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常见文体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表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表
文体知识点总结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表】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九年级语文文常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语文文常知识点归纳总结文言文常考知识点:一、古代文化1. 古代文化的背景: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道德观念、礼教制度等。
2. 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儒家思想、古代文人的境界追求、品德修养等。
3.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杂剧等。
4.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论语》、《孟子》、《红楼梦》、《水浒传》等。
二、文言文常考基本功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句读、词语解释、文言文的特点等。
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疏通文句、把握文意、理解生僻字词等。
3. 文言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字词搭配、句式转换、修辞手法等。
三、古代文学名篇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滕王阁序》、《登鹳雀楼》、《春江花月夜》等。
2. 古代散文鉴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黄州寒食》等。
3. 古代小说鉴赏:《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 古代戏剧鉴赏:《长生殿》、《西华山》、《汉宫秋》等。
现代文常考知识点:一、现代文学理论基础1. 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审美功能等。
2. 文学的基本流派: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3. 文艺理论的基础知识:曲艺理论、小说理论、话语理论等。
二、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 现代小说鉴赏:《骆驼祥子》、《围城》、《红高粱》等。
2. 现代散文鉴赏:《我的母亲》、《读书有感》、《沧浪之水》等。
3. 现代诗歌鉴赏:《木兰诗》、《旅途》、《悯农》等。
4. 现代戏剧鉴赏:《雷雨》、《日出》、《稻草人》等。
三、现代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1. 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现代派文学、后现代文学等。
2. 现代文学创作方法:写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总结:九年级语文的文常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了古代文言文常考知识点、基本功和古代名篇鉴赏,以及现代文学理论基础、现代作品鉴赏和现代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提高九年级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和语文水平。
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文学批判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内容与体裁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内容与体裁知识点整理【初中语文】文言文内容与体裁知识点整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必修的内容,文言文的内容与体裁知识点的掌握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内容与体裁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内容1.经典文言文作品经典文言文作品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孔子家语》、《孙子兵法》、《左传》、《国语》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感悟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2.历史事件与文言文描述文言文往往用于描述古代的历史事件,例如《史记》、《汉书》等。
学习这些文史类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可以锻炼对古代文化的认知能力。
3.文言文中的名人、经典故事文言文中常常涉及到古代名人、经典故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黛玉等,《史记》中的刘备、项羽等。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到这些名人的故事和事迹,增长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4.文言诗词和文言散文文言文中也包括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如《离骚》、《论语》、《庄子》等。
学习这些文言诗词和散文,对于培养对古代文学的艺术鉴赏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文言文的体裁1.叙事文叙事文是文言文的一种基本体裁,以记叙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为主。
叙事文常用于叙述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孟子》中的《公孙丑下》等。
2.议论文议论文是文言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论述观点、阐述主张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议论文常用于辩证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如《论语》中的《为政篇》、《孟子》中的《尽心下》等。
3.描写文描写文是文言文中以对事物进行细致描写为主的体裁,通过充实细致的描写,使读者对事物有直观感受,如《红楼梦》中的描写文。
4.骈文骈文是指使用平仄和对仗的文体,通过韵律的变化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庄子》中的骈文。
通过对文言文的内容与体裁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古代文言文文体

古代文言文文体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先秦时期的经典文献、历史记录、哲学著作等。
由于古代文言文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必备工具。
古代文言文的文体主要可以分为史传文、议论文、辞赋、小说文和笔记文等几大类。
1、史传文:以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如《史记》、《汉书》等。
2、议论文:包括策、论、议、辩等,主要用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3、辞赋:一种以抒情和描写为主的文体,形式讲究韵律和文采,如《离骚》、《赤壁赋》等。
4、小说文:以叙述故事为主,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
5、笔记文:是一种随笔、杂记的文体,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如《梦溪笔谈》、《石匮书》等。
以上是对古代文言文文体的简单分类,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八大文体

文言文八大文体文言文八大文体:表、说、记、铭、序、辩、传、诏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中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
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
5、序(记叙文)赠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
有人认为《庄子·天下》篇就是《庄子》的序。
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论衡·自纪》篇,《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它们都是在书的后面。
《说文解字》的序也在后面。
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论辨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
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通常都以政治为主)。
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
论辨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辨)。
初中文言文五种文体

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
《马说》《爱莲说》
2021/10/10
1
序,古代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唐初亲友 离别赠言规勉的序称为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相当于现在的 记叙文夹有一点议论。《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形式短小,内容多含颂扬、鉴 戒之意亭记》《满井游记》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夹叙夹议。《出师 表》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也可以 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 《与朱元思书》
2021/10/10
2
传,记叙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用来说多为记叙那些 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生平事迹,多用叙述、描 写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五柳先生传》
初中文言文知识归纳(文体知识、词汇、翻译)

初中文言文知识归纳(文体知识、字词、翻译)文言文体知识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等。
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学常识【文体类】复习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学常识文体类复习7.《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唐代诗人;此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用韵的。
8.《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本文通过对莲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说,一种文体,可叙可议,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两文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9.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章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10.《答谢中书》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
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1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描绘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1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13.《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常见文体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
就语言形式来说,古代文体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究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
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主要有三类。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
有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和《资治通鉴》影响最大。
我们学过的《彀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记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我们学过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
上面说的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逸事》。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深受《史记》的影响。
我们学过的。
《柳毅传》《促织》就是这种文学作品。
这种体裁首创于南宋时期的裒枢。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材料,写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
把1300多年的历史,归纳为230多个专题。
它的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
三家分晋、秦并六国、高帝灭楚、匈奴和亲等。
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
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
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
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文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阶段。
所谓诸子百家都属于论说文的范围。
当时的论说散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录,如《论语》、《孟子》主要是记录孔子、孟子平常的言论。
这种论说文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篇章结构,每篇的题目并不等于论题,与文章的内容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如《论语》第一篇学而即取第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中的学而两个字,与全篇内容无关。
另一种是论文集,如《墨子》、《庄子》、《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我们学过这些集子里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正式的题目,每一篇文章有明确的主题,文章的结构、层次、开头结尾都很讲究。
从秦汉开始,论说文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单篇论文,体裁也趋向多样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论的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这种体裁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体裁的特点。
西汉初年贾谊的《过秦论》是较早出现的单篇论文。
后来各代都有一些著名的论,如南北朝范缜的《神灭论》、宋代苏洵的《六国论》等。
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
如韩愈的《师说》是阐明师这种职业的道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阐明捕蛇者为什么要以捕蛇为业的道理。
论与说的界限很难分得那么清楚。
一般的说,人物论、
史论等庄重一些的内容,大都采取论这种体裁;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常常不采取论这种体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不能改为《爱莲论》。
辩是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驳证一个错误的论点或辩证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
原是探源的意思。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比较强。
韩愈的《原道》《原毁》,黄宗羲的《原君》《原臣》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好的寓言都应该富有哲理性。
先秦诸子的哲学论文中已有大量的寓言,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一,《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
唐代柳宗元的《三戒》也是著名的寓言。
书信按照应用范围的标准划分,可归于应用文。
如果按,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来说,大多数书信应归于议论文,书信在古代议论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韩愈的《答李翊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就可以当作文论、政论来读。
赠序是赠人以言,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但就语言形式来说属议论文。
我们学过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很好的议论文。
奏议从应用范围来说,可归应用文。
但就内容来说,大部分是议论文。
就语言形式来分,有的奏议是骈文,有的是散文。
奏议有好几种,下面介绍两种:
1.疏。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2.表。
陈述某种情或意见。
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3.对策。
古代考试把考题写在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称为策问,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做对策。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杂记文又可分为两类:
这一类文章很多,例如我们学过的就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也不过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轶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应用文的范围很广泛,下面再介绍两种: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谈谈文言教学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浣花溪记》语法分析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文言文翻译《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寄欧阳舍人书》初三语
文复习资料:《论语》“好学”解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常见文体初三语文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标点辨析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操作要点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文言文固定结构的用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