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常识

合集下载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受污染或不洁的食物引起的疾病。

食物中毒不仅会导致不适和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1. 保持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首要步骤。

在任何与食物相关的活动之前,务必洗手。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在接触生肉、鸡蛋、生菜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食材之后。

同时,确保手指甲干净并修剪整齐,避免细菌滋生。

2. 食材购买与存储购买食物时,选择可靠的商家和可信赖的品牌。

注意检查食品的包装是否破损、过期或者出现其他异常。

购买生肉和海鲜时,最好选择新鲜的、不发臭的产品,并在购物之后尽快回家将其储存或烹饪。

食物存储也是非常重要的。

将食物冷藏或冷冻以防止细菌滋生。

生肉、家禽和海鲜等易受细菌污染的食材应该储存在冰箱的底层,以免污染其他食物。

同时,遵循食品储存的时间和温度要求。

避免将熟食和生食放在同一个容器中,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食材加工与烹饪食材加工与烹饪是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在处理生肉、家禽和海鲜等生食时,要使用专业的切菜板和刀具,并避免与其他食材混合。

切菜板和刀具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在烹饪过程中,确保食物完全煮熟。

煮肉时,内部温度应达到至少75摄氏度。

生肉、家禽和海鲜的烹饪时间应根据食物的种类和大小来确定。

避免食用生或半熟的食物,如生肉寿司、生蛋黄等。

4. 饮用水与食品处理器具饮用水也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来源,如瓶装水、煮沸的水或经过过滤和消毒的自来水。

同时,定期清洁和消毒水壶、水杯、餐具和烹饪器具等食品处理器具。

5. 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食物间或食物与其他表面之间的细菌传播。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应该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和刀具处理不同的食材,如切割生肉的切菜板和刀具与切割生菜的切菜板和刀具应分开使用。

食品安全相关常识问答及答案

食品安全相关常识问答及答案

食品安全相关常识问答及答案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不受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不引发食品中毒和营养缺乏等问题,确保人们食用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2. 有哪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物中毒、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虚假宣传等。

3.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包括:保持食品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储存食品时注意分开保存,避免交叉污染;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烹饪食物时确保充分加热;避免食用来源不明或不可靠的食品。

4. 怎样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可以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口感。

变质食品通常会出现腐烂、发霉、异味等情况。

此外,过期的食品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尽量避免食用。

5.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哪些?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激素残留等。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尽量选择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的食品。

6. 如何选择安全的食品?选择安全的食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品;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厂家;注意食品包装的完好性;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择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等。

7. 食品安全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是什么?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个人健康。

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过敏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疾病。

因此,保障食品安全对于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8. 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监管措施?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9.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食品安全?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的食品安全:选择信誉好的商家购买食品;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储存食品时注意分开保存,避免交叉污染;定期关注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和信息,增加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识。

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资料

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资料

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资料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资料食品安全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在关注食品本身的同时,大家还应该去关注一些安全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资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资料篇1食品安全知识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腌制品不能超过2天(两天内没问题)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卫生安全童谣食品安全真重要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

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

“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

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

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

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

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的生长发育,健康水平,劳动能力和寿命长短都与营养密切相关。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大全引导语: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大全,欢迎阅读!一、食物中毒基本概念1.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一般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5~1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怎么会发生的?(1)生熟交叉污染生的肉、水产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有各种各样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幼儿饮食安全知识小常识

幼儿饮食安全知识小常识

幼儿饮食安全知识小常识
1.选择新鲜食材:幼儿饮食安全的第一步是选择新鲜、有营养的食材,如新鲜瓜果蔬菜、新鲜水果和优质的肉类。

2.正确存储食物:正确的存储可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和细菌滋生。

要注意将食物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避免混放不同种类的食物。

3.勤洗手:幼儿容易接触到细菌,洗手是预防细菌传播的重要方法。

在吃饭前、接触到动物、上厕所等情况下都应该及时洗手。

4.避免生食、生熟搭配: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应避免给幼儿食用生食、生熟搭配的食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不过量添加味精:味精虽然可以增加食品的味道,但是过量的添加会影响幼儿的健康。

所以,幼儿饮食中应避免过量添加味精。

6.不给幼儿吃太多零食:虽然吃零食可以增加幼儿的胃口,但是过多的零食会影响孩子的正餐食欲,容易导致肥胖和牙齿问题。

7.注意餐具卫生:幼儿的餐具应该每天清洗消毒,并且要尽量用热水消毒。

同时,要避免混用不同幼儿的餐具。

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场所更加需要关注和预防。

幼儿园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孩子们的食物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针对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1. 食材采购:幼儿园应该与正规的供应商合作,确保食材的来源安全可靠。

食材的采购应该遵循相关的卫生标准,对有机食材的认证和检验可提供更高的保障。

2. 储存与处理:食材的储存和处理非常重要。

一方面,幼儿园应该设立严格的储存区域,保持食材的卫生和新鲜度。

另一方面,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食材的处理卫生,厨师应该保持洁净的手部卫生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禁止生食:在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管理中,应明确规定禁止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特别是对于肉类、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材,必须确保彻底煮熟以避免细菌残留。

4. 个体饮具:每个孩子在用餐时应有自己专用的饮具,同时要定期清洗消毒。

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5. 个体摄入控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控制每个孩子的饮食摄入量。

避免让孩子过量摄入食物,以免引发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

6. 健康教育:对于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和家长,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通过宣传和培训,他们能了解食品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食物卫生的重视。

7. 食品检测:幼儿园可以定期委托专业实验室对食材和煮熟的食物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8. 部门协作:幼儿园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教育部门、饮食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等需要密切合作,制定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9. 应急预案:幼儿园应制定食物中毒的应急预案,包括及时发现疑似中毒病例、迅速做出处理和报告以及对受影响学生进行紧急救治等方面的措施。

计划应定期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通过以上已述的措施,幼儿园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志贺氏菌
常见于水果、蔬菜和饮用 水,会导致腹泻、发热和 腹痛等症状。
化学污染
农药残留
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使用 的农药未完全清除,导致 残留。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污 染水源或土壤,进而污染 食物。
工业有害物质污染
如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污染 食物链。
食物变质
食物过期
食物存储时间过长,导致变质。
食物储存不当
处理措施
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涉事 餐馆进行处罚,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国际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事件概述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些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如美国“毒菠菜 ”事件、欧洲“毒鸡蛋”事件等。
原因分析
这些事件的原因大多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以及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监管 部门的调查,提供必要的证据和
信息。
05
食品安全常识
选择新鲜食品
新鲜食品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因为它们含有较少的细菌和毒素。选 择新鲜、无异味、无异色的食品,避免选择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肉类、鱼类和乳制品,应选择在最新鲜的状态下 食用。对于不易变质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也应尽量选择新鲜的产品
处理措施
03
该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理了问题,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
了食品安全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理措施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成功预防食物中毒的案例
事件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某大型餐饮企业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成功预防了一起食物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有毒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烧等,严重的食物中毒可能导致死亡。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污染食品被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化学毒素等。

食品保存不当如果食品在加工、存储或加热时没有正确处理,可能导致细菌繁殖而污染食品。

食品加工不规范食品加工的环节没有严格执行卫生要求,也会导致食品污染。

个人不良习惯缺乏个人卫生习惯,如不洗手、使用脏菜板或刀具、喝生水等,也可能导致食品污染。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选购食品在选购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购正规商店出售的食品;•选购新鲜、完整、无损坏和变质的食品;•选购生产日期较近的食品;•防止购买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许可证的食品。

处理食品在食品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工食品前应将手洗干净;•确保食品加工环节的卫生;•熟食品和生食品分开加工;•采取正确的加热、冷藏和保鲜方法。

食品存储在食品存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食品应放在干燥、清洁和通风的地方;•熟食品和生食品分开存放;•处理好的食品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存放食品;•注意食品保质期,尽量选择新鲜的。

食品饮用在食品饮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喝开水;•不随意尝试液体或半固体食品的过期食品;•不在不干净或无家庭条件的饭店食用食品。

总结食品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它可以通过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避免。

我们应该注意选购食品、处理食品、存储食品和食品饮用,建立健康的个人卫生习惯,以确保我们的饮食健康与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食物中毒常识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政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分类
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以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葡萄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腊样牙胞杆菌等。

②动物性食物中毒
如河豚鱼、有毒贝类(织纹螺等)、鱼类组胺(青皮红肉鱼)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③有毒植物中毒
如毒蘑菇、木薯、四季豆、发牙马铃薯、新鲜黄花菜、生豆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④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某些重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桐油等污染,或因误食引起食物中毒。

⑤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食入含有被大量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霉变红薯等。

防止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①防止蔬菜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北方冬季的烂大白菜经常中毒。

②剩菜在夏季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不要食用。

③不吃刚腌的菜,7-8天亚硝酸盐含有最高,15天以上再食用。

④现泡的菜,要马上吃,不能存放过久。

⑤不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

⑥少吃内肠肉制品,如香肠等。

⑦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河豚毒素的鱼类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鱼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及长江、珠江等河流入口入。

河豚鱼有毒民分为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肝、脾、肾、卵巢、皮肤、血液及眼球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大,肝脏次之。

每年春季最易发生中毒。

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

同时伴有肢端麻痹,重者全身麻痹成瘫痪状。

严重者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然后言语不清,血压和体温下降,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

因此,古人说:“河豚有大毒,味虽美,烹调无法,食者杀人”。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解毒药,只能以排除毒物和对症处理为主,病死率为40%-60%。

慎食“面豆”
“面豆”(也称“猫儿豆”),是广东某些山区近期从山东引进的新产品,上月开始面市,市民对其特性及烹调方法了解不多。

自面豆进入广东市场后,全省已发生多起因食用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面豆中含毒素甙,该毒素主要抑制胆碱酯酶,进食毒素甙没有完全破坏的面豆,就会产生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多在进食4-8小时后发病,潜伏期最短为30分钟,最长可达24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四肢麻木、肌颤、心慌等症状。

重者有流涎、出汗、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昏迷。

因面豆中含有鞣质,故腹泻发生较少。

孕妇食用可发生宫缩。

面豆必须经过彻底处理后才能进食,新鲜面豆摘下后连角皮煮熟,剥去有毛的表皮,同时还要将角皮内角质化的一层内皮除去,连子一齐放在冷水内浸泡3昼
夜,每日换水2次,而干面豆的处理更为复杂,需浸泡5-8昼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煮熟才能食用。

由于面豆处理方法复杂,一般市民难以掌握,不能除去其中毒素甙而引起中毒,因此,卫生部门劝告市民慎食“面豆”。

特别提醒:集体食堂各种饭菜的加工量较大,而四季豆和面豆不易煮熟煮透,尤其是面豆的加工去毒方法复杂,因此建议集体食堂最好勿购买和食用上述豆类,防止因食用豆类不当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俗称刀豆、芸豆。

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彻底加热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

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极易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吃后0.5-5小时便会发病,先是胃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和发热等症状。

一般入院治疗一两天便可痊愈,鲜见有死亡者。

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四季豆是一种四季都能吃到的蔬菜,因此四季豆中毒一年四季均会发生。

正确烹调是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棍由支挺变为焉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无豆腥味。

有的人喜欢食用前先用开水烫,再用油锅爆炒,如果两度加热均不彻底,达不到煮熟、煮透、煮变色的要求,未能将毒素分解殆尽,引起食物中毒。

消费者在外用餐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若发
现上桌的四季豆色彩鲜绿,则要先浅尝一口,没有臭青等异味时,方可放心食用。

扁豆中毒
扁豆因地区不同又叫芸豆角、菜豆、刀豆、四季豆,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

扁豆豆荚含皂素,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加热100℃,经30
分钟以上,可破坏毒性;豆粒中含血细胞凝集素,具有血细胞凝集作用。

菜豆放臵过久,尚可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

这些毒素在持续加热下可被破坏。

如在烹调扁豆时没有熟透,就会造成中毒;一般中毒发生在进食后l~5小时内,快者数分钟,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病程1~2天,预后良好。

轻度中毒不必治疗,可自行恢复;吐泻严重时可静滴葡萄糖盐水和维生素C,促进皂素排泄,纠正脱水。

市民在食用时尽可能挑选嫩扁豆食用,因扁豆长得越老,皂素就越多。

久放的扁豆不宜食用。

食用前摘净扁的两端及荚丝,因这些部位所含毒素最多。

烹调扁豆时应使其熟透,以破坏其毒素,一般说来,红烧扁豆比急炒扁豆食用要安全得多。

发芽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是我国家庭常用的蔬菜,很多农民家里都会储存一些,随吃随做。

时间稍长,土豆表面会长出绿芽。

马铃薯营养丰富,但内含有龙葵碱,但未成熟马铃薯和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

食用0.2克-0.4克即可引起中毒,数10分钟或数小时之内即可发病,患者首先感到咽喉部瘙痒、烧灼,上腹部烧灼、发热或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到了春季生芽的马铃薯较多,对发芽多、皮肉变色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芽较少者,可挖去芽及芽眼周围部分,烹调时加适量醋,烧熟、煮透再食用,也可烹调前用水浸泡半小时,烹调时可加少量醋,有助于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

市民购买时要适量,土豆保存要得当,防止发芽。

怎样防止马铃薯中的龙葵素中毒?
①应将马铃薯放在干燥、阴凉处低温储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

②生芽过多、皮呈黑绿色的马铃薯不得食用。

③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根部,削去变青变绿的部分,煮熟煮透再吃。

④一旦因食入发芽马铃薯而出现不适(咽喉瘙痒感及口腔、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腹泻等)者,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就有毒了。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便、血尿或无尿。

据专家介绍,秋水仙碱是水溶性的,食用鲜黄花菜前一定要先经过处理,去除秋水仙碱。

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此时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

食用鲜黄花菜,每次不宜多吃,最好不超过50克。

食后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同时也可先自行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以减少有毒物质吸收,但不要自行乱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鲜木耳
春季是南方木耳疯长的季节,有人认为,刚采摘的木耳鲜嫩可口,但专家提醒大家还是不要立刻就食用,因为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

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野蘑菇
每年春季,毒蘑菇生长旺盛,是引起毒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采食野蘑菇中毒甚至丧命。

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市民珍惜生命,提高警惕,切勿采食野蘑菇。

我国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大多数美味可口的种类仍处于野生状态。

同时,毒蘑菇资源也非常丰富,多达190多种,以广东等地毒蘑菇种类最多。

据介绍,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重大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

毒蘑菇中毒临床症状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型、脏器损伤型和日光皮炎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