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命题常考考点及易错点(一)
中考数学考点大串讲(北师大版):勾股定理必刷易错30题(解析版)

专题01勾股定理(易错30题3种题型)一、探索勾股定理1.(2023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在ABC 中,5AB AC ,6BC ,D 是BC 的中点,则ABC 的面积为()A .12B .24C .10D .20【答案】A【分析】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证明224,3,CD BD AD AC CD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5,6AB AC BC ,∴223,4,CD BD AD AC CD ∴116412.22ABC S BC A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证明CD BD 是解本题的关键.2.(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A .13B .14C .15D .26【答案】A 【分析】分别设正方形F 、G 、E 的边长为x 、y 、z ,由勾股定理得出29x ,26y ,222z x y ,即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为2z .【详解】解:如图,分别设正方形F 、G 、E 的边长为x 、y 、z ,则由勾股定理得:2358x ,2235y ,222z x y ,即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为:28513z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23春·辽宁营口·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CE 平分ACB 交AB 于点E ,CF 平分ACD ,EF BC ∥,EF 交AC 于点M ,若5CM ,则22CE CF ()A .75B .100C .120D .125【答案】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ECF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222CE CF EF ,进而可求出22CE CF 的值.【详解】解: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12ACE ACB ,12ACF ACD ,即1()902ECF ACB ACD ,EFC 为直角三角形,又EF BC ∥∵,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ECB MEC ECM ,DCF CFM MCF ,5CM EM MF ,10EF ,由勾股定理可知222100CE CF EF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证明出ECF △为直角三角形.4.(2023春·安徽合肥·八年级校考期中)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4,5,7a b c ,则ABC 的面积为.【答案】46【分析】作CD AB 于点D ,设AD x ,则7BD x ,先根据2222AC AD BC BD 求出x ,再求出C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作CD AB 于点D ,设AD x ,则7BD x ,由勾股定理得,2222AC AD BC BD ,∴ 2222547x x ,解得297x =,∴22222986577CD AC AD,∴ABC 的面积为∶1186746227AB CD .故答案为:46.【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222 a b c .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2023春·海南海口·八年级统考开学考试)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4BC ,分别以AB AC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12S S .【答案】2π【分析】根据半圆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知12S S 等于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详解】解:2222121111228228AB AC S AB S AC ,所以 2221211288S S AC AB BC ,故答案为:2π.【点睛】此题根据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证明: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重在验证勾股定理.6.(2022秋·山东泰安·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零件(ABC ,其中90ACB ),放置在一凹槽内,三个顶点A 、B 、C 分别落在凹槽内壁上,已知90ADE BED ,测得3cm 4cm AD BE ,,该三角形零件的面积为2cm .【答案】12.5/1122/252【分析】先证明ACD CBE ≌得到4cm CD B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5cm AC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90ACB ,∴90DCA ECB ,∵90ADE BED ,∴90DAC DCA ,∴DAC ECB ,又∵AC CB ,∴ AAS ACD CBE △≌△,∴4cm CD BE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5cm AC AD CD ,∴2112.5cm 2ABC S AC BC △,∴该三角形零件的面积为212.5cm ,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证明ACD CBE ≌得到4cm CD BE 是解题的关键.7.(2023春·湖北恩施·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5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且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为格点四边形.(1)求AD 的长;(2)仅用无刻度的直尺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E ,并简单说明理由.【答案】(1)5(2)见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选取格点,,,F H G M ,作射线,MF GH ,两射线的交点为I ,连接CI 交AD 于点E ,则点E 为所求的点.【详解】(1)解:由图可知,AD 是直角边分别为3,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故22345AD (2)解:选取格点,,,F H G M ,作射线,MF GH ,两射线的交点为I ,连接CI 交AD 于点E ,则点E 为所求的点.取格点,K L ,∵4,3,90IK AL CK DL CKI DLA∴IKC ALD△≌△KIC DAC90DAC ACE KIC ACECE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相关数学结论是解题关键.8.(2023春·广西贺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Rt ABC △中,90C ,AM 是中线,MN AB ,垂足为点N ,求证:222AN BN AC .【答案】见解析【分析】在直角三角形BNM 和ANM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222BN BM MN ,222AN AM MN ,然后得到22222222()()BN AN BM MN AM MN BM AM ;又在直角三角形AMC 中,222AM AC CM ,代入前面的式子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证明:MN AB ∵于N ,222BN BM MN ,222AN AM MN 2222BN AN BM AM ,又90C ∵,222AM AC CM 22222BN AN BM AC CM ,又BM CM ∵,222BN AN AC ,即222AN BN A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线;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23秋·河南南阳·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的点F 处,若5AE ,3BF ,求CD 的长【答案】9【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5EF AE ,再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5EF AE .∵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90B Ð=°,AB CD ,∴2222534BE EF BF ,∴549CD AB AE BE .即CD 的长为9.【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10.(2023春·陕西商洛·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一文物C (看作一点)被探明位于地面A 点垂直往下36米处,由于A 点下有障碍物,考古人员不能垂直下挖,他们从距离A 点15米的B 处斜着挖掘,已知障碍物不在线段BC 上,则要取出文物C 至少要挖()A .39米B .3119米C .42米D .51米【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4,4890AB AC BAC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14,4890AB AC BAC ,,∴2222153639BC AB A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2023春·河北保定·八年级校考期中)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在用弦图验证勾股定理时,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A .ABH EFGHS S 正方形△B .ABCD EFGH S S 正方形正方形C .4ABH EFGH ABCDS S S 正方形正方形△D .2ABH ABCD EFGHS S S 正方形正方形△【答案】C 【分析】设DE AH BG CF a ,AE BH CG DF b ,根据题意求出224ABH EFGH S S a b 正方形 ,22ABCD S a b 正方形,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设DE AH BG CF a ,AE BH CG DF b ,∴ 2221442ABH EFGH S S b a ab a b 正方形 ,22222ABCD S AD DE AE a b 正方形,∴4ABH EFGH ABCD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12.(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 表示的数是()A .1B .2C .3D .5【答案】B 【分析】由于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可知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 的长,即可得到B 点表示的数.【详解】解:∵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在等腰直角OAB 中,22112O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根据四边形OABC 为正方形判断出OAB 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河南新乡·八年级统考期中)《九章算术》卷九中记载: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四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译文:今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的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4尺,牵着绳索(绳索头与地面接触)退行,在距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问绳索长是()A .5尺B .6尺C .8尺D .10尺【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得,绳索,木桩形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绳索长.【详解】解:设绳索长为x 尺∴根据题意得: 22248x x 解得10x .∴绳索长为10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4.(2023春·重庆忠县·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这是某种牛奶的长方体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12cm ,插吸管处的出口到相邻两边的距离都是1cm ,为了设计配套的直吸管,要求插入碰到底面后,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 至5cm 间(包括3cm 与5cm ,不计吸管粗细及出口的大小),则设计的吸管总长度L 的范围是.【答案】16cm 17cmL 【分析】当吸管与长方体上、下底面垂直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短,为12cm ,则15cm 17cm L ;如图,当吸管底端位于点A 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长,经过点A ,D ,E 的截面如下图1,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得,5cm DE ,Rt ADE △中,13cm AE ,则16cm 18cm L ;综上,吸管垂直于底面时外露的部分最长,底端底端位于点A 时,外露的部分最短,所以吸管长度范围为16cm 17cm L .【详解】解:当吸管与长方体上、下底面垂直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短,为12cm ,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 至5cm 间,则15cm 17cm L ;如图,当吸管底端位于点A 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长,经过点A ,D ,E 的截面如下图1,如图2为长方体上底面,5cm DG ,4cm CG ,1cm EH CH JG ,∴4cm DJ DG JG ,3cm JE GH CG CH ,∴225cm DE DJ JE .如图1,Rt ADE △中,222212513(cm)AE AD DE ,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 至5cm 间,则16cm 18cm L ;综上,吸管垂直于底面时外露的部分最长,底端位于点A 时,外露的部分最短,所以吸管长度范围为16cm 17cm L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截面图,勾股定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熟练勾股定理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5.(2023春·广东惠州·八年级校考开学考试)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把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12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EF △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详解】解:在Rt AEF 中,222213125AE EF AF ,∴110251232AEF S AE AF ,∴阴影部分的面积430120 .故答案是: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16.(2023春·全国·八年级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 的边AD 在数轴上,若点A 与数轴上表示数1 的点重合,点D 与数轴上表示数4 的点重合,1AB ,以点A 为圆心,对角线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与数轴负半轴交于一点E ,则点E 表示的数为.【答案】110 /10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度,进而求得该点与点A 的距离,再根据点A 表示的数为1﹣,可得该点表示的数.【详解】解:在长方形ABCD 中,1(4)31AD AB CD ,,∴22223110AC AD CD ,则点A 到该交点的距离为10,∵点A 表示的数为1 ,∴该点表示的数为:110 ,故答案为:11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17.(2023秋·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1)如图1所示的大正方形,是由两个正方形和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可以得到的数学等式是_______;(2)将图1中两个阴影的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切开,则可以得到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大正方形时,中间空白图形是边长为c 的正方形.试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中间正方形的面积,并探究a b c 、、之间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3)应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6和8,求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答案】(1)2222()a b ab a b (2)222c a b(3)245【分析】(1)空白部分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空白部分也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2)中间的是边长为c 的正方形,因此面积为2c ,也可以从边长为()a b 正方形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3)利用(2)中等式求出斜边,再利用面积法求出结果.【详解】(1)解:方法一:空白部分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即22a b ;方法二:空白部分也可以看作边长为()a b 的面积,减去两个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面积,即2()2a b ab ,由两种方法看出2222()a b ab a b ,故答案为:2222()a b ab a b ;(2)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c ,因此面积为2c ,也可以看作从边长为()a b 的面积减去四个两条直角边分别a 、b 的面积,即22()2c a b ab ,整理得:222c a b ;(3)∵6a ,8b ,∴斜边226810c ,∴斜边上的高为6824105 ,答:斜边的长为245.【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勾股定理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利用面积得出等量关系.18.(2023春·山西忻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与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我国是最早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古代印度、希腊、阿拉伯等许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证明了勾股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勾股数组,在课本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以下是毕达哥拉斯等学派研究出的确定勾股数组的两种方法:方法1:若m 为奇数 3m ,则a m , 2112b m 和2112c m 是勾股数.方法2:若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 n m n ,则22a m n ,2b mn ,22c m n 是勾股数.任务:(1)在以上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证明以a ,b ,c 为边长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2)学校园林设计师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兰花,已知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勾股数,较短的直角边长为7m ,要求在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需要摆放一盆兰花,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间隔1米摆放一盆兰花,请你计算出总共需要的兰花数量.【答案】(1)见解析(2)总共需要兰花220盆【分析】(1)方法一:21(1)02m c a ,10c b 得c a ,c b ,进行计算得222221=(1)2a b m c,即可得;方法二:先求出a 、b 、c 的平方,即可作答,(2)根据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勾股数,较短的直角边长为7m 得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m 24m 25m ,,,则方形AHFD 的边长为31m ,正方形BCEG 的边长为25m ,根据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需要摆放一盆兰花,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间隔1米摆放一盆兰花,即可得正方形AHFD 上摆放兰花的盆数,方形BCEG 上摆放兰花的盆数,即可得【详解】(1)解:方法一:∵ 222111121(1)0222c m m m c m a m,10c b ,∴c a ,c b ,222224222211(+21)=1(121)42a b m m m m c m ,∴a ,b ,c 为边长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方法二:∵22a m n ,2b mn ,22c m n ,∴424222m m a n n ,2224b m n ,422242c m m n n ,∴222 a b c ,∴a ,b ,c 为边长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2)解:∵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勾股数,较短的直角边长为7m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m 24m 25m ,,,∴正方形AHFD 的边长为:7+24=31(m),正方形BCEG的边长为:25m,∵在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需要摆放一盆兰花,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间隔1米摆放一盆兰花,∴正方形AHFD上摆放兰花的盆数为:32+31+31+30=124(盆),正方形BCEG上摆放兰花的盆数为:244=96(盆),∴总共需要的兰花数量为:124+96=220(盆),答:总共需要兰花220盆.【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这些知识点.19.(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问题情境:勾股定理是一个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下面利用拼图的方法探究证明勾股定理.定理表述:(1)请你结合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叙述勾股定理(可以选择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叙述);尝试证明:(2)利用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构造出如图2的直角梯形,请你利用图2证明勾股定理.定理应用:(3)某工程队要从点A向点E铺设管道,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直接沿着线段AE铺设,需要绕道沿着矩形的边AB和BC铺设管道,经过测量16BE 米,已知铺设每米管道需资金1000元,请你帮助工AB 米,12程队计算绕道后费用增加了多少元?【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8000元【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进行求解;(2)根据等积法可进行求解;(3)利用勾股定理可进行求解.【详解】解:(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2) 21122S a b a b a b 梯形,2ABE ABCS S S 梯形211222c ab 212c ab ,∴221122a b c ab ,∴222 a b c ;(3)在Rt ABE △中,2220AE AB BE ,∴ 16122010008000 (元);答:增加了800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2023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 ,B ,点C 是与BA 方向成直角的AC 方向上一点,测得18m,30m AC BC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答案】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24m【分析】直接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90,18m,30m BAC AC BC ,∴ 2222301824m AB BC AC ,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24m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三、勾股定理的应用21.(2023秋·安徽芜湖·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18cm AB ,12cm BC ,10cm BF ,点M 在棱AB 上,且6cm AM ,N 是FG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M 爬行到点N ,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A .20cmB .2106cmC . 12234cmD .18cm【答案】A 【分析】利用平面展开图有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MN 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1,∵18cm AB ,12cm BC GF ,N 是FG 的中点,∴16cm 2FN FG ,∴ 18612cm BM , 10616cm BN ,∴ 22121620cm MN ;如图2,∵18cm AB ,12cm BC GF ,N 是FG 的中点,∴16cm 2FN FG ,∴ 186618cm PM ,10cm NP ,∴2218424210610MN .∵202106 ,∴蚂蚁沿长方体表面从点M 爬行到点N 处的最短路程为20cm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的最短路径问题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展开图有两种情况分析得出是解题关键.22.(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A .25海里B .30海里C .40海里D .32海里【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且东北和东南的夹角为90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1.5小时和速度可以计算AC ,BC 的长度,在直角ABC 中,已知AC ,BC 可以求得AB 的长.【详解】解:如图,作出图形,因为东南和西南的夹角为90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16 1.524(km)AC ,121.518(km)BC ,则2222241830(km)AB AC BC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题中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并且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 是解题的关键.23.(2023春·河南信阳·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笔记本电脑的张角大小的实践探究活动.如图,当张角为BAF 时,顶部边缘B 处离桌面的高度BC 为7cm ,此时底部边缘A 处与C 处间的距离AC 为24cm ,小组成员调整张角的大小继续探究,最后发现当张角为DAF 时(点D 是点B 的对应点),顶部边缘D 处到桌面的距离DE 为15cm ,则底部边缘A 处与E 之间的距离AE 为()A .20cmB .18cmC .12cmD .10cm【答案】A 【分析】勾股定理解Rt ABC △得出25cm AB ,勾股定理解Rt ADE △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247AC BC ,,在Rt ABC △中, 2225cm AB AC BC ,∵AB AD 25 ,15DE ,在Rt ADE △中, 2222251520cm AE AD DE,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2023春·四川南充·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 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底部8m 处,则这棵在折断前(不包括树根)长度是.【答案】16m /16米【分析】根据大树折断部分、下部、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m ,8m 6BC AC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6810AB (米).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0616 (米).故答案为:16m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5.(2023春·湖北咸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一梯子AB 斜靠在竖直的墙AO 上,测得5m AO ,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m ,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沿水平方向向外滑动1m ,梯子到CD 的位置,则梯子的长度为m .【答案】41【分析】设m BO x ,利用勾股定理用x 表示出AB 和CD 的长,进而求出x 的值,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详解】解:设m BO x ,由题意得:1m AC ,1m BD ,5m AO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5AB AO OB x ,在Rt CO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2222511CD CO OD x ,∴ 22225511x x ,解得:4x ,∴ 22225441m AB AO BO ,即梯子AB 的长为41m .故答案为:4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6.(2023秋·八年级课时练习)《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其中记载了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设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根据题意列方程为:.【答案】 222310x x 【分析】设折断处离地面x 尺,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设折断处离地面x 尺,根据题意可得:2223(10x)x ,.故答案为:2223(10x)x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2023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8cm AB ,12cm B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A 运动,速度是2cm /秒;点Q 从点C 出发沿C B A D C 运动,速度是4cm /秒,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秒.(1)当1t 时,连接PQ ,PQcm ;(2)若P 、Q 两点第一次相遇时,t秒;第2次相遇时,t 秒.【答案】1010310【分析】(1)先求得8216BP ,12418BQ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根据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得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再求出第二次相遇的时间即可.【详解】解:(1)当1t 时,8216BP ,12418BQ ,∴226810PQ ,故答案为:10(2)若P 、Q 两点第一次相遇时,10812243t (秒),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 202812243,故P 、Q 两点第2次相遇时,10201033t(秒)故答案为:103;10.【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抓住“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是解题关键.28.(2023秋·河南郑州·八年级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校考开学考试)如图,长方体的长15cm BE ,宽10cm AB ,高20cm AD ,点M 在CH 上.且5cm CM .(1)求线段DM的长;(2)一只蚂蚁如果耍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答案】(1)55DM(2)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CD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性质求出10(2)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利用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根据立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情况分类讨论进行进行比较.【详解】(1)解:10CM ,AB CD∵,52222,10555DM CD CM线段DM的长为55.(2)解: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1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cm,高为20cm,点B离点C的距离是5cm22AM2010525cm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2个图:22AM20510529cm只要把长方体的上表面剪开与左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个图32220105537cmAM∵25529537∴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拓展应用,“化曲面为平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29.(2020秋·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巷子宽5米,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C 为3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ED 为2米,则CB 的长度为多少?【答案】CB 的长度为2米.【分析】根据勾股定理222AC BC AB ,222BD DE BE ,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得,222AC BC AB ,222BD DE BE ,∵AB BE ,∴2222AC BC BD DE ,∴ 2222352BC BC ,∴2BC ,答:CB 的长度为2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30.(2023春·云南昭通·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 为某街心花园的平面图,经测量50m AB BC AD ,503m CD ,且90B Ð=°.(1)试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射线BA 为公园的车辆进出口道路(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工作人员想要在点D 处安装一个监控装置来监控道路BA 的车辆通行情况,且被监控的道路长度要超过65m .已知摄像头能监控的最大范围为周围50m (包含50m ),请问该监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2 1.4 ,3 1.7 )【答案】(1)直角三角形,见解析(2)符合要求,见解析【分析】(1)根据90B Ð=°,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2)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作A 点关于DE 的对称点A ,连接DA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45BAC ,根据90DAC ,则45DAE ∠,三角形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可推出AA ,即可.【详解】(1)解:(1)ACD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90B Ð=°,50m AB BC AD ,∴在Rt ABC △中222AB BC AC ,∵25000AC ,∵22502500AD , 25037500CD ,∴227500AD AC ,∴22AD AC CD ,∴CAD 是直角三角形.(2)符合要求,理由如下: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作A 点关于DE 的对称点A ,连接DA ,∴90DEA ,∵90B Ð=°,AB BC ,∴45BAC ,∵90DAC ,∴45DAE ∠,∴DE AE ,∴在Rt DEA V 中222DE EA AD ,∴222500AE ,∴252AE ,∴50270m AA ,∵70m 65m ,∴该监控装置符合要求.。
中考数学最易出错知识点

中考数学最易出错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很多同学在中考数学上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对一些基础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深或者没有掌握好。
下面是中考数学中易出错的一些知识点:1.分数与小数的转化:数学中经常要涉及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很多同学容易混淆分数与小数的概念,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中考前应该掌握好这两种数的转化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相互转化。
2.基本运算符的混淆:加减乘除是数学必不可少的基本运算符,但是有些同学容易混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和减法,这样可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3.几何图形的认识:中考数学中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些同学容易混淆各种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例如,容易混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导致在解题过程中错用了相关的性质,使得计算结果出错。
所以在中考前,应该将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都整理清楚,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解题中。
4.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的混淆: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是数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学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导致在解题过程中错误地应用了相关性质和定理。
在中考前,应该将空间几何和平面几何的性质和特点都整理清楚,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解题中。
5.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是中考数学中常见的一类方程,但是有些同学在解这类方程时容易出错。
在解分式方程时,应该注意化简方程、排除分母为零的情况、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等步骤,并进行验证。
在中考前,应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分式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
6.平方根的运算:平方根是中考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学容易在进行平方根运算时出错。
在进行平方根运算时,应该注意判断被开方数的正负和化简系数的性质,避免计算错误。
在中考前,应该掌握好平方根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解题中。
7.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概率与统计是中考数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有些同学在应用这方面容易出错。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剖析科学记数法中常见的易错点

剖析科学记数法中常见的易错点学科学记数法时,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或考虑问题不全面等原因,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学生在初学科学记数法时常见易错点剖析如下,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科学记数法10na ×中a 值的确定出错例1 我国总人口约为1 370 000 000人,该人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10.13710×(B ) 91.3710×(C ) 813.710×(D) 713710×错解813.7101370000000×=.故选C.剖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a 只有一 位整数位数.正解1 370 000 000=91.3710×.故选 B.二、科学记数法10n a ×中n 值的确定出错例2 科学记数法表示3400 3.410n =×,则n 等于( )(A)2 (B)3 (C)4 (D)5错解 选C.剖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n =原数的整数位数 - 1.而3400中有4为整数,则413n =−=,所以33400 3.410=×.正解 选B.三、忽略科学记数法10n a ×中a 的符号出错例3一72 010 000 0001010a =×,则a 的值为( )(A ) 7.201 (B) 7.201−(C) 7.2− (D ) 7.20错解 选A.剖析当原数为负数时,a 为负数.- 72010000000107.20110=−×正解 选B.四、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精确度的确定出错例4 科学记数法32.8610×精确到 位.错解 精确到百分位.剖析这种应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在确定其精确到哪一位时,应看其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原数中的位置.由32.86102860×=可知原数中6在十位上,故32.8610×精确到十位. 正解 填十.五、将科学记数法10n a ×表示的数写成原数时出错例5 将科学记数法41.3710×表示的数写成原数为错解 41.37101370×=.故填1370.剖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中110a ≤≤,n 为整数,n =原数的整数位数 - 1.因此,原数的整数位数1n =+,所以,41.371013700×=.正解填13700.六、带有小数点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出错例6 将18765.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错解 518765.7 1.8765710=×.剖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x10"的形式,其中中110a ≤≤, n =原数的整数位数 - 1,因此,418765.7 1.8765710=×.正解 418765.7 1.8765710=×.七、含有单位“万”,“亿”的科学记数法出错例7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某省常住人口约为4456万人.这个数据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74.45610×人(B) 64.45610×人(C) 4445610×人(D) 34.45610×人错解 34456 4.45610=×,故选D.剖析当原数后面还有单位“万”时,要用原数乘以10000,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正解74456=44560000 4.45610=×万.故选A.例8 第一季度,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5.6亿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 表示为( )(A) 24.75610×元(B) 110.475610×元(C) 104.75610×元(D ) 94.75610×元错解 2475.6 4.75610=× ,故选A.剖析 当原数后面还有单位“亿”时,要用原数乘以100000000,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解 475.6亿1047560000000 4.75610==×.故选C.八、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的确定时出错例9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请你以亿元为单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去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A) 133.910×(B) 134.010× (C) 53.910×(D ) 54.010×错解 选A.剖析 近似数有效数字的个数,要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为止,所有数字的个数,当把一个大数保留较少的有效数字时,其结果往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解 55397983 3.9798310 4.010=×=×(亿元).故选D.九、需要计算的科学记数法出错例10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某市常住人口约为800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 占9. 2 %,则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2%,则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A) 6810×人(B) 47.3610×人(C) 57.3610×人(D) 67.3610×人错解 选A.剖析先计算出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数,然后用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 正解 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80000009.2%736000×= (人).将736000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7.3610×人.故选C.。
中考数学常考易错点:3-3-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易错清单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a,b,c的符号的确定.【例1】(2014·山东烟台)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① 4a+b=0;② 9a+c>3b;③ 8a+7b+2c>0;④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则有4a+b=0;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3时,函数值小于0,则9a-3b+c<0,即9a+c<3b;由于x=-1时,y=0,则a-b+c=0,易得c=-5a,所以8a+7b+2c=8a-28a-10a=-30a.再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下得a<0,于是有8a+7b+2c>0;由于对称轴为直线x=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答案】∵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4a,即4a+b=0,所以①正确.∵当x=-3时,y<0,∴9a-3b+c<0,即9a+c<3b.所以②错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a-b+c=0.而b=-4a,∴a+4a+c=0,即c=-5a.∴8a+7b+2c=8a-28a-10a=-30a.∵抛物线开口向下,∴a<0.∴8a+7b+2c>0.所以③正确.∵对称轴为直线x=2,∴当-1<x<2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④错误.故选B.【误区纠错】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c);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由Δ决定,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2.二次函数和最值问题【例2】(2014·浙江舟山)当-2≤x≤1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解析】二次函数的最值得分类讨论问题,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答案】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x=m,①m<-2时,x=-2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此时-(-2-m)2+m2+1=4,解得m=-,与m<-2矛盾,故m值不存在.②当-2≤m≤1时,x=m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此时,m2+1=4,【误区纠错】本题易错点在于不知分类讨论导致漏解.名师点拨1.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能利用定义判断二次函数.2.能利用顶点式、交点式、三点式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会利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说明其性质.4.能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系数确定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等.提分策略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1)求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两种方法:①配方法;②顶点公式法,顶点坐标为.(2)画抛物线y=ax2+bx+c的草图,要确定五个方面,即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顶点;④与y轴交点;⑤与x轴交点.【例1】(1)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3变成y=(x-h)2+k的形式;(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x2-4x+3的图象;(3)若A(x1,y1),B(x2,y2)是函数y=x2-4x+3图象上的两点,且x1<x2<1,请比较y1、y2的大小关系(直接写结果);(4)把方程x2-4x+3=2的根在函数y=x2-4x+3的图象上表示出来.【解析】(1)根据配方法的步骤进行计算.(2)由(1)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列表,注意抛物线与x轴、y轴的交点及对称点等特殊点的坐标,不要弄错.(3)开口向上,在抛物线的左边,y随x的增大而减小.(4)抛物线y=x2-4x+3与直线y=2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4x+3=2的两根.【答案】(1)y=x2-4x+3=(x2-4x+4)+3-4=(x-2)2-1.(2)由(1)知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为(2,-1),列表如下:描点作图如图.(3)y1>y2.(4)如图,点C,D的横坐标x3,x4即为方程x2-4x+3=2的根.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有三种:(1)一般式y=ax2+bx+c;(2)顶点式y=a(x-m)2+n,其中(m,n)为顶点坐标;(3)交点式y=a(x-x1)(x-x2),其中(x1,0),(x2,0)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一般已知三点坐标用一般式求关系式;已知顶点及另一个点坐标用顶点式;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及另一个点的坐标用交点式.【例2】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5,0),B(1,0),且顶点的纵坐标为,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本题可选用多种方法求关系式.3.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二次函数y=ax2+bx+c=0(a≠0)系数的符号与抛物线二次函数y=ax2+bx+c=0(a≠0)的图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a,b,c的符号判断抛物线的位置,也可以根据抛物线的位置确定a,b,c的符号.抛物线的位置由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的位置确定,顶点所在象限由的符号确定.【例3】(2014·天津)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0没有实数根,有下列结论:①b2-4ac>0;②abc<0;③m>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0B. 1C. 2D. 3【解析】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进而判断①;先根据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可知a<0,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与0的关系,根据对称轴在y轴右侧得出b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判断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0没有实数根,则可转化为ax2+bx+c=m,即可以理解为y=ax2+bx+c和y=m没有交点,即可求出m的取值范围,判断③即可.【答案】①∵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故①正确.②∵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0.∵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c>0.∵对称轴,∴ab<0.∵a<0,∴b>0.∴abc<0,故②正确.③∵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0没有实数根,∴y=ax2+bx+c和y=m没有交点.由图可得,m>2,故③正确.故选D.4.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规律的应用.(1)采用由“点”带“形”的方法.图形在平移时,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往往可转化为顶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的变化规律可为:①上、下平移:当抛物线y=a(x-h)2+k向上平移m(m>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2+k+m;当抛物线y=a(x-h)2+k向下平移m(m>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2+k-m.②左、右平移:当抛物线y=a(x-h)2+k向左平移n(n>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n)2+k;当抛物线y=a(x-h)2+k向右平移n(n>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n)2+k.【例4】(2014·甘肃兰州)把抛物线y=-2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A. y=-2(x+1)2+2B. y=-2(x+1)2-2C. y=-2(x-1)2+2D. y=-2(x-1)2-2【解析】根据点的坐标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答案】把抛物线y=-2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2+2,故选C.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 (2014·江苏句容一模)若抛物线y=mx2+(m-3)x-m+2经过原点,则m的值为().A. 0B. 1C. 2D. 32.(2014·辽宁营口模拟)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和函数y=-mx2+2x+2(m是常数,且m≠0)的图象可能是().3. (2014·安徽安庆正月21校联考)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2,4),则代数式8a+4b+1的值为().A. 3B. 9C. 15D. -154.(2013·山东德州一模)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a+b+c=2;③④b>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第4题)(第5题)5.(2013·山西中考模拟六)若二次函数y=ax2+bx+a2-2(a,b为常数)的图象如图,则a的值为().6. (2013·浙江湖州中考模拟试卷)函数y=ax+b和y=ax2+bx+c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二、填空题7.(2014·安徽安庆正月21校联考)如图,大桥有一段抛物线型的拱梁,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小强骑自行车从拱梁一端O沿直线匀速穿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当小强骑自行车行驶10秒时和26秒时拱梁的高度相同,则小强骑自行车通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共需秒.(第7题)8. (2014·甘肃天水模拟)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x=-1,且过点(-3,0).下列说法:(1)abc<0;(2)2a-b=0;(3)4a+2b+c=0;(4)若(-5,y1), 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1>y2.其中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第8题)9.(2014·辽宁大连二模)如图是函数y=x2+bx-1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确定使-1≤y≤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第9题)10. (2014·山东德城模拟)如图是抛物线y=ax2+bx+c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1,若其与x轴一交点为B(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第10题)11.(2013·江苏东台实中)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分别是(-1,0),(3,0),另有一点(0,-3)也在图象上,则该抛物线的关系式是.12.(2013·北京龙文教育一模)点A(x1,y1)、B(x2,y2)在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上,若x2>x1>1,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y2.(用“>”“<”或“=”填空)13. (2013·河北一模)如图,抛物线y=ax2+bx与直线y=kx相交于点O(0,0)和A(3,2)两点,则不等式ax2+bx<kx的解集为.(第13题)三、解答题14. (2014·北京平谷区模拟)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1=0.(1)求证:无论m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关于x的二次函数y1=x2-mx+m-1的图象C1经过(k-1,k2-6k+8)和(-k+5,k2-6k+8)两点.①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把①中的抛物线E沿x轴翻折后,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8个单位得到抛物线.设抛物线C2交x轴于M,N两点(点M在点N的左侧),点P(a,b)为抛物线C2在x轴上方部分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当∠MPN≤45°时,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第14题)15. (2014·安徽安庆二模)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BC=90°,AB=BC=4,P为AC中点,E为边AB 上一动点,F为边BC上一点,且满足条件∠EPF=45°,记四边形PEBF的面积为S1.(1)求证:∠APE=∠CFP;(2)记△CPF的面积为S2,CF=x.①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求出y的最大值;②在图中作四边形PEBF关于AC的对称图形,若它们关于点P中心对称,求y的值.(第15题)16.(2013·山东德州一模)如图,Rt△ABO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O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0,4),抛物线y=+bx+c经过点B,且顶点在直线上.(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2)若△DCE是由△AB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的,当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试判断点C和点D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若点M是CD所在直线下方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MN平行于y轴交CD于点N.设点M 的横坐标为t,MN的长度为l.求l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l取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第16题)参考答案与解析1. C[解析]将(0,0)代入函数关系式即可.2. D[解析]假设函数在D选项中正确,则m<0,∴-m>0,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的横坐标.所以D正确,别的选项这种假设均不成立.3. C[解析]将点(2,4)代入抛物线方程,得4a+2b-3=4,∴4a+2b=7.∴8a+4b+1=2×7+1=15.4. D[解析]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上,∴a>0.∵与y轴的交点为在y轴的负半轴上,∴c<0.∵对称轴为,∴a,b同号,即b>0.∴abc<0.故本结论错误.②当x=1时,函数值为2,∴a+b+c=2.故本结论正确.③∵对称轴,解得.又b>1,∴.故本结论错误.④当x=-1时,函数值<0,即a-b+c<0(1),又a+b+c=2,将a+c=2-b代入(1)式,得2-2b<0,∴b>1.故本结论正确.综上所述,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②④.5. D[解析]由题意,知a2-2=0,且a>0.6. C[解析]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或一、二、三或一、三、四象限,故A,D不正确;由B,C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对称轴,且a>0,则b<0,但B中,一次函数a>0,b>0,排除B.7. 36[解析]10秒时和26秒时拱梁的高度相同,则到达顶点时是18秒,所以通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共需18×2=36秒.8. (1)(2)(4)[解析]其对称轴为x=-1,且过点(-3,0),则另一个交点是(1,0).当x=2时,函数值大于零,即4a+2b+c>0,∴(3)错误,其余的均正确.9.2≤x≤3或-1≤x≤0[解析]把(3,2)代入y=x2+bx-1,得b=-2,当y=-1时,x=-1或x=2,观察可知:使-1 ≤y≤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x≤3或-1≤x≤0.10.x<-1或x>3[解析]观察可知抛物线与x轴另一交点为(-1,0),所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1或x>3.11.y=x2-2x-3[解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12.< [解析]先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出对称轴为直线x=1,再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13. 0<x<3[解析]利用了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来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4. (1)在x2-mx+m-1=0中,Δ=m2-4(m-1)=m2-4m+4=(m-2)2.∵当m取任何值时,(m-2)2≥0,∴无论m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①∵抛物线y1=x2-mx+m-1过点(k-1,k2-6k+8)和点(-k+5,k2-6k+8),15. (1)∵∠EPF=45°,∴∠APE+∠FPC=180°-45°=135°.在等腰直角△ABC中,∠PCF=45°,则∠CFP+∠FPC=180°-45°=135°,∴∠APE=∠CFP.(2)①∵∠APE=∠CFP,且∠FCP=∠PAE=45°,在等腰直角△ABC中,AC=AB=4,又P为AC的中点,则AP=CP=2,如图(1),过点P作PH⊥AB于点H,PG⊥BC于点G,(第15题(1))∵E在AB上运动,F在BC上运动,且∠EPF=45°,∴2≤x≤4.②如图(2)所示:(第15题(2))图中两块阴影部分图形关于点P成中心对称,则阴影部分图形自身关于直线BD对称, 此时EB=BF,即AE=FC,(2)在Rt△ABO中,OA=3,OB=4,∵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DA=AB=5.∴C,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2,0).∴点C和点D在所求抛物线上.。
中考数学常考易错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的图象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的图象易错清单1.能确定较复杂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吗?【例1】(山东济宁)函数中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 x≥0B. x≠-1C. x>0D. x≥0且x≠-1【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答案】根据题意,得x≥0且x+1≠0,解得x≥0.故选A.【误区纠错】本题考查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2.能利用直角坐标系探讨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例2】(山东泰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B1C1的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B(0,4),则点B2014的横坐标为.【解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进而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进而求出B2,B4的横坐标,进而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答案】∵,BO=4,故答案为10070.【误区纠错】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以及图形变化类,根据题意得出B点横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由特殊总结一般性.3.借助函数图象描述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3】(山东烟台)如图,点P是ABCD边上一动点,沿A→D→C→B的路径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BAP的面积是y,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解析】分三段来考虑点P沿A→D运动,△BAP的面积逐渐变大;点P沿D→C移动,△BAP的面积不变;点P沿C→B的路径移动,△BAP的面积逐渐减小,据此选择即可.【答案】点P沿A→D运动,△BAP的面积逐渐变大;点P沿D→C移动,△BAP的面积不变;点P沿C→B的路径移动,△BAP的面积逐渐减小.故选A.【误区纠错】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注意分段考虑.名师点拨1.会画出直角坐标系,能标识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2.能根据点的坐标的正、负性确定点的对称性及所在象限.3.理解函数的意义,会解释并区分常量与变量,能列简单的函数关系,会进行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4.能列举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5.会求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保证分母不为零,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等.6.能利用代入法求函数的值.7.能利用函数变化规律进行准确猜想、判断.提分策略1.函数的概念及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此题就是第三种情形,考虑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0.【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据此求解.【答案】 C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具体地说求函数的解析式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基本相似,即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能够表示所求问题含义的一个相等的关系,根据这个相等的数量关系,列出所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例2】某蔬菜加工厂承担出口蔬菜加工任务,有一批蔬菜产品需要装入某一规格的纸箱.供应这种纸箱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从纸箱厂定制购买,每个纸箱价格为4元;方案二:由蔬菜加工厂租赁机器自己加工制作这种纸箱,机器租赁费按生产纸箱数收取.工厂需要一次性投入机器安装等费用16000元,每加工一个纸箱还需成本费2.4元.(1)若需要这种规格的纸箱x个,请分别写出从纸箱厂购买纸箱的费用y1(元)和蔬菜加工厂自己加工制作纸箱的费用y2(元)关于x(个)的函数关系式;(2)假设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答案】(1)从纸箱厂定制购买纸箱费用y1=4x.蔬菜加工厂自己加工纸箱费用y2=2.4x+16000.(2)y2-y1=(2.4x+16000)-4x=16000-1.6x,由y1=y2,得16 000-1.6x=0,解得x=10000.∴当x<10000时,y1<y2.选择方案一,从纸箱厂定制购买纸箱所需的费用低.∴当x>10000时,y1>y2.选择方案二,蔬菜加工厂自己加工纸箱所需的费用低.∴当x=10000时,y1=y2.两种方案都可以,两种方案所需的费用相同.3.坐标系中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求一个图形旋转、平移后的图形上对应点的坐标,一般要把握三点:一是根据图形变换的性质,二是利用图形的全等关系;三是确定变换前后点所在的象限.【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三角形先沿着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称为1次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4.运用函数的图象特征解决问题.(1)由函数图象的定义可知图象上任意一点P(x,y)中的坐标值x,y是解析式方程的一个解,反之,以解析式方程的任意一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的图形上.(2)注意方程与函数的结合,抓住“方程(方程的解)——点的坐标——函数图象与性质”这个网,结合数学知识,用数形结合法来解题.【例4】小刚上午7:30从家里出发步行上学,途经少年宫时走了1200步,用时10分钟,到达学校的时间是7:55.为了估测路程等有关数据,小刚特意在学校的田径跑道上,按上学的步行速度,走完100米用了150步.(1)小刚上学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小刚家和少年宫之间、少年宫和学校之间的路程分别是多少米?(2)下午4:00,小刚从学校出发,以45米/分的速度行走,按上学时的原路回家,在未到少年宫300米处与同伴玩了半小时后,赶紧以110米/分的速度回家,中途没有再停留.问:①小刚到家的时间是下午几时?②小刚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请写出点B的坐标,并求出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②小刚从学校出发,以45米/分的速度行走到离少年宫300米处时实际走了900米,用时分,此时小刚离家1100米,所以点B的坐标是(20,1100).点C的坐标是(50,1100),点D的坐标是(60,0),设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s=kt+b,将点C,D的坐标代入,得所以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s=-110t+6600.5.分段函数的应用自变量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值时,函数y和x有不同的对应关系,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解决分段函数的有关问题时,关键是弄清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择适合的解析式解决问题.【例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1,动点P从点B出发,沿路线B→C→D作匀速运动,那么△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答案】 B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四川中江县一模)已知点A(a,1)与点A'(-5,b)是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则a+b的值为().A. 1B. 5C. 6D. 42. (深圳模拟)已知点A(a+2,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则α的取值范围为().A. -2<a<1B. -2≤a≤1C. -1<a<1D. -1≤a≤23.(宁夏银川外国语学校模拟)已知点P(a+1,2a-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4. (内蒙古赤峰模拟)小芳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行走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跑步回到家里.下面能够反映当天小芳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5.(2013·广东佛山模拟)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4,y)在第四象限内,且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的正切值是2,则y的值是().A. 2B. 8C. -2D. -86.(2013·湖北宜昌调研)在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C出发沿着正方形的边依次经过点D,A向终点B运动,运动的路程为x(cm),△PBC的面积为y(cm2),y随x变化的图象可能是().7. (2013·河南南阳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若点C的坐标为(m-1,2n),则m与n的关系为().(第7题)A. m+2n=1B. m-2n=1C. 2n-m=1D. n-2m=1二、填空题8. (广西玉林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2)到x轴的距离是.9. (甘肃天水模拟)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0.(四川达州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第10题)11.(2013·北京房山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半径由内向外依次为1,2,3,4,…,同心圆与直线y=x和y=-x分别交于A1,A2,A3,A4,…,则点A31的坐标是.(第11题)三、解答题12. (四川峨眉山二模)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把△AB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并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第12题)13.(2013·辽宁葫芦岛一模)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OB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B的坐标分别为(3,2),(1,3).△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OB1.(1)点A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点A1的坐标为;(3)在旋转过程中,点B经过的路径为的长为.(第13题)参考答案与解析1. D[解析]a=5,b=-1.2. A[解析]由a+2>0,a-1<0,得-2<a<1.4. C[解析]先慢步行走,再打了一会儿太极拳,最后原路跑步回到家里.只有C图能反映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6.A[解析]利用图象可以发现△PBC的面积,从增大到不变,再到不断减小,结合图象可选出答案.7. 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OC为∠AOB的平分线,点C的坐标为(m-1,2n)且在第一象限,点C到x轴、y轴距离为m-1,2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可知m-1=2n,所以m-2n=1.8. 2[解析]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9.x≥0且x≠1[解析]根据被开方数具有非负性且分母不等于零,得x≥0且x≠1.10. (2n,1)[解析]A4 (2,0),A8(4,0),A12(6,0),∴A4n (2n,0).11.[解析]根据31÷4=7……3,得出A31在直线y=x上,在第三象限,且在第8个圆上,求出OA31=8,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12.图略; 各顶点坐标为A'(2,2),B'(3,-2),C'(0,-6).。
中考数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一元二次方程及答案解析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己知函数2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 (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121114x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2)见解析,(3)AM 的解析式为112y x =--.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详解】(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2)令y=0,得△=∴无论m 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3)依题意有,由解得.∴函数的解析式为. 令y=0,解得∴A(),B(4,0) 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连结CB’,则∠BCD=45°∴BC=CB’=6,∠B’CD=∠BCD=45°∴∠BCB’=90°即B’(106-,)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20{106k b k b -+=+=-,解得112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12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12y x =--.2.已知两条线段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8120x x -+=的两根,(1)解方程求两条线段的长。
中考数学易错点总结

中考数学易错点总结
以下是中考数学易错点总结:
1. 题目未仔细审题:中考数学题有很多需要仔细审题的,如果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容易做错。
2. 计算错误:计算错误是中考数学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在做数学题时,需要耐心地完整计算,避免粗心的笔误。
3. 公式记不清:中考数学中有很多公式,需要事先认真记忆和理解。
4. 几何题图形画错:中考数学有很多几何题,如果图形画错,答案就会错误。
5. 不理解概念:在做数学题时,难免会出现不理解概念的情况,因此需要认真的学习数学概念,理解其含义。
6. 不会分析问题:中考数学的问题有时需要进行分析,如果没有仔细分析问题,就很容易将坐错。
7. 概率题计算错误:计算概率题时,不能只考虑一个事件,还要考虑其他事件的因素。
8. 公式套用不当:中考数学中的公式不能随便套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9. 非标准答案:中考数学有时会出现非标准答案,需要认真理解题目,避免盲目使用。
10. 考试压力:中考数学是一场考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保持冷静。
中考数学最易出错的61个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最易出错的61个知识点总结
一、因式分解
1、出现理解困难的大型多项式;
2、完全平方公式理解不深;
3、不会正确判断可分解和不可分解;
4、识别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5、不明白如何将表达式转化为可分解的形式;
6、因数求不全,易漏掉因式;
7、费尽心力才能识别出需要分解的式子;
二、解方程
1、对特殊方程无法识辨;
2、不完全了解各类方程的解法范式;
3、不会按照技巧转换方程,或计算时错误,出现错误解;
4、把二次方程式误认为一次方程;
5、犯简单的错误,比如弄混正负号,或是把公因数带下去;
6、列举出的解不完整;
7、不能完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三、代数式
1、对于几何意义不明确的代数式理解困难;
2、熟练操作求数据值,但不能理性分析;
3、一元二次代数式系数浮动,常难理解;
4、已知中间值不能写出一元二次代数式;
5、不能正确按照公式求解;
6、指数代数式的理解能力不够;
7、错误认为除法和开方运算法则相同;
四、直线方程
1、对斜截式判定其斜率与截距的表达式能力不足;
2、作分数时除以0,出现斜率无穷大的情况;
3、不能正确识别相关的点和直线;
4、不能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命题常考考点及易错点(一)
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中考数学命题常考考点及易错
点(一):
1、数与式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
弄不清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选择题考得比较多。
易错点2:关于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易错点4: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易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易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
这个知道就好!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
多鸟”的效果。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