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及其与种或地的关系_黄凤鸣
翡翠质地的分类和标准

翡翠质地的分类和标准奕秉傲先生关于质地的分类和标准玻璃地完全透明,玻璃光泽,无杂质或其他包裹物;结构细腻,韧性强,像玻璃一样均匀而无棉柳或石花;可以无色,也可以有色,不受颜色限制,但地子和颜色之间常有相互影响。
观察翡翠透明度与宝石不完全相同,有人以两毫米厚度为界。
完全透明者,像玻璃一样。
好的玻璃地,直径一厘米的镯子,看上去也是透明如水晶,但平常所见多为半透明。
水地透明如水,玻璃光泽。
与玻璃地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只强调透明,有时可有少量裂纹或其他不纯物,是质量稍差的玻璃地品。
蛋清地质地如同鸡蛋清,玻璃光泽。
是一种稍微混浊的玻璃地品种,即透明度稍差一些,但比较纯正。
鼻涕地质地如同清鼻涕,玻璃光泽。
类似蛋清地,但透明度比其差一些,质量不如蛋清地不净。
青水地质地透明,但泛青绿色。
是带青绿色的水地品种。
灰水地质地透明或半透明,但泛灰色。
因有灰色,质量比青水地差。
紫水地质地透明或半透明,但泛紫色调。
与紫罗兰不同的是强调质地透明,实际上是半透明的紫罗蓝。
浑水地质地透明或半透明,像混水。
透明度差的水地。
藕粉地质地透明或半透明,象熟藕粉一样的地子,常常有一些粉色或紫色。
细白地半透明,细腻色白。
如果光泽好,也是好的玉器原料。
白沙地半透明,有沙性,白色。
不细腻的细白地。
色白而具有沙性的地子。
灰沙地半透明,有沙性,灰色。
不细腻的灰色白沙地。
色灰而具有沙性的地子。
豆青地半透明,豆青色地子。
实际上是豆青色的半透明品种。
其特点是常常带有石花。
紫花地半透明,有不均匀的紫花。
紫花均匀时,即为颜色品种中的紫罗蓝。
青花地半透明至不透明,有青色石花,青色而带有石脑、石花特点的地子。
反映质地不均匀,只能做玉料用,不适宜作首青花地饰用料。
白花地半透明至不透明,,色白而质粗,并带有石花、石脑的地子。
指白色质地粗糙的翡翠瓷地半透明至不透明,白色。
质地发死的一种白地,质地如同瓷器,使人感到凝滞、死板。
干白地不透明,白色。
俗称“水头”差,即不透明,光泽又不强,不受欢迎糙白地不透明,粗糙,白色。
翡翠研究报告

翡翠研究报告翡翠是一种非常独特和珍贵的宝石,被广泛用于珠宝和玉雕制品中。
翡翠的色彩鲜艳,质地坚硬,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镁铝,加上少量的铬和铁等杂质。
这些成分赋予了翡翠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翡翠的晶体结构紧密有序,硬度高达6.5-7级,仅次于钻石。
它的密度大约为2.6-3.0g/cm³,折射率为1.65-1.67,抛光后具有玻璃般的光泽。
翡翠的颜色有多种多样,包括绿色、白色、紫色、黄色、蓝色等等。
其中,翡翠的绿色是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
翡翠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的铁和铬杂质的含量,其中铁通常使翡翠变成浅绿色,而铬则赋予其深绿色。
此外,自然形成的翡翠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例如云母和硅等,这些杂质也会影响到其颜色和透明度。
翡翠的产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有缅甸、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家或地区。
其中,缅甸的翡翠被誉为“皇后绿”,其颜色鲜艳而饱满,是最为珍贵和受欢迎的。
翡翠在古代就被人们所喜爱和崇拜,很多文明和文化都将其视为吉祥、幸运和权力的象征。
例如,在中国古代,翡翠就是玉的一种,被视为至宝,被用来制作玉器,并被认为具有吉祥祝福的作用。
翡翠的市场价值由其颜色、透明度、纯度和重量等多个因素决定。
在市场上,优质的翡翠可以拍卖到数百万甚至数亿元人民币。
翡翠的鉴别和评价是一个非常专业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准确的仪器和专业的知识。
目前,翡翠的鉴定主要依靠观察颜色、透明度、纹理、密度、抛光和经验判断等方法。
总而言之,翡翠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和珍贵性的宝石,因其独特的颜色、质地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
对于翡翠的研究和鉴定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种宝石,推动翡翠产业的发展。
翡翠基础知识点

翡翠基础知识点翡翠是一种珍贵的矿石,被广泛用于珠宝制作和装饰品制作。
它的鲜艳颜色和坚固耐用的特性使其成为许多人钟爱的宝石。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翡翠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美丽的矿石。
第一步:翡翠的概述翡翠是一种宝石级的矿石,属于硬玉石族。
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其中主要包含镁和铁。
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最常见的颜色是绿色,但也有其他颜色的翡翠,如白色、黄色和紫色。
第二步:翡翠的产地翡翠的主要产地有缅甸、中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地。
缅甸的翡翠因其鲜艳的绿色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皇室绿”。
中国的翡翠也非常有名,尤其是以新疆和缅甸边境地区出产的翡翠。
第三步:翡翠的特性翡翠具有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宝石。
首先,翡翠的硬度较高,一般在6.5-7.0之间,这使得它比较耐磨,不易划伤。
其次,翡翠的密度相对较高,一般在2.6-3.0之间,这使得它比较重,有一定的手感。
此外,翡翠的折射率高,能够产生明亮的光泽。
第四步:翡翠的品质评价翡翠的品质主要通过颜色、透明度、纹理和工艺等方面进行评价。
颜色是评价翡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饱和度高、均匀的绿色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透明度要求较高,越透明的翡翠越受欢迎。
纹理方面,细腻均匀的纹理被认为是最好的。
此外,制作翡翠的工艺也非常重要,精细的切割和打磨能够提升翡翠的美观度。
第五步:翡翠的保养与鉴定为了保护翡翠的美丽和价值,我们需要正确地保养和鉴定它。
首先,翡翠避免与硬物摩擦,以免划伤或损坏。
同时,应避免暴露在极端的温度和化学物质中,以免影响其外观和品质。
对于翡翠的鉴定,尤其是购买时,最好向专业的珠宝鉴定机构寻求帮助,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翡翠。
总结: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了解了翡翠的基础知识点。
翡翠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其产地、特性、品质评价以及保养与鉴定都非常重要。
了解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购买翡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珍惜这种美丽的宝石。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玉的化学成分结构

玉的化学成分结构
玉是一种常见的宝石和装饰品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美丽和珍贵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玉主要分为翡翠和和田玉两种。
这两种玉石在化学成分上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玉石的化学成分结构。
翡翠的化学成分结构
翡翠是一种硬度较高的宝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氢氧化物。
其化学成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硅氧四面体结构:翡翠中含有大量的硅氧四面体结构,这些结构通过氧原子相连,形成了网状结构。
•铝氧四面体结构:除硅氧四面体外,翡翠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铝氧四面体结构,铝原子通过氧原子和硅原子相连,使得翡翠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
•其他元素:除了硅和氧、铝外,翡翠中还含有少量的镁、铬、铁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会影响翡翠的颜色和性质。
和田玉的化学成分结构
和田玉是一种以软玉为主的玉石,主要成分为蛇纹石和透辉石。
其化学成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蛇纹石:蛇纹石是和田玉的主要成分,其化学成分为(Mg, Fe)3Si2O5(OH)4,含有镁、铁、硅、氧等元素,具有纹理清晰的特点。
•透辉石:和田玉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透辉石,透辉石的化学成分为Ca2(Mg, Fe)5Si8O22(OH)2,含有钙、镁、铁、硅、氧等元素,使得和田玉具有特殊的光泽和颜色。
•其他元素:和田玉中还含有少量的锰、铬、钠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和田玉的颜色和性质。
综上所述,玉石的化学成分结构主要包括硅酸盐、氢氧化物、镁、铝、铬、铁等元素,不同种类的玉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结构,决定了它们的颜色、硬度和其他性质。
对玉石的化学成分结构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认识这种美丽的宝石。
翡翠的基础知识

–上述的结构和翠性特征是翡翠区别于其它玉石 的重要标志。
(3)特征吸收光谱
–绿色翡翠在光谱红区 690 - 630 nm附近有三 条阶梯状吸收带,紫区 437 nm 处有一强吸收 线。其它相似玉石均无与翡翠完全相似的吸收 光谱。
–次生色—翡翠形成后在次生作用下形成的颜色,如红色、黄
色、褐色等。 –红、黄、褐色主要是含铁的氧化物所致。
–黑色的成因较复杂,有的是由于含深色碱性角闪石(蓝闪石), 属原生色;有的是受氧化锰污染,属次生色。
(2)光泽: 玻璃光泽 - 油脂光泽。 (3)透明度: 透明确 - 不透明。 (4)折射率: 1.66 - 1.68 , 通常用点测法测试约为1.66 。 (5)荧光: 一般在紫外线长波下呈无 - 弱的白色或浅色荧
(2)“马来西亚玉”
–简称“马玉”,一种在80年代开始出现于市场的仿翡翠制 品。有戒面、马鞍、花牌、耳环、项珠等成品。呈浓艳的 翠绿色,透明度较好外观很象高档翡翠。
–马玉是何种材料,有两种说法: 1)脱玻化绿玻璃 –也称“埃莫利石”( Imori Stone)或“变玉”( Meta
Jade),一种仿半透明至不透明宝石的玻璃新品种。 –鉴别特征: ① 浓艳的翠绿或深绿色,玻璃光泽,断口贝
鉴别特征:
–肉眼观察,为浓艳翠绿色,色形分布不均匀, 透光可见绿色呈丝状或网脉状分布。
–放大观察,石英颗粒呈粒状镶结构,无解理和 翠性特征,绿色围绕石英颗粒边缘分布。
–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或变粉红色。
–硬度6.5~7 ,比重约2.64,折射率约1.54 。
3、翡翠B货的鉴别
翡翠A货、B货、C货的含义 –A货:指天然颜色的翡翠,包括未经任何人工处理或只
翡翠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及其与种或地的关系_黄凤鸣

不透明
13 团块状、 丝状 微透明 绿色 , 具黄色
皮壳
具有细— 中粒状 、 柱状变晶结构 ; 颗粒呈粒状和柱状 , 粒状 颗粒的 粒径为 0. 5~ 1. 5 mm, 呈平直、 齿状镶嵌 接触 , 柱状 颗 粒的长 径为 1. 5~ 4. 0 mm, 平行排 列 ; 局 部可 见硬玉 双 晶 (构造 ) (图版Ⅱ -5) ; 此外可见碎裂结构 , 即中粒 的硬玉颗
第DO2I卷: 10第. 1519期64 /j . cnki . 027jgg . 2000. 01. 002
2000年 3月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Journal of G ems and G emmol og y
V ol. 2 N o. 1 M ar. 2000
翡翠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及其与种或地的关系
的长径 多小于 1 mm, 接触边界呈齿状 ; 局部存在钠 长石的
交代残余结构
主要矿物为 硬玉 , 此外还 有钠长石和 不透明矿物
白干地
3 黄白色 , 具厚 不透明 的皮壳
具 柱状变晶结构 (图版Ⅱ -1)和细粒状变晶结 构 (图 版Ⅱ -2) ; 硬 玉 颗 粒 呈 柱 状 和 粒 状 ,柱 状 颗 粒 的 长 径 多 为 0. 5~
的 长径为 1. 5~ 2. 7 mm; 颗粒杂 乱排列 , 颗 粒接 触边界 呈 物 为 钠 长 石
直线 状和锯 齿状 ; 鲜绿色 团块的 颗粒呈 纤维束 状集合体 和 和 不 透 明 矿
碎粒状集合体 , 结晶方向一致
物
豆种
2 白色 , 可 见脉 不透明 状绿色
具 微粒— 细粒 状变晶 结构和柱 状变晶 结构 ; 硬玉 颗粒呈 粒 状、 柱状 , 粒状颗粒的大小多为 0. 05~ 0. 50 mm , 柱状颗粒
教学翡翠知识点总结

教学翡翠知识点总结翡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翡翠的形成、特性、品质鉴别、市场价值和养护保养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欣赏翡翠,同时也有助于爱好者在购买和收藏翡翠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以下将对翡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和介绍。
第一、翡翠的形成翡翠是一种硅酸盐类的宝石,由于受到地壳构造的影响,矿物中的铬、铁、镁等离子被替代,使得翡翠呈现出美丽的绿色。
翡翠在自然界中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通常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水热交代才能形成。
最常见的翡翠形成地点是在缅甸、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都非常适合翡翠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缅甸的翡翠产量最为丰富,因此也被誉为“翡翠王国”。
翡翠的形成需要大自然长期的作用和调配,因此纯天然的翡翠宝石非常珍贵。
第二、翡翠的特性翡翠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那独特的翠绿色彩,这是由于宝石内部的铬、铁、镁等元素所形成的。
翡翠的硬度在6.5-7.0之间,属于较硬的宝石,但是它的脆性很大,在加工和佩戴时都需要非常小心。
另外,翡翠的质地一般比较干净,没有太多的裂纹和杂质,这也是翡翠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光线照射下,翡翠还会展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非常具有美感。
第三、翡翠的品质鉴别翡翠的品质鉴别主要包括颜色、透明度、纹理和密度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颜色,好的翡翠颜色应该是鲜艳而不偏暗,且要有一定的魅力。
其次是透明度,好的翡翠宝石应该是在透明到半透明之间,能够清晰地看到内部的纹理和色彩。
再次是纹理,好的翡翠宝石纹理应该是细腻而均匀的,没有大面积的瑕疵或者裂纹。
最后是密度,好的翡翠宝石应该相对比较重,质地相对均匀,没有明显的杂质和气泡。
除了这几个方面,翡翠的品质还受到产地、工艺和切工等因素的影响,在购买和鉴别翡翠时,需要全方位地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选购到真正符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翡翠宝石。
第四、翡翠的市场价值由于翡翠的市场价值非常高,因此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收藏家的关注。
翡翠的矿石化学组成与变化规律

翡翠的矿石化学组成与变化规律翡翠是一种具有历史悠久及珍贵的宝石,它既被广泛用于首饰制作,也因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而备受收藏家喜爱。
在了解翡翠的矿石化学组成和变化规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翡翠的特点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
翡翠,是指由钠铁铝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宝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铝镁钠,其颜色主要由铬、铁、钴、镉等元素的存在和氧化态的变化而得以呈现。
翡翠通常呈现出浓郁的绿色,但也有些翡翠呈现出其他颜色,例如白色、竹绿色和紫罗兰色等。
这种宝石因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而备受喜爱,形成了许多人工和天然翡翠的市场。
翡翠的矿石化学组成是由硅酸盐矿物构成的,其中包括主要成分硅酸铝钠镁,还有少量的钾、钙、铁、锰等元素。
翡翠中的主要矿物种类有两种,即石榴石和角闪石。
它们的矿物成分使得翡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翡翠形成的地质条件通常需要在地壳的特定部位,同时涉及高温、高压等条件。
一般来说,翡翠的形成和存在需要地下岩浆和水的相互作用,其中水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
在地壳深度较大的地方,高压和高温作用下,矿物中的硅酸盐溶解在水中,形成高浓度的溶液。
随着地壳的活动和变化,这些溶液从深部岩浆中升华到地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翡翠。
翡翠的颜色变化和矿石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翡翠的颜色主要由其中的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氧化态的变化而决定。
例如,铬离子的存在会使得翡翠呈现出浓烈的绿色,而铁离子则会使得翡翠呈现出浅绿或黄绿色。
此外,镉离子和铬离子的存在也会使翡翠呈现出红色和紫罗兰色。
因此,通过调节翡翠中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氧化态的变化,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翡翠宝石。
除了颜色的变化外,翡翠还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
其硬度通常在7到8级之间,相对较硬,但仍然较易受到刮擦的影响,所以在佩戴和保养时需要小心。
另外,翡翠一般具有良好的晶体形态和结晶方向性,这些特性使得翡翠在雕刻和镶嵌中能够显示出精美的纹理和图案。
总的来说,翡翠的矿石化学组成和变化规律是由其成分中的硅酸钠镁铝盐以及其他颜色相关的金属离子的存在和氧化状态的变化所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
手标本特征
本
号
颜色
透明度
显 微 特 征 结 构
矿物组 成
种或地
1 灰绿色 , 具鲜 微 透 明 至 细粒状变晶结构和柱状变 晶结构 , 裂隙发育 ; 硬玉颗粒呈粒 主 要 矿 物 为
绿色的团块 不透明
状 和柱状 , 粒状 颗粒的 大小多 为 0. 1~ 0. 5 m m, 柱状颗 粒 硬玉 , 次要矿
具不等粒变晶结构 ; 颗粒呈粒状、 柱状 , 粒状颗粒的 粒径为 0. 1~ 1. 0 mm , 柱状颗粒 的长径多为 1~ 3 m m, 颗粒界线呈 平直状或镶嵌状
硬玉 硬玉
豆种 豆种
6 白色底子 , 其 上 分 布有 深 绿 色 的细 脉
和斑点
不透明
7 白色 , 可 见绿 色 眼 球状 体 和 脉 状的 深
变晶结构和不等粒变晶结构 ; 按矿物颗粒之间的 相互关系划分为碎斑结构和交代结构等 ; 按矿物 颗粒受后期作用的状况划分为糜棱结构和碎裂结 构等。而种和地的划分主要依据结构及其与颜色 的关系进行。
表 1给出了所研究的 18块翡翠样品的手标 本和显微镜下特征的详细描述。
表 1 研究样品的手标本特征及显微特征 Table 1 M ac roscopic and micro sco pic features o f studied specimens
具细粒状、 柱状变晶结构 ; 颗粒呈粒状和柱状 , 粒 状颗粒的 粒 径 多 为 0. 5~ 1. 0 mm ,柱 状 颗 粒 的 长 径 多 为 1. 5~
4. 0 mm; 颗粒边界呈平直或齿状
具 交 代 结 构 ; 颗粒 呈 粒 状 和柱 状 ,粒 状 颗 粒 的大 小 多 为 0. 05~ 0. 80 mm , 柱状颗粒的长径多为 1. 0~ 1. 5 mm; 该样 品 中微粒状 颗粒所 占的比 例较大 , 可大 于 50% , 常分 布在 裂 隙或早期 形成的 大颗粒 硬玉之 间 , 大 颗粒硬 玉呈齿 状镶 嵌 , 微粒状硬玉颗粒接触边界不清晰
本文主要利用偏光显微镜仔细观察了翡翠的
结构和矿物组成 , 重点放在结构上 , 结合其它测 试方法 , 如电子探针 , 以总结出影响翡翠 (限研究 样品 )质量的因素。
本文研究的 18块样品是从深圳、 武汉及腾冲 获取的 , 其中 15块为原石 , 3块为成品 (弧面型 宝石 ) , 其产地均为缅甸。
粒破裂成更细的 颗粒
具 中— 细粒 变晶结 构 , 以细 粒为主 ; 大 多数 颗粒的 粒径 为 0. 5~ 1. 0 mm , 颗粒呈弯曲 齿状镶嵌 , 结合紧密 ; 中粒颗粒 具波状消光 , 近于破碎成更细小的颗粒
硬玉 硬玉
白底青种
具 交代结构 , 即 微粒状的 硬玉集 合体交 代早期 形成的 大颗 粒 (细粒— 中粒 )的硬玉
油青种 冰种 白干地
1. 2 研究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特征 在所研究的 18块样品中 , 其中 17块样品主
要由硬玉组成 , 1块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绿辉石 , 次要矿物有长石及不透明矿物等。
硬玉是翡翠最重要的组成矿物。 在镜下 , 硬 玉多呈粒状和柱状 (短柱状和长柱状 )产出 , 也有 呈纤维状产出的硬玉颗粒。 粒状和短柱状硬玉颗 粒多出现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样品中 , 而长柱状 和纤维状硬玉颗粒多出现于样品的绿色部分。 颗 粒大小 (长径 )为 0. 05 mm 至 2. 50 mm 不等 , 常
绿色团块
不透明
底子呈细粒— 中 粒 状变 晶结 构和 碎裂 结构 (图 版Ⅱ -3) ; 颗 粒呈粒状 , 其粒径多为 0. 5~ 1. 5 mm, 界线平直 ; 粒状颗粒 较破 碎 ; 深 绿色脉 体呈微粒 状变晶 结构 , 粒径多 为 0. 05~
0. 10 mm
主要矿物为
硬玉 , 伴有杂 质
豆种
黄凤鸣 古清慧 邹严寒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 武汉 , 430074)⒇
摘 要 详细 研究了 18块样品的成 分和结构 特征 , 最 后总结了 研究样品的 结构和成分 与种或地 的关系。 所
研究的翡翠样品主要由硬玉和绿辉石组成 , 其次还有少量的长石和不透明矿物。主要的结 构类型有粒状变晶结 构 (粗粒状、 中粒状、 细粒状及微粒状 )、 等粒变晶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 柱状变晶结构、 纤维状变晶结 构、 碎 斑结构、 交代结构、 糜棱结构及碎 裂结构等。 翡翠的矿物成分和 结构特征与其 种或地存在 着一定的 对应关系: 透明度高的油青种、 冰种经历了一定的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 , 如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 , 具有纤维状变晶 结构 和微粒状变晶结构等 ; 透明度不太好的种经后期地质作用改造不明显 , 多具细粒状变晶结构 和碎斑结构 ; 而透 明度差的豆种一般未经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 , 多具不等粒变晶结构、 中粒状变晶结构、 柱状变晶结构和碎 裂结 构等。 所有具脉状、 斑点状和团块状绿色的 样品中 , 绿 色部分的颗粒相对 较细 , 多呈微 粒状变晶结构或纤 维状 变晶结构。 另一方面 , 在结构相似的条件下 , 矿物成分 较单一的翡翠样品 种相对较好 , 而含有其它矿物如 长石 及不透明矿物等的翡翠样品种相对较差。
1 研究样品的结构及成分特征
1. 1 研究样品的结构特征 在宝石学中 , 结构是指组成多晶质天然宝
(玉 )石和人造宝石材料的矿物颗粒的大小、 形态 及其相互关系 [ 2]。
翡翠是一种区域变质岩 , 其形成经历了多期 的 地质作用 , 如变质重结晶作用 (高压低温 )、 动 力变质作用 (剪切力、 扭应力的持续作用 )及交代 变质作用 (后期热液侵入和压力作用 ) [ 3] , 因而形 成了其复杂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4~ 11 ]。
1. 5 mm, 粒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0. 5~ 1. 0 mm; 可 见长柱 状颗粒碎裂成小颗粒 , 粒状颗粒接触边界呈直线
硬玉
豆种
4 白色 5 深绿色
微透明 不透明
具 微 粒 — 细 粒 状 变晶 结 构 ;颗 粒 大 小不 一 ,多 为 0. 05~ 0. 50 mm; 局部颗粒较破碎 , 具碎裂结构 , 颗粒之间 的界线 呈弯曲状
的长径 多小于 1 mm, 接触边界呈齿状 ; 局部存在钠 长石的
交代残余结构
主要矿物为 硬玉 , 此外还 有钠长石和 不透明矿物
白干地
3 黄白色 , 具厚 不透明 的皮壳
具 柱状变晶结构 (图版Ⅱ -1)和细粒状变晶结 构 (图 版Ⅱ -2) ; 硬 玉 颗 粒 呈 柱 状 和 粒 状 ,柱 状 颗 粒 的 长 径 多 为 0. 5~
豆种 , 油青种
花青种
16 深绿色 17 淡绿色 18 白色
微透明
半透明至 微透明
不透明
具有纤维状变晶结构 ;纤维状硬玉颗粒的 长径多小于 1. 5 mm, 呈放射状、 束状分布 , 颗粒之间的界线不清 ; 纤维 之间分布有微粒 状硬玉颗粒
具有 纤维状变晶结构 ; 颗粒 呈纤维状 , 其集合 呈束状分布 , 颗粒之间的界线 不明显
硬玉
主要矿物为 硬玉 , 还有极 少量的不透 明矿物
主要矿物为 硬玉 ; 黄色皮 壳由铁质矿 物和钠长石 (推测 )组成
豆种 白干地
花青种
14 团块状、 丝状 墨 绿 色 和白 色
15 白色 , 带脉状 鲜绿色
半透明至 不透明
不透明至 微透明
墨 绿色团块 和绿色 脉体具 微粒状 变晶结 构 ; 颗 粒粒径 多小 于 0. 05 mm , 而浅 色较粗 的底子 具细 粒状变 晶结 构 , 颗 粒 的粒径多为 0. 2~ 0. 5 mm
⒇ 收稿日期: 1999-10-08 第一作者简介: 黄凤鸣 , 女 , 1965年生 , 讲师 , 沉积学专业 , 主要从事宝石学教学工作。
· 7·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通过详细的显微镜观察 ,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 果 , 根据组成矿物的绝对大小、 相对大小、 形态、 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矿物颗粒受后期作用的 情况 , 所研究的 18块样品的主要结构类型如下: 按矿物颗 粒的绝对大小 划分为粗粒状变 晶结构 (大于 2 mm )、 中粒状变晶结构 ( 1~ 2 mm)、 细粒 状 变晶结构 ( 0. 1~ 1 mm )、 微粒状变晶结构 (小 于 0. 1 m m) ; 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划分为等粒
硬玉
豆种
8 白色
不透明
具细粒状变晶结构 ; 颗粒多为粒状 , 少量柱状 , 颗粒 粒径多 主 要 矿 物 为 白干地
为 0. 4~ 1. 0 m m
硬玉 , 含有杂
质
· 8·
黄凤鸣等: 翡翠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及其与种或地的关系
9 深绿色
不透明
10 褐黄色
微透明
11 黄白色 , 带绿 微透明 脉
12 白色
的 长径为 1. 5~ 2. 7 mm; 颗粒杂 乱排列 , 颗 粒接 触边界 呈 物 为 钠 长 石
直线 状和锯 齿状 ; 鲜绿色 团块的 颗粒呈 纤维束 状集合体 和 和 不 透 明 矿
碎粒状集合体 , 结晶方向一致
物
豆种
2 白色 , 可 见脉 不透明 状绿色
具 微粒— 细粒 状变晶 结构和柱 状变晶 结构 ; 硬玉 颗粒呈 粒 状、 柱状 , 粒状颗粒的大小多为 0. 05~ 0. 50 mm , 柱状颗粒
底子 具细— 中粒状、 柱状变晶结构 ; 颗粒呈粒状、 柱状 , 粒 状颗粒的粒径多 为 0. 5~ 2. 0 mm , 柱状颗 粒的长径多为 2~ 4 mm, 颗粒边界呈直线 ; 绿色的脉具碎斑结构 (图版Ⅱ -6)
墨绿色团块 的主要矿物
为绿辉石 ; 浅 色地子的主
要矿物为硬 玉
主要矿物为
硬玉 , 极少量 杂质
关键词 翡翠 种 结构 矿物组成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 用 分类号 P619. 28
翡翠是 一种主 要由含钠 的碱性辉 石 (硬 玉、 钠铬辉石和绿辉石等 )组成的宝石级多晶质集合 体材料 , 是一种辉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