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及其受体在痛和痛相关负性情绪中的作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二考试重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 1.糖皮质激素广泛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在药理剂量时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如激肤类、组胶、慢反应物质等发生反应,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等。
(2) 免疫抑制作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影响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包括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消除颗粒或细胞的作用,可使淋巴细胞榕解,以致淋巴结、脾及胸腺中淋巴细胞耗竭。
此作用对 T 细胞较明显,其中辅助性 T 细胞减少更显著。
还可降低自身免疫性抗体水平。
基于以上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缓解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3) 抗毒素: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剌激的应激能力,减轻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缓解毒血症症状,也能减少内热原的释放,对感染毒血症的高热有退热作用。
(4) 抗休克:解除小动脉痊孪,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体克都有对抗作用。
(5) 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铀离子再吸收及钢、钙、磷的排泄。
(6)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
此外,可使血液中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
(7)其他作用:可以减轻结缔组织的病理增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等。
2.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还有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和生理、药理作用二、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三、GCs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围术期广泛使用的药物。
为了更好地指导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围术期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应用的专家共识》。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机制和生理、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ds,GCs)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属甾体类化合物,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AP)轴调节。
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ACTH调节肾上腺束状带作用。
人体内源性GCs最主要的是氢化可的松(皮质醇),次要的是可的松(皮质酮)。
外源性的GCs包括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强龙)、倍的米松、地塞米松等。
可的松和强的松须在肝脏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强的松龙后才能发挥作用。
(一)作用机制1、基因效应:GCs随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通过弥散方式进入靶细胞,与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活化的GCs-GR复合体迅速进入细胞核内,与特异基因的激素反应元件相结合,促进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通过调控基因产物产生生理学效应或毒性反应。
任何治疗剂量反应都与基因组效应有关,从转录翻译到特定位点作用,需要1h或更长时间。
2、非基因组效应:GCs浓度较高时产生的效应,由生物膜介导,效应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
3、总效应: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的总和。
(二)生理和药理作用1、生理作用生理状态下分泌的GCs为生命所必需,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
(1)糖代谢:升高血糖;(2)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抑制合成,负氮平衡;(3)脂肪代谢:四肢脂肪分解增加,腹、面、背及臀部脂肪分布增加,引起向心性肥胖;(4)弱的盐皮质激素作用:保钠排钾,抑制钙吸收。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以给其它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即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在慢性疼痛与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CRH),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肾上腺激素(adreno corticotropichormore,ACTH),ACTH 激 活 肾 上 腺 皮 质导致 GCs释放。内源性 GCs在灵长类主要是皮 质 醇,在 啮 齿 类 主 要 是 皮 质 酮 (corticosterone, CORT)。GCs作为 HPA轴的末端产物,可与相应的 受体结合,以负反馈调节方式,分别作用于上游的一 些靶组织,包括腺垂体、下丘脑室旁核以及海马等区 域,阻止应激激素的水平进一步升高,维持机体稳态。
0 引 言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往 往与实际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慢性疼痛是指持续的 超出正常 组 织 愈 合 时 间 的 疼 痛[1]。 抑 郁 是 一 类 以 悲伤、空洞感及易激惹为特征的心境障碍,同时还 伴有显著影响患者正常功能的躯体和认知改变[2]。 临床研究表明,30%~60%慢性疼痛患者伴有抑郁症 状[3],65%的抑郁患者伴有一种或以上的慢性疼痛 症状[4],慢性疼痛与抑郁经常共存于一些慢性疾病 中如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库 欣 综 合 征 等[5]。目 前,
慢性疼痛与抑郁共病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前期研 究表明慢性 疼 痛 可 导 致 下 丘 脑垂 体肾 上 腺 (hypo 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 功 能 亢 进,糖 皮 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分泌增加,长期处于高 水平的 GCs可导致其受体功能下调,HPA轴负反馈 调节失衡,进一步增加 GCs分泌。持续增高的 GCs 可 导 致 下 游 的 炎 症 因 子、脑 源 性 神 经 营 养 因 子 (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变, 导致抑郁症状,这可能是慢性疼痛与抑郁共病的重 要机制。故本文主要阐述 GCs在慢性疼痛与抑郁 共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与应激反应关联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与应激反应关联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它们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一些性激素。
这些激素对维持机体的稳态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其功能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不同类别。
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和应激反应的应对。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主要负责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的维持。
此外,肾上腺皮质还分泌少量的性激素,如脱氢表雄酮(DHEA)。
1.2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能量供应。
- 影响血压和电解质平衡,保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 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影响炎症过程。
- 与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帮助机体应对各种压力。
二、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应激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压力或威胁的一种生物学反应,旨在维持生理平衡和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2.1 应激反应的定义与分类应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是机体对突发性压力的快速反应,而慢性应激反应则是长期持续压力下机体的适应性变化。
2.2 应激反应的生理过程当机体遭遇压力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被激活。
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而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变化。
2.3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皮质醇的分泌增加,有助于提高血糖水平,为机体提供能量。
- 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应激能力,提高血压和心率,以应对紧急情况。
- 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
- 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帮助个体评估压力并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征(SARS),作为辅助治疗
• 避免滥用: 感染性疾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 1、糖皮质激素会改变原有的热型的临床表现——延误诊断和疗效判断。 2、长期应用还将加重原有的感染性疾病或诱发二重感染并发症——延误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与排斥反应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合增加基线免疫抑制治 疗是治疗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准疗法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与排斥反应
• 糖皮质激素在抑制排斥反应过程中作用位点与他克莫 司为主的CNI作用位点不重叠。因此,在他克莫司为 基础的时代,免疫抑制通常是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冲击治疗,其起效速度快,效果很好
2023/12/14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12
GCs 副 作 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与剂量的关系
英国的两个临床资料:
• 2006年,观察33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两年 中服用了10g以上的甲强龙。5例(15.5%)发生 了骨坏死,对照组未服用GC 27例MS患者无一例 发生骨坏死。
• 重症药眼病物性皮炎、药物热、皮炎、湿疹等多种皮 肤疾患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肾脏疾病
•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异体器官移植
肝硬化
肝癌
切除的肝脏
植入的新肝脏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移植受者术后长期生存现状如何?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针刺治疗PTSD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综述针刺治疗PTSD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宋凯张虹熊凡捷黄爱玲(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612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诸如自然灾害、暴力犯罪、性侵害等创伤性事件频频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注度正在逐年上升,如何防治PTSD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能有效改善PTSD的相关症状,然而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到底为何,至今仍无定论。
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发表的相关研究,企图初步揭示针刺治疗PTSD內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刺;穴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神经元;机制;研究Reseerch Advances of Acapuncturr in Neerrbiology Therrpy for Post-Trrumatia Stress DisorderSONG Kai,ZHANG Hong,XIONG F/jie,HUANG Ailing(DeparOneai yf Acpunchuo and Tuino,CCengdu Univer s py f TCM《Chengdu010002,CCina')Abstrr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a/tions,traumatic events such as natural disasters,ciolent crimes and sexual assaults have frequen/y occyraP.Atten/on to post-tradma/c stress disorder(PTSD)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How to prevent PTSD becomes an i/pormnt research topic.As a treasure of traPi/onai Chinese medicine;acypunctua has rich expeaence and unipue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on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eases.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acypunctua can ePec/vely i/prove the symptoms re/wd to PTSD, but its inarnai mechanism W still unclear.Based on this,this paper reviewed relevant stubies pub/sheX in recent years,in an attempt to preli/ina-aiy reveal the intrinsic neqabio/gicai mechanism of acypunctua treatment for PTS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awords Acypunctua;AcypoWts;Treatment;PTSD;Neprobiology;Nexrons;Mechanism;Research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 doi:14.3767/j.Ww/1073-7227.2020.24.234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ar, PTSD)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精神障碍,通常暴露于诸如人为灾害、机动车事故、儿童虐待等创伤性接触事件[-]o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经历过创伤事件,PTSD的终生患病率和平均患病率分别为4.3%和6%[4]o在我国,由于近些年灾害性事件频发,PTSD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如1093年张北地震受灾人群9个月后PTSD发病率为24.4%o 2226年四川7.10地震后PTSD发生率高达37.3%[5]o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C)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定义为重新体验创伤记忆,回避创伤提醒,以及普遍的过度兴奋⑷。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心理社会资料 评估病人患病后的精神、心理变化。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性质、发展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的认
知程度。 社会支持系统
(3)生活史及家族与居住地缺碘有关。
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家族倾向性;
(3)病因检查
第二节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身体外形的改变】
包括体形的变化和特殊体态,毛发的质地、分布改变,面容的 变化以及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这些异常多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或部分代谢 性疾病有关。
巨人症;垂体性侏儒征;呆小症;患Cushing综合征。
Cushing综合征者可有多毛;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可出现头发 干燥稀疏、脆弱、睫毛和眉毛脱落(尤以眉梢为甚),男性胡须生 长缓慢。
抑制: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激素主要是对腺垂体起 调节作用。
2、垂体
垂体分为腺垂体、神经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卵 泡刺激素,又称促性腺激素。
3、甲状腺
合成与分泌甲状腺素(T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分泌降 钙素抑制骨钙的再吸收,降低血 钙水平。
胰岛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及肝糖原合成; 促进脂肪、蛋白质、DNA、RNA等合成,抑制脂肪、糖原 及蛋白质分解,以调节血糖的稳定。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 蛋白质分解使血糖升高。
7、性腺
男性性腺为睾丸,分泌雄激素;女性性腺为卵巢,雌激 素和孕激素。
8、其他
胃肠分泌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胰酶泌素、胰液 泌素、肠抑素等。
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常可影响排泄形态; 多尿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多汗、排便次 数增多且含不消化食物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症;便秘则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
糖皮质激素讲课课件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机 制,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肿瘤疾病中的治 疗潜力。
VS
详细描述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疾病中具有复杂的作用 机制,既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也 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研究人 员正在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在肿瘤疾病中 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肿瘤疾病中的治 疗潜力,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糖皮质激素在免疫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免疫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糖皮质激素 在免疫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详细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在免疫疾病中具 有广泛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正在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免 疫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免疫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06
CATALOGUE
糖皮质激素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糖皮质激素的创新药物研究
总结词
探索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发掘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前景。
详细描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皮质激素的创新药物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人员正在通过研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机制、药理特性以及临床应用,探索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以解决传统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不足之处,并发挥其最 大的治疗潜力。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使患者更 容易感染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抗炎、抗 过敏和免疫抑制等治疗,但并
非万能药,不应滥用。
逐渐减量停药
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 生的建议,逐渐减量停药,避 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现象。
注意用药时机
糖皮质激素应在餐后服用,以 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C R F R 2的 亲 和 力 比 C I 高。U c n 2和 U c n 3对 C R F R 2有高选择性 ,对 C R F R1 的亲和力较低 。 2 . C R F及其受体在疼痛 中的作用 ( 1 )C R F及其受体 在 中枢神经 系统 中痛觉相关 中的作用 :有关 C R F在 中枢神经系统痛觉相关 中的
吻合 。
( 2 )C R F受体 :C R F多肽家族在情绪和疼痛 中 的不 同生理功 能主要是 通过 C R F R 1 和 C R F R 2两种 不 同亚 型的受体介 导的,这两种受体 都属于 B型 G
蛋 白偶 联 受体 家 族 。 C R F R1 在 垂 体 前 叶 、 嗅球 、大
摘 要
痛 可 以引起一系列负性情绪如焦虑 、抑郁 、惊恐,这 些负性 情绪 又可 以加 重疼 痛。研 究表 明 ,
痛 和痛相 关负性情 绪的产 生与促 糖皮质 激素释放 因子及其 受体有关 。本 文综述 了促 糖皮质 激素释放 因子及 其受体 在痛和痛相 关负性 情绪中的作用 的最新研究进展 , 为克服 慢性痛及其 由此产生 的心理疾
病提供理 论依 据。
关键词
促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 因子;促 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释放 因子受体 ;杏仁核 ;痛 ;负性情绪
慢 性 痛 是严 重 影 响 患者 生 活 质量 的公 共健 康 问题 。有慢性痛 经历 的人 约 占世 界总人 口五 分之一 以上 。此外 ,疼痛 患者失眠 率达 2 7 %,社 交失能率 达4 9 %,抑郁 症发病 率 占 6 0 %。慢性痛 的发病机制 较为 复杂 ,涉 及到很 多脑 区和神 经递质 。近 些年来 促 肾上腺 皮质激 素释 放 因子 ( c o r t i c o t r o p i n — r e l e a s i n g f a c t o r , C R F )及 其 受体在 痛及 痛相 关负性 情绪 如焦 虑 、抑 郁、惊恐 中的作 用受到 了人们 的重视 ,本文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8 1 3 7 1 2 3 7 , 3 1 1 7 1 0 6 3 , 8 1 0 7 2 9 5 1 ) ;北 京 市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7 1 1 2 0 7 9 ) ; 卫 生 部 行 业 专 项 基 金 ( 2 0 1 3 0 2 0 1 3 — 0 1 ) 和 科 技 部 国家 重 点基 础 研 究发 展计 划 “ 9 7 3 ”资 助 项 目 ( 2 0 0 7 C B5 1 2 5 0 1 ) 资 助 2 0 1 0级临床 医学专业创新 人才 专题生 通 讯作 者 g g x i n g @b j m u . e d u . c n
功能作用 , 有些 文献报 道是矛盾的。 L a r i v i e r e , W. R. 等 ( 2 0 1 1 )的研 究 证 明 了 C R F的镇 痛 作 用, 但主 要 关注 外周 效果 【 2 ] 。然 而,B i a n c h i , M. 等 ( 1 9 9 1 )和
皮素 ( Ur o c o r t i n 1 , U c n 1 )、顶压 素 相关 多肽 U c n 2 ・综Fra bibliotek述 ・
促 肾上 腺糖 皮 质 激 素 释 放 因子 及 其 受 体 在 痛 和痛相关 负性情绪 中的作用研 究进 展 冰
丁 宁 欧 阳雨晴 邢国刚
(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 基 础 医 学 院 神 经 生 物 学 系 ;教 育部 和 卫 计 委 神 经 科 学 重 点 实验 室 , 北 京 1 0 0 1 9 1 )
将对相关研 究作 一简要综述 。
1 . C R F及 其 受 体
( 1 )C R F家族的多肽 :促 肾上腺皮 质激 素释放 因子 是 由 4 1 个 氨基酸 组成 的多肽 ,最 早是 1 9 8 1 年 从绵 羊的下丘脑 组织 中提取 获得 。C R F是下丘脑一 垂体一 肾上腺轴 ( H y p o t h a l a mi c P i t u i t a r y G o n a d a l A x i s , H P A轴 ) 中的一 种激 素 ,调节 应激 反 应; 同 时 C R F还 是 H P A轴 外 的一种 突触 传递 的神 经调节 因子 ,在焦虑 、抑郁和 疼痛调节 中起 到重要作用 。 表达 C R F的神经 元广泛 分布在 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 是下丘脑室 旁核 、新皮质 、中央杏仁核 、终纹床核 、 蓝斑 。这些都 是调节情 绪状态 、 自主神经 功能和应 激反应 的区域 。在外周 ,C R F分布于。 肾上腺、睾丸、 胎盘 、 胃肠道 、胸 腺和皮肤等部位 …。 C R F多 肽 家族 近 年 来 发现 了三 个 新成 员:尿
脑皮层 、海马和 小脑 区域表 达最高 。在 外周组织 , C R F R 1 在 肾上腺 、睾丸和 卵巢的表达较低 。相反 ,
C R F R 2在 外 周 组 织 及 大 脑 的 某 些 核 团 区 域 表 达 水
平 较 高。C R F R 2在 外 周 的表 达 主 要集 中在 心脏 、 骨骼 肌 、皮肤 和 胃肠 道 。C R F对 C R F R 1的亲 和力
和顶 压素 Uc n 3 。在 哺乳动 物大 脑 中,U c n l 主 要在 E d i n g e r - We s t p h a l 核 中表达 ,U c n 2仅在 下丘 脑 室旁
核 和 蓝 斑 区域 表 达 ,U c n 3 在 脑 中广 泛 表 达 还 分 布 于
下丘脑 、终纹核 、侧 间隔和杏仁核 。C R F和尿皮素 的广泛 分布与该 多肽家族 多种 多样 的生 理功能相 互
中 国疼 痛 医 学 杂 志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 Me d i c i n e 2 0 1 5 . 2 1 f 6
・
4 4 9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9 8 5 2 . 2 0 1 5 . 0 6 . 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