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绍兴文理学院研究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论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绍兴为例

论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绍兴为例

求, 社会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开拓了新领域 , 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 , 高校进行 文化创意 人才培养是履行时代和组织赋予使命的应然 , 要分化 、 强化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 以实现人才培养功能
的时代 价值 。因此 , 三者 具有 相互促 进 、 呼应 的关 系 。 ( 如图 1 所示 )
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 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肩负使命并发挥积极作用 , 是其实施党 中央文化战略决
策、 实现教育事业组织功能的使然 。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归宿 , 高校培养什么人才、 如 何培养, 本质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需要 。一方面, 文化产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符合 时代所需的文化产业人
第3 3卷 第 l期
2 0 1 3年 1 月








Vo 1 . 3 3 N o . 1
J OUR NAL OF S HAO XI NG UNI VE RS I T Y
J a n . 2 0 1 3
论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 —
以 绍 兴 为 例
叶 访春
2 9 1 . 8 5亿元 。
行业覆 盖较 全 , 内部结构 趋 优 。 目前绍 兴文 化产业 基本覆 盖各 类子项 。从 行业 构 成看 , 近年 来 随着规 模扩张 , 趋 于优 化 。一是 主体 部分 比重 上升 。从 文 化扩 展 的 三个 层次 看 , 2 0 1 0年 绍 兴 文化 产 业 核 心层 增 加值 l 9 . 0 7亿 元 、 外 围层 增加 值 2 0 . 8 8亿元 , 两者 合计 约 占当年 全部 文 化产 业增 加 值 的 4 6 . 9 %, 在 一定 程 度上 表 明核 心文 化充 实发展 , 为增 强地 方文 化 的渗透力 和影 响力夯 实 了基 础 。二是 文化服 务业 较快 增长 。 数据 显示 , 2 0 1 0年全 市文化 服务 业增 加值 3 2 . O 6亿 元 , 较2 0 0 5年增 长 2 . 3倍 , 在 三 大行业 中增 长 最快 , 占 全 部 文化产 业增 加值 比重 约 3 7 . 6 %, 较2 0 0 5年 的该项 比重提 高 了 7 . 8个百 分点 。

独立学院数控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立学院数控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立学院数控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独立学院是当今社会依托公办高校母体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的新兴学校,探索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研究和构建同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两大重大问题。

本文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入手,对独立学院的数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能力项目教学法1 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扩招与一批独立学院(新建本科院校)的涌现,使得机械类专业的就读生和毕业生剧增。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作为我国较早诞生的独立学院,前期办学与教学均主要依托母体,在办学上规模之后,目前已进入建设“规范发展、内涵建设”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院最早举办的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在努力探索从基于知识传授模式向基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的转变。

为此一系列配套硬件提到日程上来,如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的规划,这个中心的建立将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因此数控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也提到规划日程。

2 改革的措施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同其他独立学院一样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教师水平等方面与老本科院校存在差距,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名牌大学的培养方式,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培养基本条件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培养之路:要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根据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院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求,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

结合地方经济,我们的对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设置了数控方向,提出了独立学院数控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培养方案中体现以“能力”为导向,课程为主体的培养模式针对数控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设计能力、制造能力、控制能力为导向的能力结构体系,提出了支撑和保证能力培养的具体课程或实践环节体系,如图1。

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组织胚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组织胚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组织胚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张金萍;刘学红;吴建红;张泳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9(011)005
【摘要】针对临床医学五年制的组织胚胎学课程进行改革实践,构建了以主体课程、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科研三大模块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以组织师
生互动和学生科研探索交叉为特色的组织胚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实践表明,通过立
体化教学,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该体系为
探讨创新教育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对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513-514)
【作者】张金萍;刘学红;吴建红;张泳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绍兴,312000;绍兴文理
学院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组织学与胚
胎学教研室,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1;G642
【相关文献】
1.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J], 杨玉春
2.自主发展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J], 郭永彩;刘嘉敏;李敏;
袁刚;杨利平;杜基赫;应苑松
3.构建立体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J], 陈淑娟;赵剑锋;王惠玲
4.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J], 涂继亮;邓洪峰;贾杰
5.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J], 李小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探析

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探析

建 这个 关键 在 于彰 显“ 方性 ” “ 色性 ” 地 扣 特 两个 要 素 , 体 实施 的路 径 主 要 有 : 立“ 格 +个 性 ” 才 培 养 目标 , 一 步 改 具 确 合 人 进
革 教育 教 学 的模 式 和 管理 , 建 “ 格 +特 色” 才培 养 的课 程体 系 , 创 合 人 建构 紧 密型 的 产 学研 合 作体 系等 四 个方 面。
第2 9卷 第 l 期 2
20 0 9年 l O月








J R L OF S O I G U I E S T OU NA HA X N N V R I Y
V0 .9 No. 2 】2 1 0c . 0 9 t2 o
地方院 校构 建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理 念 的探 析
基金 项 目 : 文 是 20 本 08年 绍兴 文 理 学 院 应用 型人 才 培养 模 式 重 大招 标 项 目‘ 方 院 校 构 建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理 念 研究 ) 研 究 地 的
成果 。
作者 简 介 : 越 松 (95一)男 , 江 上 虞 人 , 章 16 , 浙 绍兴 文 理 学 院法 学 院教 授 。 粱 涌 (96一)男 , 江 嵊 州 人 , 15 , 浙 绍兴 文 理 学 院党 委 宣传 部 长 , 教授 。
章 越松
( 兴文理学院 绍


绍 兴 320 ) 100
法学院 , 江 浙
摘 要 : 方 院校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理 念 问 题 直接 关 涉高 等教 育今 后 发 展 的 走 向 。在 此 , 方 院校 应把 基 于知 识 复合 型 地 地

“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独立学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独立学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3 1 3
3 ‘
和 易用性 为原则 , 所以从 ( ) 以看 出 , 个教育 技 表4 可 六 术综合 网站 的配 色都不 理想 , 不符合配 色的原则 , 而且 版 面的设计 也不够人性化 ,不能使使 用者方便地找到 自己所需要 的资源 。
三、 结论 、

所 以总结 以上几点 , 我们可 以得 出结论 , 内的教 国
如下表 : 板块设计清 晰度被评为3 个等级 ,代 表最佳 、 1 2 代表 中等 、代表最 次 ,评定标准 以版面设计 的清晰度 3
网站 名称
1巾陶教 育技 术 网 .
育技术综 合网站需要深度发展 ,同时也 需要各方面 的 大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多 多关 注 目前 的教育技术综 合 网站 , 力求在质量上为这些 网站的发展提供保证 。
综上 所述 , 我们可 以得 出结论 : 目前 国内的教育 ① 技术 综合 网站 所包 含 的信 息 内容 的深 度和 广度 都 不 够 ; 网站 中的学 习资源 在质量上不能得到保证 ; 网 ② ③ 站资源更新 明显滞 后 ;④网站的版面设计不符 合配色 原则 以及不够人性化 。 .
参 考 文献 :
色彩 数量 板块 没汁清 晰度

… 1刘志 波.中国教 育技术 学” “ 网站的开发 【. l 电化 教 育研 究 , 1
2 0 . 8)6 —6 . 0 3 ( :0 5
.1 f 3 育技 术 资源 网 教
4 3
2 3
动实践课程体 系的改革。将教 学改革的成果贯彻到 学科竞赛中, 升学科竞赛的水平。二者相辅相成、 提 互为促进 、
共同提 高, 形成互动的具有特 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2006学年绍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2006学年绍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2006学年绍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附件1:2006学年绍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奖(39项)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1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白忠喜温军朱小芳、畅铁民、董得民、龚恒翔、沈一明2中心城市地方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楼英伟楼英伟沈红卫、徐志伟、傅建中、王文奎3以案例为抓手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陈丽娟陈丽娟董丽雅、张蔚、唐彩彩、王雪梅、陈桂琴4普通高中校园精神文化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新昌县新昌中学王伟勇丁柏钧金如松、李碧凡、石永超5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士论文创新标准与评价指标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周露阳周露阳许庆高、黄苏华、周鸿勇、王瑾6中学网络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研究绍兴市第一中学俞自强章其炎查品洋、卢菁菁、章其炎、韩小红7学校名人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越城区蕺山中心校安彩娣安彩娣方明江、沈爱娟、傅越玲、任炜瑾、叶华娟8构建信息资源环境下智能机器人进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绍兴县实验小学周学刚周学刚周学刚9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课日常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魏红魏红郑林萍、傅为民、陈建、屠红燕、余曦10网络环境下职校德育工作对策的研究与实践绍兴市职教中心戴智敏戴智敏戴智敏、方国新、迮勤、钟伟刚、郑云岚11以课例为支点的学校教科研“介入式”管理实践研究新昌县知新中学徐金超徐金超陈挺、潘永洪、何赛春、许彩仙、梁春红12开展校本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国永章腊梅章腊梅、陈碧芳、张丽敏、黄海军13中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现状、成瘾程度、影响因素研究诸暨市荣怀学校王慧君王慧君陈雪梅、刘媛梅、郑海梅、郭水英、石积强14听童年发言--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诸暨市实验小学张虹袁惠丽袁惠丽、宣敏、张丽敏、章丽丽、何婵娟15“一课三讲”促进青年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绍兴市长城中学周军薛伟芳刘志刚、裘洪平、薛伟芳、孟金岚、铁春燕16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研训方式的研究上虞市滨江小学林建锋金丽丽徐雪刚、金丽丽、陈红芳、王宇宇、金华梁17德育生活化:回报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育英小学韩纪兰相小君钱方法、周锋、相小君、姚军祥、叶建刚18师生同步阅读考级的实践研究上虞市城东小学任子珍任子珍孙建平、夏苗峰、甘霖、陈丽娜19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绍兴市高级中学陈柏良陈柏良戴志祥、阮伟强、马根泉、冯永华、刘海亚20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东风幼儿园金菊玲谢荣美谢荣美、沈颖、叶青、张浙、周卫红21小学英语“唱游式故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诸暨市实验小学徐华燕徐华燕王丰、戚一统、屠丹华、卢丹、陈霞22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章越松章越松章越松、陈林刚、任国栋、梁涌、柳国庆23税务会计课程模块整合及实践教学研究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国萍宣国萍徐文杰、任少波、周平芳24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东湖镇小寿为江顾敏董兴旺、王钰红、何光洁、黄李晓、潘珊英25《让学生生命在习作中健康发展——新课程习作,促学生生命健康发展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越城区树人小学楼平葛永娟楼平、葛永娟、马广兰、李建平、吴四娟26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上虞市滨江小学林建锋吕文焕王飞、吴彬、林泳桥、李升东、陈栋27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实施下的语用能力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外语学院傅玲芳傅玲芳高丽娟、顾群超28对聋哑开展“每日一句”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绍兴市聋哑学校金华星单多英陈燕、杨建英、冯轶君、张萍、顾滢晖29新课程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绍兴市长城中学刘春文刘春文陈春兰、沈云英、张王芳、罗丽萍30寻找课文源头,衔接文化经典——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绍兴县实验中学丁丽娟茅娟美周晓春、翁琴英、余荷花、陈伟林、张静31小学古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嵊州市鹿山小学陶华燕陶华燕王义东、杨敏、赵予心、谢益红、魏艳艳32开放教学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探险究绍兴市稽山中学袁蓉袁蓉袁蓉、冯建忠、王洁、徐冠男、徐秧33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朗读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高伟国叶佩佩孙晓娟、姚虹、王海萍34思品、社会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行动研究绍兴市建功中学钱萌钱萌王妍、朱刚、杨孝娟、陈韩峰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35开放式作文教学中体验型写作的研究与实践绍兴市树人中学王莉萍王莉萍诸小仙、何伟红、陈雪峰、冯文荣36与错别字的N次亲密接触绍兴市稽山小学俞金爱俞金爱王建英、张娣、王晓燕、成菁倩、樊铫莉37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北海小学董霏董霏董梅、张周勤、殷春美38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实践研究上虞市实验中学秦娥秦娥朱伟平、章向阳、李建莉、任小夫、高亚梅39校企合作下提高数控实习效能的实践与研究诸暨市轻工技校寿祖平赵凤寿祖平、赵凤、孙文贤、阮才锋、陈震宇二等奖(49项)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1构建和谐年级组的实践与探索嵊州市黄泽中学黄萍黄萍王慧锋、陈伟、张煊祥、李军2我健康,我快乐----农村小学“小胖墩健身行动研究结题报告”诸暨市草塔镇小戚伯芳戚伯芳戚伯芳、周晓丹、陈桂飞、斯海霞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的正性作用的研究绍兴市第一中学王柏根王强卢菁菁、王强、王月琴、宣方军4学校德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上虞市春晖中学华土木华土木陈定昌、丁福军、陈小祥、陈尧明、张文军5依托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上虞市长塘小学陈永根陈永根吕娟香、许水勇、朱然然、徐于、梁飞燕6教师与学生成长记录管理系统的建构与研究新昌县澄潭中学王小妃王小妃李辛甫、俞孟浩、骆荣、陈英才7区角游戏和幼儿个性教育研究嵊州市五爱幼儿园袁津津袁津津裘金圆、李春蕾、姚洁心、裘小洁、董晓芙8始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调查与实践研究嵊州市三界镇中心小学徐郑君郑士明张君飞、沈上游、孙红飞、张平、周叶尔9初中特殊家庭孩子教育案例研究诸暨市暨阳初中宣奇琴宣奇琴方小平、孙志坤、王建利、陈必异、郦维10五指活动课程实践研究上虞市鹤琴幼儿园赵秀红邵小玲许雯、徐莉莉、郑丽丽、金夏丽、朱月虹11职校机电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上虞市职中专叶娟萍房永亮叶娟萍、房永亮、俞建平、严力勇、金富荣12实践道德细节、养成文明习惯的探索与实践新昌县实验中学黄一民何斐金马红波、何斐金、张新武、张志平13本土文化在幼儿园传承和发展的研究诸暨市浣纱幼儿园杨满芳俞丽萍冯镇、何寒飞、应婉林、宣建丽、祝晓静14运用奥福音乐活动培养小班幼儿音乐表现能力的实验研究诸暨青少年宫艺术幼儿园金娣金娣吴颖、刘霞、蒋亦萍15中学生早恋现象剖析及疏导对策研究绍兴市稽山中学王杏英王杏英王杏英、郑春红、孟亚红、王永兴、任联君16新课程标准下以校本教研促学习型学校形成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市文澜中学章华民何娟韩国鹏、葛虹、沈东海、杨艳颜、王海军17弱智儿童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育才小学裘亚英赵绮黎赵绮黎、钟小平、赵钱婴、余明亮、汪梅梅18“强化团队意识,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越城区蕺山中心校沈爱娟沈爱娟金萍燕、谭渊渊、许紫英、任炜瑾、徐慧清19基于班级博客(Blog)平台的家校合作方式的实践与探索上虞市上虞中学高国荣高国荣钱江河、陈勇刚、朱正刚、高国荣20依托地域文化,层次性构建学校孝德教育体系研究报告上虞市曹娥街道小学蒋军辉蒋军辉任波、俞杰、陈雯洁21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留守学生的心理探索及对策研究嵊州市第一中学傅秋荣梁锡炜王章云、王向阳、沈秋德、楼利洪、李铭22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田红玉田红玉宋艳秋、郑飞、马丽、刘江凤23夯实课内阅读激活课外阅读的研究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鞠楠鞠楠鞠楠、金晓萍、徐彩娟、潘英、俞冰冰24"科学小课题研究"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严建斌严建斌严益锋、池笠锋25小学一年级数学设计“开放—活动型”作业的探究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石越颖石越颖何源远、潘佳英、章亚玲、张爱丽、张少英26让阅读丰润儿童精神世界嵊州市逸夫小学沈春亚马东贤许晓英、李伟芳、姚玉芳、陈英、张萍27小学中高段音乐课口琴进课堂的研究诸暨市应店街镇小陈泽鑫陈泽鑫孟黎光、郦建江、孟军华、应伟28职校烹饪专业建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绍兴市职教中心杨正华杨正华陆灿馨、余铁军、茅天尧29科学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研究绍兴一中初中部朱亚飞朱亚飞陈胜刚、刘建灿、陈建英、傅世梁、邵惠兰30优化语文教学手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与实践绍兴市元培中学章伟央章伟央陈晓蓉、钱晓萍、徐婷、傅珑美、叶莉敏31“阅读套餐”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市柯灵小学王彩玉吴云珍徐见、杨琴委、徐丽华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32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结构材料”选择策略的研究越城区北海小学蒋利红蒋利红蒋利红、刘文志33个性语文中个性化阅读的研究绍兴县秋瑾小学季科平季科平俞东江、王菊芳、陈萍、邵兰飞、徐鸣鸣34"慢思维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力的实践研究上虞市春晖中学陈尧明陈尧明陈尧明、张黎庆、过月圆、丁洁、王柏钿35培养小学生"乐写"作文的研究与实践上虞市实验小学任伟良任伟良任春燕、杜瑛、潘建萍、王娟美、陆雪梅36利用元素性音乐推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新昌县城关中学章竹凤章竹凤章竹凤、何海玲、俞丽丽37高二文理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性研究新昌县新昌中学梁新潮赵洋梁新潮、陈建明、王国成、赵洋、王阳里38构建高中化学“导生”制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新昌县职技校陈晓浩沈雨祥陈晓浩、沈雨祥、吕继红、徐荷英39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实践研究诸暨市滨江小学戚丽英王煜戚丽英、王煜40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邱娟飞邱娟飞胡华钢、傅红英、陈瑾、任岚岚41化工专业职业技能“实验车间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绍兴市中专王建忠王建忠杨国祥、屠小夫、许丽君、董培良、俞伯军42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任务模块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绍兴市职教中心茅小海茅小海周劲松、冯海燕、徐娟娟、王利红43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绍兴市秀水小学章玲萍王慧娣冯海良、俞国娟、金炳祥、胡建成、倪晓刚44幼儿分享阅读研究报告越城区鲁迅幼儿园谢桂兰谢桂兰谢桂兰、李玲玲、秦香兰、王伊丽、俞培芬45规模学校备课组优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上虞市春晖中学张黎庆张黎庆陈定昌、袁宗钦、徐祝庆、陈尧明46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有效性的研究上虞市鹤琴幼儿园王晓玲黎杰芳叶天雯、陈彩娣、董之燕、陆园飞、郑莉莉47小学中段课堂线描教学的策略探索新昌县大明市小学孙斌孙斌孙斌、吕明、杨亚艺、石海均48为儿童作文构建多声部对话的环境嵊州市城南小学陈淑君陈淑君周少英、竺彩珍、蒋静燕、杨秋云49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诸暨市诸暨中学楼蒋良楼蒋良三等奖(87项)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1绍兴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绍兴文理学院成教学院何贤娟何贤娟张伟民、张玲玲2经济发达地区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及对策绍兴文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朱智和朱智和马海枫、凌坚3实践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对话研究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尉乐音尉乐音洪波、李颍、任志芬4中学“问题学生”成因探究及矫正对策研究方案绍兴市稽山中学任联君任联君任联君、许青、黄幼文、杜馥芬、王杏英5依靠行业主管部门,构建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市中专杨国祥金忠义何红良、俞佰军、钱鸣红6健康多元的校园学生文化实践研究绍兴一中初中部胡青蓝朱景华朱景华、章丽华、刘建灿、章妃英、张颖7以“民族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的校本课程研究绍兴市少儿艺校叶燕芬叶燕芬8“道德与修养“学业管理和评价的实践研究越城区皋埠镇中桑建平阮海洋陈张彪、钱晓明、孟茂盛、秦永第、张玉虎9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起步实践研究绍兴县柯桥小学教育集团胡水娟张幼琴李升、周俊友、潘水娟、祁渝芳10教科研是教师能力自我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徐双华徐双华倪苗芬11职高生厌学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新昌县职技校杨正平魏建吕淳锋、魏建、张相忠、张胜美12以学生发展为本拓民族教育之路嵊州市长乐镇校金海东何军英商正飞、邢益春、邢萍儿、刘艳、何军英13同享一片蓝天--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诸暨市陶朱街道跨湖小学楼华丽楼华丽楼华丽、赵春娟、徐小强、徐燕秀、顾丽萍14诸暨市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诸暨市牌头镇中王悦钢王悦钢15校园主题文化对塑造学校精神的促进作用诸暨市湄池中学边平友宣华梁边平友、杨军、朱少华、傅夏凉、宣华梁16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拓展尝试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鲍贤杰鲍贤杰苗春苗、卢春红、叶岚、黄柯亮、丁春琴17对高职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骆文炎李位伟李位伟18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附中周菊芳周绒绒周菊芳、姚国明、周绒绒、韩晓军、王剑宇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19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发展与学生成功的关系研究绍兴市建功中学俞列娟俞列娟沈国祥、毛银珍、傅晓阳、孙晓、李艳华20快乐阅读,引领孩子建构“书香班级”的研究越城区北海小学黄益文黄益文陈芳、马国萍、濮晓燕、王杏英、赵佳21提升校园双语文化的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越城区龙洲双语实验小学鲁美捐唐亚波丁建英、汤莉、朱高飞、章玲花、施建林22“减负增效”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嵊州市第二中学宋美芬张洁裘小华、杨小海23“教师教科研目标责任制”实施的初步研究诸暨市枫桥镇小阮桂芳阮桂芳王保东、俞培锋、金铁锋24运用PDT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诸暨市浣纱小学张勇儿陈瑶翁建江、俞可芹、潘美仙、卢红霞25教师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孙新强孙新强裘斌、闫瑞祥、马芹芬、杨向东、杨如金26“项目合作式”主题班会对职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绍兴市中专鲍艳鲍艳沈蕾、张少萍、单萍萍、赵文敏、徐雪瑾27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绍兴市秀水小学章玲萍章玲萍张朝霞、金伟娟、钱燕群、胡建成28花开的季节——《主题式校本研训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绍兴市稽山小学王建英俞金爱金华星、俞金爱、董海、朱培君、黄国伟29鉴湖侨乡文化中德育资源研究越城区鉴湖镇小许伟刚许伟刚周毅、潘伟春、陈美英、吕强、金春琴30依托社区早教基地提高亲子园教师亲职教育能力的结题报告越城区鲁迅幼托中心张林钗尹小芳吴小丽、尹小芳、钱洁、金海娟、张铃31基于高中课程改革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绍兴县华甫中学王叶军周浩灿胡永兴、谢立丰、李国刚、王慧、马妍32高中生的学业抗挫折能力现状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绍兴县鲁迅中学沈为民吴玲妹黄顺源、徐国海、王海鸥、吴玲妹33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绍兴县实验中学周赞旗徐建标徐建标、成芬芳、叶丽红、苏林、齐淑英34学会关心——在对话交流、等待宽容中成长学生绍兴县安昌镇中学倪国兴郭建强董水龙、马安慧、李世永、包利红、蒋兴娟35新课程理念下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孙华劬周良傅国海、胡关元、丁文华、盛越跃、陈建新36以解读幼儿作品为载体,促进家园有效互动的实践与探索新昌县白云幼儿园石碧云潘红红石碧云、吕水红、潘红红37开发节日文化资源促进小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研究新昌县南明小学赵巧虹赵巧虹石荣英、俞孟炯、唐赟38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开发区中心学校吕敏张晓晓周再明、裘苏飞、姜冠琼、范正吉、钱盼39建构大班幼儿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嵊州市罗星幼儿园吴晓月曾叶英董金飞、张霞、裘小兰、钱春燕、吴烨40体验快乐发展自我——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贵门乡中心学校金慧慧金慧慧李丽、郑兰英、吕贤英4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多向互动”教学模式探索绍兴市稽山中学宋旭飞袁丽宋旭飞、袁丽、陈碧霄、钟惠娟、朱建芳42问题解决教育模式在课堂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绍兴一中初中部金笔艳金笔艳胡建梁、孔荣海、朱景华、王清、张永良43基于个性化作文教学中错别字现象的研究绍兴市东浦镇中心校许慧芳许慧芳陈汉祥、王利红、平雪萍、虞婷娟44构建小学低段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绍兴市镜湖小学王萍王萍45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实施动态评价的研究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卢吕娜卢吕娜卢吕娜、赵浙红、潘英、薛向静、柳雪姣46整合绍兴人文资源,拓宽学生写作源泉的实践研究绍兴县柯桥初中陈明耀陈明耀陈明耀、王菊珍、陈铭琬、包春芳、陈天明47新课程改革与主体性自由阅读欣赏校本课程研究上虞城南中学俞建江厉黎江戴军熔、池国龙、俞建江、厉黎江、夏晓燕48小学应用题解题思路议程化教学研究新昌县新民小学梁亚妃梁亚妃周丽萍49城镇小学实践作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嵊州市鹿山小学王义东姚少祥郑晓明、赵予心、张晓英、汤瑛、周华英50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质化的研究与实践诸暨市二中杨亚芳杨亚芳王飞轮、许利明、顾庆裕、赵焕苗、赵国仁51农村初中英语班内分层教学的研究诸暨市店口二中罗洁罗洁陈可可、谢红儿、陈叶青、陈媛、寿铁勇52基于实用性英语教学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任荣任荣金素芳、陈小萍、蔡颖、陈玲、黄晏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李颖李颖甘宗郊、袁海平、李建华54职业院校语文和谐教学探索——专业应用和人文需求的整合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田红玉马丽宋艳秋、郑飞、马丽、刘江凤5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附中郑文燕李华周菊芳、宋芝娟、高彩娟、钟珺红56注重实践的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绍兴市建功中学骆明骆明章荠君、陈舟红、张秋生、丁敏、邵燕57写字教学中的美感培养研究越城区北海小学马国萍马国萍马国萍、孟琴58全方位、立体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生学习评价的实践与研究》绍兴县实验中学谢校青陆战琴丁国林、丁丽娟、余荷花、徐芬娜、陈芳序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执笔人主要参与者(限5人)号59初中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绍兴县钱清镇中学陈国林余旭红陈国林、余旭红、楼全莉、梅丽芳、何春丽60新课程背景下"走进家乡学语文"的实践与研究上虞市实验中学高亚梅高亚梅高亚梅、李建莉、朱伟平、孟海明61架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上虞市丰惠镇小黄桂玉祝浩军范张根、陈玮、夏玮君、卢萍、郑维荣62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的策略研究上虞市长塘小学许水勇许水勇朱冉冉、徐金刚、徐加于、厉金龙、吴云海63在新课标下对“历史和社会”课自主学习“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上虞市杜亚泉中学祝高第项雪梅金砾毅、任世民、黄刚琴64中学物理“情景—探究—模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新昌县澄潭中学黄江铭黄江铭65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索新昌县三联小学王永锋王永锋章秀惠、唐军浩、钱成江、张梁军、叶正辉66构建“讨论探究式”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叶利平叶利平李含文、马巍特、余亚花、郑洪波67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差异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嵊州市四海小学袁月锋袁月锋沈红斐、朱杏娟、俞亚珍、求兰君68设计小学语文开放型课外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诸暨市次坞镇上河完小吕韩玲吕韩玲章丽萍、郦红芳69交际文化的结构分析与教学体系建构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韩炜韩炜张秀娟、董晖、周双、黄晏、刘义70新课程实施与学生发展研究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沈同根沈同根曹新祥、胡源、陈国良、戚萌亚71新课程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之研究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裘斌裘斌孙新强、马芹芬、林小燕7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杜永兵杜永兵陈荣荣、何春风、许敏燕73绍兴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调查研究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严稽文严稽文凌海生、张曙光。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 绍 兴文理学院
中文 系 ,浙 江
绍兴 3 1 2 0 0 0 )

要 :应用型课程教 学模式是基 于现代 高等教育思想特 别是 同应 用型人 才培养要求相适应 的一种 崭新的教学模式 ,
其 实质是对传 统课程教 学模式的扬弃。绍兴文理 学院经过 多年 的研究探 索 ,已基 本构建 了具有理论先进性、 系统完整性 和 可操作性的 “ . Y - -  ̄. E式” 应用型课程教 学模式 ,较为科 学完整 系统地回答 了 “ 如何进行应用型课程教学模 式改革” 问题 。 关键词 :应 用型课程教 学模 式;实践 应用能力 ;面向实际;学会 学习
第3 3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V0 1 . 3 3 No . 5
S e p t . 2 01 3
J OURNA L OF S HAOXI NG UNI VE RS I T Y
应用型课程 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 —
以绍 兴 文 理 学 院为 例 寿水 永 明
反 观我 国传 统理 论 型课 程教 学模 式 ,总 其一 点说 ,只重知 识 的学 习和掌握 ,无 视 由于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不 同导致课 程 教学 模 式 的不 同性质 与 特点 ,教 学模 式片 面注 重对 学生 学科 知识 的掌握 的开 发 、研究水 平 的提 高而 忽视 对 学生 能力 的开 发 、应 用水 平 的提 高 以及 逻辑 思维 方式 的培 养 ,继而造 成 教学模 式千 人
单问题的能力 ,其能力指向与专业所对的行业岗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直接对应 ,因而,在应用型人才 培 养知 识 与能力 的相互 关 系问题 上 ,知 识 、能力 是 一个 特殊 的范 畴 ,知 识 以必须 够用 为度 ,以扎 实 的专 业知 识 为要 ,而知识 是 能力 发展 的基础 ,知 识掌 握 的全部 目的是 为 了培 养能 力 。

绍兴文理学院创新学分和素能拓展学分认定办法

绍兴文理学院创新学分和素能拓展学分认定办法

绍兴文理学院创新学分和素能拓展学分认定办法绍学院发〔2007〕105号为实施创新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和素能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从2007级学生开始设立“创新学分”和“素能拓展学分”。

对学生在第一课堂外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和素能拓展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或素能成果,经学校认定后可授予一定的学分,以资鼓励。

具体如下:一、认定范围及内容创新活动一般包括:第一课堂外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活动。

如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文化、艺术、体育竞赛活动;进行与专业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取得一定标志性的科技成果等。

素能拓展活动一般包括:第一课堂外,旨在积极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以培养高素质合格的大学生为目标而开展,可获得各类素能(技能)等级证书的活动以及考研考公务员等活动。

二、学分的计算(一)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1.各类竞赛:(1)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5学分;(2)国家级三等奖或省级一等奖及以上,4学分;(3)省级二等奖,3学分;(4)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2学分;(5)省级成功参赛奖、地厅级三等奖或校级一等奖及以上,1学分;(6)校级二等奖,0.5学分。

学科竞赛分类具体参照《绍兴文理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绍学院教〔2007〕23号)。

2.文体比赛:(1)参加全国或国际文体比赛(含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不含非比赛性演出展出),获前三名者分别得5、4、3学分,其余名次获得者得2学分;集体项目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得4、3、2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得1学分。

(2)参加省级文体正式比赛(含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获前三名者分别得4、3、2学分,其余名次获得者得1学分;集体项目(6人以上)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得3、2、1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得0.5学分。

3.各类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被SCI、SSCI、EI检索或权威期刊,5学分;(2)一级学术期刊,4学分;(3)核心学术期刊,3学分;期刊的级别按科研处颁布的《绍兴文理学院权威期刊、一级期刊目录(2007版)》、《绍兴文理学院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教育 非 常关 注培 养大学 生科技 创新 和研究 能 力。 例如英 围牛津大学 的纽曼指 出大学不仅是 知识 的传授 , 更重要 的是创新能力 的培养… 。 美 国加 州大学 伯 克利分校 的本科 生培养 目标 中就包 含 了创 新型人 才培养所需 的能力和素质要求I ” 。我 国近年来也逐步 重视大学生研究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 。 教育部于2 0 0 5 年 开展 了“ 地方 本科 院校人才 培养 目标 、 模 式 与方法 的 研究 与实践 ” 、 “ 创新 与实践 能力培 养 的研 究 与示 范 ” 等教学改革项 目的研究1 二 作。 许 多高校在这方 面都作 取得 了显著成效 I 。 华 中科技 大学作 为首批 “ 国家大学 生创 新训练计 划 ” 的高校 , 建 立 了大学生 科技 创新基 地 。同济大学化学 开展了“ 学 士前教育 ” 改革 。浙江万 里学院一直注重应用型 、 创新型人才培养嘲 。 绍兴文理 学 院地处经济 发达的浙江省绍兴市 , 应 为地 方经济 的 发展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 能力的应 用型人 才。因此在 本科生 教学 中 , 结合绍兴 经济 发展 的特点 , 探索 一条 有效 的地方高校研究 与创新能力化学人才培 养模式 ,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 有着 重要 意义。

将 教师讲 授和学生 的 自主 学习相 结合 , 使 学生增 长研 究 与创新能力 。问题可根据教学 内容 和 目标 的不 同以 项 目或作业等不 同形式 布置 。 例如针对环境污染事件 可 提出以下 问题 : 造成环境 污染的主要原 因什么 ?污
染 物在环境 中以何 种形 式存 在 ?会 发生 哪些化 学反 应 ?环境污染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危害 ?是否会对人类 和生物直接造成伤 害? 怎样利用化学知识采取措施减 少危 害? 教师通过挑选新 闻报道 中和所学化学原理相 关 的环境污 染事件 , 给学 生们 布置 问题作业 , 让 学生 们充分 动脑思考 , 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②教师 讲授新知识的教学设计 。 课堂教学 中, 教师 要 引导学 生独立 思考 。讲授新知识 点时可提 出问题 , 层层 递进 , 引导学生 动脑 思考 , 培养学 生探 究 的精神 和研究能力 , 激发学生 的兴趣 , 引人新 的知识点 。 例如 讲授大学化学 内容 中缓冲溶液这个知识 点时 , 可 以提 前 给学 生布 置如下 的问题作 业 : 问题 一 , 人 体血 液 的 p H 值是 多少 ?问题二 , 血 液的p H 值 有什么范 围要求? 问题三 , p H 值波动会有哪些后果 ? 问题 四, 人体血液的 p H 值范 围怎样保证? 布置上述问题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 的渴望 , 学生 为完 成问题去寻找答案 , 积极动脑 思考 。 教师要在学生动 脑思考及寻找答案 的学 习过程 中 , 积
题讨论 以及学 习团队合作研 究等多种组 织形式结合 , 将课 堂主动权教 给学生 , 充分培养学生 的研究与创新 能力 。 例如设置专题讨论课 , 学生组成学 习小组 , 分组
对提前设置 的化学专业应用拓展 知识进行讨论 。 二、 实施课 程学习团队计 划
1 . 组建理念及方式 。 通过组建学 习团队 , 从个体学 习向团 队学 习转变 , 提 高学 习效率 , 培养 学生健 康人
极 引导学 生思维活动的方 向。 3 . 教学组织形式 的多样化 。好 的教学组织形式 是 教师上好 一堂课 的关键 环节。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应改 变传 统单 一 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问题 引入导学 、 专

课程教学形式和 内容的改变
在课 堂教学 中 ,将 学生 的能力培 养作 为教学 重
格 的发 展 和协 作 、 交往 能 力 , 培养 团队精 神 , 克 服 困
基金项目: 本 文系绍兴市教学改革与建设项 目: 地方高校研究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索— —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专业教学改革 为例
2 01 4 f i -1 2月 第 5 0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A TI ON T E ACH I N G F ORU M
D e c. 2 O新能 力人 才培 养模 式
孙春燕 , 赵小钒 ( 绍兴文理学 院 化学化工学 院 , 浙江 绍兴 3 1 2 0 0 0 )
摘要 : 为满足培养 为地方经济服务 的应 用型人 才 , 重点要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研 究能力 , 本 文以绍兴文 理 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为培 养对 象, 探 索了对研究与创新能力人 才的培养 。
关键词 : 研 究与创新 , 人 才培养 , 教 学模式 , 地 方高校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5 0 — 0 1 5 5 — 0 2
点。 在课堂教学 中通过课前预 习提 问 、 布置学 习任务 、 同绕问题展开讨论等方法 ,激 发学 生的创造性思 维 , 培养学 生提 问题 、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 . 课程教学的 内容安排 。按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 方 案的要求 , 将课程 的知识点 归纳。在教学 中加入 与 专业应用知识相关 的内容 。 在教师重点讲授 的知识 点 中, 侧重让学生重点掌握本专业应用 中涉及 的化学 基 础 知识 , 将 理论 与实际相结 合 , 为 以后从 事 专业方 面 的 作 打下坚 实的理论基础 。 2 . 教学组织方式与实施 。①学 习中布置 问题式学 习任 务 。在课 堂讲授重点知识 时 , 为了让学生牢 固掌 握, 可采用针 对重要原 理提 问题 , 这样 可 以使 学 生 积极动脑思考 , 更有效地学习 。 通过提 出问题 的形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