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商隐的评价

合集下载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以下是李商隐的资料简介,欢迎阅读。

个人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人品辩诬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生平经历:1.早年生活:李商隐约813年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

他十岁丧父,随母回乡务农,家境贫寒。

但他勤奋好学,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资助。

2.科举之路:李商隐在十七岁时即以文章闻名。

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中进士,随后在秘书省任职。

3.仕途坎坷:李商隐的一生始终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开成四年(839年),他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帮助下,得到王茂元的器重,并娶其女儿为妻。

然而,这却遭到牛党的排挤。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中,郁郁而不得志。

4.晚年生活: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病故于郑州,享年约46岁。

5. 作品创作:李商隐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多数为婉约风格,善于用典,构思精巧。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6. 历史评价:李商隐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被誉为“唐朝诗歌艺术的瑰宝”。

尽管他生前郁郁不得志,但他的诗歌却在后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明朝人胡应麟将李商隐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则称赞他为“晚唐诗之冠”。

7. 后世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婉约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启发,他善于用典的创作手法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借鉴。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后世影响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后世影响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后世影响大家都对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都十分熟悉吧,相信大家都度过他不少所创的诗作。

如果你想知道这位诗人对后世有哪些影响,那你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篇文章哦,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这位诗人吧!后世影响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

此外,唐宋的婉约派词人,明清的许多爱情剧作家,也都不断地向他学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

这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24]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

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

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李商隐《锦瑟》赏析及其作者评价

李商隐《锦瑟》赏析及其作者评价

李商隐《锦瑟》赏析及其作者评价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一:《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

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

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

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

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

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

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

当代名人评价古诗词的句子

当代名人评价古诗词的句子

当代名人评价古诗词的句子
1. 叶嘉莹评价古诗词:“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们的感动和召唤的力量。


2. 汪曾祺评价古诗词:“中国人如果没有诗的熏陶,就没有现在的礼仪之邦,也不会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3. 莫言评价杜甫的诗:“读杜甫的诗,让我感受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 阿来评价《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它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感、思想和智慧。


5. 北岛评价古诗词:“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替代的。

它们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


6. 蒋勋评价杜牧的诗:“杜牧的诗有一种哀而不伤的美感,读他的诗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无常。


7. 白先勇评价古诗词:“古诗词中蕴含的美学和精神,是我们中国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8. 严歌苓评价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充满了意象和象征,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9. 高晓松评价古诗词:“古诗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们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安慰。


10. 于丹评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这些评价体现了当代名人对古诗词的深厚感情和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们对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世情抒发研究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世情抒发研究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世情抒发研究引言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许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

而李商隐(813年-858年),作为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表达才华广为传颂。

本文将以李商隐为主题,对他的世情抒发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和生平背景,探讨他在写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对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和抒发。

1. 李商隐简介1.1 生平背景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学者家庭,并因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战乱等原因未能进入仕途,转而投身文学创作。

1.2 诗歌特点李商隐擅长以简洁明快、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

他经常运用象征手法、修辞手法和对比手法,展现对于美、爱情、人生等话题的独特见解。

2. 李商隐作品分析2.1 爱情之悲凉李商隐的诗歌中经常描绘了复杂而悲凉的爱情关系,反映了唐代社会及其人们的感情体验。

例如,《无题》中写到“晓月坠楼帘斜影,草雨衔芳思万转”,表达了一种被命运所困扰,无法言说的痛苦。

2.2 社会之动荡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当时唐朝社会动乱的关注。

他通过描写战乱、政治腐败、贪污等问题,展示出他对社会风气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之心。

2.3 自我之矛盾李商隐不仅在表达对外界世事的看法时存在自我矛盾,也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出现矛盾。

他一方面向往安稳与宁静,另一方面又渴望追求激情与欢愉。

这种内外矛盾的表达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多元、复杂和引人深思。

3. 影响与评价3.1 李商隐的影响李商隐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技巧运用、艺术表现上都有独特之处,成为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以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启发,并被广泛传颂。

3.2 学界对李商隐的评价学界对于李商隐的评价一直较高。

他被认为是唐代诗坛上最具个性和创新精神的诗人之一。

他富有情感并善于表达,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思。

结论通过本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作为唐代重要诗人之一,其作品展示出了对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和抒发。

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4篇

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4篇

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 4 篇 我眼中的李商隐 作文 一:我眼中的李商隐 小学四年纪正式接受古文化的熏陶,算算,也将近十年了吧。

高中时代,老 先生就让我专门研究一位古人, 我选择了李商隐。

因为我喜欢上了他的那首千年 之迷、千年巨作《锦瑟》。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 情思宛转沉 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曲折入微。

当然也有一些诗篇绮语飞荡,轻薄浮艳,透 露出作者沉湎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的心境。

他的诗义往往是避真就幻,刻意求曲, 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宣泄出来。

由于省 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 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 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如雾里看花。

后人评价极为分歧。

如王渔洋诸人, 曾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 的感叹。

在冰峰看来,李义山的诗文藻华丽,炼字经典,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不 灭的星。

据冰峰所知,唐诗 三百中,李义山的诗是仅此于李白 的,李白号称诗之仙,非常人也,李义山的文章仅此于他,可见李义山此人 才华堪称文曲。

可惜,在冰峰看来,李义山不是一个好的士子,他在权利的把握是远不如当 代的其他文人。

所以他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時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 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 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

对爱的执着,虽造就了低回 再三的震觫,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

凝练的文字,间奏出凄美的音调; 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着一种残缺的美丽。

但诗人那种热 切的入世情怀,沒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 法磨灭的。

《旧唐书》说李商隐“恃才诡激,俱无持操”;《新唐书》说李商隐“诡薄 无行”这都缘于李商隐一生四次,虽短暂坎坷,但却销魂蚀骨的感情经历。

苏雪 林女士认为李商隐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 情史中的第一悲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李商隐的评价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历史评价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清朝初年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

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

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

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

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

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

“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

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

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后世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

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

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

此外,王安石对
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