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创可贴能测量人体温度
温控贴的原理

温控贴的原理温控贴是一种能监测和调节身体温度的产品。
它常见于医疗保健领域,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炎、腰背痛等症状,并提供舒适的敷贴体验。
温控贴的原理涉及温度感应、物理和化学反应等多种科学原理。
温控贴的主要原理之一是热反应。
温控贴内部通常含有化学成分,在受到外界环境或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时,这些化学成分会发生热反应。
例如,温控贴中常用的热反应材料包括铁粉、炭粉、活性碳等。
当贴片受到摩擦或挤压时,这些化学物质会迅速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
这种热量可以传导到皮肤表面,从而起到温热舒缓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温度感应。
温控贴通常会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温度感应材料,如热敏材料。
这些热敏材料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感应和调节。
例如,热敏材料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触变性质,使得温控贴能够更好地贴合皮肤表面,并提供持久的舒适感。
温控贴还可以利用物理原理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例如,常见的温控贴产品中常含有小型的加热元件,如热丝、电阻丝等。
通过在贴片中加入这些加热元件,并通过电流控制其加热程度,可以使温控贴快速升温,并提供更高的温度舒缓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温控贴产品会使用红外线辐射或紫外线吸收材料,利用辐射吸收和传导来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
除了上述原理外,温控贴还可以利用传热学和能量平衡原理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当温控贴与皮肤表面接触时,会产生热量的传导。
通过合理设计贴片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增加热量的传导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温热效果。
另外,温控贴的设计还要考虑能量平衡,即贴片吸收和释放的热量之间的平衡。
通过合理设计贴片的热导率、热容量等参数,能够提高温控贴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总结起来,温控贴的原理涉及温度感应、物理和化学反应等多种科学原理。
通过这些原理的综合作用,温控贴能够感应和调节环境和皮肤表面的温度,提供舒适的温热效果,缓解肌肉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
温控贴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对皮肤造成不适或损害。
一贴就知体温的体温计

一贴就知体温的体温计据日媒报道,日美科研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胶片状的体温计。
据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是在11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纪要网络版发布这一消息的。
声明称,他们已成功研发出轻薄柔软可弯曲的胶片状体温计。
据悉,人们只需将这种体温计贴在皮肤上就能立即测出准确体温。
东大的电子工程学教授染谷隆夫表示,“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皮肤上,就能持续温和地观察婴儿、伤口等。
”研究团队在厚0.015毫米的塑料片上用特殊树脂制成了发挥温度传感器作用的回路,接触皮肤后树脂随体温略有膨胀,通过感应回路的电阻变化换算为温度。
新型防风雨伞在刮风又下雨的天气打伞,往往会适得其反,强风下伞根本打不住,结果还是搞得自己一身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温哥华两位工程师近日发明一种“柏树”雨伞,采用类似于汽车悬挂的独立支撑,使每一根伞骨都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单根伞骨上运用到伸缩结构,大大提高了伞的防风能力;最后,加装面积大于伞面的内置覆膜,当雨伞在被收起时,雨水会被收入伞面,保证撑伞人全身不被打湿。
此外,这种新型雨伞便于折叠存放,因为伞被收起来后成简洁的圆柱形,带有一个与手柄相连的套筒,可将雨水收入伞面中,而不会四散流下来弄湿包包。
靠体温发电就能亮的手电筒手电筒是每家必备的家用电器,但老装电池太费劲,于是有人做了个无需电池只靠体温发电的手电。
它的原理是体温发电:通过半导体,利用温差来获取电能。
温差发电源自“泽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金属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如果两个连接点的温度不一样,就能产生微小的电压。
通常人体温度为36摄氏度,如果室温为27摄氏度时,便可以产生15毫安的电流。
当然,因为发电效率有限,这个东西的亮度不会太高,但拴在钥匙上,临时应急也是够了。
超便携婴儿车知名婴幼儿用品品牌Goodbaby推出了一款婴儿车,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ABC Kids Expo博览会上,它刷新了最小折叠婴儿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温度贴的工作原理

温度贴的工作原理
温度贴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体温的贴纸。
它可以很方便地贴在皮肤上,通过变色实现对体温的测量。
温度贴通常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材料制成的。
它包含一系列的生物感应剂,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染料等,使它能够快速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温度贴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原理都和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温度贴中的染料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些染料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各种化学物质,进而发生变色反应。
温度贴的颜色通常被设计成一些特定的阈值,例如取决于体温的变化,可以设置颜色的变化阈值为0.1℃,也可以是0.5℃等。
这种颜色变化很容易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有效地反映身体的温度变化。
温度贴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描述:
1.温度贴被贴在身体或者物体表面上。
2.随着温度变化,温度贴中的染料被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总体来说,温度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来实现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
由于温度贴的制作过程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测量温度的场景中。
例如,温度贴可以被用作医疗用品,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在家中或是户外使用温度贴来测量体温。
此外,温度贴也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工行业等领域的温度测量中,它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测温手段。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人体体温体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人体体温体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ad976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8.png)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58213.0(22)申请日 2014.12.11A61B 5/01(2006.01)(71)申请人杭州浙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龙潭路20号4幢143室(72)发明人倪晟(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代理人王从友(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RFID 技术的人体体温体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 技术的人体体温体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该检测系统包括1个或多个测温RFID标签,1个或多个RFID 读写器和上位机;上位机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处理,并判断每个被检测者体温是否正常,当温度数据在设定的异常范围之内时,系统发出警示信号。
本发明可以通过合理布置读写器的空间分布,实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全部测温RFID 标签终端温度数据的无死角实时读取,这样既可以单一读取某一测温RFID 标签的温度数据,也可以批量读取筛选条件内所以测温RFID 标签的温度数据。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490369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4.08C N 104490369A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人体体温体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测温RFID标签(1),一个或多个RFID读写器(2)和上位机;所述的测温RFID标签(1)包括测温芯片(105),收发天线(102),以及外部封装材料(101),所述测温芯片(105)采用具有温度传感模块可实时获得温度信息的RFID芯片,测温芯片(105)与收发天线(102)相连接,测温芯片(105)与收发天线(102)封装设置在外部封装材料(101)上;所述的上位机通过向一个或多个RFID读写器(2)发送获取温度指令,触发RFID读写器(2)根据特定通信协议与一个或多个测温RFID标签(1)通讯,获得实时温度数据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并上传至上位机。
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原理

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原理1. 简介智能创可贴是一种集传统创可贴和智能技术于一体的医疗产品。
它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药物和医疗的原理,为伤口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原理。
2. 原理解析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传感技术智能创可贴内置多种传感器,用于感知伤口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
这些传感器将伤口的实时状态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智能创可贴的控制模块。
2.2 控制模块智能创可贴的控制模块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数据,通过内置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伤口的情况,控制模块可以调整创可贴释放药物的剂量和频率,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效果。
2.3 药物释放系统智能创可贴中的药物释放系统基于控制模块的指令,按照设定的剂量和频率释放药物到伤口。
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伤口情况进行定制,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伤口。
2.4 数据存储与分析智能创可贴可以将伤口的实时数据存储在内部的存储器中,或者通过蓝牙等方式传输给外部设备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伤口的远程监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
3. 应用案例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3.1 创口监测智能创可贴可以监测伤口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伤口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建议。
3.2 伤口治疗根据伤口的不同情况,智能创可贴可以自动释放药物,促进伤口愈合和疼痛缓解。
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3 远程医疗智能创可贴可以将伤口的实时数据传输到医生或护士的设备上,实现远程监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
对于无法亲临医院的患者来说,智能创可贴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远程医疗方式。
3.4 个性化治疗根据伤口的实时数据和医生的指导,智能创可贴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伤口的治疗需求是不同的,智能创可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释放和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原理图

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原理图1. 智能创可贴的概述智能创可贴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医疗技术产品,它通过结合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创可贴贴片的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智能创可贴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创可贴,还能实时监测创伤情况并提供即时的健康数据,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医疗指导。
2. 智能创可贴的工作原理智能创可贴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2.1 传感器智能创可贴内部集成了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测创伤和人体生理指标。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创伤部位的温度、湿度以及周围环境的压力,从而判断和记录创伤情况。
2.2 微处理器智能创可贴内部搭载了微处理器,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执行相应的算法和逻辑。
微处理器可以对创伤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伤口的严重程度、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2.3 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创可贴内部还内置了无线通信模块,通过蓝牙、WIFI或者移动网络技术,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手机、平板或者云端服务器上。
这样,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页实时查看和分析创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智能创可贴的应用场景智能创可贴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3.1 外伤创伤监测智能创可贴可以用于监测外伤创伤的情况,包括骨折、扭伤、刀伤等。
患者只需将智能创可贴贴在创伤部位,即可实时监测伤口温度、湿度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伤口的愈合情况。
3.2 慢性溃疡监测智能创可贴还可以用于监测慢性溃疡的情况,如糖尿病足溃疡等。
患者将智能创可贴贴在溃疡部位,通过监测溃疡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指标,可以实时评估溃疡的严重程度和愈合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产后创伤护理智能创可贴可以应用于产后创伤护理,如剖宫产伤口等。
通过贴在伤口处的智能创可贴,可以实时监测伤口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指标,帮助妇女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
静安rfid测温标签技术参数

静安rfid测温标签技术参数一、测温原理本技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结合温度传感器技术,将温度参数实时读取并传输到读写器,实现对物品或环境的远程实时监测。
二、标签参数1. 尺寸:45mm × 23mm × 6mm2. 封装:PC板材封装3. 工作频率:860~960MHz4. 标签协议:EPC Class1 Gen25. 芯片型号:Alien Higgs-36. 存储容量:EPC 96bits,TID 64bits,用户区512bits7. 通讯速率:40kbps8. 读取距离:最大3米9. 工作温度:-20℃~+70℃10. 存储温度:-40℃~+85℃11. 电源:无源三、温度传感器参数1. 型号:Thermochron iButton DS1922L2. 测量范围:-40℃~+85℃3. 精度:±0.5℃(-10℃~+65℃)、±1℃(-40℃~+85℃)4. 读取时间:小于5秒5. 存储容量:8K字节四、主要功能1. 测量温度范围广,能够满足大多数环境下温度监测的需求。
2. 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读写器,实现远距离读取,并可联网传输温度数据。
3. 小巧的封装使标签易于安装,可粘贴或挂钩在物品表面。
4. 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读数传输到标签芯片,提高了温度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标签芯片存储容量大,可以存储设备和环境的编号、位置、时间和温度信息等关键数据。
6. 可实现对多个标签的批量读取,提高温度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五、应用领域本技术适用于温度监测领域,如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等行业。
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全程温度监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客户体验。
六、应用案例1. 食品安全监测在食品行业中,餐饮、食品制造、生鲜物流等环节的温度监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利用静安RFID测温标签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全程温度监测,对食品历史温度进行回溯分析,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提高食品行业的信誉度。
rfid智能医疗的应用原理和过程

RFID智能医疗的应用原理和过程1. 介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的身份识别技术,可用于实时跟踪和管理物品。
在医疗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医疗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RFID智能医疗的应用原理和过程。
2. RFID智能医疗的原理RFID智能医疗的原理是利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对医疗物品的识别和跟踪。
RFID标签包含着物品的唯一编码,当标签与读写器进行通信时,读写器可以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基于这种原理,RFID智能医疗可以实现医疗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和记录。
3. RFID智能医疗的过程RFID智能医疗可以分为标签贴附、信息采集、后台处理和应用四个过程。
3.1 标签贴附在RFID智能医疗系统中,首先需要将RFID标签贴附在需要进行识别和跟踪的医疗物品上。
标签可以通过贴片、吊牌等形式与物品进行连接。
每个标签都有唯一的ID编码,用于区分不同的物品。
3.2 信息采集一旦标签贴附完成,RFID读写器就可以与标签进行通信,获取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读写器通常安装在医院的门禁口、药房等位置,以便实时监测和跟踪医疗物品的信息。
读写器通过发射射频信号,激活附近标签并读取其内容。
3.3 后台处理读写器获取到标签中的信息后,会将其传输到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存储。
后台系统可以将医疗物品的信息与患者信息、库存信息等进行关联,实现对医疗物品的管理和监控。
同时,后台系统也可以生成相关的报告和统计数据,用于决策和分析。
3.4 应用RFID智能医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物品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RFID技术,医院可以实现医疗物品的自动盘点、丢失物品的定位和追踪,减少人工操作和准确记录。
此外,RFID智能医疗也可以用于监测冷链物品的温度变化,避免药品变质和医疗器械损坏。
同时,RFID智能医疗还可以用于提升患者体验,如医疗器械的药品信息自动更新、自动提醒复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创可贴”能测量人体温度
RFID“创可贴”能测量人体温度
一片轻薄的“创可贴”竟然可以测量人的体温,误差仅在0.05℃至0.2℃之间。
更为神奇的是,它不需要用到任何电源,即可实时监测人体温度。
昨日,记者在香港科技大学杭州物联网智能技术中心,见证到了现代RFID与物联网技术的神奇力量。
据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副所长赵犁博士介绍,这种名为“嵌入温度传感器的无源超高频RFID射频智能测温芯片”,在同一片芯片里设计实现了“感知”和“RFID芯片”的融合,无缝集成了微型传感器和被动型射频识别芯片,攻克了物联网智能感知芯片的小型化、低成本、低能耗的世界级难题关键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性和突破性。
赵犁表示,在杭州市、余杭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团队依托港科大的技术、人才优势,汇集7名教授、8名博士进行技术攻关,终于结出硕果。
该智能芯片的市场应用前景极为广阔,除医疗、物流外,还可应用于汽车、环保、家畜养殖、酿酒等多个领域。
目前,港科大杭州物联网智能技术中心已分别研发了针对“人体体温监测”和“冷藏运输链”两个专业化的应用芯片。
其中体温版芯片的测温精度提高到0.05℃,而冷链版的测温范围RFID世界网扩展到-40℃至60℃,两个芯片的读写距离达到4米以上,符合应用和产业化要求。
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人体体温监测芯片目前
已经启动了市场化进程,待产品正式面世后,不仅颠覆了人们测量体温的方式,预计两年内即可获得3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
同时,此项目有望成为余杭区培育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样板,以点带面,促进周边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