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又叫草大青、大青叶、靛根、蓝靛根、蓝靛、青靛、菘蓝。
来源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根。
二年生草本植物。
是国家重点发展保护的中草药品种。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河北安国、安徽毫州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
以根入药称为板蓝根,以叶人药称为大青叶。
根含靛甙、靛蓝等,叶含大青叶素B 和靛甙等。
药理实验证明有很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杆菌和病毒病有很好疗效。
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消斑等功能。
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症。
植物特征及品种植物特征二年生草本。
株高40 ~120 厘米。
茎直立,多有棱,上部多分枝。
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 ~30cm ,宽 3 ~7cm ,全缘或波状;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3 ~5cm ,宽0.5 ~ 3.5cm ,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全缘。
复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 4 ;花瓣 4 ,倒卵形;雄蕊6 ,四强;子房上位,1 室。
长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翅状,成熟时黑紫色。
花期 4 ~ 5 月,果期 6 月。
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淡黄色。
品种简介目前各地生产使用的品种,都是从原始种中选出的,比较好的有 3 个。
河北种株高21.8厘米,叶长27厘米,叶宽5.6厘米,种子长宽 3.3 × 1.1 毫米,种子千粒重 6 克。
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浙江种株高23.3 厘米,叶长25.2 厘米,叶宽8.2 厘米,种子长宽 3.8 × 1.4 毫米,种子千粒重 3.8 克。
适应性广,耐脊、抗病性较强。
四倍体种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系,利用板蓝根四倍子新育成的一个优良品种。
适应性广,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根产量和抗内毒素作用都比普通种强。
现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板蓝根野生终年四季均可生长。
板蓝根种植条件要求

板蓝根种植条件要求
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种植条件有以下要求:
1.气候条件:板蓝根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喜欢温暖的夏季和温暖湿润的冬季。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2.土壤条件:板蓝根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5.5-7.0之间。
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养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3.阳光照射:板蓝根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选择阳光充足、透气性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4.水分供应:板蓝根对水分要求较高,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5.病虫害防治:板蓝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白粉病、蚜虫等。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
总之,板蓝根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从而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和产量。
板蓝根 国际标准

板蓝根国际标准
板蓝根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症。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普及和推广,板蓝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规范板蓝根的生产和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板蓝根的国际标准。
板蓝根的国际标准主要涉及了板蓝根的植物形态、采收时间、药材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
其中,植物形态和采收时间是根据板蓝根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作用来确定的,药材性状则主要描述了板蓝根的外观、颜色、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则是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药理研究得出的。
除了以上方面,板蓝根的国际标准还涉及了板蓝根的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方面的规定。
为了保证板蓝根的质量和安全性,国际标准对板蓝根的种植基地、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总之,板蓝根的国际标准是为了保证板蓝根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在全球的普及和推广而制定的。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更好地规范板蓝根的生产和使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板蓝根

观察235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
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
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
⑥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取板蓝根50克,制成60毫升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毫升,日服3次。
治疗11例,均于第2.3天热退、流涎停止、充血消失、坏死上皮脱落,第4.5天见粘膜再生、溃疡愈合。
⑦治疗扁平疣等用50%板蓝根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月1~2次,10~20天为一疗程。
儿童可用成人剂量。
观察45例,39例获得治愈或进步。
一般于2~15天开始见效,治愈时间7~45天不等。
但皮损较多、范围较广泛者多无效果。
此外,用板蓝根煎剂治疗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用板蓝根配合大青叶、羌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板蓝根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及流行性腹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曾有报道,1例上呼吸道炎患者肌注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后15分钟,即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气短,心慌烦乱,四肢麻木、发胀、奇痒,两前臂及两小腿满布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现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
[4-5]用药注意事项少年儿童应该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板蓝根。
辅仁板蓝根颗粒这样的抗病毒清热解毒药,本来毒副作用很小,但是用的时间长了,吃的数量多了,就会积“药”成疾,酿成后患。
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
服用“板蓝根”等呼吸道疾病药物时,有过敏史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服用。
对于小儿,千万不能用成人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
如果在用药中发生了过敏反应,首先应立即停药,并迅速送往医院;如是上消化道出血,除立即停药外,还应禁食,并尽快送医院处置。
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中药板蓝根虽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中医学把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和风热型感冒两大类,又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外邪(致病因子)的不同,又有夹湿、夹暑、夹燥的不同,如果患感冒不分寒热、虚实和夹杂,一味用板蓝根治疗,是不科学的。
板蓝根的药性和功能主治

板蓝根的药性和功能主治板蓝根的药性•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板蓝根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板蓝根还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板蓝根的功能主治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以下是板蓝根的一些主要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降低体温并消除体内的湿气。
它常用于治疗感冒、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症状。
–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它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病具有一定效果。
2.抗病毒–板蓝根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尤其对于病毒性感冒和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疗效。
它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情并促进康复。
–板蓝根对于预防和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疱疹、水痘等。
3.抗菌–板蓝根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扁桃体炎、肺炎等。
–板蓝根对于治疗肺结核、支原体感染等疾病也具有一定效果。
4.抗炎–板蓝根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可以用于肠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板蓝根对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等皮肤病也具有一定效果。
5.利尿消肿–板蓝根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并减轻组织的水肿。
它可以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等疾病。
总的来说,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抗炎和利尿消肿等多种药性和功能主治。
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材,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在使用板蓝根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并遵守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板蓝根

五 、 显 微 特 征
六、化学成分
• 含靛蓝,靛玉红、芥子苷。另含靛玉
红吲哚苷、腺苷、多种氨基酸等。
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呈蓝色荧光。
大青叶 Isa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is Folium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的干燥叶。
性状
叶多皱缩,暗灰绿色。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 或宽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基部 狭窄延成翼状叶柄。质脆易碎,气特殊,味 微酸、苦涩。
粉末
深灰棕色
1.表皮细胞垂周壁 平直或微波状; 气孔不等式。
2.叶肉细胞含靛蓝 结晶结晶。
化学成分
新鲜叶中含大青素B(isatan B)等。 大青素B易被酶解或碱水解,生成吲哚醇, 继而氧化聚合成靛蓝(indigo)。
全株植物含芸苔葡萄糖硫苷、新芸苔 葡萄糖硫苷及游离的吲哚醇等。
商品大青叶还有2种植物,功效与菘蓝叶类同 • 蓼大青 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的叶。 主产于山东、河北、辽 宁。
附:
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和根茎亦作“板
蓝根”入药,以福建应用较多,鉴于该药
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中国药典》
已正式收载,但为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为
来源的板蓝根有所区别,将此正名称为
“南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2003年“非典”-------100元/kg
板蓝根 Isatidis Radix
一、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 干燥根。
二、植物形态
1.二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 2.茎直立,上部多分枝。 3.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 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 圆形,基部耳圆形,抱茎。 4.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花 瓣4,黄色,倒卵形,十字 形排列;雄蕊6,四强。 5.长角果。
板蓝根 国际标准

板蓝根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板蓝根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质量、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板蓝根的国际标准,并探讨其对中药材行业的影响。
一、板蓝根的国际标准概述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以其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保健中。
为了规范板蓝根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使用,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与板蓝根相关的标准。
首先,板蓝根的品质标准主要包括外观、颜色和气味等方面。
外观要求板蓝根应干燥整齐、色泽鲜亮、无杂质;颜色要求应为蓝色或紫蓝色;气味应具有特殊的香气。
通过这些品质标准,可以确保板蓝根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板蓝根的含量标准是评价其药效的重要指标。
有效成分的含量越高,板蓝根的功效就越明显。
国际标准要求板蓝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紫草素的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其药效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此外,板蓝根的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指标也是国际标准关注的内容。
微生物指标要求板蓝根应无致病菌和霉菌等污染;重金属指标要求板蓝根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安全标准,以保证其无毒无害。
二、国际标准对中药材行业的影响制定板蓝根的国际标准对中药材行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国际标准提高了板蓝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明确的品质、含量、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指标,可以规范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有效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
其次,国际标准促进了中药材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中药材企业可以打开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材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另外,制定国际标准还有助于推动中药材行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
国际标准的制定依托于对板蓝根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探索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为中药材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中国在板蓝根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作用作为板蓝根的原产地和主要生产国之一,中国在板蓝根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显著的疗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板蓝根的功效、作用以及简要的介绍。
一、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抗菌作用板蓝根含有丰富的草酸、芦丁等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板蓝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达到减轻炎症、消肿止痛的效果。
同时,板蓝根还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提高免疫力板蓝根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多糖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 抗氧化作用板蓝根富含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的损害,保护细胞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减缓衰老进程,预防和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
4. 抗肿瘤作用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板蓝根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过程,抑制肿瘤的发展和扩散。
此外,板蓝根还能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对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板蓝根的简介板蓝根,学名为Isatis tinctoria L.,是蓝莓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南地区等地,既可作为药用植物,也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板蓝根的药用部分为根叶,根茎形状板状,故得名板蓝根。
板蓝根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详细记载。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热毒感冒、咽喉肿痛、肝炎、痢疾等疾病。
此外,板蓝根还可以入药制成板蓝根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板蓝根糖浆等剂型,方便患者使用。
总的来说,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不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关注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药名】:
板蓝根,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采集】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药材】①板蓝根又名:大蓝根。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药理作用】①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
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
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
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
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②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管内均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③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克/公斤),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宜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