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车载雷达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车载雷达应用及频率划分现状

产业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1 引言为了减少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利用雷达技术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已成为当今汽车制造业努力的方向。
基于雷达技术的前向碰撞报警系统、前向主动防撞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不断成熟,并在逐步应用。
2 车载雷达分类目前车载雷达主要包括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不同雷达的原理不尽相同,性能特点也各有优势,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2.1 超声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是利用传感器内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 40k Hz 的超声波,再由接收探头接收经障碍物车载雷达应用及频率划分现状房 骥,杨 渊,刘瑞婷,彭 潇,刘晓勇(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 100041)摘要:利用雷达技术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已成为当今汽车制造业的趋势,本文介绍了目前使用的车载雷达的分类及应用;根据车载雷达使用的不同频率,进一步介绍了24GHz、77GHz和79GHz频段车载雷达在世界不同国家的频谱划分及未来规划情况;最后介绍了我国汽车雷达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无线电;频率;雷达;毫米波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7.12.016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7)12-0047-04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超声波反射接收的时间差计算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雷达成本较低,但探测距离相对较短,只有几米,通常用于泊车系统中,且超声波雷达会受限天气条件。
2.2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束,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
激光雷达具有分辨率高、精度高、抗有源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通常其测距精度可达几个厘米。
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系统,例如:谷歌无人车、百度无人车都采用了激光雷达。
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研究报告总结

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研究报告总结1.引言1.1 概述车载激光雷达是一种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近年来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利用激光束扫描周围环境,通过测量激光在目标物体上的反射时间和强度来感知车辆周围的情况,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路径规划。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激光雷达成为实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环境地图和障碍物识别,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车载激光雷达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安全系统中。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情况,它可以及时发现其他车辆、行人、障碍物等潜在危险,为驾驶员提供有效的预警和辅助,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本文主要对车载激光雷达的原理与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安全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相关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车载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和呈现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将介绍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章节安排和主要内容。
在目的部分,我们将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车载激光雷达的原理与技术以及应用领域。
首先,在车载激光雷达的原理与技术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和车载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情况。
其次,在车载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自动驾驶技术中的车载激光雷达和车辆安全系统中的车载激光雷达的应用情况。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总结和展望。
在总结部分,我们将对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阐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果。
在展望部分,我们将对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一些建议和观点。
车载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车载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载雷达技术作为无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正逐渐展现出其重要性和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车载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发展现状1. 技术成熟度:车载雷达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的车载雷达主要分为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两种。
毫米波雷达主要基于频率调制连续波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激光雷达则主要基于激光测距原理,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2. 价格成本:过去车载雷达技术的高昂价格是其应用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增加,车载雷达的成本逐渐下降。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车载雷达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进而推动更广泛的应用。
3. 制度规范: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起,一系列车载雷达的制度和规范也正在逐步建立。
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车辆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这些规范的建立将为车载雷达技术的发展提供标准和保障。
二、应用场景1. 碰撞预警系统:车载雷达可以通过实时监测附近车辆和障碍物的位置和速度,实现对潜在碰撞的预警。
这种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自动驾驶:车载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识别。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可以实时扫描周围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并生成高精度三维地图,从而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导航和控制。
3. 车辆跟随系统:车载雷达还可以应用于车辆跟随系统,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与前车的距离自动调节,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流畅度和舒适性。
三、前景展望1. 技术进步:未来车载雷达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车载雷达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2. 智能交通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车载雷达将成为一个核心技术。
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分析报告

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导航等领域的无线电设备,可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雷达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国家安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规模、趋势、主要参与者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报告,读者将深入了解当下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说明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可以提及雷达市场分析和配套设备市场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等内容。
同时简要描述每个章节的关联性和逻辑顺序,以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深入分析雷达及其配套设备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参与者提供市场信息和趋势预测,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决策。
同时,通过对市场规模、趋势、主要参与者、需求情况、市场竞争、技术创新、行业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展望和预测,为相关行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1.4 总结本篇文章对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市场规模、趋势、主要参与者以及配套设备的需求情况、市场竞争和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全面展现了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技术创新对市场的影响、行业应用对市场的推动以及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测等关键因素。
这些因素将对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市场现状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对未来市场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为业内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雷达及配套设备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7年全球与中国车载77G毫米波雷达市场调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

2017年全球与中国车载77G毫米波雷达市场调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概述车载毫米波雷达是雷达中的一种。
它通过毫米波雷达探头检测障碍物的存在和距离,传给中央控制器,实现报警和提示作用。
毫米波倒车雷达采用一个中央控制器多路串口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车辆周围的全方位探测和预警,因为采用高频毫米波的探测方式,克服超声波在环境恶劣情况下作用距离短、效果不稳定等特点。
77G毫米波雷达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工作频率为77GHz。
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现状简述毫米波车载防撞雷达作为一项现代交通工具的安全保障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地重视。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外少数高级轿车等已开始安装3毫米波车载防撞雷达。
不过,受毫米波器件技术、系统可靠性、产品成本、标准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毫米波载防撞雷达尚未在普通车辆中得到普及。
作为一项高科技应用技术,毫米波车载防撞雷达的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留给我们依然有许多发展机遇。
其中毫米波半导体器件技术,特别是毫米波MMIC集成电路技术被认为是毫米波车载防撞雷达发展最关键技术。
欧美各国近年致力发展智能驾驶系统,在各大车厂力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下,报警CW(Collision Warning)和自适应巡航控制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 作为主动式安全设备使用率越来越高。
当前车载雷达主要是被几家欧美的大场占据,例如Bosch 和Denso 等等,此前由于价格和技术封锁,国内车载雷达整体研发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迫切需要一款自主品牌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国外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发展状况国外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发展历程毫米波雷达用于汽车安全防撞系统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在欧洲、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微波理论及器件集成水平低下,雷达信号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真空管,雷达尺寸较大,再加上对于毫米波雷达的性能没有一定的标准,毫米波元器件成本高,这一时期毫米波雷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分析报告

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车载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技木,通过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和识别,可以提供驾驶辅助、碰撞预警、自动驾驶等功能。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本报告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技术介绍、市场需求分析、竞争格局等内容,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全面的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json"1.2 文章结构": {"本报告将围绕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展开深入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车载毫米波雷达技术介绍,将对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其次是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分析,将剖析当前市场的需求状况和趋势。
最后是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格局,将分析当前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市场格局。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本报告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市场分析,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为相关行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当前发展状况,市场需求特点,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的参考,同时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的展望,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展望,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战略方向和投资决策的参考。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车载毫米波雷达将在汽车安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各大厂商都在加大研发投入,竞争将更加激烈。
未来,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我们建议企业应当加强技术研发,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市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车载雷达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看好车载毫米波雷达 (5)一、毫米波雷达 (8)第二节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及核心工艺 (12)一、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路径及功能 (12)1、FMCW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 (15)二、车载毫米波雷达核心工艺 (15)第三节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 (18)一、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历程 (18)二、车载毫米波雷达频段划分历程 (18)三、车载毫米波雷达未来趋势:77GHz频段 (19)第四节国内外行业差距及市场发展前景 (21)一、车载毫米波雷达国内外产业现状 (21)1、竞争格局 (21)2、雷达产品 (23)3、硬件工艺 (26)二、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 (33)图表1:汽车ADAS系统常用主要功能 (5)图表2: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关于无人驾驶阶段划分 (5)图表3: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6)图表4: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关于智能驾驶等级分类 (6)图表5:ADAS系统三大模块 (7)图表6:毫米波雷达 (8)图表7:汽车传感装置传感距离 (9)图表8:长/中短距离车载毫米波雷达对比 (9)图表9:奔驰S级采用7个毫米波雷达“1LRR+6SRR”,基本可实现各项ADAS功能 (11)图表10:ADAS系统中毫米波雷达工作路径简图 (12)图表11:短距毫米波雷达SRR(24GHz)功能 (12)图表12:长距毫米波雷达LRR(77GHz)功能 (13)图表13:两种体制毫米波雷达电磁波辐射能量简图 (14)图表14:FMCW毫米波雷达系统简图 (14)图表15:Bosch各代LRR雷达拆解图和RF模组演进 (15)图表16:车载雷达射频前端MMIC芯片和结构图 (16)图表17:雷达天线高频PCB板和结构图 (17)图表18:毫米波雷达汽车应用发展历程 (18)图表19:各国车载毫米波雷达频段划分历程 (18)图表20:全球趋势:逐步统一于77GHz频段 (19)图表21:77GHz频段带宽大、功率高,分辨率高 (20)图表22:车载毫米波雷达国际市场格局(2015年) (21)图表23:雷达产品 (23)图表24:国际厂商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纵览 (24)图表25:国内厂商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介绍 (25)图表26:国外毫米波雷达硬件技术和工艺水平 (26)图表27:英飞凌24GHz毫米波雷达MMIC系统框图 (28)图表28:英飞凌76/77GHz毫米波雷达MMIC系统框图 (28)图表29:NXPMR2001多通道77GHz雷达收发器芯片组 (29)图表30:NXPMR2001毫米波芯片简化应用图 (29)图表31:意行半导体24GHz射频前端MMIC套片产品 (30)图表32:各国ADAS安全法规进程:美、日、欧逐步完善安全评级体系,中国有望2018年将ADAS 列入安全法规 (31)图表33:全球范围内ADAS主要功能渗透率 (31)图表34:欧盟地区ADAS主要功能渗透率 (32)图表35:2015年底国内新车ADAS功能渗透率 (32)图表36:国际市场规模及前景预测 (33)图表37:国内市场规模及前景预测 (34)表格1:汽车ADAS系统传感器性能对比 (7)表格2:汽车ADAS系统传感器功能对比 (8)表格3:车载毫米波雷达最常用的工作体制:LFMCW线性调频连续波 (13)表格4:不同形式的调频连续波对比 (14)表格5:车载毫米波雷达国内市场现状 (21)表格6:国内厂商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化进度 (24)表格7:国际市场规模及前景预测 (33)表格8:国内市场规模及前景预测 (34)表格9: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35)第一节看好车载毫米波雷达无人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V/V2X/……)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Vehicle to Vehicle/VehicletoX(外界)图表1:汽车ADAS系统常用主要功能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ADAS的普及是未来无人驾驶实现的先行条件,是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技术基础。
图表2: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关于无人驾驶阶段划分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目前绝大部分汽车处于L0~L2阶段,即ADAS的应用普及阶段。
ADAS的普及和融合既能促进单车的智能化,同时也是完全无人驾驶实现的基础条件。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达到L3水平,各大整车厂在无人驾驶方面也正从L1阶段向L2以上阶段过渡。
图表3: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图表4: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关于智能驾驶等级分类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多种传感器融合应用是未来必然趋势,毫米波雷达将率先成为ADAS系统主力传感器。
图表5:ADAS系统三大模块表格1:汽车ADAS系统传感器性能对比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一、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使用工作频段为30~300GHz毫米波(波长为1~10mm)的雷达。
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
同厘米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易集成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早期毫米波雷达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开始应用于汽车电子、无人机、智能交通等多个行业中。
常见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频段为24GHz频段和77Ghz频段。
少数国家(如日本等)采用60GHz频段。
图表6:毫米波雷达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表格2:汽车ADAS系统传感器功能对比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图表7:汽车传感装置传感距离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图表8:长/中短距离车载毫米波雷达对比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毫米波雷达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高端车型,随着大众对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认可度增加,ADAS相关产品将逐渐向低端车型普及。
完全实现ADAS各项功能一般需要“1长+4中短”5个毫米波雷达。
目前全新奥迪A4采用5个毫米波雷达(1长+4短),奔驰的S级采用7个毫米波雷达(1长+6短)。
以自动跟车型(Stop&Go)ACC功能为例,一般需要3个毫米波雷达。
车正中间一个77GHz的LRR,探测距离在150-250米之间,角度为10度左右;车两侧各一个24GHz 的MRR,角度都为30度,探测距离在50-70米之间。
AEB是最有实际意义的ADAS功能,未来会成为中高档汽车的标配,需要1个77GHzLRR。
图表9:奔驰S级采用7个毫米波雷达“1LRR+6SRR”,基本可实现各项ADAS功能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第二节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及核心工艺一、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路径及功能图表10:ADAS系统中毫米波雷达工作路径简图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车载毫米波雷达通过天线向外发射毫米波,接收目标反射信号,经后方处理后快速准确地获取汽车车身周围的物理环境信息(如汽车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角度、运动方向等),然后根据所探知的物体信息进行目标追踪和识别分类,进而结合车身动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最终通过中央处理单元(ECU)进行智能处理。
经合理决策后,以声、光及触觉等多种方式告知或警告驾驶员,或及时对汽车做出主动干预,从而保证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图表11:短距毫米波雷达SRR(24GHz)功能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图表12:长距毫米波雷达LRR(77GHz)功能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根据辐射电磁波方式不同,毫米波雷达主要有脉冲体制以及连续波体制两种工作体制。
表格3:车载毫米波雷达最常用的工作体制:LFMCW线性调频连续波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图表13:两种体制毫米波雷达电磁波辐射能量简图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表格4:不同形式的调频连续波对比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图表14:FMCW毫米波雷达系统简图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FMCW雷达有多种不同的频率调制方式,如正弦波调制、锯齿波调制、三角波调制等,不同调频方式的雷达硬件构成基本相同,只有小部分电路模块、电路参数与信号处理算法有所区别。
对于单个静止物体的测量,锯齿波调制方式即可满足;对于运动物体,多采用三角波调制方式。
下面以三角波为例说明FMCW毫米波雷达的测距、测速等原理。
1、FMCW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FMCW雷达系统主要包括收发天线、射频前端、调制信号源和信号处理模块等。
1.FMCW调制信号发生器经过压控振荡器(VCO)产生高频信号(GHz级别),一部分能量耦合输入混频器作为本振信号,另一部分能量经功率放大器(PA)由发射天线以电磁波的方式向空中辐射。
2.电磁波在空气中向前方传播过程中如遇到目标则会小部分反射,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被接收天线截获形成电信号。
3.回波信号经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与本振信号在混频器进行混频,输出一个较低的差拍频率(一般为MHz级别),差频信号含有目标和雷达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等信息。
4.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BPF)放大滤波,A/D转换,对所得到的数字信号作FFT (快速傅氏运算),进行频谱分析,便可以获得目标和雷达之间的距离、相对速度及方位角等信息。
5.最后后经由控制电路做出危险状况的判断,向驾驶员发出预警,或结合环境情况对汽车做出主动干预。
二、车载毫米波雷达核心工艺前端单片集成电路MMIC和雷达天线高频PCB板是毫米波雷达的硬件核心。
图表15:Bosch各代LRR雷达拆解图和RF模组演进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相比于第2代LRR需要用几个砷化镓芯片生成、放大并检测77GHz微波,Bosch 第3代LRR极大简化了雷达天线PCB板,仅使用1或2个英飞凌硅锗芯片。
图表16:车载雷达射频前端MMIC芯片和结构图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前端单片毫米波集成电路(MMIC)包括多种功能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混频器、甚至收发系统等功能。
具有电路损耗小、噪声低、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功率大、附加效率高、抗电磁辐射能力强等特点。
图表17:雷达天线高频PCB板和结构图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雷达天线高频PCB板:毫米波雷达天线的主流方案是微带阵列,即将高频PCB板集成在普通的PCB基板上实现天线的功能,需要在较小的集成空间中保持天线足够的信号强度。
第三节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一、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历程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主要在以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内展开。
早期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缓慢,21世纪后随着汽车市场需求增长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
目前毫米波雷达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Denso、德尔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GHz毫米波雷达,只有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TRW、富士通天、Hitachi等公司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