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周瑜人物形象分析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
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周瑜人物形象分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篇1(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
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
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
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
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
但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
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
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
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
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
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
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
这就是周瑜的主要特点。
(二)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给他笔下的周瑜安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让他在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结构纽带作用。
赤壁之战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规模宏大的重要战役。
这一次战役集合了曹、刘、孙三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也就是集合了三方面众多的谋臣武将,使他们各施谋略、各显威风,展开了政治的、军事的、明的、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展示了宏伟壮观的奇特历史场面。
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人物,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的行动贯穿起来,从而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推进情节的发展。
对周瑜的人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

对周瑜的人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周瑜是个超酷的人物!我告诉你,他真的是个超级英雄。
哇!他不仅很聪明,而且超级勇敢!每次想到他,我就像在看一个超级无敌的动画片一样激动!
首先,周瑜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呢。
他帮孙权打败了曹操,这可不是普通的事情哦。
记得那次赤壁之战吗?哇!那场战斗就像一部大片,周瑜在里面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英勇!他和诸葛亮一起合作,真是太棒了!
有一天,我问妈妈:“妈妈,周瑜真的那么厉害吗?”妈妈笑着说:“当然了,周瑜不仅聪明,还很勇敢。
他用了一些聪明的计策,才赢了那场大战。
”哇,我当时都惊呆了!原来周瑜不仅打仗厉害,还很有智慧呢!
我还记得我们在学校里学到周瑜的故事,老师讲述了周瑜如何设计了火攻,真的太精彩了!老师说,周瑜把船上的草堆点燃,结果把敌人的船都烧掉了,这个计划真是太厉害了!同学们都目瞪口呆,纷纷赞叹周瑜的聪明才智。
周瑜不仅在打仗方面很出色,在管理和策略方面也很了不起。
每次听到这些,我的心都像小鸟一样飞翔起来,觉得周瑜简直就是天才!他和诸葛亮的关系也特别好,两人就像最好的朋友一样互相帮助,共同奋斗。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我扮演了周瑜。
哇,真是太有趣了!我戴上了纸做的头盔,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站在“战场”上,就像真的周瑜一样!我的小伙伴们都说我演得特别像,哈哈,我觉得自己真的成了小小的周瑜了呢!
总的来说,周瑜是一个超级无敌的英雄。
他不仅有智慧,还有勇敢的精神。
他的故事就像一本精彩的书,让我每次读到都会觉得很兴奋。
每次想到周瑜,我就像拥有了一
种无穷的力量,感觉自己也能变得超级强大!所以,我真的很喜欢周瑜,觉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终极英雄!。
周瑜的人物性格如何

周瑜的人物性格如何周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三国时期孙权的重要谋士与武将。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备受人们的赞赏与尊重。
周瑜的人物性格展现了他的智勇与忠诚,使他成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周瑜的人物性格如何。
首先,周瑜是一个机智过人的人。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在紧要时刻作出明智的决策。
在赤壁之战中,他与诸葛亮合作,采用连环计破敌之策,最终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这一战略的成功凸显了周瑜的机智和决策能力。
他能够瞬间分析形势,找到战局的关键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周瑜的机智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被后世称为“江东的智星”。
除了机智外,周瑜还是一个勇敢果断的人。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气和果断的决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赤壁之战中,当曹操派人前来招降他时,他毅然拒绝,并坚定地选择了抵抗到底。
这种勇敢和果断不仅得到了他手下将士的尊重,也使他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周瑜的勇气和果断性格使他在动荡的时代中能够面对挑战,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
周瑜还是一个忠诚的人。
在官渡之战之后,刘备曾派使者前来招揽他,但周瑜毅然拒绝了这一诱惑,坚守自己对孙权的忠诚。
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永远将国家和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周瑜的忠诚使他得到了孙权的绝对信任,并且与孙权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江东国。
另外,周瑜还兼具温文尔雅的一面。
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文人武将,擅长音乐和吟诗。
他文采飞扬,思想深邃,被后世誉为“东方的文宗”。
周瑜的温文尔雅使他在与人交往时显得和善而谦逊,也使他在江东的民众中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综上所述,周瑜是一个极具智勇和忠诚的人物。
他的机智和决策能力使他成为了战场上的杰出将领,他的勇气和果断性格使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地前行,他的忠诚和温文尔雅使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周瑜的人物性格无疑影响了他的一生,也为后来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特点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特点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草船借箭》中的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奸诈、心机深沉且妒忌心强烈的人。
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计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最后却被诸葛亮的才智成功化解,可见周瑜的才智也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特点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1《草船借箭》中周瑜的特点
1、机智过人,借助局势向诸葛亮提出要求让其限时造出来10万只箭。
2、心肠狠辣,在诸葛亮答应之后要其立下军令状,完不成要受罚。
3、阴险狡猾,用小手段给诸葛亮制造了不少麻烦。
4、嫉妒心比较重,之所以向诸葛亮发难,也是因为有着看诸葛亮名声显赫不服气的原因。
反之,诸葛亮则表示的更加豁达一些。
2周瑜简介
历史上的周瑜和《草船借箭》中的周瑜完全不同。
周瑜是汉末时期东吴名将,出身大族,是庐江周氏子弟。
周瑜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小说《三国演义》里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对历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较大的改动,并虚构了较多的情节,从而给众人留下诸葛亮宽厚大度,周瑜小气不能容人的印象。
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_描写作文

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英雄无数,虽然不是人人都流芳百世,但是他们的智谋和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希望对大家有用~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评价】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
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
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颁奖词】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
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
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
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
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
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
建安七年,曹操1 / 12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
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
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
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
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
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
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
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获奖名片】浊世清莲【评价】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
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我眼中的周瑜250字作文

我眼中的周瑜250字作文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都督,是三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每当人们谈起周瑜时,都会不住地说:可惜啊,可惜,那么好的一个人才,却因为嫉妒而毁了自己。
《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喻户晓,人人爱读。
在小说中,周瑜是一个小鸡肚肠的,一心只想着陷害孔明的卑鄙小人。
其实,在历史长河中,在我眼中,周瑜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周瑜还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军事家。
当年,曹操气势汹汹地率大军南下,大有一统江山的气概。
虽然很着急,虽然敌众我寡,但是他不慌乱,和黄盖精心演出了一出苦肉戏诈降,在赤壁之战中,让黄盖率领着装满易燃物的小船假装投降,直逼曹军水寨。
曹操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场计谋,等反应过来的时候,火光漫天,大火四起,活生生的一顿“烤魏军”。
使得曹操此后再也无力南下,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一仗,是周瑜一生中最光鲜亮丽的一笔,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这样有修养的音乐家,这样有才干的军事家,竟然身长八尺,容貌伟岸,气质潇洒,仪容清秀!试问,这样的公瑾,谁不爱呢?。
正史上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史上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正史上周瑜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正史上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
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
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
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著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
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
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
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
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
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
形容周郎 气度

形容周郎气度
周郎,即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被形容为气度恢宏、雅量高致的人物。
他的气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绘:
1. 胸怀宽广:周瑜有着开阔的胸怀,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和人才。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并且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
这种宽广的胸怀使他在领导才能上表现得非常出色,能够团结和带领众多将领共同作战。
2. 风度翩翩:周瑜的风度翩翩,举止得体,有着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他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从容自信、镇定自若的态度,即使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也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3. 善于交际:周瑜善于与人交往,能够与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善于用言语和行动来安慰和鼓励他人。
这种善于交际的能力使他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综上所述,周瑜的气度可以被形容为宽广、高雅、从容和善于交际。
这些优秀的品质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寄语: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代大词人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不知道引发了多少人对三国的向往,孔明羽扇轻挥却百万雄师,周郎雄姿英发气质出众,在运筹帷幄之间局数已定,或许这是我们钟爱三国的原因,它太精彩了,一边是呼声震地的千军万马,一边是紧锣密鼓的政治阴谋,一出出阴谋与计策每日上演着,这样一个乱世产生了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爱恨交织的人物。
今天要介绍的人物,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周瑜。
说到周瑜,我们能想到很多关于他的歇后语:“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等,有趣的是,在三国里作为东吴政权的军师,他常常和蜀汉政权的智多星诸葛孔明对阵,在神机妙算的诸葛先生面前,周瑜小心眼,嫉妒心强,而后人也多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于是在后人的眼里周郎就是衬托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的炮灰。
可是,历史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的这样吗?小说家之言不可尽信,在历史上周瑜可是一位颜值和人品俱佳的牛人。
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程普评价过他:“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便对他不服,并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以致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小说里说他气量狭小纯属不实之言,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在其它三
国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有关周瑜“量窄”的记载。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周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出身士族,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可以说是当时很多女性同胞倾慕的对象,拥有大批女粉丝的周瑜,不仅出身不错还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因为太受女性欢迎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于是女生们为了吸引他的注意故意弹错琴。
他是孙策的连襟,出现在孙权执政初期,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某种程度,他不是孙权的下属,而是孙权的主心骨,孙权对他有某种依赖和无条件的信任。
周瑜主战,保全东吴基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是时,孙权对自己还没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对周瑜很是感激。
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
自从孙策去世,周瑜成为江东军事第一人,赤壁之战崭露头角。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
千年之后,苏子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那时一桩桩的往事。
建安十三年,这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
大敌当前,孙权内部发生了矛盾,主站和主和两种声音充斥朝堂,一时间孙权难以定夺,鲁肃建议主公召回周瑜,请他来分析分析局势。
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极为详细分析了曹操此次远征的利弊,指出曹操此次南征,车马劳顿,士兵疲乏又水土不服,加之粮草缺乏不善水战,曹军战斗力无疑被削弱很多,进而又分析了曹军的军事力量,周瑜的一番言论得到孙权的肯定和采纳。
最后,周瑜自荐以三万精兵抵抗曹军,孙权这才下定决心,颇有破釜沉舟之势。
周瑜和程普等率三万人抗曹,不料两军在赤壁相遇,短兵相接之间,曹军因为水土不服、不谙水性等原因,竟节节败退,随后曹军退至江北。
周瑜与刘备的军队在南岸设营,与曹军形成对峙之势。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
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役,这一战着实让周瑜风光了一把,在小说里,因为作者拥刘的思想,而不得不贬周瑜,将其说成是个心胸、气量狭小的人,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英明。
历史上的周郎,不仅一表人才,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小乔,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话,他德才兼备,对赤壁之战条分缕析,运筹帷幄颇见军事大家的风范,连大唐第一才子李白也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对周瑜的智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人无完人,随说周瑜也有缺点,但不是像小说中的那样,小肚鸡肠眼里容不得人,性度恢廓,谦让服人,又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先生的炮灰,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笨得出奇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