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来源于现实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属于应然和什么的矛盾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属于应然和什么的矛盾:
理想是应然,现实是实然,因此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可现实却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理想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
这种矛盾正是推动人们努力使现实向理想转变的动力。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4、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演讲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一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理想是人生有可能实现的追求,因此理想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谈论理想与现实的现实意义:文学家作家爱谈它,认为理想是精神目标;商业家爱谈它,认为现实充满机遇与残酷;学生常谈论它,理想与现实意味着作业。
由此可以看出谈论理想与现实的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有目的的人的工具,且谈论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现实。
理想对现实的意义:理想,对现实的意义至少在于确立了奋斗目标,但更多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
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使自己陷入苦闷的境地。
现实的变化过于迅速,往往极大的冲击了理想。
虽然如此,我认为理想还是有用的。
理由如下:1、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假如我没有这次演讲,大家也会知道理想的重要性;2、人难免会树立理想,这里的理想指我们心里想达成的目标,这种小目标成才真正体现了理想的真谛,因为这时我们不必被“无志之人常立志”所束缚,本来人们就需要懂得变通,理想正应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3、理想除了有时会因现实的残酷而使我们产生苦闷的情绪,其他确实找不出什么坏处。
由此,我们还是应树立远大的理想。
现实对理想的意义:如果现实确实被我们因理想而产生的行动所改变的话,现实对理想就确实有意义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了改变现实,付出树立理想和改变现实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当然理想和现实还有其他解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确实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这个话题还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理想族"往往陈义很高,想法偏于浪漫,觉得社会问题只要按我们的理想率性而为就会得到完美的解决。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3.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4.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也容易对这种情况产生困惑。
在现实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为实现既定的理想,要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
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二

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B(开卷)一、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80分)二、如何理解法的基本特征?(20分)答:1、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
但理想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发展方向。
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它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能指导现实的发展,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不等于现实,但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已经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这样就有可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2、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
同时还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①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之一。
②当今时代要提倡艰苦奋斗。
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总之,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
二、答:法有五大特征:①法是社会规范的一种;②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规范;④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规范。
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①所谓规范是指对普遍的人、普遍的事情有约束力的规则,不同于“对每一件事情对每一个人均有约束力”的说法,掌握此点,即可以将法与具体的某个决定、某个判决书等区别开。
理想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是否正确

理想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是否正确
答:
理想总是源于现实,其前提总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并且因此触及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自古以来,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流行的理想,而这些曾经被称为不可否认的现实之
外的一种存在,它们被艺术家、贤者、作家等所持有,给人们以鼓舞和勇气,激励人们更
加积极地努力去实现,同时也改变着世界。
然而,这种理想源于现实,也超越了现实是否正确,则有待商榷。
一般来说,理想只有超
越现实才能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现实。
例如一个梦想必须具有超越现实的力量才能实现,它的实现过程更加艰苦而不易,但它也可以带来超越现实的结果。
比如,基里巴斯建国记者久美子在九十五年第一次太平洋峰会时,以公开信清晰地展示了
他长期以来的理想,希望未来的基里巴斯国家不再是“战乱的和解国”,而是“进步与和平”
的国家。
这个愿景虽然可以追溯到久美子的个人经历,但这份指引中仍然藏着更愿景、更
广阔的含义,这也是今天基里巴斯和彼得邦人民受之以熏陶的动力所在。
以上例子对于理想源于现实而超越现实的正确性作出了肯定,因为引发新的想法、思考不
同建议、共同探索未来,都是通过有效地利用理想来超越现实可能性的重要方式。
理想总是源于现实,并且超越现实也是正确的。
现实的无处不在,却只会满足现有的需求,而理想可以激发更多的思维、更多的可能,让人们不停追求、不断钻研,以改变现实,达
到超越现实的境地。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有价值的知识,这些知识指导着我的生活和学习。
其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让我受益良多。
其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不复杂。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现实存在的反映。
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
除此之外,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并且理想是可以转化成现实的。
理想转化成现实的条件是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不能凭好恶定理想,也不能好高骛远,自暴自弃。
这点我深有体会。
现在的我已经步入大学的殿堂,可以在学海中漫游,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可是就在一年多以前我还在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苦恼,困惑。
从小到大我都是老师和长辈心中听话懂事的好学生。
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乖巧、伶俐、善辩、反应机敏,他们都觉得我是当律师的好材料。
上高中以后我的成绩虽然算不上拔尖但也还是个好学生。
渐渐地,当律师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扎根了,考上政法大学也成为了我心中的理想。
到了高三第二学期,我发现政法大学录取理科生的人数很少,分数也比我想象中的高。
我模拟的成绩差不多是一类本线上70、80十分,但是中国正法大学的分数线却有一类本线上100多分,显然,我几乎是不可能考上的。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一度让我情绪非常低落,对考大学失去了原有的热情。
我甚至觉得如果不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圆我当律师的梦,考其它任何大学,学什么专业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还好,“理想应该从自身出发,贴合实际”让我的思想转了一个弯。
我想,自己根本不能实现的理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理想,它是毫无意义的。
于是我及时做出了对理想大学的调整,报考了首经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班。
有了新的目标,让我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与激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终于考上了首经贸的品牌专业,将我的理想转化为了现实。
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2)

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2)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用不气馁。
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 [篇2]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又不等同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然而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
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
我们要立志高远,始于足下、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并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然而化理想为现实呢?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一份调查显示,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渴望高薪高职高位,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该在2000-4000元,而67%的用人单位则认为应该在1000-2000元,甚至26%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在1000元一下;大学生心中的求职期望值与社会对大学生的实际定位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针对自己的情况处理好这种差距,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比如学传播学的我们想成为世界知名记者,但又恐惧于这期间的付出与努力,也为巨大的竞争力和工作压力感到忧心,以致在理想面前怯步。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我们总在想我在的学校在新闻不够优秀,我们的考研之路又越来越艰辛,我们的素质还差的很远,总之我们在千方百计的告诉自己我不行,这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理想因现实而发源的作文

理想因现实而发源的作文
咱都知道,理想这玩意儿,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闪闪发光,让人忍不
住想去追。
可您说这理想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觉得啊,理想往往是因为现实而
发源的!
您想想,假如您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啥都不缺的日子,那您能
有啥特别强烈的理想不?估计很难!但要是现实给您来了点“颜色”瞧瞧,比
如说学习成绩不太好,被老师和家长念叨;或者找工作四处碰壁,那滋味可不
好受。
这时候,您心里是不是就会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这一切!”
于是乎,一个理想就在这磕磕绊绊的现实中诞生啦。
就拿我表哥来说吧,他从小调皮捣蛋,学习也不咋上心。
毕业后找工作,
那真是处处吃闭门羹。
人家招聘单位一看他那学历和成绩单,直摇头。
这现实
给了他狠狠一巴掌,打得他晕头转向。
可也正是这时候,他突然醒悟了,立下
了一个理想: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让别人刮目相看!您瞧,这不就是现实逼出来的理想嘛。
还有啊,咱看看那些伟大的发明家。
比如说爱迪生,当年那照明条件多差呀,黑灯瞎火的不方便。
他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困扰下,产生了要发明电灯的理想,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最终还真就成功了!这说明啥?现实中的不方便、不
如意,那就是理想的源头活水啊!
所以说呀,别总觉得现实是个讨厌鬼,老是给咱们找麻烦。
其实换个角度
想想,现实就像是个严厉的老师,虽然有时候凶巴巴的,但正是它的鞭策,让
我们有了追求理想的动力和决心。
没有现实的“刁难”,哪来理想的闪闪发光呢?
让咱们都感谢现实这个“家伙”,是它让咱们的理想有了生根发芽的机会,然后咱们就朝着理想,大步向前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来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
将一大段路分为许多小节,一小节一小节地走,能更快、更成功地到达目的地。
首先,确定所在位置。
你在哪儿?
“你在哪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你所在的地理位置,你的坐标,而且还是你在你的人生道路中的位置点,现在的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是在学校内汲取知识?还是在社会积攒阅历?还是已经需要考虑教育问题了?人生每个阶段的重点都不同,这是内视方面;还是你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点,现在的你在社会上是以什么身份存在的,是一名需要被人照顾的学生?还是一位需要报答社会的工作人士?抑或其他,这是以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等等等等,我们拥有很多身份,身份证上的我们只有基本的信息,但要真正地定位,需要靠许许多多的身份来向别人描述“我”到底是谁?
然后,就要确认目的地了。
你到底想去哪儿?
一场旅行,不是开始于背起背包的那一刻,也不是开始于手拿地图的那一刻,而是在你想要走出去时就开始了。
你开始思考,开始计划,这就是你旅行的开始。
而当你只有一个想法,想要旅行,那你要明白,旅行中寻找一个落脚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首先你就明确了你的目标,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吗?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很多很多的目标,高中是初中的目标,大学是高中的目标,就业
是大学的目标,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长大,有了大目标就有了方向,但并不是说我们有一个大目标就够了,我们需要把它分成好多个小目标,这样是很好的办法促进我们坚持完成自己的愿望。
而确定目标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你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考虑一个你可以达到的大目标。
大目标不一定就是很大的事情,只是相对于小目标来说。
要考虑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想要干什么和可以干什么是相交而不相同的两个范围,我们要做的事筛选出它们的重叠部分,那才是有一定把握的地方,要适当变通。
其次,就是要分段了。
长跑运动员如果只盯着终点想还有多少圈的话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我们做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像画图,标出起点终点,中间要经过的步骤是一个个的节点,完成的过程就像是从一个节点连接到下一个节点,那么我们就一直走在节点与节点中间的路上,我们看见的是下一个节点,心中所想的应该是最后的终点,节点的可靠近给我们希望,期待到达终点的心情让我们有了动力,自己给自己力量,自己给自己正能量。
最后我们就要踏上这条路了。
站在起点,向着下一个路口进发,怀揣满满的自信和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价值。
思考:是什么总阻碍你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