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专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

s t a r t
几个术语: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2f表示两倍 的焦距
u
F
F
f
2f
F F
v 动画
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像距
u>2f 2f>v>f
成像的性质
应用
正倒立 倒立
大小变化 虚实 情况
分析:物体处于哪 个位置?
先画出f和2f点
2F F
学以致用
练习:如图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7cm,当物体AB放
记利忆用口 这诀一2成:像光原屏理在接可到以该像制的成位凸置 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21cm的位置处时,
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 物象:我(物)进敌(像)退,敌(像)进我(物)退
缩小
实 照相机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u<f
像物同侧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很难记,怎么办?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增大, 实倒异侧,虚正同侧。 物象:我(物)进敌(像)退,敌(像)进我(物)退
分区记忆
“ 敌进我退、我进敌退”。 分析:物体处于哪个位置?
一焦分虚实 14、如图1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个位置? (05年天津)如图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上得到一个
(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练习-凸透镜成像(含解析)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练习-凸透镜成像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2)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3)将物体放在距镜头14cm处,成像特点遵从上表规律,此时应成的实像.2.小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然后调整器材进行实验;(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当蜡烛在标尺30cm处时,光屏应移到标尺cm 处,成像才清晰;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到乙图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变;(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宏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处,看到清晰的像是图中的(填序号)。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2)如图(b)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像;(3)如图(c)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的实像。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 像距(v)f<v<2f v=2f v>2f 不成像 v>u 正倒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大小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虚实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 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 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 放大镜 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 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同侧 成像作图 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或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越靠近透镜,像变得离透镜越远,像变得越大;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变得越靠近透镜越,像变得越小。
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或物远像远像变大):蜡烛越靠近透镜,像越靠近透镜,像越小;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越远离透镜,像越大。
(2)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当移动后的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原来成倒立、缩小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放大的像;原来成倒立、放大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缩小的像。
3、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眼镜(或透镜)(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后,为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移动方向判断:①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凸透镜时,会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
②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时,会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后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欢迎大家来到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凸 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成像规律,希望通过本次复习让大家对凸透镜的成像 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凸透镜简介
定义和特点
学习凸透镜的第一步是了解它的定义和特点。凸 透镜是一种厚边薄中心的透镜,它具有两个面: 一个凸面和一个平面或稍微凹陷的面。
凸透镜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凸透镜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将探讨 凸透镜在摄影、眼镜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凸透镜成像常见问题
1 傍轴近似条件
凸透镜成像的傍轴近似条件是在分析成像过程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我们将讨论这一条件 及其适用范围。
2 成像的限制因素
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我们将探讨这些因素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 解决这些问题。
凸透镜的应用
光学仪器中的凸透镜
凸透镜在光学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将介 绍凸透镜在望远镜、显微镜等设备中的作用。
凸透镜的形状和结构
由于凸透镜具有曲面,它的形状和结构对成像有 重要影响。不同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会导致不同 的成像效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凸透镜成像方式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方式是理解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和特点
2
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平行光线、凸透镜、 焦点和成像的关系。
像的性质和特点描述了成像后物体的表
现形式。我们将研究像的位置、大小和
方向等特征。
3
凸透镜成像的公式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凸透镜成像过 程中的物体距离、焦距和放大率。这些 公式对于准确描述成像非常重要。
凸透镜成像实例
物体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
通过实例,我们将深入研究物体在凸透镜前的成像 过程。了解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专题 -

凸透镜成像专题一、规律得出过程与方法(实验归纳法)实验数据现象:归纳概括规律: 规律一:规律二: 像的大小物距定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二倍焦点物像等规律三: 物距大于像距 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小于像距 倒立放大实像 物像位置调换仍成像 (符合光路可逆) 规律四: 物像一定同向动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物近像却小 规律五: 虚像同侧正 实像异侧倒二、实验中的问题1.2.安装器材的顺序是: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安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3.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准确测量物距u 、像距v 。
4.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或平行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或纸片),直到屏上(纸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量出光屏(或纸片)在距透镜的距离,即是此凸透镜焦距。
5.移动蜡烛按什么顺序?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6.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 按与物体同方向移动光屏,再左右移动,找到最清晰的像 。
7.如何观察实像和虚像? 实像:在光屏上观察;虚像:移远(去掉)光屏,在蜡烛另一侧向透镜里观察。
8. 遮掉凸透镜的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像仍完整,但变暗了。
9. 光屏上没有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3、凸透镜焦距较大,当物距较小时,像在光具座之外 。
10. 像在光屏上方,如何调节最好? 把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与蜡烛焰心在同一高度。
11.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看,光屏上所成的像有何不同? 见习题 。
12. 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物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物体的像吗?不能看到 ,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不能看到 .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能看到。
(填“能看到”或“不能看到”)三、思考1.成虚像时,光屏上的亮斑是物体的像吗?为什么? 不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不能会聚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

透镜实验1.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浓厚兴趣.(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A.小于5cm B.大于5cm且小于10cmC.等于10cm D.大于10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cm,像的大小比物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专题)

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已经探究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像的情况物距(u)像距(v)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u > 2f 2f > v> f 缩小倒立实像u = 2f v =2f 等大倒立实像2f >u > f v > 2f 放大倒立实像u=f 不成像u < f v > u 放大正立虚像那么为什么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出现不同的像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从光路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
各种规律成像的光路图如下:【规律总结】1、两个分界点f和2ff 为像的正倒和虚实的分界点;2f 为像的大小的分界点2、u、v和像的大小关系当u>f时u↑v↓像↓;当u<f时u↑像↑3、实像虚像(1)实像:1、由实际光线(直射光线、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2、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3、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投影仪和照相机成的像)(2)虚像1、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2、成虚像的位置并不存在实际光线,因此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观察3、虚像都是正立的,并且像与物的左右相反(如用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平面镜和球面镜里所成的像)4、作图:三条特殊的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注意】做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自 我 检 测一 、选择题1、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2、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 .用放大镜看指纹B .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C .在海边看海市蜃楼D .看电影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 .凸镜B .凹镜C .凹透镜D .凸透镜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5、如右图1,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6、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A .从小变大B .从大变小C .不变D .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2,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使烛焰位于b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8、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图2 f2f图1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0.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7.5 cmB .12.5 cmC .4.5 cmD . 10 cm1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3,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4,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 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B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C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D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13、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5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 、b 、c 、d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 .aB .bC .cD .d1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实像
光线实际汇聚形成的像,可以用光屏 接收。
成像原理
光的折射
当光线经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 的折射作用,光线的传播方向发 生变化,形成实像或虚像。
焦距
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的点称为焦 点,从物点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物 距,从像点到焦点的距离称为像 距。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小于物距。
投影仪的分辨率和色彩表 现影响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和色彩还原度。
放大镜
工作原理
放大镜通过将物体反射的光线聚 焦在眼睛上,形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
焦距选择
不同焦距的放大镜适用于不同距离 的观察,短焦距放大镜适合近距离 观察,长焦距放大镜适合远距离观 察。
材质和形状
高质量的放大镜通常由光学玻璃制 成,具有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以 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大于两倍焦距。
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1. 题目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则物距的范 围是( )
答案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实像。因此,正确答案是C。
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01
02
03
04
2. 题目: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 一个缩小的像,则物距的范围
03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物 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培养观察、记录和归纳总结的 能力。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 精神。
实验器材
凸透镜
记录本 尺子
光屏 点光源
实验步骤与记录
1. 调整点光源和凸透镜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 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 的玻璃板
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 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一定是(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 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的几种说法 ( ) (1)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可能在光屏上找不到像. A.(1)(3)(4)正确 B.只有(1)正确 C.只有(3)正确 D.只有(3)(4)正确
5.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 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 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________透镜。
6.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 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 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 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像 实验 物距 物高 像高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距/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 次数 / cm / cm cm cm 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1 1 35 14 5 2 (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 2 30 15 5 2.5 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3 20 20 5 5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 4 15 30 5 10 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 5 12 60 5 25 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