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统编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四课时《家族绵续与两性交往》教学设计——《乡土中国》第六、第七章阅读

第四课时《家族绵续与两性交往》教学设计——《乡土中国》第六、第七章阅读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多维度查证比较,辨析家、家庭、家族、氏族等相关概念在内涵外延上的细微差别,了解中西家庭观念的差异;2.对比阅读,深入理解乡土社会家庭内部结构和感情定向特点,提升思辨能力。
【学习准备】1.教师收集并分析第四课时“学习任务单”。
2.阅读阎云翔《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和萧楼《夏村社会?纸鸢:副业化村庄中的家和分家关系》,并回答相关问题。
(参见《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3》)3.教师应该掌握以下几点学情:(1)“中西家庭对比图”难度较大,学生分歧较大;(2)学生对家族概念比较隔阂,需要联系已知予以解说;(3)学生对家庭感情倾向比较隔阂。
【学习评价】1.修订完成第四课时“学习任务单”;2.完成《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3》。
【学习过程】一、导入如果我们去查书法字典,发现“家”这个字从秦汉到现代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照《说文解字》的说法:家,上面是宀(mián房室之意),与人有关;下面是豕(猪,富庶之象),与财有关。
中国“家庭”一词,不仅具有“安居”和“乐业”的个体人生状态的双重意义,而且具有纵向“代际结构”的血统家族态和横向“婚姻结构”的血缘社会态意义。
中国古诗词里,“家”也是个高频词语:1.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6.雪里放囚天亦喜,平安骑鹤到家庭。
(刘辰翁《浣溪沙》)7家庭粗有消閒乐,未似登山临水时。
(卫宗武《霅山和丹岩晚春韵》)不管是“家”“人家”,还是“家庭”,我们都不会觉得它是个难理解的词语。
可是,到了社会学著作里,要弄清“家”的概念却并不容易。
二、辨析关键概念1.找出第六篇、第七篇中与“家”相关的概念,仔细辨析它们在外延与内涵方面的差异。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课时练/同步练习为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科目:数学适用版本:冀教版适用范围:【教师教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教学提示在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并且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本课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通过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自主尝试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获得积极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还记得计算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生:记得。
师:如果要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想探究计算方法吗?生:想。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三位数乘一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探求新知。
1.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件出示动物园情景图。
师:请学生们观察课件中的情景图,看一看你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的数学信息。
生:一只雄狮体重是223千克,一头牛的体重是一只雄狮的3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一头牛的5倍……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知了雄狮的体重,还有一头牛体重和雄狮的关系,一头大象的体重和一头牛体重的关系,谁知道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课件出示问题)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够听、说、读、写单词:tasty,salty,sweet,sour,fresh,并认读单词healthy。
2.才能目的:能简单介绍自己爱吃的食物,询问别人的食物爱好,并能描绘食物的滋味。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安康、合理饮食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自主学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单词tasty,salty,sweet,sour,fresh,healthy,并能用这些单词对一些食物进展简单的描绘.难点:Healthy的发音较难掌握。
三、教学媒体:1.老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和本课时的六张单词卡.2.老师准备一袋盐,一袋白糖,一小瓶醋和三杯参加盐、糖、醋的溶液,一根新颖的黄瓜,一个西红柿,一个盘子。
3.学生准备一些食物或饮料。
4.Let’s chant和Let’s learn部分课件。
四、教学过程:1.Warm up (热身)Sing together老师播放Let’s sing部分录音,学生跟唱歌曲,适当强调歌词中的语句Something salty?Something sweet?的意思。
猜谜语老师说几个关于食物的谜语让学生猜,并适时引出本课单词:(1) It’s yummy to eat. It is made of bread and ham。
Its name 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ha". What is it?当学生说出hamburger时,老师说:Yes. Hamburgersare salty。
Hot dogs are salty. Sandwiches are salty.让学生感悟salty的意思.(2)They are a kind of fruit。
They are round and small. Some of them are purple, some of them are green. What are they?当学生答复出:They are grapes。
博雅汉语第四课教案

博雅汉语第四课教案
欢迎来到博雅汉语第四课教案!本课将介绍汉语中的数字和时间表达方式。
下面是教案的内容概要:
1. 学习数字的读法与写法:我们将学习汉语中的数字0到10,并了解如何组合数字来表达更大的数字。
通过练习,你将熟悉汉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规则。
2. 掌握时间的表达方式: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汉语表达时间。
你将学习使用“点钟”、“分”、“半”和“刻”等词汇来描述精确的时间点。
同时,你也将了解如何使用“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等词汇来描述不同的时间段。
3. 实践练习:在这一部分,你将通过实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我们将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你熟练掌握数字和时间的表达方式。
4. 语言游戏:最后,我们将进行一些语言游戏,以加深你对数字和时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完成本课的学习和练习,你将能够准确地使用汉语表达数字和时间,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提供更多便利和自信。
希望你能享受这一过程,加油!。
第四课时:《一封信+爸爸节》教学设计

第4课时精读引领课——《一封信》+拓展文章《爸爸节》一、教学目标1.随文识记“封、削”等16个生字,会写“封”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思念。
3.学习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利用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法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整合阅读《爸爸节》。
4.通过前后两封信内容的对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封信,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好,你们写过信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
今天,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我们一起来读读露西写的这封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认读:封,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指导书写“封”字。
(1)观察“封”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书写这个字时注意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左宽右窄,左边多横等距,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变成提。
右横同左边第二横等高。
(3)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课文,初步识字1.提出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边读边想,露西写了几封信(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初读情况出示句子,指名朗读【妈妈还在厂里,露西早早回到家。
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
她朝窗外望了一眼。
】指名读句子,认读:“削、锅”。
说一说这两个字为什么分别带立刀旁和金字旁带立刀旁的字还有哪些(指名说)说一说带立刀旁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系。
拓展认读带有立刀旁的字:(投影出示)割草、宝剑、刮胡子、刺刀、刻刀认识多音字:朝(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1.露西写了几封信(指名说)2.再认真读课文,用“”划出第一封信的内容,用“﹏”划出第二封信的内容。
(生自由汇报)3.学习第一封信的内容(投影出示)【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儿。
初中语文古诗第四课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第四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岳》、《春望》、《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领略诗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巩固旧知识。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四首古诗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结合诗下注释,解释诗中遇到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中的意境,领略自然美、人情美。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6. 作业布置(1)正确书写四首古诗,提高书写能力。
(2)熟读并背诵四首古诗,提高朗读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百分数(二)第四课时 利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教学目标1.通过对利率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2.通过计算利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利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深入家庭、银行做的调查表。
2.银行储蓄凭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算式。
(1)300×5%(2)700×4%+700(3)9000×(1+3%)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1100……二、导入新课方法一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老师有1000元钱,暂时不用,应该怎么更好地管理这笔钱呢?预设生1:可以用来买保值产品,防止贬值。
生2:可以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
师:我想把钱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那么银行是怎么给我们计算利息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做的关于2015年5月央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调查表。
(PPT课件出示调查表)项目年利率(%)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一)活期存款0.35(二)定期存款1.整取整存三个月1.85六个月2.05一年2.25二年2.85三年3.5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1.85三年2.05五年2.403.定活两便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利率打6折师:观察这个表,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预设生1:存款的时间可以分好多种。
生2:不同的存款种类,存款的利率是不同的。
师:那么什么是利率?我们存入银行的钱又怎么来计算利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存款的内容,也就是学习利率。
毛泽东词二首第四课时:采桑子-重阳 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读《采桑子•重阳》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投影)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余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①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
从内容上看,两词上片都是写景,下片都是评古论今,而重在论今。
两词都采用了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两词都有点睛之笔,甲词表示主旨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词表示主旨的句子是“换了人间”。
③下面能准确表现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A.甲词描写妖娆的雪景,乙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甲词描写寒冷的冬景,乙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甲词描写壮丽的雪景,乙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甲词描写寒冷的冬景,乙词描写滂沱是雨景。
④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是概括描写,也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是描绘实景,也可以是虚拟想象。
甲词描写雪景的三幅画面中,以“望”领起的第二幅画面具体描写了北国风光的实景。
乙词中“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诗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关切的深情。
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眼中的一种秋景。
其实,在诗人的眼中,秋天还有另外一番景象,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活动设计】指导学生看书下注释(P5•⑥),了解写作背景,以利于读懂本词。
三、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设计1】确立学习目标〖问题设计〗根据你的自读,你认为学习这首词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要点?【要点归结】走进词作所创设的意境,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y
板书设计
Unit2 This is my sister.
书面表达。
假设你叫Mary,以下是你的全家福,请你给你的好朋友Lily写一封信,向她介绍你的家庭。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Dear Lily,
How are you?
This is my family photo.There a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The old man is my grandfather,and the old woman is my grandmother.The young man is my father.The nice woman is my mother.The boy is my brother.Do you know the girl?Yes,it’s me.
Male Both Female
2.Let Ss completethesentences tomake aconversation. Then practice it in pairs.
Step6Homework
1.Read and copythe passagein 2b.
2.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your family.
3bLetSsbring a family photo to class and write about it.Then tell aclassmateabout his/her family.
Step 5Self Check
1.Let Ssgroup the words for family members they have learned.
Step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Work on2a
Let Ss findthe male and female first names in this unit and write them.
Step 3Reading
2bLet SsreadJenny’s family and circle the names.Thencheck the answers.
2cLet Ssread the passage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Then check the answers.At last, let Ss read the passage loudly.
Step 4Writing
3aLetSsuse the words in the box to complete the passage.Then draw a picture of Paul’s family.
教学内容
Unit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B 2a-Self Check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情感与价值观:学会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并激发学生学英语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
2.学习并掌握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and those。
3.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来介绍家庭成员。
2.学习并掌握名词单复数用法。
3.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细心观察,听、说、读、写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本;教师制作课件和教案
教学
过程
Step 1Leading in
Greet the class andreview introducingfamily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