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_马祥君

合集下载

26例急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护理探讨

26例急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护理探讨

26例急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护理探讨【摘要】目的对急性乳腺炎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急性乳腺炎行切开引流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开导、术后体征观察、预防切口感染等,全方位临床护理观察,并对护理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经有效术后护理,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无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结论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大多是由病菌感染引起,做好产前、产后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对降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而对于急性乳腺炎化脓患者,采取切开引流手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病情的恢复、避免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化脓;引流术;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02-02妇女产后哺乳期,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的协同作用,而导致女性产后3-4周多发病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感染等,引起急性乳腺炎,此病在初产孕妇中较为多见,当患者临床上出现发热、乳房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或病情加重就会引起局部脓肿,需采用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1],而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尽快恢复、避免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本文就我院2012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急性乳腺炎化脓行切开引流术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2012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7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其中26例形成化脓,需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

26例患者中初产妇20例,占76.92%,经产妇6例,占23.07%,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2岁。

患者一般在产后3-4周内发病。

1.2诊断方法以第七版外科学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为依据,临床上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即可诊断为急性乳腺炎:①患者出现不通程度的畏冷、发热等周身症状;②乳房局部发热、红肿,局部肿块处波动感、压痛等情况明显。

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

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

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什么是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多发病,临床上以乳房肿块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可有发热、头痛、身痛、食欲不佳、乳汁减少等,严重时可致患处化脓,影响哺乳。

主要原因乳汁淤积,排乳不畅,加之乳母产后体弱,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乘虚而入引起。

如何治疗急性乳腺炎对于急性乳腺炎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FOBOC【妇百畅】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各种肿物的消散治疗,包括奶结。

奶结形成多是由于乳汁淤积过多,导致乳络拥挤不通,大量乳汁聚积成块而形成,所以在治疗奶结时,需要药物具有一定消肿散结的功效,而蒲公英具有较好的消肿散结作用,所以FOBOC【妇百畅】对于消散奶结确有疗效;通乳散结,对于乳房胀痛、乳腺增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病情不能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多数情况下可不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配合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脓成后切开引流,因本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首选青霉素头孢类等药物对哺乳影响较小。

但很多研究证实急性乳腺炎淤积期虽有炎症表现,并非真正的炎症,而是由于大量乳汁不能排出,淤积在乳腺导管内引起一定的组织反应,出现充血、疼痛、发热等临床表现。

有人曾对该病患者做乳汁细菌培养,结果提示并非均由感染引起,因此对本病淤积期的治疗尽量不使用抗生素。

对于炎症症状明显者,可以中医为主,结合血常规化验情况,再配合口服或输液抗生素,在控制炎症的同时化解乳房肿块。

(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如何预防急性乳腺炎预防乳腺炎:补充专用营养FOBOC【妇百畅】哺乳阶段的妈妈很容易因为乳腺阻塞或乳房肿胀而不好喂养宝宝,因此导致乳腺发炎、疼痛。

FOBOC【妇百畅】具有抗炎的特性,因此经常食用可以有效预防母乳妈妈乳腺炎的风险。

此外,FOBOC【妇百畅】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帮助消化。

有活血散瘀、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促进血液循环、美容养颜,消除疲劳,平复情绪,保护肝脏肠胃功能,长期饮用也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FOBOC【妇百畅】针对症状: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结节、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乳腺疾病。

产褥期妇女护理查房PPT课件

产褥期妇女护理查房PPT课件
(主要表现在产妇生理变化、心理变化2方面)
7
知识回顾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2.乳房 3.血液及其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内分泌系统 7.腹壁的变化
8
知识回顾
生 殖 系 统(子宫复旧)
1.子宫肌纤维缩复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恢 复至非孕大小。 2.子宫内膜再生 产后3周胎盘附着处以外的子宫内膜修复,完 全修复约需6周。 3.子宫颈复原 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恢复,子宫颈内口关闭。产 后4周子宫颈恢复 。
入院时 47.7+8.5 48.1+8.1
S AS 出院时 39.1+4.7 32.9+3.
入院时 48.3+7.2 49.1+6.8
SDS 出院时 38.8+5.2 33.1+4.5
34
知识查新
摘自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年第四卷,第7期 钱怡 江 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1.瑞敏,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医学理 论与实践》2017年, 2.张磊,产褥期护理对产妇精神状态及母乳喂养结果的影 响研究,《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 3.周亚萍、武静,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恢复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18年 4.陈海林,护理对产褥期孕妇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评价, 《吉林医学》2015年
3
查房目的
01
促进N1-N2岗护士深入学习产褥期妇女护理知 识
02 规范产褥期妇女护理查体
03 了解产褥期护理知识新进展
4
查房程序
1.产褥期相关知识回顾 2.护理查房流程 3.产褥期知识查新 4.总结
5
产褥期相关知识回顾
6
知识回顾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的探讨分析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的探讨分析
季东平等
哺 乳 期 急 性 乳 腺 炎 不 同 阶段 的最 佳 治疗 方 法及 四 级 预 防 的 探 讨 分 析
第l 4期
表 达 ,不受 感染 、肿瘤 、饮 食 等 因素影 响 ,产 生速 度 较 稳定 ,在 体 内只能通 过 肾脏 排泄 ,不 重新 回到血 液 中 J ,血 中 C y s C 的浓 度 主 要 由 G F R 决 定 ,最 能 反 映G F R的指 标 。糖 尿 病 肾病 是 由糖 尿 病 引起 的 微 血 管 病变 ,是 引起 糖 尿病 患 者死 亡 的主要 原 因 。早 期 诊 断 糖尿 病 肾病 的一 个 主 要 方 面 是 以 G F R增 高 和 肾 体 积 增大 ,而 C y s C浓 度 能 准 确 反 映 G F R,本 研 究 中 G D M组的 C y s C水 平 明 显 低 于 正 常 妊 娠 组 ,表 明 血 清C y s C水 平 能敏 感 的反 映 出糖尿 病患 者 的 肾损 害 。 综上 所述 ,G D M 与 孕妇 体 内维 生 素 D、血 清 C R P和 C y s C水 平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2 5 一( O H)D是 调 节钙 代谢 的 主要 物 质 ,2 5 一( O H)D在 G D M 早 期 预 测 和预 防 中有很 大 的应 用价 值 ;血清 C R P和 C y s C 水 平 的升 高能 够早 期 预 测 G D M 的发 生 ,绝 大 部 分 孕 妇 缺乏 2 5 一( O H) D,要 让 孕 妇 了 解 补 充 维 生 素 D 的重要 性 。
【 摘
要】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 0 1 3年 1 月一 2 0 1 4
年 5月期间该 院收治的围产期女性 中选取符 合各 级预防标准 的产妇 ,分别采 用 四级 预防方 案进行干 预治疗 。其 中 0级 预防 ( 随 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 照组 )通过对母乳喂 养进行 科学 指导来 降低乳 头皲裂 、乳 汁淤 积的发 生率 ; I级预 防 ( 随机分 为观 察组 A、

PDCA 循环管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并发症及其负性情绪的影响

PDCA 循环管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并发症及其负性情绪的影响

PDCA 循环管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并发症及其负性情绪的影响钟春嫦;王恩礼;郭海云;丁蓉;刘建婷【摘要】[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并发症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初产妇且处于哺乳期并患有急性乳腺炎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整个过程进行循环管理,治疗期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负性情绪的缓解状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负性情绪缓解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采取 PDCA 循环护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病人的负性不良情绪。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3页(P2794-2795,2796)【关键词】PDCA 循环管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并发症;负性情绪【作者】钟春嫦;王恩礼;郭海云;丁蓉;刘建婷【作者单位】51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以初产妇更为多见。

有研究表明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临床表现为患侧乳房红、肿、热、痛,不能正常哺乳,对母亲的身心和婴儿的喂养造成重大影响。

此病在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能发生,但产后3周~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1,2]。

急性乳腺炎预防和治疗分析

急性乳腺炎预防和治疗分析

急性乳腺炎预防和治疗分析背景介绍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炎的一种类型,常见于哺乳妇女。

它主要是由于哺乳引起的乳腺管或腺体感染,通常发生在产后第二到第三周。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它可能会引起乳腺脓肿和感染的扩散。

因此,保持乳腺的清洁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措施1.避免乳头裂伤:乳头裂伤是导致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母亲应该采取措施,防止乳头受到压力和挤压,避免乳头裂伤的发生。

2.保持乳房清洁:母亲应该经常清洗乳房,以保持乳房清洁和卫生。

洗手后,用清水或温和的肥皂来清洗乳房,并保持它们干燥。

3.合理哺乳:母亲应该在正确的姿势下哺乳,以避免乳腺管或腺体受到挤压和压力。

如果需要,母亲可以寻求社区医院的保健医疗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4.经常换衣服:母亲应该经常更换干净的衣物,并尽量避免使用紧身的衣服,以免衣服的摩擦和挤压增加了毛孔的阻塞和炎症。

5.健康饮食:母亲应该遵循合理的饮食习惯,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抗生素:对于急性乳腺炎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是使用抗生素来杀灭感染的病菌。

在此过程中,母亲需要保持充足的饮食和休息,以加强身体的免疫力,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要求。

2.止痛药:有些患者会感觉到乳房疼痛和不适,医生可以给予一些止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其他治疗方法1.按摩和温敷:对乳腺进行温敷和按摩可以帮助乳汁流通,促进淋巴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的消退。

温敷要用温热的湿毛巾,而不是用太热或太冷的物品。

按摩时要注意掌握力度,不能过于用力。

2.科学合理的抽母乳:对于急性乳腺炎患者,必须保证胸部内的乳汁排出,才会使得感染的病菌随着乳汁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目的。

抽母乳主要采用电动或手动仪器,按规律和方法进行。

3.氧气治疗:对于乳腺感染较重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氧气治疗。

这对于提高氧供应,促进伤口愈合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总之,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急性乳腺炎预防

急性乳腺炎预防
⑻同事的干扰,有的同事会说产妇奶稀,宝宝吃不饱,使产妇对母 喂养产生动摇。
认识产后乳房护理常见的误区
⑴攒奶,有的产妇两次喂奶中间加 乳攒4个小时,奶胀得厉害也不舍得挤 宝宝可以吃到更多母乳。实际上,奶一 认为奶够吃了,会减少泌乳素的分泌,
⑵吸奶器使用不当,有些人用吸奶 负压,容易引起乳晕水肿。
⑶过度按摩,通乳师、产妇家属不 致乳头、乳晕水肿。为急性乳腺炎埋下
解除孕妇思想顾虑
害怕母乳喂养影响体型是许多孕妇的最大顾虑。宣教母乳喂养对妈妈的 1、母乳喂养可促进缩宫素的分泌,帮助产后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有
复旧,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生。 2、母乳喂养可消耗掉部分腹部的脂肪,有助于妈妈保持优美的体形。 3、重塑乳房,对于乳房偏小的妈妈,宝宝吸吮可刺激乳腺发育,使乳房增 4、使不良乳房疾病好转,患乳腺增生的妈妈,通过哺乳可改善内分泌不调的
1级预防
2 乳汁淤积期 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 防止进展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四级预防方案
2级预防
3 急性炎症期 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 +敏感抗生素治疗”四联 防止形成乳腺脓肿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四级预防方案
3级预防
4 乳腺脓肿期 ◎采用微创治疗方法, 最大限度保留母乳喂养功能。 ◎穿刺抽脓和置管冲洗引流, 是乳腺脓肿有效的微创方法。
的疏通,使不良乳房疾病好转。 5、母乳喂养可防止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生。
乳房松垂不一定是哺乳引起的,有的在孕期就出现了,所以怀孕期间要 产后胸部健美操、蛙泳等胸大肌训练可以帮助乳房恢复丰挺的状态。
• 母乳喂养↓婴儿青少年时期肥胖的风险。
• 孩子的智力-优质蛋白
到医院就诊

产后急性乳腺炎的临床预防和治疗

产后急性乳腺炎的临床预防和治疗
肿 可 向表 皮 溃 破 , 深 部 脓 肿 可 穿 至乳 房 与 胸肌间的疏松组织而形成乳房后脓肿 , 感 染 严 重 时 可 并 发 脓 毒 血 症 。③ 』 f 【 L 常 规 检
疾病 , 以初产 妇 多见 , 并多 见于乳 头发 育
不 良的 妇 女 , 以 产 后 3~4周 容 易 发 生 。
染, 乳 腺 管 堵 塞 或 乳 房 排 空 不 当并 过 度 膨 胀等 , 而 导 致 乳 腺 炎 症 的发 生 必 定 影 响 了
查: 白细胞计 数及 中性粒 细胞 比数增 加 。
④彩 色 超 声 波 检查 : 可 显 示 浓 腔 的大 小 和 部位 。
正常 的哺乳 过程 , 给产妇造 成很 大 痛苦 ,
殖, 乳 汁 是 细 菌 生 长 良好 培 养 基 。乳 汁 瘀 积的原因 : 乳头 发 育不 良( 过 小或 内陷 ) 妨 碍 哺乳 , 乳 汁过多 或婴儿 吸乳 少 , 以 致 乳 汁 不能 完 全 排 空 或 乳 管 不 畅 而 影 响 乳 汁排 出 。 急 性 乳 腺 炎 的 临床 表 现 及 诊 断 : ① 乳
2 5 0 0 0 2山东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 门诊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0 7. 0 6 4
轻 揉乳 房 , 并 牵拉 乳头 , 使其 刺激 泌 乳反
射, 每次喂完 时应 让婴 儿尽量 吸空 乳 汁 ,
总之 , 通过加强孕期宣教 , 产前 、 产 后
产妇生产后 , 全 身抗 感染 能 力 下降 ,
易造成 乳房 急性炎 症 , 主要 有 以下原 因:
① 细菌入侵 : 致病 细菌以金黄色葡萄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2 级预防临床资料
分组
平均年龄 例数
( 岁)
研究组 1 29. 1
280
左侧 127
右侧 132
双侧 21
病变范围 平均直径
( cm)
4. 7
研究组 2 30. 0
85
41
39
5
5. 1
研究组 3 28. 9
60
30
28
2
4. 9
1. 3. 4 3 级预防临床资料 研究组 1 ( 乳腺脓肿单纯穿刺组) 脓肿最大径 1. 6 ~ 6. 2 cm,平均 3. 8 cm; 研究组 2 ( 乳腺脓肿 置管冲洗引流组) 脓肿最大径 4. 0 ~ 20. 0 cm,平均 6. 4 cm; 对照组 ( 乳腺脓肿切开引流组) 脓肿最大径 2. 5 ~ 20. 0 cm, 平均 6. 6 cm。见表 3。
应用肥皂水擦洗乳头,每天 2 ~ 3 次,每次 3 ~ 5 min,产后进 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对照组产前不行上述处理,产后进行 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1. 4. 2 1 级预防方法 研究组 1 给予特高频微波理疗或半导 体激光照射 + 乳腺按摩 + 电动奶泵吸乳,每日 1 ~ 2 次; 研究 组 2 给予特高频微波理疗或半导体激光照射 + 乳腺按摩 + 电 动奶泵吸乳 + 口服或静脉点滴抗生素,每日 1 ~ 2 次; 对照组 患者自 行 乳 腺 按 摩、局 部 热 敷、吸 出 乳 汁,发 热 者 加 用 抗生素。 1. 4. 3 2 级预防方法 研究组 1 给予特高频微波理疗或半导 体激光照射 + 乳腺按摩 + 电动奶泵吸乳,每日 1 ~ 2 次,同时 静脉点滴头孢类或左氧氟沙星或依替米星等敏感抗菌药物; 研究组 2 静脉点滴头孢类或左氧氟沙星或依替米星等敏感抗 菌药物,嘱病人自行按摩、局部热敷、吸出乳汁; 研究组 3 给予特高频微波理疗或半导体激光照射 + 乳腺按摩 + 电动奶 泵吸乳,每日 1 ~ 2 次,同时静脉点滴青霉素。 1. 4. 4 3 级预防方法 研究组 1 是在 B 超引导下用 20 ml 注 射器针头穿刺至 脓 腔 内,抽 取 脓 液 作 细 菌 培 养 和 药 敏 试 验。 抽尽脓液后,针头不拔出,另换一副注射器用生理盐水反复 冲洗脓腔至抽出液澄清,B 超下液性暗区基本消失。隔日行 B 超复查,如仍探及液性暗区,则重复穿刺冲洗。以局部症状、 体征消失,B 超检查无明显液性暗区为治愈标准。研究组 2 在脓肿的最低点切开 1. 0 ~ 1. 5 cm 切口,用血管钳分离至脓 腔内,引流出脓液和坏死组织,示指从切口探入脓腔,钝性 打开脓腔分隔,使脓腔成为一个单腔,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 于脓腔最底部置人一根引流管 ( 接引流袋) ,在脓腔顶部放置 一根冲洗管。冲洗管和引流管均以丝线缝合固定于切口皮肤 上。术后第 1 天每 1 ~ 2 h 冲洗 1 次,此后逐渐延长冲洗间隔 时间,术后 3 ~ 6 天可拔管,残腔通过换药愈合。对照组在脓 腔低位作一切口,一般为放射状切口或乳腺下皱襞弧形切口, 长度 2 ~ 5 cm,或作对口引流,分开脓腔分隔,清除脓液和坏 死组织,放 置 凡 士 林 纱 条 填 塞 脓 腔 并 引 流, 覆 盖 无 菌 敷 料。 术后换药至痊愈。在进行治疗操作时 ( 包括穿刺、手术和换 药) ,3 组均采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强度分级,记录每位患 者的最高疼痛数字,同时统计 3 组的平均治愈时间 ( 天) 和 继续母乳喂养率。 1. 4.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χ2 检验和 t 检验。
1 资料和方法 1. 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的概念 0 级预防是指通过 指导围产期母乳喂养,防止发生乳头皲裂和乳汁淤积; 1 级预 防是指在乳汁淤积期,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防止进展为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 2 级预防是指在哺乳期急性乳 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形成乳腺脓 肿; 3 级预防是指在乳腺脓肿期,采用微创治疗方法,减轻患 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尽最大可能保留母乳喂养功能。
·2336·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年第 25 卷
体温超过 38 ℃ ,血白细胞数超过 1 × 109 / L,B 超检查未见液 性暗区 ( 急性炎症期) ; ⑤ 3 级预防选择病例为乳腺出现红肿 热痛,局部出现肿块并且有波动感,压痛明显,伴有或不伴 有发热,B 超检查有不均质液性暗区 ( 乳腺脓肿期) 。 1. 3 一般资料 1. 3. 1 0 级预防临床资料 研究组 50 例,平均年龄 28. 5 岁, 均为初产妇; 对照组 100 例,平均年龄 29. 2 岁,亦均为初产妇。 1. 3. 2 1 级预防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发病 3 天以内,见 表 1。
表 3 3 级预防临床资料
分组
平均年龄 例数
( 岁)
左侧
右侧
脓肿平均直 双侧
径( cm)
研究组 1 29. 0
99
43
50
6
3. 8
研究组 2 28. 8
64
28
33
3
6. 4
对照组
29. 2
48
21
23
4
2. 5
1. 4 方法 1. 4. 1 0 级预防方法 研究组是在研究对象怀孕 32 周以后,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微创治疗 母乳喂养
Feasibility of four grades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acute mastitis during lactation
MA Xiang - Jun,WANG Jie,KONG Ling - Wei et al. Center of Mastopath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080,China
【摘 要】 目的: 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0 级预防是通过指导 围产期母乳喂养,防止发生乳头皲裂和乳汁淤积; 1 级预防是在乳汁淤积期,采用 “理疗 + 乳腺按摩 + 电动奶泵吸奶” 三联治 疗,防止进展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 2 级预防是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采用 “理疗 + 乳腺按摩 + 电动 奶泵吸奶 + 敏感抗生素治疗”四联疗法,防止形成乳腺脓肿; 3 级预防是指在乳腺脓肿期,采用微创治疗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母 乳喂养功能。结果: 0 级预防: 研究组病变发生率为 16% ,对照组 32% ( P < 0. 05) ; 1 级预防: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1. 8%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5. 1% ( P < 0. 01) 。2 级预防: “理疗 + 乳腺按摩 + 电动奶泵吸奶 + 敏感抗生素治疗” 的四联疗法效果最好; 3 级预防: 穿刺抽脓和置管冲洗引流是乳腺脓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结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可以指导临床在哺 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不同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向下一阶段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留母乳 喂养功能。
〔Key words〕 Acute mastitis; Lact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Breast feeding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生于产 后 1 月内,给哺乳期妇女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有些患者不 得不停止母乳喂养。临床上对该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不够重 视,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够规范。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的 需要,提出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的概念,并选择保 健院乳腺门诊和病房 2007 年 6 月 ~ 2009 年 8 月收治的患者进 行了初步研究。
马祥君等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 第 17 期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
·2335·
马祥君 汪 洁 孔令伟 高雅军 何湘萍 高海凤 谢 祥
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 10008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11 ( 2010) 17-233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deal therapy of acute mastitis during lact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feasibility of four grades prevention strategy. Methods: Four grades prevention strategy included: 0 grade prevention: preventing cracked nipple and galactostasis by directing perinatal breast feeding; 1 grade prevention: adopting triple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treatment,massage and electronic absorption pump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rogress of acute inflammation; 2 grade prevention: adopting tetra -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treatment,massage,electronic absorption pump and sensitive antibiotic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rogress of mammary abscess; 3 grade prevention: adopt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mammary abscess in order to reserve breast feeding function. Results: 0 grade prevention: the incidences of disease in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6% and 32% ,respec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 05) ; 1 grade pre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1. 8% and 65. 1% ,respec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 01) ; 2 grade preven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etra -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treatment,massage, electronic absorption pump and sensitive antibiotics was the best; 3 grade prevention: puncturation and drainage were 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 treatment of mammary abscess. Conclusion: Four grades prevention strategy can direct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astitis during lact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in clinic,prevent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reserve breast feeding function furth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