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

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
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

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

点要求

2.19冷藏指将原料、半成品、成品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下贮存的过程,冷藏环境温度的范围应在0℃~8℃。

2.20冷冻指将原料、半成品、成品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宜低于-12℃。

5.4.1.3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感应式等非手触动式开关。宜设置热水器,提供温水。

5.4.1.4洗手设施附近配备洗手液(皂)、消毒液、擦手纸、干手器等。从业人员专用洗手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方法标识。

5.5.2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灯应有防护装置,避免照明灯爆裂后污染食品。

5.6.3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上方,设置机械排风排汽装置,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

5.6.4排气口设有易清洗、耐腐蚀并符合12.2.4条款要求的防止有害生物侵入的网罩。

5.7.2冷冻柜、冷藏柜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冷冻、冷藏柜(库)设有可正确显示内部温度的温度计,宜设置外显式温度计。

6.1.2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供货者评价和退出机制,对供货者的食品安全状况等进行评价,将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列入供货者名录,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供货者。鼓励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供货者评价和退出机制。

6.1.3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供货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现场评价。

6.3.1.5从集中交易市场采购食用农产品的,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者加盖公章(或负责人签字)的购货凭证。

6.3.1.8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应留存每笔购物或送货凭证。

6.4.3在散装食品(食用农产品除外)贮存位置,应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使用期限等内容,宜使用密闭容器贮存。

6.4.4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贮存原料。有明确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的,应按照保存条件和保质期贮存。保存条件、保质期不明确的及开封后的,应根据食品品种、加工制作方式、包装形式等针对性的确定适宜的保存条件(需冷藏冷冻的食品原料建议可参照附录M确定保存温度)和保存期限,并应建立严格的记录制度来保证不存放和使用超期食品或原料,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7.1.2加工制作食品过程中,应采取下列措施,避免食品受到交叉污染:

a)不同类型的食品原料、不同存在形式的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下同)分开存放,其盛放容器和加工制作工具分类管理、分开使用,定位存放;

b)接触食品的容器和工具不得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或者接触不洁物;

7.4.3.2.3油炸食品前,应尽可能减少食品表面的多余水分。油炸食品时,油温不宜超过190℃。油量不足时,应及时添加新油。定期过滤在用油,去除食物残渣。鼓励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定时测试在用油的酸价、极性组分等指标。定期拆卸油炸设备,进行清洁维护。

7.4.3.6.2自制饮品所用的原料乳,宜为预包装乳制品。

7.5.3专柜(位)存放食品添加剂,并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使用容器盛放拆包后的食品添加剂的,应在盛放容器上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并保留原包装。

7.6.1各类工具和容器应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可使用颜色、材料、形状、文字等方式进行区分。

7.6.3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制成的塑料制品不得盛装、接触油脂类食品和乙醇含量高于20%的食品。8.3.4.4从烧熟至食用的间隔时间(食用时限)应

符合以下要求:烧熟后2小时,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食用时限为烧熟后4小时。

9.1.1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制定检验检测计划,定期对大宗食品原料、加工制作环境等自行或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其他的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宜定期开展食品检验检测。

9.2.2检验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与考核。

10.1.4从业人员佩戴手套清洗消毒餐用具的,接触消毒后的餐用具前应更换手套。

手套宜用颜色区分。

10.1.5消毒后的餐饮具、盛放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应符合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的规定。

10.1.6宜沥干、烘干清洗消毒后的餐用具。使用抹布擦干的,抹布应专用,并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

10.2.1消毒后的餐饮具、盛放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应定位存放在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保持清洁。

11.2.1餐厨废弃物应分类放置、及时清理,不得溢出存放容器。餐厨废弃物的存放容器应及时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11.2.2应索取并留存餐厨废弃物收运者的资质证明复印件(需加盖收运者公章或由收运者签字),并与其签订收运合同,明确各自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12.1.2餐饮服务场所的墙壁、地板无缝隙,天花板修葺完整。所有管道(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空调等)与外界或天花板连接处应封闭,所有管、线穿越而产生的孔洞,选用水泥、不锈钢隔板、钢丝封堵材料、防火泥等封堵,孔洞填充牢固,无缝隙。

使用水封式地漏。

12.2.1.1食品处理区、就餐区宜安装粘捕式灭蝇灯。使用电击式灭蝇灯的,灭蝇灯不得悬挂在食品加工制作或贮存区域的上方,防止电击后的虫害碎屑污染食品。

12.2.1.2应根据餐饮服务场所的布局、面积及灭蝇灯使用技术要求,确定灭蝇灯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12.2.4通风口

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换气窗外,应加装不小于16目的防虫筛网。

13.1.3其他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宜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13.1.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参加食品安全培训。

13.2.5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及食品安全自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13.3.2宜根据自身业态、经营项目、供餐对象、供餐数量等,建立如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f)有害生物防制制度。

13.3.3定期修订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督促其落实。

13.4食品安全自查

13.4.1结合经营实际,全面分析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和风险点,确定食品安全自查项目和要求,建立自查清单,制定自查计划。

13.4.2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规范,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13.4.3食品安全自查包括制度自查、定期自查和专项自查。

13.4.3.1制度自查

对食品安全制度的适用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查。在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生变化时,及时开展制度自查和修订。

13.4.3.2定期自查

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对其经营过程,应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自查;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对其经营过程,应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自查。定期自查的内容,应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范确定。

13.4.3.3专项自查

获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立即开展专项自查。专项自查的重点内容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确定。

13.4.3.4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存放在加贴醒目、牢固标识的专门区域,避免被误用,并采取退货、销毁等处理措施。对自查中发现的其他食品安全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13.7.1将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标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等公示在就餐区醒目位置。

14.1.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天对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患有发热、腹泻、咽部炎症等病症及皮肤有伤口或感染的从业人员,应主动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报告,暂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14.1.3手部有伤口的从业人员,使用的创可贴宜颜色鲜明,并及时更换。佩戴一次性手套后,可从事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4.1.4患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14.2培训考核

餐饮服务企业应每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每半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

14.2.1培训考核内容为有关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基础知识及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制作规程等。

14.2.2培训可采用专题讲座、实际操作、现场演示等方式。考核可采用询问、观察实际操作、答题等方式。

14.2.3对培训考核及时评估效果、完善内容、改进方式。

14.2.4从业人员应在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4.3.2.2专用操作区内从事下列活动的从业人员应佩戴清洁的口罩:a)现榨果蔬汁加工制作;

14.5.5清洁操作区与其他操作区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有明显的颜色或标识区分。

15.1.1.1应记录以下信息: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进货查验、原料出库、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召回、消费者投诉处置、餐厨废弃物处置、卫生间清洁等。存在食品添加剂采购与使用、检验检测等行为时,也应记录相关信息。

15.1.1.2餐饮服务企业应如实记录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记录。宜采用电子方式记录和保存相关内容。

15.1.1.3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还应记录以下信息:食品留样、设施设备清洗维护校验、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的使用。

16.3.1鼓励实行科学营养配餐,对就餐人群进行健康营养知识宣传,更新饮食观念。

16.3.2鼓励对成品的口味(甜、咸、油、辣等)进行差异化标示。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可编辑版)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 (2006年11月版)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财政部。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设置和主要账务处理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80 2202 应付账款 1 1001 库存现金81 2203 预收账款 2 1002 银行存款82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83 2221 应交税费 4 1011 存放同业84 2231 应付利息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85 2232 应付股利 6 1021 结算备付金86 2241 其他应付款 7 1031 存出保证金87 2251 应付保单红利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88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89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10 1121 应收票据90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11 1122 应收账款91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这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得出的重要结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意识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准则的出台或变更必然会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颁布的会计准则既要遵循会计本身的基本原则,保持会计准则的技术特征,又要关注各方利益,考虑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准则的可接受性与可推行性,推动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会计准则的变迁,促使其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种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也将对会计准则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尤其是重点研究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层面的影响。 全文安排如下:导论部分通过阐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在美国和我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指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契约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之后重点从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美国为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历史考察。通过阐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演变以及美国若干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典型案例,指出经济后果一直影响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具体分析了美国针对经济后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既是对第一章理论分析的有效验证,也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第三章从我国经济背景出发,以新会计准

201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重难点、热点问题解读

201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重难点、热点问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新职工薪酬准则在养老金会计核算上重要突破的是()。 A.设定提存计划 B.长期利润分享计划 C.设定收益计划 D.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A B C D 2.企业提取与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关系,并分期支付辞退福利的,其实际支付补偿款的累计金额与未来支付款项现值之间的差额,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A.递延收益 B.管理费用 C.未确认融资费用 D.未实现融资收益 A B C D 3.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5月份,该企业将自产的、实际生产成本为40000元,市场售价为50000元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向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发放,由此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非货币性福利为()元。 A.58500 B.48500

C.40000 D.50000 A B C D 4.企业是()。 A.短期职工薪酬 B.辞退福利 C.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D.离职后福利 A B C D 5.下列各项中,用于核算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奖金的是()。 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主营业务成本 A B C D 6.下列有关设定提存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的内容 B.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的内容 C.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应当承担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 D.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向独立基金缴费金额不固定,需要负担进一步支付义务 A B C D

新准则下的会计分录大全(新手必读)

新准则下的会计分录大全(新手必读)

新准则下的会计分录大全---新手必看 一、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 1、收到股东投入的股款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2、收到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收到应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应收内部单位款 4、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 借:库存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

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 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 5、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属于库存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属于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如为现金短缺,属于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 属于无法查明的现金溢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6、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7、收回备用金和其他应收暂付款项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收款 8、收到供应单位因不履行合同而赔偿损失的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9、将款项汇往采购地开立采购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10、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信用卡 贷:银行存款 11、向银行开立信用证、交纳保证金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新会计标准中存货、持久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详细准则发生的经济结果正渐渐显现出来。虽然大多具备正面的经济结果,但仍须不断完善和改善会计标准,即会计准则。 标签: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公允价值 一、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必然性 对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历史较长。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外会计界就认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克莱顿大学的会计学专家斯蒂芬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概念,他对会计标准经济结果的概述是:“会计呈报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决策活动造成影响。个人或团体的行为的后果被认为是影响其他群体的利益。”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了建立应用指南和领导的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范的具体标准,建立中国统一的会计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国的会计准则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一个会计准则的模型,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建立一个标准的衔接平台,不仅可以让中国人认识,也可以使国际认同。 新世纪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性。社会经济成长的水平越高,一项新会计标准的施行带来的经济结果就越大。中国的新会计准则已颁布实施3年多,经济后果正逐步显现。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表现 企业会计标准的经济结果是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过使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之间进行资产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结果,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带动、对财富价位的影响和对股东权利的影响等方面。依据新的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中的具体标准的原则,很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置发生了变动,这些变动必然会发生必然的经济结果。虽然内在价值不会影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信息提供的影响,会带来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上的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公司盈利的操纵手段。

会计新准则下的全部会计分录解析讲解

新会计准则分录大全 一、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 1、收到股东投入的股款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2、收到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收到应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应收内部单位款 4、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 借:库存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 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 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 5、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属于库存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属于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如为现金短缺,属于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 属于无法查明的现金溢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6、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7、收回备用金和其他应收暂付款项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收款 8、收到供应单位因不履行合同而赔偿损失的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9、将款项汇往采购地开立采购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10、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信用卡 贷:银行存款 11、向银行开立信用证、交纳保证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12、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银行存款 购买股票、债券等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3、将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的未用余额转回结算户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14、交纳税费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15、支付购入材料的价款和运杂费 A、采用计划价格核算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新会计准则下结算资金会计分录大全

新会计准则下结算资金会计分录大全-应收应付账款 1、企业经营收入发生应收款项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业务收入等 2、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等 3、企业的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4、企业收回应收账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发生的现金折扣) 贷:应收账款 5、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以低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6、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1)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坏账准备(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2)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本企业存货的 借:原材料(公允价值) 库存商品(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3)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本企业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油气资产(公允价值)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4)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本企业长期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贷:应收账款(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7、以债务转为资本的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时候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制度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解析。并采用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希求理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清经济后果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根据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的分类,制度分为程序性制度(又称元制度)与实 体性制度两大类。程序性制度是保证实体制度实现特定目标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规定的区值内选择的结果。因此,本文中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和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各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性的 程度有所不同。在美国,由于其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制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会计准则实质上是一份“社会契约”。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较低以及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具有弱显性与宏观性的特点。随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提高和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完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显性会逐步增强而宏观性会逐步减弱。 由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针对会计准则的各利益相关者中的特定利益相关 I 言的,而并非是针对全体利益相关者。如果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 就失去了经济后果性。因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具有相对性的。本文提出,在评价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时,我们可以引入罗尔斯(Rawls)的社会福利评价规则,即使社会中福利最差的参与者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制度是最佳的制度来判断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相对公平性,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试图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问题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但不过是触 及到经济后果问题的“皮毛”而已。一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研究视野所限,对相关问题未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二是因为资料搜集困难,缺乏深入研究的素材。本文的分析,侧重于理论的演绎和推理,对所提出的结论,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诸如新会计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实施效率如何;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广度和深 度究竟如何;会计准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财富的非公平转移,都未及研究。这 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完成的。 鉴于本文的局限性,围绕“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主题,今后的研究可 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第一,细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特定的会计准 则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经验检验。第二,运用博弈论来进一步分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的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规制理论;罗尔斯规则;会计 寻租 Abstraet

201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重难点、热点问题解读

201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重难点、热点问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商标出售给熟悉情况、有能力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的价格,确定()。 A.交易价格 B.脱手价格 C.市场价格 D.销售价格 A B C D 2.公允价格计量是指以()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 A.市场价格 B.交易价格 C.可信价格 D.脱手价格 A B C D 3.金融资产采用()计量。 A.公允价格 B.成本价格 C.现值 D.不同的计价 A B C D 4.2007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810 B.815 C.830 D.835 A B C D 5.甲公司于2008年2月20日从证券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50000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买价8元,另外支付印花税及佣金4000元。A公司于2008年4月10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股0.30元。甲公司于2008年5月20日收到该现金股利15000元并存入银行。至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450000元。甲公司2008年对该项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元。 A.15000 B.11000 C.50000 D.61000 A B C D 6.市场乘数法是()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 A.会计信息 B.上市公司会计数据

C.资产与价格 D.市盈率、市净率等 A B C D 7.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A.前十日 B.前一段时期内 C.前一个月 D.前三十日 A B C D 8.资产组公允价值等于()净额。 A.公允价值与处置费用之差 B.资产组公允价值之和 C.资产组公允价值权重之和 D.资产组交易价格之和 A B C D 9.有效市场的主要标准有以下()。 A.占比权重大小 B.销售价格高低 C.销售利润高低 D.市场的范围 A B C D 10.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公允价格按照()计量。 A.净敞口价差 B.买价 C.卖价 D.市场价格 A B C D 11.衍生工具采用()计量。 A.市场价格 B.有序市场价格 C.个别计价 D.平均价格 A B C D 1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主要说明()的会计准则。 A.成本价格计量 B.金融工具 C.公允价格计量 D.金融资产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_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财务与会计 [收稿日期]2009-09-29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批准号:708040)”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 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郭喜才(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美国俄勒冈大学商学院访问学 者(2008-2009),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与公司金融。 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 郭喜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我国自2007年以来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在旧准则 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著降低;(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3)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关键词]经济后果; 资产减值; 外溢效果; 实质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5;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9)11-0108-10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 e w G 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Evidence from Economic Asset Impairments G UO X i -Cai (School of Finan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new G AAPs based on asset im parirment.In contrast to prior standards for as 2set im parirment ,new standards do not allow firms to reverse asset im parirment loss.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and finds that ,prior to 2007;loss firms conduct a big bath behavior using asset im partment in current year and then engage in reserval activities in the following year to av oid be 2ing classified into ST firms.H owever ,loss firms are less likely to conduct big bath behavior using asset im partment after the amendment of G AAP.The author als o documents that firms with a big bath tend to use the alternatives to manage earnings ,including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real activities ,subsequent to the amendement of accounting for asset im partment.Thus ,amended standards result in spillover effects on other ac 2counting in formation and real transaction.The results remain unchang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difference in institution am ong regions.Finally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am ong regions have a signiciant effect on use of provision of asset im partment in av oid being classi 2fied into ST firms. K ey Words :economic consequence ;asset im pairments ;spillover effect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一、前言 会计信息是一项影响投资者之间财富重分配的 公共财(public g oods ),因此如何设定一套最适的会计原则或是政策(G 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 2ciples ,hereafter G AAPs ),以使稀有资源达到最有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投资者之间的财富重分配以及福 利最大化,长期以来就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关切 的议题(Beaver ,2002[1];Scott ,2002[2] )。为使公司信息透明化,同时使资金在公司之间做最有效的配置,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2007年新的整套会计准则包括了一项基本准则以及38 ? 801?

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一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及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图 第一层次:基本准则 第二层次:具体准则和指南 第三层次:解释公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2007年11月16日)(财会〔2008〕14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2008年8月7日)(财会〔2008〕11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3号(2009年6月11日)(财会〔2009〕8号) 二、执行过程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执行新准则体系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有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在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会计规定的表现形式上也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充分协调。 问:公司目前尚不具备全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条件,目前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企业会计准则,我公司目前可否在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老准则的基础上,再选择部分适合我公司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答:自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或“新准则”)以来,根据财政部的规定,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间表来看,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2008年在中央企业实施,2010年——争取全面推开,所有大中型国有企业全面实施。因此,企业不能在执行现《企业会计制度》和旧准则(财政部2006年以前发表的 140

准则)的基础上,选择部分适合公司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问:小企业是否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答: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以财会[2004]2号文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并要求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另外,财政部表示将来会对小企业单独制定会计准则。 2、基本准则的性质: 第一,它是准则的准则; 第二,它能为具体准则提供基本概念并指引方向,所以,它是所有具体准则的基础,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第三,它不同于所有具体准则,两者并不处于同一层次,基本准则显然高于具体准则,因为可用来指导、评估和发展具体准则; 第四,显而易见,基本准则既具有上述特点,那么它就不是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之外,而是在该体系之中,并处于顶尖地位,它不仅是法规,而且是比具体准则更重要、更基本的法规。 问:中国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境内不存在且受相关法律法规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见,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的,如何进行处理?是否可以直接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核算? 答:中国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境内不存在且受法律法规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见,企业会计准则未作出规范的,可以将境外子公司已经进行的会计处理结果,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原则下,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调整后,并入境内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141

执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执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会计准则也经历着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会计准则作为一种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对我国资本市场和企业的有效运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1978年,美国会计学者泽夫首先提出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这一概念,随着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越来越被重视。不同的会计准则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一套新的会计政策,构建了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实现了我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企业会计准则2006》已经实施4年,它促进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已经凸显。企业在执行准则过程中选择和以往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而当前和未来要使用会计信息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等也会做出不同的决策,这些个人或团体的决策行为后果可能会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因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必然会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分析的。 (二)选题意义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会在同一会计准则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处理同一经济事项时所导致的不同会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以及政府等团体通过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也会影响各个团体的利益。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博弈对象,因此在制定会计准时,必须考虑各个团体的利益,从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最终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会计准则,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会计准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个政治性的问题。会计不单单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规范。所以,研究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三)文献综述 1.关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

最新绍兴会计继续教育-《小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读及案例分析汇总

2013绍兴会计继续教育-《小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读及 案例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读及案例分析课后练习 (点此刷新练习不同题目) 判断题: 2、《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题号:Qhx007464]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小企业会计准则》第90条规定,本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3、已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题号:Qhx007465]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小企业会计准则》第3条第二款规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 2、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题号:Qhx007466]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小企业的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题号:Qhx007467]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对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如果是汇兑收益,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如果是汇兑损失,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5、《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题号:Qhx007468]

会计分录大全(新会计准则)

目录 一、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2页(二)交易性金融资产………………………………………………………………………6页(三)存货……………………………………………………………………………………7页(四)委托贷款………………………………………………………………………………18页二、非流动资产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18页(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页(三)长期股权投资…………………………………………………………………………22页(四)商誉……………………………………………………………………………………28页(五)投资性房地产…………………………………………………………………………28页(六)固定资产………………………………………………………………………………30页(七)油气资产………………………………………………………………………………36页(八)在建工程、油气勘探支出、油气开发设施的核算…………………………………37页(九)无形资产………………………………………………………………………………40页(十)长期待摊费用…………………………………………………………………………42页(十一)、待处理财产损溢……………………………………………………………………42页(十二)待处理财产损失………………………………………………………………………42页三、结算资金 (一)应收、应付票据…………………………………………………………………………(二)应收、应付账款…………………………………………………………………………(三)预付、预收账款…………………………………………………………………………(四)代销商品款………………………………………………………………………………(五)应收、应付股利…………………………………………………………………………(六)应收利息、应付利息……………………………………………………………………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重难点、热点问题解读(1).doc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重难点、热点问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来评价企业自报告期末起至少()个月的持续经营能力。 A.12 B.6 C.24 D.3 A B C D 2.下列财务报表中,可以反映企业当期利润分配具体信息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企业资产负债表列报基本要求的是()。 A.资产按流动性列报 B.负债按稳定性列报 C.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别分类列 报 D.资产负债表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列报相关合计、总计项目 A B C D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是()。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损益 C.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 D.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损益 A B C D 5.下列会计报表的列报,不应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其具体列示内容进行规范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A B C D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期财务报告必备内容的是()。 A.利润表 B.现金流量表 C.附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A B C D 7.甲企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现有存货商品房一栋,实际开发成本为9000万元,2014年3月31日,甲公司将该商品房以经营租赁方式提供给乙公司使用,租赁期为10年。甲公司对该商品房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正确的是()。 A.存货为9000万元 B.固定资产8865万元 C.投资性房地产为8820万元 D.投资性房地产为8865万元 A B C D 8.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负债项目的是()。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B.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C.应付债券 D.应付股利 A B C D 9.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不得相互抵销的事项是()。 A.一组不具有重要性的类似交易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净额列示的 B.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应当以同一交易形成的收益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 C.资产项目扣除备抵项目后以净额列示 D.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相互抵销 A B C D 10.某企业有长期借款3笔。余额及到期日如下:从工商银行借款的余额500万元,2016年4月30日到期;从建设银行借款的余额600万元,2015年6月30日到期;从中国银行借款的余额1500万元,2017年9月30日到期。则该企业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借款”项目金额为()万元。 A.2600 B.2000 C.1500 D.600 A B C D

考试大论坛:新会计准则会计分录大全

新准则分录大全 一、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 1、收到股东投入的股款借:银行存款贷: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2、收到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收到应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应收内部单位款 4、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借:库存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 5、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属于库存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属于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如为现金短缺,属于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一应收现金短缺款(XX个人)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一应付现金溢余(XX个人或单位) 属于无法查明的现金溢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6、收到银行存款利息借:银行存款贷:财务费用 7、收回备用金和其他应收暂付款项借:银行存款等贷:其他应收款 8、收到供应单位因不履行合同而赔偿损失的赔款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9、将款项汇往采购地开立采购专户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贷:银行存款 10、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信用卡贷:银行存款 11、向银行开立信用证、交纳保证金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贷:银行存款 12、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贷:银行存款 购买股票、债券等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3、将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的未用余额转回结算户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银行汇票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附录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二、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 二、企业增加库存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减少库存现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增加银行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减少银行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企业可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企业(银行)按规定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存放款项的性质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吸收存款”、“清算资金往来”等科目;减少在央银行的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