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难以理解和记忆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困境,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古诗词教学困境1. 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由于古诗词语言古朴,内容抽象,所以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认为古诗词与当下生活脱节,难以产生共鸣。
2. 难以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常常使用古文词汇和辞藻,结构复杂,加之学生普遍缺乏对古文的阅读习惯和专业知识,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3. 脱离生活实际有些古诗词的主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脱节,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使得古诗词教学变得空洞乏味。
二、解决策略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的风采和创作故事,帮助学生从情感上建立对古诗词的认同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以身边的事物为媒介来理解古诗词,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古诗词的朗诵和解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选择一些字义、注释等讲解文字或者图像资料,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懂得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唯美意境,从而在情感上感受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的朗诵、音乐、绘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美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
4. 融入生活教学古诗词教学不应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古诗词进行教学,或者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而古诗词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通过朗读古诗词来提高语感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能提高他们的语感,感受古人意境,增加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朗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语音训练、听力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进行古诗词背诵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课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古诗词进行背诵。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讲解背诵技巧、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意义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古诗词。
三、通过探究古诗词来提高思维能力探究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探究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通过提问、讲解、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含义、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类似古诗词的作品。
这些探究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解析和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一、背景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由于现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所以需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1. 教材内容单一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材内容主要以《诗词鉴赏课本》为主,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内容都是关于唐诗宋词。
这样的教材内容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经典性,但过于固化的教材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 教学方法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先讲解,后背诵”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多元化。
学生在被动接受古诗词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究的乐趣和体验,导致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兴趣不高,难以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3.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古诗词在语言形式和意境上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过分追求学生的背诵和理解古诗词,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1. 多元化教材选择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类型的古诗词,如楚辞、风雅颂等,丰富学生的古诗词体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也可以引入一些近代或现代的古诗词作品,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2. 探究式教学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发现,深入探讨古诗词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艺术融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除了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外,还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的表现来体验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优化。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关注学生情感、思维与语言的综合发展。
下面就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以情境化教学为切入点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应当以情境化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感染力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投入到古诗词的世界中去,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目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背景和意境,设计生动的情境,例如:在春天来临时,创设一个充满花香和翠绿的诗意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下学习和感悟古诗词,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二、注重教师讲解和引导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讲解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意境等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品味能力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品味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品味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性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品味能力。
四、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五、注重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地展现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需要注重以情境化教学为切入点,注重教师讲解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品味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以及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例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兴趣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和体会,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挖掘其中的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也希望通过本研究,加强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和认识,促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和传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可行性方案和指导,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提供基础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改善当前古诗词教学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包含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呈下降趋势,古诗词的教学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概述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总结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和方法,探讨以古诗词启蒙、背诵与鉴赏、创作与表演等教学方式,以及展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文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古诗词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古诗词教学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他们的文学阅读量,提高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发展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可能会有一定的陌生感,甚至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营造对古诗词的良好学习氛围。
1.1 设置情境引入在古诗词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古诗词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风格、体裁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2 进行古诗词朗诵古诗词的朗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1.3 设计古诗词手抄报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古诗词手抄报,找寻古诗词的相关资料并参考书籍进行整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古诗词的认识。
1.4 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故事,或者到实地体验历史文化背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生动教学,引导理解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后,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
2.1 审美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
2.2 培养语感2.3 创设情境进行理解2.4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讲解配合图文并茂的PPT,唱歌、编曲、影视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课程中也离不开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教学却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授课方法单一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便更好地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古诗词教学的困境。
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语言古朴,情感含蕴深,对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很多学生由于对古诗词的语言和背景了解不够,难以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师授课方法单一。
很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针对以上困境,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便更好地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古诗词或者诗人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古诗词,比如从意象、音韵、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PPT、视频等,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视听等感官方式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4. 推广古诗词教学相关活动。
学校可以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亲近感和参与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5. 增加教师古诗词教学的培训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作者:袁静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中国古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历来倍受关注,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探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赏画;诵读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作者简介——翻译词句——总结思想)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影响了学生体味古诗词的情趣。
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实践,探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赏画悟诗,理解古诗意境
“诗情画意”一词说出了诗词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画的神韵,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课本中有一些题画诗,如:元代王冕的《墨梅》,清代郑燮的《竹石》。
学生可以结合图画加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这样诗与画就相得益彰。
赏画悟诗,笔者在教学《草》时,为让学生理解“一岁一枯荣”,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草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过程,利用图画来理解“枯”和“荣”的含义,这样把深奥的词语变得浅显易懂了。
读诗成画,让学生读出画面还是用媒体出示或用笔画出画面,相比较之,哪种更有效呢?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会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意象,各种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孤独的游子,思念着家乡,这种体验是奇妙的。
的确,抓住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地读或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在脑海形成画面,从而体悟诗情,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
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
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
三、背景渲染,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如在教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就开门见山地和学生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向学生说明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背景介绍中,学生自然对作者写作此诗的心情有所了解,对于本诗的情感亦有所了解了,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了,也不至于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四、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古诗意韵
朗诵,是我国古代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我们也要提倡这样的方法,老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读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
学生自读自悟,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好。
指导学生朗诵古诗词,我们教师不能急燥。
拿到一首古诗词,老师要帮助学生正音,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再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直到流畅为止。
如: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其中的“间”字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学生容易读错。
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一讲“间”是多音字,在这里是“隔开”的意思,应读“jiàn”。
在学生反复读了古诗词之后,再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诗词,要深入读,读出其中的意境,仿
佛置身其中。
老师可以相机教育小学生们一定要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诵读古诗词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
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就会爱上诵读古诗词。
五、拓宽渠道,全方位学习古诗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小学生在学校古诗时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宽学习渠道。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所学古诗的相关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
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
第一个问题是从情感认识方面的提高,第二个问题是从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让学生从书本起步,到书海漫游,由一点而带出一串,由个别而带出系统。
短短一首28字的小诗,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句的万缕愁绪。
(3)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中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