲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
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光了。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
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这其中必有原因。

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了光。

这下,他认为一定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的。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发现
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

伦琴笑眯眯地把夫人拉
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几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

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

原来照片上是手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发现了这种射线,()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

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
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0年4月1日,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文中加粗词语的用意。

(1)反复: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