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朝和商朝学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倒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20~24,将“夏、商、西周”在下面时间轴的上方标注出来。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三代兴亡1.阅读教材P20~24,在课本上标出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2. 阅读教材P20~24,回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活动三:阅读教材,了解西周分封1. 阅读教材P23《周初形势图》,在下图中的正方框内填写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在下图中长方框内填写西周都城的名称。

上图的左下角是《西周等级示意图》,填写:天子下面一层人为___________,最底下一层为__________,西周推行的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叫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P24,回答: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内容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检测反馈】()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于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16世纪C.公元前14世纪 D.公元前11世纪()2.继承父亲的王位,从此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国君是A.禹 B.启 C.桀 D.汤()3.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4.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由此可回忆起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5.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巩固提升〗()1.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作者:————————————————————————————————日期:2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标区别世袭制和禅让制。

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重点夏朝的建立分封制难点分封制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人物:汤、纣、周武王师:同学们,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除《三字经》里提到的人物,本课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时间5分钟:1、禹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夏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封制的内容?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4、分封制作用?三、学习新课寻足迹----看国家产生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师提问: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夏朝创建国家机器来维护统治)2、窃窃私语:出示一段对话,完成两个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学习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定都,历时400年而亡。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4、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5、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6、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7、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8、思考:“动脑筋”一(第20页)、二(第23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夏朝的兴衰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教师强调夏朝的国家性质。

3、结合自由阅读卡讲解夏朝建立的史实;结合21页插图讨论得出夏朝灭亡的原因。

第二子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教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商朝迁都的原因,教师做适当补充。

3、结合电视剧“封神榜”简单探讨商朝灭亡的原因和西周强盛的原因。

4、讨论解决“动脑筋”二第三子目:西周的分封制1、学生根据课本竞答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课本插图简单讲述西周宗法制及其继承。

3、讨论分封制的目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课标要求】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能力目标: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学课本熟悉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国家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时间灭亡时国君夏商西周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知识应用材料一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

材料二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王位,以确保王位的平稳更替。

(1)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怎样的政治制度?(2)如果你是当时一国的诸侯,那么你应该向当时的天子尽怎样的责任?(3)西周统治者采取上述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2.动脑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你所了解的夏朝这一国家有哪些政府机构?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我国也由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这一过程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对此有何认识?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二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1.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像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能推翻他们的统治。

他们的话对吗?假如不对,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3.请你谈一谈两则材料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材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灭亡及其历史特点。

内容涵盖了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西周的分封制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原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浅显,对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认识多来源于课本和影视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顺序、人物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明确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灭亡过程及其历史特点;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观察和理解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灭亡过程及其历史特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分封制的理解;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教案
方法
周天子把土地和贫民、奴隶,分 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品, 诸侯的 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 义务: 子打仗
开发边远山区,巩固统治,维护 作用: 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周天子
返回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西周分封制
统治阶级
被统治 阶级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
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了防止民众议 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 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 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长 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 民赶走了周厉王。
三个暴君: 两个贤臣:
___ ___ ___ 夏桀 商纣王 周 厉王 伊尹 姜尚 ___ ___
一个重要制度:_____ 西周分封制
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制文明时代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禹时期
C.启时期 D.汤时期 2.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夏桀和商纣的暴政引起民忿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历史教训: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 俭败由奢。”
三、西周的兴衰 兴
建立者: 周武王 镐(hao)京 都城: 制度: 分封制 事件:

国人暴动
建立时间: 公元前1046年 暴君: 周厉王
亡国之君:周幽王
灭亡时间:元前771年 公
加强统治,成 为强盛的国家
下一页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 ——《诗经》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周朝对全国的长久统治,周天 子大封同姓贵族和异姓功臣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 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并承担 带兵随天子作战的义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大体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学习本课表达的夏代奴隶制国家的成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成立西周的通过,培育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看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进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熟悉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课内探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夏朝的兴衰1.启继承父位①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②影响:2.兴盛:⑴统治中心:在今西部和南部一带。

⑵都城:⑶国家机构的设立:①表现:建立,组建,制订,设置②实质:3.衰败原因: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4.灭亡:约公元前年,汤战胜,夏朝灭亡。

二、商朝的兴亡⑴建立:公元前年,战胜桀,商朝建立。

⑵发展: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等人做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⑶迁都:因为和,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⑷灭亡:①商朝最后一个王,是个有名的暴君。

②公元前年,周武王率军进攻商朝,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西周⑴周国强大①位置:②原因:国君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等,国力逐步强大。

⑵牧野之战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巩固练习】3.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代和商朝学案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代和商朝学案

第4课夏代和商朝一、学习目标一、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成立的时刻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古今地名)。

二、明白得夏代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3、了解商朝繁荣的要紧表现。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夏代的成立;盘庚迁殷。

学习难点:夏代成立的标志,国家含义与形成缘故。

三、学习方式讨论法、图表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法、阅读法。

四、学习预备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

自习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夏代——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_, 成立时刻是约公元前年;成立者:。

2. 夏代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最初期国家的产生。

二、商朝的成立与迁都一、成立时刻:约公元前1600年;成立者:。

二、重大事件: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______,从此,商的都城稳固下来。

三、商朝的盛衰盘庚迁都后,国力强盛。

统治长达500连年,最后一个王是_________,他的统治使商朝迅速走向了衰亡。

自疑自学了本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感吗?请写出来咱们一路讨论一下吧!自探活动探讨制作夏商的成立时刻、成立者和最后一个国君对照简表。

自测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B商C西周D东周2、把商朝的都城迁到都到殷的国王是( )A禹B启C成汤D盘庚3、夏商两朝污名昭著的暴君是( )①启②桀③成汤④纣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自结同学们学习了初期国家的产生和盘庚迁殷,商朝政治经济文化比夏代有了专门大的进展。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成吗?请写出来咱们一路分享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夏商两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亡国国君,商朝后期的都城;
2、列举夏商两朝的重大事件各一例;
3、理解夏朝的历史地位和商朝的繁荣
链接旧知识
1、读一读
2、写一写 远古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制;禹因 成功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安徽蚌埠(b èng b ù)有个禹会村。

山中屹立一块名石——望夫石,又叫“启母石”。

相传禹的妻子生了儿子启,抱子望夫13年,最后化成一块巨石。

阅读思考:传说从侧面印证了禹在治水时的什么事情?说明他有着怎样的品质?
【课堂热身】
1、(1)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2)组内交流、检查; (3)全班展示
2、 记一记:两朝名、建立时间、建立者、亡国者;填一填:《夏朝和商朝比较表》
朝代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重大事件 最后一位王
约公元前 年——约前1600年 启继王位 约公元前 年——约前1046年
盘庚迁殷 【新课解读】
(一)夏朝的地位和重要制度
1、根据教材20页红字和21页第一段阅读材料(小字)的1-2句:
(1)写出夏朝的历史地位: (2)勾划出其依据(词语)
夏朝 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①年;建立者: ②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统治地区: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重大事件: ③ 继父位。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衰亡:(1)战役: ④ 之战;(2)国王: ⑤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 ⑥ ; 2、重大事件:盘庚迁 ⑦ (都城稳定,国力日益强盛); 3、强盛表现(1)势力范围:东至 ⑧ 、西到渭水上游、南抵 ⑨ 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2)经济发展:农业规模大、手工业发达、商业发展 4、亡国国君: ⑩ 国家的 产生 和 发展
远 古 的 传 说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人物(部落首领):炎帝(神农)、黄帝(轩辕氏)、蚩尤 2、主要战役: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影响: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 禅让的传说 治水的传说 1、人物(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2、实质:民主推选; 1、人物:禹 2、方法:疏导 2、 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和华夏族形成的历程
2、结合教材21页首段正文、阅读材料:“禹传子,家天下”。

回答:(1)材料中的“子”是谁?
(2)“禹传子”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禹传子”意味着什么?
(二)商朝的迁都和强盛
1、细读教材21页最后一段,观察右图:
(1)找一找:商朝最后迁都时间:约公元前年;
人物、地点(今)
(2)猜一猜:商朝前期不断迁都的原因
(3)说一说:盘庚迁殷的结果
2、根据教材23页文、22-23页图,完成:
(1)在教材23页首段勾出、22页地图上找到并圈划、右侧地图
上填写“商朝势力范围”中的ABCD四处地名
(2))观察23页插图,图片反映了商代哪些手工业部门发达?
(夏)商势力范围(3)教材23页第2段讲述了哪些行业?说明了商朝哪个(如: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等)领域的繁荣?
(4)结合前面(1)(3)问,概括出商朝的强盛表现在:广大,繁荣;
(5)议一议:商朝强盛之因;
【课堂小结】
1、齐读知识结构;
2、知识要点小结为123:
一次战役(鸣条之战)、两个朝代(夏商)、三对人物(禹和成汤;启和盘庚;桀和纣)
课堂大练兵
一、选择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 ( ) A禹 B启 C成汤 D盘庚
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的地点 ( ) A阪泉 B涿鹿 C鸣条 D殷
迁都到殷的国王是 ( ) A禹 B启 C成汤 D盘庚
夏商两朝臭名昭著的暴君是 ( ) ①启②桀③成汤④纣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列举夏商两朝的重大事件各一例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我想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