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通信企业管理)通信抗干扰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抗干扰与抗衰落技术

移动通信抗干扰与抗衰落技术

移动通信抗干扰与抗衰落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沟通交流、工作中的信息传递,还是娱乐休闲时的在线互动,都离不开稳定、高效的移动通信网络。

然而,在移动通信的过程中,信号会受到各种干扰和衰落的影响,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

因此,研究移动通信中的抗干扰与抗衰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干扰是指在通信过程中,无用的信号对有用信号造成的影响。

干扰的来源多种多样,比如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等。

同频干扰是指使用相同频率的信号之间相互干扰,这在频谱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尤为常见。

邻频干扰则是相邻频率的信号之间发生的干扰。

互调干扰则是由于多个信号在非线性器件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频率分量对通信造成的干扰。

衰落则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多径传播、阴影效应等原因,导致信号强度的随机变化。

多径传播是指信号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不同,导致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和相位不同,从而引起信号的衰落。

阴影效应则是由于建筑物、山丘等障碍物的遮挡,导致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被衰减。

为了应对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和衰落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

扩频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抗干扰技术。

扩频通信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得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降低,从而降低了被干扰的概率。

常见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是将发送的信息与一个高速的伪随机码进行异或运算,将信号的频谱扩展。

跳频扩频则是通过不断地改变发送信号的频率,使得干扰信号难以跟上频率的变化,从而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均衡技术是一种用于对抗多径衰落的技术。

由于多径传播导致信号在不同的路径上产生不同的延迟和衰减,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会出现码间干扰。

均衡技术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补偿和校正,消除码间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

常见的均衡技术有线性均衡和非线性均衡。

线性均衡算法简单,但性能相对较差。

非线性均衡性能较好,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抗干扰与抗击穿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抗干扰与抗击穿

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系统抗干扰与抗击穿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通信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我们日常的手机通话、网络浏览,还是企业的远程办公、工业的自动化控制,都离不开高效、稳定的通信系统。

然而,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干扰和击穿的威胁,这不仅会影响通信质量,甚至可能导致通信中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研究通信系统的抗干扰与抗击穿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内部干扰通常是由于通信系统自身的设计缺陷、元器件性能不佳或者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等原因引起的。

例如,在数字通信中,如果编码方式不合理,就可能导致误码率增加,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外部干扰则来自于通信系统所处的环境,如电磁辐射、天气条件、其他通信设备的信号干扰等。

其中,电磁辐射是最为常见的外部干扰源,它可能来自于电力设备、无线电发射台、工业设备等。

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会降低信号的强度,使得接收端难以正确接收到信号。

其次,干扰会引入噪声,导致信号失真,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此外,严重的干扰还可能导致通信系统的阻塞,使得通信无法正常进行。

为了应对干扰,通信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抗干扰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滤波技术。

滤波器可以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将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滤除。

例如,低通滤波器可以允许低频信号通过,而阻止高频干扰;高通滤波器则相反。

此外,还有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分别用于允许特定频段的信号通过和阻止特定频段的信号。

除了滤波技术,扩频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抗干扰手段。

扩频通信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很宽的范围,使得单位频带上的功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即使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只要接收端能够解扩并恢复出原始信号,就可以实现正常通信。

在无线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抗干扰。

MIMO 技术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实现空间分集和复用,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运行干扰因素与对策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运行干扰因素与对策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运行干扰因素与对策现如今在我国, 电子通信行业已经全面的发展起来。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都需要用到电子通信。

随着电子通信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精细度和深入程度不断拓展, 人们对电子通信效果追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做好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工作是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常见的干扰因素, 并提出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品开始提高, 而电子通讯产业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

就在电子通信不断的普及的过程中, 人们也开始重视起电子通信设备是否完善。

尤其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的干扰因素, 导致电子通信效果不是很理想, 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起这一问题, 开始着重进行分析这些干扰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相对完善的方案进行解决, 保障设备避免损坏。

所以同样需要重点探究电子通信工程的设备抗干扰措施。

1、抗干扰概述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主要是因为连接方式才能让设备得以顺利运行。

所以连接方式不仅影响着设备的安全同时也会对设备的通畅性造成影响。

所以,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连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 只有是无电压的状态才是安全的状态。

在进行运行时信号源通过地线进行回流, 这就阻抗了地线进而产生点位差, 然后降低干扰, 使电力能够正常的工作。

但是事实上,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 就会出现电位差, 然后出现干扰, 从而影响了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正常运行。

所以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减少干扰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运行存在的干扰因素针对现阶段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运行效果是否理想, 这就要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更加准确, 也要更加可靠。

所以要重点进行分析设备运行中所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

其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有以下几种。

2.1、邻频干扰和同频干扰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运行过程中, 邻频干扰和同频干扰是最常见的干扰因素。

邻频干扰, 顾名思义就是相近或是相邻的频道出现的信号互相干扰。

移动通信论文--移动通信抗干扰技术

移动通信论文--移动通信抗干扰技术

移动通信论文--移动通信抗干扰技术移动通信抗干扰技术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意义2、移动通信系统概述2.1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2.2 移动通信标准2.3 移动通信信道特点3、电磁干扰与移动通信3.1 电磁干扰的分类3.2 电磁干扰对移动通信的影响3.3 移动通信系统的抗干扰需求4、移动通信抗干扰技术4.1 频域干扰抵消技术4.2 时域干扰抵消技术4.3 自适应滤波技术4.4 信号编码技术5、移动通信抗干扰方案研究5.1 算法设计5.2 仿真实验5.3 数据分析6、抗干扰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6.1 抗干扰技术在基站中的应用6.2 抗干扰技术在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应用6.3 抗干扰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7、抗干扰技术的优化与改进7.1 技术效果评估与分析7.2 技术优化策略7.3 技术改进方向8、结论8.1 研究成果总结8.2 存在问题及展望附件:附件1:实验数据分析表格附件2:仿真实验代码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磁干扰 - 指电子设备之间或电磁场之间传递的电磁能量对设备正常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2、频域干扰抵消技术 - 通过对信号在频域上的处理,抵消或减弱干扰对信号的干扰。

3、时域干扰抵消技术 - 通过对信号在时域上的处理,抵消或减弱干扰对信号的干扰。

4、自适应滤波技术 - 根据实时环境和干扰情况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5、信号编码技术 - 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增加信号的容错能力,减少对干扰的敏感度。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子通信工程领域也随之得到发展。

目前电子通信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电子通信工程领域也需要不断的优化改善,为了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如何解决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问题成了现在的重点问题,所以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干扰;问题分析引言我国目前已经处于电子信息时代,拥有着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通信的质量对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

在电子通信工程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设备干扰和稳固等一些问题,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高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一、通信设备抗干扰的必要性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会对通信设备的使用产生消极影响。

从而可能会导致电子通信系统产生故障,致使系统死机等情况出现,或者是消息接收和发送不及时等一些情况的产生。

当对电子设备进行封闭时,会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影响。

比方说,在电视附近放上一个电子通信设备,设备启动时,干扰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当电子通信设备放在电视比较近的地方,或者是距离电源特别远的地方,这样就会对电视机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使得电视机没有办法正常运行。

所以,为了保证电子设备能够平稳的运行,就需要使用一些相对应的抗干扰措施。

现如今,电子通信设备被越来越多人使用和认可,需要不断对干扰技术进行研发,尽量避免干扰问题的产生。

电子通信设备的产生和研发阶段都存在着干扰问题,所以研发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抗干扰技术。

二、干扰的产生原因1.电磁干扰当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使用时易受电磁波影响,其正常使用时,会受天气影响产生电磁波干扰,从而对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电磁干扰对设备的传导接收都会有一定阻碍。

也会对电子设备本身产生很大的影响或破坏,更严重的可能会对使用者自身产生一定伤害。

所以,不论是电子工程师还是电子设备使用者,都应该重点注意电磁干扰的影响。

2.设备具有杂波目前的电子通信工程所参与的工作人员应该更准确的掌握电子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措施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措施
声或信号失真。
信号线干扰主要来源于信号 线周围的电磁场、信号线之
间的耦合等。
信号线干扰会导致电子设备性 能下降,甚至损坏。
接地系统干扰
接地系统干扰是指由于接地不 良、接地电阻过大等引起的电 子设备噪声或信号失真。
接地系统干扰主要与接地方式 、接地材料、接地电阻等因素 有关。
接地系统干扰会导致电子设备 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01
02
03
04
合理选择接地方式
根据设备的工作频率、抗干扰 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
地方式。
减小接地阻抗
通过选用低阻抗的接地材料和 增加接地面积等方式减小接地
阻抗。
隔离与滤波
对不同接地系统进行隔离,并 使用滤波器减小电磁干扰的传
播。
安全防护
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避 免因接地不良造成的人身伤害
和设备损坏。
保障信息安全
电子通信设备传输的信息可能涉及到机密或敏感信息,抗 干扰措施可以降低信息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提高信息的 安全性。
设备抗干扰的原理
抑制干扰源
通过降低干扰源的强度或改变其性质,减少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 。例如,优化电路设计、降低电源噪声等。
切断干扰传播途径
通过采取屏蔽、滤波、接地等措施,切断干扰传播途径,降低对电 子通信设备的干扰。例如,采用屏蔽电缆、设置滤波器等。
பைடு நூலகம் 02
电子通信工程中常见的设备干 扰源
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指由于磁场、电场或 电磁场的作用,使电子设备产生
噪声或信号失真的一种干扰。
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高压电线、 电动机、无线电通信设备等。
电磁干扰会导致电子设备性能下 降,甚至损坏。
雷电干扰

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全文)

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全文)

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通信工程是我国电子通讯行业进展的基础,为了保障通信电路正常、安全的运行,根据通行工程实际要求,工作人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抗干扰措施或者方法,适当调整接地点,优化地线连接方式,防止通信设备发生漏电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提高通信工程的稳定性。

一、通信工程运行受到的干扰因素分析1、设备杂波干扰由于通信设备的运行参数不达标,载波中出现大量的谐波或者杂波,变频器和调制器的输出电平较高,频谱不规律扩散,功放工作点和变频器设置不合理,形成载波噪声。

2、电磁干扰通信工程系统中包含很多的设备电噪声、调频广播、无线电视、雷电、微波等,用户站和各种干扰源连接在一起,通过通信链路快速传输,对通信设备形成接收干扰。

同时,链路电平没有严格按照通行工程运行要求进行设置,电缆线路的插头接触不良、绝缘性和屏蔽性较差,通信设备接地不良,使得接地电阻较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通信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3、相邻信道干扰通信工程信号频带和用户端载波频率发生重叠,保护带宽较窄,无法满足载波频谱要求,形成副瓣导致噪音较高,同一个转发器传输多载波时会形成交调干扰,上行功率较大,相邻信道之间的干扰容易导致信号误发。

二、通信工程的抗干扰措施1、减少环路干扰为了降低通信工程系统的地线阻抗,可采纳多点接地方式,优化地环路设计,在接地平面和通信电路元器件之间分布着大量电容,在接地环路中电流流过电容,会增大通信设备的干扰,形成稳定的接地回路。

在通信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流通过地线会产生电压,特别是在电磁场较强的环境中,环形接地结构会影响通信设备电磁感应,干扰设备运行。

同时,接地回路面积和磁场强度成正比,虽然大面积的接地回路会降低通信设备之间的干扰,但是磁场强度越强会降低通信设备的兼容性。

为了有效提高通信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根据通信工程运行要求,设置合适数量的接地点,优化接地点设计位置和形式;其二,在通信工程低频电路系统中,合理设计平衡电路,有效降低接地环路的电磁干扰;其三,运用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设备,抑制或者直接切断接地环路的电流。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抗干扰措施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抗干扰措施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抗干扰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持续上升,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由于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效果仍无法令人完全满意,因此,研究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干扰问题以及采取抗干扰措施对于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干扰因素及影响,然后对其抗干扰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干扰因素;抗干扰措施1引言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广泛应用对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通信系统的扩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干扰因素也日益突出。

同频干扰、配置干扰、蓝牙干扰以及一些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电子通信的正常应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这些干扰。

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抗干扰接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接地设计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并降低系统的危险系数,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干扰问题的解决和抗干扰接地设计的优化对于确保电子通信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干扰因素分析2.1配置干扰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配置干扰对于无线网络的稳定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配置干扰的特点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配置干扰对无线网络配置过程中的设备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干扰会导致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变弱甚至消失,影响网络配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配置干扰可能导致连接错误的配置方式,使得设备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最后,配置干扰还可能导致无线局域网突然中断,进而影响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

2.2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窄带信号与发射信号频率相同导致的相互干扰现象。

在无线局域网等通信系统中尤为常见。

同频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甚至造成通信系统的不稳定和不可用。

特别是在高密度无线网络环境下,同频干扰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用户的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对于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干扰影响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抗干扰摘要航空通信是一种容易受到干扰的通信体制,因此必须研究有效并且可行的抗干扰方法避免干扰。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数据对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被称为自适应跳频的技术被应用到扩频通信中。

它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分析基础上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能使跳频通信过程自动避开被干扰的跳频频率点,并以最小的发射功率,最低的被截获率,达到在无扰信道上长时间保持优质通信。

本文介绍了基十自适应跳频技术的航空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重点研究了自适应跳频技术的信道质量估计、衰落估计和自适应控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航空通信抗干扰技术,总结了抗干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扩频通信抗干扰的原理和技术。

第二章论述了扩频通信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扩频通信中几种扩频方式的简要原理。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跳频和自适应跳频的抗干扰的原理和特点。

第二章给出了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并总结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道质量估计算法、Viterbi译码及其改进算法、交织和系统同步方法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研究了自适应跳频技术的信道质量估计,衰落估计和自适应控制。

对十改进的自相关矩阵估计算法给出了其在不同采样点,不同调制方式和不同长度下的仿真结果;总结了一种衰落估计算法,仿真证明其效率很高;对自适应控制,将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结合在一起,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五章设计了自适应跳频的仿真模型,并与常规跳频进行比较,证明了自适应跳频的优越性。

关键词:航空通信扩频技术信道质量估计自适应跳频自适应控制AbstractThe Aviation communication can be interfered very easily, so the validanti一amming techniques must be studied to resist serious interfer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adaptivefrequency-hopping (AFH) is applied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AFH adjustsmodulation, power control and frequency selection adap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channel conditions,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Avi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FH is introducedin detail in the thesis. There are three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tudy: channel estimation,fading estim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First, the Aviation communication anti一amming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present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anti一amming techniques are analyzed.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s of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Aviation are given.In chapter 2,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is described and the principles ofsome Spread Spectrum methods a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is,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H and AFH of anti一amming are researched on.In chapter 3,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Avi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on AFH are given, and the key technology is mainly give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 Viterbi decode and improved algorithm, interlace and systemsynchronization method are mainly introduced.In chapter 4, channel estimation, fading estim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in AFH are researched. For self-correlation matrix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in different sample points, different modulation methods and different lengths are givenrespectively. A fading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summarized and it is proved high efficient. For adaptive control,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power control are joint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It is proved more effective.In chapter 5, the AFH simulation model is design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H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generalfrequency-hopping.Keywords:aviation Communication Spread Spectrum Channel Estimation 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 Adaptive Control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航空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 (2)1.3扩频通信系统 (3)1.4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4)第二章扩展频谱技术 (5)2.1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5)2.1.1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5)2.1.2处理增益和干扰容限 (6)2.1.3扩频技术的分类方式 (6)2.1.4扩频通信的特点 (8)2.2跳频系统 (9)2.2.1跳频扩频的基本原理 (9)2.2.2跳频的处理增益和抗干扰性能 (10)2.2.3自适应跳频系统 (11)2.3本章小结 (12)第三章自适应跳频航空通信系统 (13)3.1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 (13)3.1.1自适应跳频通信原理 (13)3.1.2自适应跳频通信过程 (14)3.2自适应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 (14)3.2.1信道质量评估 (15)3.2.2信道编译码技术 (16)3.2.2.1卷积编码 (17)3.2.2.2 Viterbi译码 (17)3.2.2.3交织 (18)3.2.3 TOD构造 (19)3.3本章小结 (20)第四章信道质量评估和自适应控制研究 (23)4.1基十自相关矩阵的信道估计 (23)4.1.1系统模型 (24)4.1.2信噪比求解 (25)4.1.3信号数量的确定 (26)4.1.4对MDL的补充 (28)4.1.5算法流程 (30)4.1.6仿真分析 (31)4.2衰落估计 (34)4.2.1衰落信道模型 (35)4.2.2衰落估计算法 (35)4.2.3仿真分析 (36)4.3自适应控制 (37)4.3.1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控制 (38)4.3.2仿真分析 (39)4.4本章小结 (41)第五章自适应跳频系统仿真 (43)5.1 Simulink简介 (43)5.1.1系统仿真软件的选择 (43)5.1.2 Simulink仿真的工作原理 (44)5.2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仿真 (45)5.2.1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仿真的模型 (45)5.2.2仿真分析 (47)5.3本章小结 (49)结束语 (50)致谢 (51)参考文献 (52)研究成果 (54)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近几年来,我国无线寻呼业务发展十分迅速,适应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信息传送的需求。

但是,随着无线寻呼台站的大量增加,部分地区电磁环境恶化,无线电干扰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严重干扰航空导航及通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空中电波亦同地面的公路、铁路交通一样,各有各的交通要道和航向;也受着通信"红绿灯"的指挥,如若违反了应遵守的空中"交通规则",就会给航空导航、飞行、升降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对航空通信频率干扰最为严重的当属大功率无绳电话、广播电视台站设备的辐射和无线寻呼电波。

尽管近几年我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已没收和销毁数百台大功率无绳电视机,但目前仍有公司不顾国家的规定,暗中违规推销大功率无绳电话机,使大功率无绳电话机的使用屡禁不止。

还有少数单位和个别人员违反国家无线电管理法规,擅自设台、擅自使用空中无线电波频率、擅自增设基站和网内设备,我行我素地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通信设备;有些通信台站日常对通信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善,导致设备技术指标下降,造成杂散电波发射,这些都对我区正常无线电业务造成干扰,对航空通信安全造成威胁和危害。

另外还有个别台站的值班人员和无线电设备的持有者,有意占用其它台站的工作频率,恶意干扰正常电台(站)的工作,其中包括对航空通信电波的干扰。

这些都成为无线电通信安全的隐患。

在当今日益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对航空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线通信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而人为干扰又可以分为无意干扰和敌意干扰。

敌意干扰是指敌方有意施放的干扰,其目的是破坏或中断通信,使通信信号不能正常接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