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西部房地产业增长期比较研究
形势与政策论文1(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优秀4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三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有正义感。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
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
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
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
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
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
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
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
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
不同市场(一、二线与三、四线)房地产开发特点

不同市场(一、二线与三、四线)房地产开发特点分析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在东部沿海的建立并成熟,房地产市场也随着取得了长期的繁荣发展,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市场环境日渐成熟和理性,并将趋于稳定。
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及三、四线城市经济的活跃,给这些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房地产显著的地域性特点,环境的迥异需要开发商不同于在一、二线城市的开发思路,来实现留下公司好的口碑,带走企业应得的回报。
一、环境的异同。
一、二线与三、四线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房地产业领域的一些主要因素有很大差别,表现如下:项目地域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一、二线城1、高收入人群1、文化水平普遍1、经济发展1、政策市多,结构复杂;较高,比较容易接水平高;2、xx配2、市场容量大,受新事物;2、人一般来说产套;2、自住、改善、投员的关系普遍以业结构完整;服务型、资型客户混杂;“利益”为纽带;3、企业效率引导性;3、竞争激烈但3、人员关系结构高;4、融资3持续性有序。
疏松;4、生存压形式多样化。
强力大。
三、四线城1、高收入人群1、思想相对保守;1、经济仍起1、政策市主要是个体商2、人际关系普遍步晚,但后劲不健全;业、民营企业老以“人情”为纽带;足,潜力大;2、审核板,高官;2、3、习俗对人的行2、多是单一审批性;市场需求多以为和思想起着相产业结构,;3、正处改善型为主;3、当决定性影响;4、3、企业效率在探索竞争不激烈,无生活成本低,生活偏低;4、企阶段,不序开发。
压力小。
业融资主要稳定。
靠银行贷款。
这种环境差异,具体到项目的操作方式上,必须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路,认真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紧密结合公司的战略方向,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开发计划。
具体的操作情况,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侧重。
项目地域市场调研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除了进行环境情况调研外,重点进行文化、习俗调研。
产品定位针对目标客户群,保证产品针对目标客户群,保证在当地在开发完成4-5年在国内市市场2-3年不落后。
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再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Re o p r g t e Ec n m i r wt d f a t r , n r l n e t nChn c m a i o o cG o h Mo e o s e n Ce ta dW s er i a n h E a
Ba e n t e P n lDa a An l ss s d o h a e t a y i
Ke wo ds a e i Ro t Pa lCo n e r to y r :P n lUn t o , ne i t g a in,p n l a e a e -b s d ECM , t e Ec n mi o h Mo e o s,Ce tl h o o c Gr wt d fEa t n a a et nd量 ,用商品零售价格指
数 缩 减 变 量 , 以 17- 20 99 0 2的时 间 序 列 数 据 ,采
用 协 整 和误 差修 模 型 的方 法 ,对 影 响全 国经济 增 正
c mp r he smia ii s a d d fe e c s i c n mi g o t d f 5 p o i e i i a S e se n e ta a o a e t i lrte n if r n e n e o o c r w h mo e o r vnc s n Ch n a tr ,c n r l nd we tr urn 1 0- 0 .T ril o c u s isl ,boh i h o g t r o h r e m,t e p o t n o h se n d i g 98 2 07 he a tce c n l de :frty t n t e ln e m rs o ttr h r mo i ft e o e o o c g o h f o r c u ty a wa s e ds o ey n e si d ma d e o d y o s mp in tmu a e t e c n mi r wt o u o n r l y n e t r l o d me tc e n ;s c n l ,c n u to si l ts h e o o f e se n a e b i u l n t h r t r b tt e ef c s we k n d o e i wh c i e e s d t h c n my o a t r r a o v o sy i he s o e m, u h fe ti a e e v r tme t ih s rv re o te
我国GDP的构成和研究分析

我国GDP的构成和研究分析首先,我国GDP的构成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个部分。
消费是我国GDP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
个人消费是指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占我国GDP构成的大部分。
政府消费则是指政府机关、部门和机构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消费支出,如教育、医疗等。
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也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投资是我国GDP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和机构为增加生产能力和改善生产条件而进行的投资,主要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
存货投资则是指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增加的存货量。
投资的增长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刺激产业扩张和就业增加,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净出口是我国GDP构成的最后一部分,是指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净出口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出口遭遇了一定的压力,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其次,对我国GDP的研究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可以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我国GDP的构成。
不同行业的经济表现和发展速度不同,对我国经济形成了不同的影响。
例如,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服务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
通过研究不同行业的GDP构成,可以深入了解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其次,可以从地区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我国GDP的构成。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GDP构成,可以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最后,可以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我国GDP的构成。
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的GDP构成,可以了解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010年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调控效果的差异比较

报告认为,2010年以来,楼市调控政策效果基本见成效,但未来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其中一线城市整体涨幅趋于合理,未来补涨效应明显;中西部成本轮楼市上涨主力,西北华中涨幅强劲;浙江省成为本轮调控重灾区,温州楼市泡沫破灭。
一、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相比2010年)总体排序
2012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定基均值为104.1,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2010年上升4.1%。其中相比2010年,房价上涨的城市有65个,下降的城市有5个。其中上涨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乌鲁木齐、西宁、石家庄、长沙和秦皇岛,乌鲁木齐以涨幅12.2%位居全国涨幅首位。下降城市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温州、杭州、宁波、金华和青岛,温州以降幅17.7%位居降幅首位,五个下降城市中位居前四位的均为浙江省内城市,浙江省成为本轮国家楼市调控的重灾区。
二、按东中西部分类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排名
由于70个城市数量众多,以归属省份按照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进行东中西部分类:其中东部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第二,一线城市整体涨幅趋于合理,但未来补涨效应明显。2010年以来的楼市调控政策针对一线城市的目的性更为显著,同时一线城市在政策执行上从严把握。2012年12月份房价相比2010年整体涨幅4.6%,基本与二线城市持平,楼市调控效果有所显现。同时也应注意到,随着2012年下半年楼市逐渐回暖,一线城市连续两个月领涨全国,前期压制强烈使得后期反弹也更为明显。未来楼市调控政策如不加码,目前的调控效果将很难维系。
四、按地域分类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排名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收稿日期:2018-01-11 作者简介:聂倩(1994—),女,河南郑州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6·
部地区之间只发生了部分相对产业转移,还未出现 绝对产业转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 还不显著;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过 程中,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先 转移,以及部分产业忽略中部地区而直接转移到西 部地区。综上,学者们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 地区之间的差距做文章,还没有更多关于中部地区 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具体差距分析,因此,本文将从八 个方面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 原因,为“一 带 一 路 ”倡 议 下 我 国 中、西 部 地 区 将 沿 着一条怎样的轨迹加快发展提出建议。
人均城镇道路面积 人均城镇住房面积 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
城镇人口增长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 城镇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差距分析① 1.GDP差异分析 自 1978年以来,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 GDP 逐年稳步增长,基本保持 10%的增速增长,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78—1992年,西部地 区 GDP的增速略高于中部地区,且增速波动幅度 大,最 低 4%,最 高 15%;第 二 阶 段 是 1993—2008 年,中部地区 GDP的增长快于西部地区,在 1999年 达到低值 8%左右,之后回升到 13%左右;第三阶段 是 2009—2015年,中、西部地区的 GDP增速快速下 降至 7%左右,且西部地区 GDP增速高于中部地区, 形成赶超趋势。从趋势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自西 部大开发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张旭扬摘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㊂1990年以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且出现了南北区域分化等新问题㊂因此,为了充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必须合理调整现行区域政策㊂关键词:区域经济;东西差距;南北区域分化一㊁引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变成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之间以及人民对更好生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㊂文章基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各省区的GDP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对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㊂二㊁东西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文章的东部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中部区域包括山西㊁内蒙古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西部区域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㊁广西㊂文章按照中国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来测度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㊂(一)1995 2002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㊂关于东西差距的大小和具体时间有不同的看法㊂(二)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2003 2018年)区域差距的扩大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以及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㊂2003 201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间有波动㊂先从2003年的59.57%上升到2006年的59.67%,而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56.30%,2013年回升至58.18%,最后回落至2018年的55.35%㊂2003 2018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中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5.12%上升至26.39%;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5.30%上升至18.26%㊂这个时期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时期㊂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现阶段对西部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是国家的政策,有效地发挥了西部的资源优势,重工业优势,促进了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㊂三㊁南北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一)南北差距微幅缩小(1995 2013年)1995 2013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北方地区的开放程度加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㊁振兴东北地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北差距保持了稳中微降㊂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9.41%下降到2013年的57.00%㊂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0.58%微升至2013年的41.76%㊂(二)南北差距急剧扩大(2014 2018年)2014 2018年,南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出现了急剧扩大的趋势㊂2016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3%;2018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1.52%㊂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中南北差异是两个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盛来运等,2018)㊂四㊁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思考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尽管中国东西方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还存在区域差异等新问题㊂尽管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属于中等范围㊂(一)区域差距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区域差距是长期的㊁绝对的,区域之间自然地理㊁经济基础㊁要素禀赋等不同,这必然会各区域之间存在差距㊂区域作为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的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安虎森,2004),存在资源㊁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分布不均衡性(魏后凯,2011),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的客观条件㊂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也能够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孙慧文,2017),也有效带动了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区的经济发展㊂(二)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差距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陈栋生,1988),但区域差距过大必然会阻碍整体发展,如果不加以干涉,先发展地区就会通过累积因果过程,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后发展地区的发展优势被削弱,形成马太效应(Myrdal,1957)因此,既不能放任区域差距扩大,也不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来消除区域差距(吴强等,2004),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历史文化㊁经济基础等条件,调整区域政策,有计划地使区域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㊂五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客观认识区域经济差距,及时调整现有区域政策㊂1.加强宏观区域政策的针对性;2.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3.建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4.建立完善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2]魏后凯,刘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4).[3]魏后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6).作者简介:张旭扬,湘潭大学㊂05。
外向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经济被 认 为是实 现 区域 经 济 腾 飞 的有 效 手段 , 口 出 贸易 和外 商直接 投资 成为 推动我 国东 部地 区经济 高
速 增 长 的重 要 力 量 , 向 型 经 济 战 略 进 一 步 拉 大 了 外
第三 , 年均 增 长 1 . % ; 收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也 持 续 74 吸
・
9 ・
2 0年 第 3期 01
外 向 型 经 济发 展 影 响 因 素 分析
中、 部外 向型经济 发 展 的巨 大差 异 , 文认 为 , 西 本 主
要有 以下几个原 因 :
一
由于在开 放 区域数 量上落 后 , 广大 的 中、 西部地 区受
惠 于 特 殊 政 策 的地 域 就 极 为 狭 小 。 大 量 的 研 究 认 为
商投 资的差 异 引 起 的 。 究 竟 是 什 么 导 致 我 国东 、
作者 简 介 : 明 武 ( 9 8一) 男 , 李 16 , 湖北 仙 桃 人 , 江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教 授 . 要研 究 方 向为 国际 贸 易 、 业 集 群 。 长 主 产 张 云 飞 ( 9 6一) 男 , 北 荆 州人 , 江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17 , 湖 长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项 目 ( 0 9 O 8 湖 2 0 y3 )
收 稿 日期 :0 0— 4—0 21 0 4
我 国东西部 地 区的 经济 差 距 。 实 证 分析 结 果 还 表
明 , 18 在 9 5年 一1 9 9 9年 间 , 部 发 达 地 区 与 西 部 落 东 后 地 区 之 间 G P增 长 率 的 差 异 , 约 有 9 % 是 由外 D 大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内蒙古和广西 ) 土地面积为 5 8 3 万
平 方公里 ,约 占全 国陆 地面积 的 5 %, 6
人 均 土 地 面 积 远 高 于 全 同平 均 水 平 ,
电 产价格 与 两项 国 民经 济指标 的 比较 。 中人均 C P 良好 地反 映一个 地 区 , 能 D
人均 可 支配收入 的增长率 是最 低的 ,5
、的 异I进 行比较棚究 .彳肋下冈家制定 型柏 针" 陀的阱 他脐地 产坩 【过热 ∞宏 J } 乏 删绛济政 l i j :
・
、
地J 发悄况比较
廊地 产开发投资 魁决定犍个房地产市场 走 的关键 索.它,仪决定 rJ地 f = = j j 产 ,f总产f ,而 日影 响荇 L 游产 , f 靛 .包括 上游的,铁 .水 .电解 Il k ̄ J _ I { l, l; d效 刑 钟产I . ; k ̄厦下游的装修 家 物 管用 产投 资额变化 的平均水甲 可以霸t .东 f 卜 性资粕l l : 地 ( 越点商 .增 K 噬 凡 f _;# p{地 投 资额 的起点 增悯都远 低 丁尔舟地I 这魁I 【 ; i K 为尔邮地 [ 人 f鬻 艘火 、M域资 乖积累雄厚.而 凡 政 坼开放I 0多年 q取得 JR足的发展. I 12 1 f
居 民人 均可 支 配收 入 则直 接关 系 到居
售价增长率却比东部地区都高 3 4 . %, 1
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 反常的现象 。 房 地产 价 格形 成 机制 中一个 重要
问 题就 是 房价 和地 价 的关 系 ,对 于西
寸 地 产 价格 具 有 一 定 的解 释 能 力 。 房
句 。国家 及 区域层 面 上 的经 济基 本 面
1 9 9 9
2 0 0 0
2 00l
2 0 0 2
2 03 0
+ 部地 区。
东部 地 区 一
中部地 区 十
西部地 区
年 以来 总共 增长 3. %,而房 屋平均 62 9
如果说人 均 ( P与房 地产价 格之 D 间 的关 系还 不好 描 述 的话 ,那 么城 镇
东部 地 区
年份
中部地 区
西部地 区
人均 城 镇 居 民 房屋 平 人 均 城 镇居 民 房 屋 平 人均 城镇 居 民 人均 可 支 人均 可支 人均 可支 房屋平 GD 配 收入 均售 价 G 配 收入 均 售 价 GD 配 收入 均 售价 P DP P
图 1 东 中西部各地区房地产投资增 长示意图
/
L
/
20 年阚务院颁发 的 1 号文 《 03 8 关
r
—
/
=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 口 》第一条就 明确表示 “ 房地产业关
E 高 ,带动 力 强 ,已经 成 为 国 民经 度
璺 40 0
●— —— — 一
’
—
鬈 2 0 0
0
_ -_
一
—
—
一 一
-J r
▲
F 的支柱产业” 。从 房地产业 产值 占
D P的 比晕便 可 以看 出房地 产业 在 整
1 9 99
2o 0 o
2 01 0
20 02
2o o3
+
东部地 区 一
中部地 区 十
西部地 区
域经济中的作用。 2给出了东
两部 地 房 地 产业 产 值 占区域 生 产 值 的 比重 。 同样 ,尔部 地 区 比重 的 点值 高 于 中 、西 部 地 区 ,但 5 年来 增 长 幅度 却没 有 西部 地 区大。西 部 这 几 年的 发展 中 ,房 地产 业起 到 不 可忽视的带动作 用 。
∈ 久被压抑 的住房购 买 力在 19 年 开 98 回 房地 产业创造 出大量 的客 观需 求 。
表 l 详细 列 出了 东 中西 部地 区房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远 部地 来说,土地价格的决定作用更
明 显。西 部 l 省 、市 、自治 区 ( 0 不包
台 得到释放。这二者结合起来就为中 居 民 收入 的基 数 太小 ,即使增 长 速 度
F I A Dl) INI IO t Is^ 06 Ot R ’ O N[ N) L 口20 . W ( ㈨ C M
17
维普资讯
累了深 厚 的增长 动 力 。所 以在房 地 开 发热 潮 中必然 遥 遥领 先 于 中 、西
地 区。
1 00 0 80 0 1 60 0
殳 革开放 2 O多年来 ,我 国人 民的生 活
民的 购房能 力。这 几 年东 中西 部 地 区 远 超过 了房 地 产 价格 的 增长 率 ,但 是 快 ,也 难 以赶 上 房地产 这种 高价 值 消
费 品 价格 的增 长 。西部 地 区城镇 居 民
K 平大幅度提高,取消福利分房后,
5
图2 东 中西部各地 区房地产业产值 占区域G P D 的比重
4. 5 4 3. 5
—
— . —
. .—
—
—
—
一
垂 2 . 5 3
2 1. 5 1 O. 5 O
Z: 一 一 一 一
I 、房地产价格 与经济基本 面 ¨ - 比较
房 地产业 不 仅 带 动着 区 域经 济 的 之 ,而 且 也深受 域经 济 水平 的影 展
维普资讯
2n 03年这 5年 是r阳 廊地产 她的高速增 长时期 l
祚这崩 川.东 叶【部地 隧 I肼 1l F i l
刘这 q 米面 , 5 地 产 岍 J 矗 :
地产 业 的发展忐势 打 l 似之处, 义有 同的 地 : 耕 I
但在全部土地资源 中,约有 4 %的土 8
勺 生产能力,而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 受 入则与房地产价格具有很强的可比
生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到 东 中西部 地 区 空 状况 的差 异 ,人均 GD 济 P即区域生
表1 东中西部各 地 区经 济基本面 与房地产价 格 比较 ( 位 :元 )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