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工资薪金明细报表

正常工资薪金明细报表

年劳动工资统计报表

单位基本情况表 01.组织机构代码: 0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03.单位详细名称: 04.行政主管部门: 05.详细地址:潜江市镇(处、区、场)村(社区) 06.通讯号码: 07.主要业务活动(或产品):1. 2. 3. 18.注册登记类型:(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内资:110国有120集体130股份合作141国有联营 142集体联营143国有与集体联营149其他联营 151国有独资公司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160股份有限公司320中外合作经营330外商独资 190其他内资 #港澳台商投资:210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22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230港澳台商独资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90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310中外合资经营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390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12.执行会计制度类别:2 (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1企业会计制度2事业会计制度3行政会计制度 4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9其他 19.控股情况:(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1国有绝对控股2国有相对控股3集体绝对控股 4集体相对控股9其他 09.隶属关系:(从下方代码中选择一个) 10中央20省40市州50县(市区)61街道63乡(镇)71居委会90其他 备注:《单位基本情况表》也是必填项目,不要漏填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表号:I102-2表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组织机构代码□□□□□□□□-□文号:国统字(2015)63号 单位详细名称:2015 年有效期至:2017年6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分机号:报出日期:20年月日 说明:审核关系: (1)01>02 (2)01>03 (3)01=05+06+07 (4)08=09+10+11 (5)12=13+18+19 (6)13=14+15+16+17 指标说明: 03.单位详细名称:与公章一致 04.行政主管部门:潜江市教育局 07.主要业务活动:教育教学(二级单位根据各单位职能填写)18.注册登记类型:110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新)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非全日制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管理人员 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在建筑业中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为单位中层及以上人员。 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 指具有中专学历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包括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及大学专科以上肄业人员。 无学历有职称人员 指中专以下学历,并已评定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工人技师在内。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的人员,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工资统计报表指标和审核要求

2016年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一、基本情况 2016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的变化: (一)退休(职)人员不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业单位不统计临聘人员,只统计在职在编人员。 (三)改革性补贴统计车贴。 (四)新增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统计(只涉及法院、检察院及各区县)。 1.表1“其中公务员”栏不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人数。 2.表7-表15不统计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二、填报要求 报按省厅要求,县(区)需填报2份。 (一)第一套表:按往年方法与今年指标解释填报,此套表不统计目标奖。 (二)第二套表:统计目标奖。(市级部门使用电子表格) 指标解释 一、主要指标解释 1.单位个数 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一般

来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机关法人,但也有部门下属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可能有多个机关法人;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法人,应该按事业单位个数统计。 2.职工年末人数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人数等于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4.职工年平均人数 指报告年内每年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1)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谁把工资交到职工的手中,应该理解为“谁负担工资谁统计”,也就是说哪个单位确定他的工资标准,核算他的工资数额,并在单位财务账目上体现了对他的工资支付,才被视为“发”了工资。 (2)按照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统计,如军转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享受上一级待遇的人员等;二是在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按执行工资对应的岗位统计;三是在统计期内,由于特殊原因,

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年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一、基本情况 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的变化: (一)退休(职)人员不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业单位不统计临聘人员,只统计在职在编人员。 (三)改革性补贴统计车贴。 (四)新增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统计(只涉及法院、检察院及各区县)。 .表“其中公务员”栏不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人数。 .表表不统计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二、填报要求 报按省厅要求,县(区)需填报份。 (一)第一套表:按往年方法与今年指标解释填报,此套表不统计目标奖。 (二)第二套表:统计目标奖。(市级部门使用电子表格) 指标解释 一、主要指标解释 .单位个数 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一般来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机关法人,但也有部门下属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可能有多个机关法人;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法人,应该按事业单位个数统计。 .职工年末人数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 1 / 12

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正式职工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人数等于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职工年平均人数 指报告年内每年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谁把工资交到职工的手中,应该理解为“谁负担工资谁统计”,也就是说哪个单位确定他的工资标准,核算他的工资数额,并在单位财务账目上体现了对他的工资支付,才被视为“发”了工资。 ()按照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统计,如军转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享受上一级待遇的人员等;二是在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按执行工资对应的岗位统计;三是在统计期内,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所执行的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执行的工资标准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 .工资总额 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现在的统计,一般指一年的工资总额)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关勇 2017年1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 共设计调查表32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4)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5)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6)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由于我区的特殊性,请记住还有高定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

最新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资料

精品文档 2017 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关勇 2017 年1 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共设计调查表32 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 .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 1 2个月的平均人 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 除求得,或四 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 4 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 1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4)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5)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6)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由于我区的特殊性,请记住还有高定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精品文档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对于大多数单位本次年报就是统计艰边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 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2007 年我区在规范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规范。但个别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并未规范。

工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

工资统计软件操作步 骤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工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 一、软件安装 不管是新安装软件还是原来已经安装有软件,安装软件后,都需要先升级,升级办法: 2013年工资统计软件—2014升级包— SMIS2012_patch()—双击“OmniPatch”—选择安装目录“选择目录”—安装补丁 二、系统管理 (一)单位管理 点击单位管理—新增,填写单位信息。单位编码有所改动,若去年安装的软件还没删除的,请先按今年的单位编码进行修改。若无法修改,请卸载后重装。 (二)年度管理 点击菜单栏中的年度管理,打开的界面有2011年、2012年、2013年,点新增2014年并设为当前年度,为接收报表结构包做准备。 三、报表管理 (一)报表包管理 点击报表管理,在打开的界面出现新增报表、修改报表、删除报表、结构接收等菜单,我们只用到结构接收、报表包、期别三个菜单。

1、接收报表包结构。第一步点开,第二步我们已经下载好的2013年工资福利 RW结构包打开,第三步点全选报表,第四步点接收即可。 2、报表包选工资福利 RW。 3、期别选年报。 (二)上报关系管理 目录建好,报表结构接收完成后,就要建立报表与分类、单位目录之间的上报关系。点菜单栏报表管理的上报关系管理,出现三个方框,第1个方框是报表列表,点全选报表;第2个方框是填报关系;第3个方框是单位列表,就是在单位管理中建好的分类、单位目录移到第2个方框,点保存建立上报关系,最终才能进行汇总上报。 四、数据处理 (一)数据填报 1、在建好的单位目录上,有期别、期别值、报表包,分别点击年报、本年度、工资福利 RW。在报表包下有一行字:是否按报表对应关系过滤单位。打钩,则上年统计系统中建立好的单位目录只剩一个单位总目录;如不钩选,则上年建立的分类目录和单位目录还在。 2、在目录右边,是我们需要填报的工资报表,报表年度显示2014年,不管它,我们只需填报2013年工资统计数据即可。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2012年统计年报和2013年定期统计报表) 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单位负责人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部分统计范畴 按照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目前将在全省范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畴逐步扩大的打算,2005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畴将依旧与2004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畴:中央和地点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地点所属的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不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单位和乡镇企业局治理的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范畴: (1)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2)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3)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4)房地产开发企业 (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批发业企业 (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零售业企业 (7)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餐饮业企业 (8)具有住宿业星级等级的私营住宿业企业。 第二部分统计报表 劳动工资报表包括2005年年报《劳动情形》I101-1表和季报《劳动情形》I102-1表。其中年报上述所有单位均须填报。而季报私营企业无需填写,只由城镇以上单位填写。 年报:

年报表的“一、在岗职工”项下新增了“临时职工”项。 在补充资料中,新增“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一项指标。 第三部分指标讲明 人数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酬劳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是单位从业人员的其中项。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酬劳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酬劳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治理工作的人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1、受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持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发明专利。按照公务员治理或参照公务员治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

统计劳动工资年报表指标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 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2、非全日制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4、劳务派遣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