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年级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难题
(完整版)初三化学难题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制Na2CO3·10H2O。
【制取流程】【相关资料】①Na2CO3+H2O+CO2=2NaHCO3②2NaHCO3Na2CO3+H2O+CO2↑③在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2NaHCO3+BaCl2=BaCO3↓+2NaCl+ H2O+CO2↑④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晶体如下图所示:【问题讨论】(1)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产生Mg(OH)2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Ⅰ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3)取少量溶液B,加入BaCl2溶液,充分混合,若观察到(填现象),则溶液B中含NaHCO3。
(4)结晶后,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
(5)“母液”不能沿流程中虚线路径循环使用,原因是(选填序号)。
①“母液”不含Na2CO3②“母液”多次循环后,NaCl含量增加【组成确定】(6)取少量的粗产品,加水溶解,加足量(选取数字序号,下同),充分搅拌,再加少量,无沉淀,证明其中不含NaCl。
①Ag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稀硝酸(7)兴趣小组同学取32.8g干燥粗产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查阅资料1:Na2CO3?10H2O加热至32℃,开始分解失水,充分加热可以完全失水;NaHCO350℃时开始分解,270℃完全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查阅资料2:Ba(OH)2溶液能吸收CO2,Ba(OH)2+CO2=BaCO3↓+H2O①实验前先要,再装入粗产品,装置A的作用是。
②粗产品加热至270℃,据(填装置编号及现象),可知粗产品中含。
试题分析:(1)由废烧碱的成分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过滤法得到滤渣和溶液,故操作Ⅰ过滤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依据题给的相关资料可知碳酸氢钠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不能,故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B中含NaHCO3;(4)结晶得到Na2CO3·10H2O,依据题给的资料可知,高于32℃晶体会分解,故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32℃;(5)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均可溶于水,结晶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碳酸钠是目标成分,氯化钠是杂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浓度大时蒸发会结晶析出,使得到的晶体不纯,故选②;(6)证明碳酸钠中是否含氯化钠,应先加入过量稀硝酸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没有氯化钠;(7)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使称得的数据准确;实验中要称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碱石灰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实验数据准确;②因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Na2CO3·10H2O分解产生水蒸气、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E装置变浑浊证明粗产品中含碳酸氢钠; C.D增重的m1是两个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E增重的m2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故m1:m2>9:22;由m2=1.1g。
难点详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有关2CuO+C 高温22Cu+CO 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uO具有氧化性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2、如图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3、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下列装置中,你认为设计最不科学的是A.B.C.D.4、科学家成功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B.甲和丁均为氧化物C.参加反应的甲中各元素质量比为3:8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5、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点燃2Fe2O3B.无水硫酸铜检验水:CuSO4+5H2O=CuSO4·5H2OC.甲烷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322MnO 2KCl Δ2KClO +3O6、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
西宁市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
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1∶4B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C .物质丙的化学式是H 2OD .该图示反应属于化合反应7、在距地面10—50km 的高空有一层臭氧,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好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3.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编号事实结论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B某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C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一定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两种粒子质子数相同它们属于同种元素A .AB .BC .CD .D7.一定质量的CH 4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CH 4完全反应,生成有CO 、CO 2和H 2O ,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 2O 的质量为10.8g ,则CO 的质量为( ) A .11.2gB .8.8gC .4.4gD .5.6g8.某物质4.6g 在氧气里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只含有碳、氢元素,D .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19.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 .5gA 和5gB 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C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中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X 1610 反应后质量(g) 4 20 63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丙一定是催化剂 B .X 的值为40 C .甲可能是单质D .该反应可以表示为−−−−→+一定条件甲乙丁11.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九年级上学期必背化学方程式与必背化学式梳理

九年级上学期必背化学方程式与必背化学式梳理九班级的化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方程式的记忆,里面包含了化学全部的考点,我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九班级上学期必背化学方程式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要点:光或火焰,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1、碳充分燃烧:C+O2 =点燃CO2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空气中: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碳不充分燃烧:2C+O2 =点燃2CO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3、硫燃烧:S+O2 =点燃SO2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4、磷燃烧:4P+5O2 =点燃P2O5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5、铁燃烧:3Fe+2O2=点燃Fe3O4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 6、镁燃烧:2Mg+O2=点燃2MgO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发出刺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7、氢气燃烧:2H2+O2 =点燃2H2O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株)8、一氧化碳燃烧:2CO+O2 =点燃2CO2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9、甲烷燃烧:CH4+2O2 =点燃CO2+2H2O(产生光明的蓝色火焰)10、乙醇燃烧:C2H5OH+3O2 =点燃2CO2+3H2O二、常见气体制备方程式(一)制取氧气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H2O2 =MnO22H2O + O2 (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2KClO3 =MnO22KCl+O2# (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4、加热氧化汞:2HgO =加热2Hg+O2 (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5、电解水:2H2O =通电H2+O2 (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电极:正氧负氢;体积比:氢二氧一;质量比:氧八氢一;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加水的导电性)(二)制取二氧化碳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2、碳酸不稳定:H2CO3 = H2O+CO2 (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3、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CO2(CO2工业制法,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三)制取氢气1、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ZnSO4 + H2(试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2、锌跟稀盐酸:Zn + 2HCl=ZnCl2 + H2(试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3、镁跟稀盐酸反应:Mg + 2HCl=MgCl2 + H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三、其他方程式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的检验):Ca(OH)2 + CO2 =CaCO3+ H2O2、二氧化碳溶于水:CO2+H2O = H2CO3 (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3、木炭粉跟氧化铜高温共热:C+2CuO=高温2Cu+CO2 (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黑色粉末渐渐变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木炭粉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4Fe+3CO2 (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要有尾气处理装置)6、H2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反应结束后连续通一段时间气体,直至试卷冷却至常温下: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赤铁矿炼铁):3CO+Fe2O3 =高温2Fe+3CO28、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炼铁):4CO+Fe3O4=高温3Fe+4CO2四、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1. 铁与硫酸铜溶液:Fe + CuSO4 = Cu + FeSO4(湿法冶铜,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原理。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0分)[ID :13244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2.(0分)[ID :13243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3.(0分)[ID :132427]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4.(0分)[ID :132425]下列选项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是 A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C .转化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辩证观:塑料可用于蔬菜大棚,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5.(0分)[ID :132424]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6.(0分)[ID :132418]《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7.(0分)[ID:132411]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九年级(上)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上)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汇总常见阳离子: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铝离子Al3+氢离子H+(一般金属离子带正电)常见阴离子:氯离子Cl- 氧离子O2-硫离子S2- 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3-硫酸根离子SO42-碳酸根离子CO32-(一般非金属离子带负电)一、化学式1、单质(一)金属单质:铜:Cu铁:Fe铝:Al锌:Zn镁:Mg钙:Ca钠:Na钾:K(二)非金属固体单质:硫:S磷:P碳:C(三)稀有气体单质:氦气:He氖气:Ne氩气:Ar(四)非金属气体单质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2、化合物(一)氧化物:水:H2O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 氧化铝:Al2O3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钙:CaO(二)酸、碱和盐1.酸类:硫酸:H2SO4盐酸(氯化氢):HCl硝酸:HNO3碳酸:H2CO32.碱类: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OH)3氨水:NH3·H2O 注:虽然氨水不含有OH,但是氨水是碱,比较特殊,记住即可。
3.盐类: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氯化锌:ZnCl2氯化钙:CaCl2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铜:CuCl2氯化铝:AlCl3硫酸钠:Na2SO4硫酸钾:K2SO4硫酸镁:MgSO4硫酸锌:Zn SO4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铜:CuSO4硫酸铝:Al2(SO4)3硫酸钡:BaSO4硝酸钠:NaNO3硝酸钾:KNO3硝酸镁:Mg(NO3)2硝酸锌:Zn(NO3)2硝酸铁:Fe(NO3)3硝酸亚铁:Fe(NO3)2硝酸铜:Cu(NO3)2硝酸铝:Al(NO3)3硝酸银:AgNO3碳酸钠:Na2 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 CO3碳酸镁:Mg CO3碳酸锌:Zn CO33、其他: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K Na Ag H 正一价氢氧根OH:-1Ca Mg Ba Zn 正二价硝酸根NO3: -1Al正三价硫酸根SO4:-2F Cl Br I 负一价碳酸根CO3:-2O、S(写在最后)负二价铵根NH4: +1Fe(+2价亚铁,+3价铁)Cu(+1价亚铜,+2价铜):铜二价最常见二、化学方程式(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Δ2CuO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2点燃2Al2O3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7、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8、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9、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的燃烧:2CO + O2点燃2CO211、甲烷的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3)几个分解反应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ΔK2MnO4 + MnO2 + O2↑15、分解过氧化氢:2H2O MnO22 H2O +O2↑16、加热氯酸钾:2KClO3MnO2Δ2KCl +3O2↑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4)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ΔCu + H2O2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3O4高温3Fe + 4CO2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ΔCu + CO2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3高温2Fe + 3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25、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6、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27、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7)其他28、铁和硫酸铜:Fe + CuSO4 ===Cu + FeSO4。
九年级上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整理

九年级上化学式及化学⽅程式整理⼆、离⼦及化合价:带电的原⼦或原⼦团,离⼦的带电量与原⼦的最外层电⼦数紧密相关。
1、氢离⼦:H+ 锂离⼦:Li+钠离⼦:Na+钾离⼦:K+银离⼦:Ag+(这⼏种元素的原⼦最外层电⼦数均为1,化合价均为+1价)2、铍离⼦:Be2+镁离⼦:Mg2+钙离⼦:Ca2+钡离⼦:Ba2+锌离⼦:Zn2+亚铁离⼦:Fe2+(这⼏种元素的原⼦最外层电⼦数均为2(除Fe外),化合价均为+2价)3、铝离⼦:Al3+铁离⼦:Fe3+(与其他物质化合时显+3价)4、硅离⼦:Si4+ (最外层4个电⼦,显+4价)5、硫离⼦:S2- 氯离⼦:Cl-6、氢氧根:OH-(-1价)硝酸根:NO3-(-1价)硫酸根:SO42- (-2价)碳酸根:CO32- (-2价)铵根:NH4+ (+1价)O通常显-2价,Cl通常显-1价,其他化合价需根据具体化学式进⾏推导。
在化合物⾥,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三、化学式:正价的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属⼀般显正价,⾮⾦属⼀般显负价。
1、⽓体类:氧⽓:O2氮⽓:N2 氢⽓:H2 ⼆氧化碳:CO2 ⼀氧化碳:CO⼆氧化硫:SO2 ⼆氧化氮:NO2 甲烷:CH4 氨⽓:NH32、液体类:⽔:H2O 双氧⽔:H2O2稀盐酸:HCl 稀硫酸:H2SO4碳酸:H2CO3 硝酸:HNO33、固体类:铁:Fe 铝:Al 铜:Cu 锌:Zn碳:C ⽩磷/红磷:P 硫磺:S 五氧化⼆磷:P2O5氧化铁:Fe2O3 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锰:MnO2氧化镁:MgO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氯酸钾:KClO34、含氯离⼦的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找规律)氯化氢:HCl 氯化钠:NaCl 氯化钾:KCl 氯化锂:LiCl 氯化铵:NH4Cl 氯化银:AgCl氯化镁:MgCl2氯化钙:CaCl2氯化钡:BaCl2 氯化锌:ZnCl2氯化铜:CuCl2 氯化亚铁:FeCl2 氯化铁:FeCl3氯化铝:AlCl35、含氢氧根离⼦的物质的化学式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银:AgOH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锌:Zn(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铁:Fe(OH)36、含铵根离⼦的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铵:NH 4Cl 溴化铵:NH 4Br 硫酸铵:(NH 4)2SO 4 碳酸铵:(NH 4)2CO 3 7、含碳酸根离⼦的物质的化学式碳酸钠:Na 2CO 3 碳酸钾: K 2CO 3 碳酸银:Ag 2CO 3碳酸镁:MgCO 3 碳酸钙:CaCO 3 碳酸铜:CuCO 3 碳酸钡:BaCO 3 碳酸锌:ZnCO 3 8、含硝酸根离⼦的物质的化学式硝酸镁:Mg(NO 3)2 硝酸钙:Ca(NO 3)2 硝酸铜:Cu(NO 3)2 硝酸钡:Zn(NO 3)2 9、含硫酸根离⼦的物质的化学式硫酸钠:Na 2SO 4 硫酸钾:K 2SO 4 硫酸银:Ag 2SO 4硫酸镁:MgSO 4 硫酸钙:CaSO 4 硫酸铜:CuSO 4 硫酸锌:ZnSO 4 硫酸钡:BaSO 4 硫酸亚铁:FeSO 4 硫酸铁:Fe 2(SO 4)3 硫酸铝:Al 2(SO 4)3 四、化学⽅程式 1、燃烧类:碳燃烧:(1) C + O 2CO 2点燃(充分燃烧)(2) 2C + O 22CO 点燃(不充分燃烧)(3)磷燃烧:4P + 5O 22P 2O 5点燃(4)硫燃烧:S+ O 2SO 2点燃(5)铁燃烧:3Fe +2O 2Fe 3O 4点燃(6)镁燃烧:2Mg +O 22MgO 点燃(7)氢⽓燃烧:2H 2 +O 22H 2O 点燃(8)⼀氧化碳燃烧:2CO +O 22CO 2点燃(9)甲烷燃烧:CH 4 + 2O 2CO 2 + 2H 2O 点燃(10)酒精燃烧:C 2H 5OH + 3O 22CO 2 + 3H 2O 点燃2、实验室制取氧⽓:①加热⾼锰酸钾:2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②分解过氧化氢:2H 2O 2MnO 2③加热氯酸钾:2KClO 3MnO 22KCl + 3O 23、电解⽔:2H 2O 2H 2 + O 2通电4、铁和硫酸铜反应:Cu + FeSO 4Fe + CuSO 45、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Na 2SO 4 + Cu(OH)2 CuSO 4 + 2NaOH还原性:6、单质碳的还原性:①还原氧化铜:2CuO +C2Cu + CO 2⾼温②还原氧化铁:2Fe 2O 3 + 3C⾼温4Fe + 3CO 2③还原⼆氧化碳:CO 2 + C⾼温2CO7、⼀氧化碳的还原性:①还原氧化铜:CuO + COCu + CO 2②还原氧化铁: Fe 2O 3+ 3CO ⾼温2Fe + 3CO 2③还原四氧化三铁:3Fe + 4CO 2⾼温8、氢⽓还原氧化铜:CuO + H 2Cu + H 2O9、实验室制取⼆氧化碳原理: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H 2O10、⼯业制取⼆氧化碳:CaO + CO 2CaCO 3煅烧11、检验⼆氧化碳原理:CO 2 + Ca(OH)2CaCO 3 + H 2O (使澄清⽯灰⽔变浑浊)12、⼆氧化碳与⽔反应:CO 2 + H 2OH 2CO 313、碳酸分解:CO 2 + H 2O H 2CO 314、⽣⽯灰与⽔反应⽣成熟⽯灰:CaO + H 2OCa(OH)2 (此反应放出⼤量的热)15、实验室制取氢⽓:Zn + H 2SO 4ZnSO 4 + H 2九年级下册:⾦属和⾦属材料16、铝被氧化:4Al + 3O22Al2O317、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氢⽓①镁Mg + 2HCl MgCl2 + H2②锌Zn + 2HCl ZnCl2 + H2③铁Fe + 2HCl FeCl2 + H2⾦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9、⼆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10、⼀氧化碳燃烧:2CO+O22CO211、⼆氧化碳和⽔反应(⼆氧化碳通⼊紫⾊⽯蕊试液):CO2+H2O==H2CO3(溶液变红)12、⽣⽯灰溶于⽔:CaO+H2O==Ca(OH)213、⽆⽔硫酸铜作⼲燥剂:CuSO4+5H2O==CuSO4·5H2O16、⽔在直流电的作⽤下分解:2H2O 2H2↑+O2↑17、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18、⾼温煅烧⽯灰⽯(⼆氧化碳⼯业制法):CaCO3 CaO+CO2↑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20、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Zn+H2SO4==ZnSO4+H2↑21、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22、氢⽓还原氧化铜:H2+CuO Cu2Cu+CO2↑24、⽔蒸⽓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煤⽓)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26、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蓝⾊沉淀)27、甲烷在空⽓中燃烧:CH4+2O2 CO2+2H2O (蓝⾊⽕焰)28、酒精在空⽓中燃烧:C2H5OH+3O2 2CO2+3H2O31、⼆氧化碳通过澄清⽯灰⽔(检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变浑浊)32、氢氧化钠和⼆氧化碳反应(除去⼆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有机物:甲烷CH4、⼄醇(俗名酒精)C2H5OH。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132448]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0分)[ID:13242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3.(0分)[ID:13242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4.(0分)[ID:13240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5.(0分)[ID :13240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 .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 .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 .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0分)[ID :132401]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32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A .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D .X+Y+Z=2337.(0分)[ID :13238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4.4gCO 和22.7gH 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
1、将3克某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CO2和 5.4克水。
由此,可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中
A.只含有C、H元素 B.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O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2、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
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将其在氧气中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0g,水72g,则柠檬醛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只含有碳、氢元素
3、在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为64%,将10g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所得气体再通入到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
A.10 g B.20g C.30g D.40 g
4、60g镁、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得到252g硫酸盐固体.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A.4.0g B.3.9g C.3.0g D.2.5g
分两排写题(相对分子质量指一个分子)
1.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
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
2、在2A+3B=C+4D的反应中,已知68gA与4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4gC,若A物质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36,试求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g
B. 32 g
C. 16
D. 32
4、己知反应3A+2B 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
消耗B的质量为
A.60g B.80g C.90g D.120g
表格题(增多生成物,减少反应物)
1.(10无锡2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48.4 39.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6 2 12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设原子个数为XY题
1、在一种氮的氧化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在这种化合物里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4 D.+5
2、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
这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XY2B.X2Y3C.X3Y4D.X2Y
代数法(题目中出现等质量、质量比)
1、要使Fe2O3和Fe3O4中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应该是()
A.3∶2 B.1∶1 C.30∶29 D.29∶42
2、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1:2 B.14:11 C.16:32 D.11:14
3、有四种质量相同的气体①氮气;②氢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它们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4、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其固体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
5、A、4:1 B、2:1 C、3:2 D、1:1
6、在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知道反应安全,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A42% B36% C30% D24%
7、①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氯气中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相同分子个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为________。
②H
2、O
2
、CO
2
、N
2
、Cl
2
各1个分子,其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取上述气体各
1克,其分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含有相等氧原子数的CO和O
2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含杂质题(假设纯净法)
1、已知某种NH
4NO
3
样品中混有不含氮元素的杂质,测得该NH
4
NO
3
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24.5%,
则样品中NH
4NO
3
的质量分数为()A、24.5% B、49% C、70% D、80%
2、某硝酸铵样品,经实验分析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3.6%,计算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分析样品中含有36%的氮,那么该样品中可能混有的氮肥是
A.NH4HCO3B.(NH4)2SO4C.NH4Cl D.CO(NH2)2
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aC2H2+bO2 = cH2O+dCO2则a、b、c、d等数之和为()
A、15
B、14
C、13
D、10
2、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
克D,若A全部参加反应,需再加入B的质量是()
A、20 g
B、25 g
C、40 g
D、30 g
3、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
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5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4、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克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克,将杯内物质过滤、干燥后得滤渣2克。
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
6.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
求:⑴制取氧气的质量。
⑵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