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税收制度与税制改革

合集下载

中国税制PPT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中国税制PPT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12
3.税源
34
4.税基
征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的联系。税源是指税
税基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是指课税
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
对象的数量。由于人们通常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
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
讨论相应的税基,因此税基可进一步作下列表述:
中的国民收入。
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税收表现为一部分社会 产品价值由社会成员向国家的转移,结果是国家对社会产品价值的 占有由无到有,纳税人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占有由多到少。
第一章 1.1 税收的内涵
4
1.1.2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政治权力,并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对社 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 裁。税收的强制性是由它所依据的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决定的。
的承受能力,做到取之有度。
第一章 1.2 税收的原则
7
1.2.2 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 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这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具有
同样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额,即横向公平;二是具有不同纳税条件的纳税人 应承担不同的税额,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 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
第一 1.3 税收制度要素
11
1.3.2 征税对象
1.税目 税目即税法上规定应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 象的具体化。税目体现了征税的广度,反映了各 税种具体的征税对象。

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二、填空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 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四、不定项选择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财政的特征包括:A、阶段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家庭B、企业C、政府D、中介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填空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

机、杂志、饲料、化肥、煤炭制品、图书、报纸、天然气、 沼气、居民用冷气、煤气、石油液化气、农产品、暖气、热 水、粮食、食用植物油。 17%(基本税率):一、二以外的其他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
二、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概念和类型 消费税是以一般消费品或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 而征收的一种税(属于商品劳务税的范畴)。 消费税的种类
1.按税源划分税制结构 亚当•斯密,三大税系:土地税系、利润税系和工资税系 2.按课税客体性质划分税制结构 阿道夫•瓦格纳,三大税系:收益税系、所得税系和消 费税系 3.按负担能力划分税制结构 小川乡太郎,三大税系:所得税制系统、流转税制系统 和消费税制系统 4.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划分税制结构 马斯格雷夫:(1)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课征,相 应地形成商品课税体系和所得课税体系。(2)对资金 存量或过去财富课税的税种。主要有土地税、房屋税、 遗产税、继承税、赠与税等。
(二)增值税的特点
征收范围广泛,税源充裕(增值额遍及生产 流通的各个领域各个经营单位) 实行多环节课税,但不重复课税(道道课税 ,但只对增值额征税) 具有税收“中性”效应(税负均衡,避免对 商品比价的扭曲) 纳税人之间相互制约(上游单位偷逃税必使 下游单位多缴税) 有利于出口退税(按全额征税出口退税不彻 底,按增值额征税出口退税彻底)
中国的税制经历了由流转税(间接税)为主体的模式向 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结构模式的转化。
中国的税制
我国共有19(20)个税种,包括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船舶吨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 增值税等;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调节税(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等; 其他税:烟叶税等。 其中16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 海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

2024版年度第9章土地增值税《中国税制》教学课件

2024版年度第9章土地增值税《中国税制》教学课件

第9章土地增值税《中国税制》教学课件目录•土地增值税基本概念及原理•土地增值税计算方法与实务操作•土地增值税申报缴纳流程与注意事项•土地增值税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作用分析•土地增值税改革方向探讨•跨地区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解决方案PART01土地增值税基本概念及原理土地增值税定义与特点定义土地增值税是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出售建筑物时所产生的价格增值额做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税种。

特点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实行按次征收,具有调节房地产交易收益、抑制房地产投机、增加财政收入等特点。

征收范围及对象分类征收范围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对象分类根据房地产类型、交易方式、纳税人类型等进行分类,如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企业整体转让等。

计税依据与税率结构计税依据土地增值税以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去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税率结构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根据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确定适用税率,税率从30%到60%不等。

优惠政策及减免规定优惠政策包括个人销售住房免征土地增值税、企业改制重组暂不征土地增值税等。

减免规定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纳税人,如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等,可以免征或减征土地增值税。

同时,对于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等情形,也有相应的免税规定。

PART02土地增值税计算方法与实务操作根据房地产转让合同、评估报告等资料,确定房地产转让收入,并计算可扣除的项目金额。

确定房地产转让收入和扣除项目金额将房地产转让收入减去扣除项目金额,得到增值额。

计算增值额根据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确定适用的土地增值税税率。

确定适用税率将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应纳税额。

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步骤梳理0102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包括土地出让金、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等。

第09章 税制优化理论 第03节 税收制度优化理论

第09章  税制优化理论  第03节  税收制度优化理论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9章税制优化理论第9.3节税收制度优化理论9.3.1 最优税收与次优税收所谓最优税收(First-Best Taxation),是指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

最优税收的特点是:只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改变与税收无关。

最优税收理论的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假设条件:①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拥有作出决策所必需的信息,而且都能作出比其他任何决策机制更为合理的决策;②生产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要素具备完全的流动性。

征税前的市场价格反映实际的社会机会成本,不存在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

③经济主体的行为只受价格的影响,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左右。

④公共支出难以积极影响相对价格,它无法矫正税收对于相对价格的扭曲效应。

⑤收入和财产的初次分配由市场体系所决定,且被认为是公平的,毋需通过税收协调。

“最优税制不可能性定理”显然,最优税制的上述前提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因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税收的存在造成了消费者剩余损失或生产者剩余损失,必然影响消费者或生产者的行为。

现实经济中不可能存在最优税收。

但是,最优税收理论的提出却能为税制设计提供理想的参照系。

次优税收(Second-Best Taxation),这一概念最先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斯(Lipsey)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特(Lancaster)提出。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英国著名学者阿特金森(Atkinson)、米尔利斯(Mirrles)、斯特恩(Stern),美国著名学者戴蒙德(Diamond)、费尔德斯坦(Feldstein)等都认为,应在保证一定税收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导致的经济扭曲程度最小,所以又称“最适课税理论”(Optimal Tax Theory)。

9.3.2 商品税制优化理论(重点!!)政府课征商品税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对所有商品都征税,二是只对一部分商品征税。

税收制度改革

税收制度改革

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对税收政策、税种和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行为,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公平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税收制度改革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改革的方向、规模的调整以及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收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可以实现财政收入增长、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税收制度面临着以下问题:1.税负过重。

一些行业和企业负担较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2.税收结构不合理。

税种过多、过分重依赖间接税、直接税比例过低,导致税负分担不均。

3.税收征收管理不规范。

缺乏智能化、便捷化的税务管理手段,导致企业纳税成本增加。

4.税收逃避和漏税问题突出。

存在一些行业的逃税问题,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税收制度改革呼之欲出。

税收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1.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税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2.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税收结构,减少间接税、增加直接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3.增强社会公平性。

通过完善税制,实现财富重新分配,提高贫富差距,增强社会公平性。

4.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通过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性,切实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二、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税收体制的局限性,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实现税制的科学合理、稳定透明、市场导向和符合国际规范。

1.优化税收结构。

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减少间接税的比重,逐步建立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2.降低税负。

实行差别化税率,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3.完善税收征收管理。

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推行智能化税务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便捷性。

我国税制的政策制定与改革

我国税制的政策制定与改革

我国税制的政策制定与改革税制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税收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税收制度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我国税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政策的制定和改革。

税制政策制定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内经济状况、市场需求、社会稳定等。

税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群众的影响和反应。

因此,税制政策制定要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合理制定税收政策,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的试验阶段,主要是建立基本税制和财政税收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为市场经济奠定税制基础;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是对税收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

税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税制效率,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减税降费、优化税收结构、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等。

减税降费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优化税收结构包括调整税收政策,降低单位税负。

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则是为了加强对税收征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透明度。

除了税收改革,我国还在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

营商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税制优化和税收落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税制优化和落地推动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也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更加平稳。

总之,税制政策制定和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一项职责,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

改革税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税制的优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中国税收制度

中国税收制度

中国税收制度中国是一个税收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税收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公民了解中国税收制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国税收的历史发展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敕赋的产生,汉朝时期出现了民头、亩产法等形式的赋税;随着时间的推移,税制逐步完善,唐朝时期,租庸调制度出现,宋朝以后,开始实行货币税制,清朝实行采地赋制,直到1902年,清政府发布了实施现代税制的方案,才拉开了中国现代税收制度的序幕。

中国现代税收制度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税收也是由国家统一制定;1980年代初至2001年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走向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税收制度已针对现代市场经济进行重要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二、中国税收制度的概述中国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增值税是中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也是占税收总收入的最大份额。

此外,中国税收制度还有一些特殊的税种,比如烟草税、车辆购置税、城建税等。

这些税种不仅可以为国家带来收入,还起到了一定的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三、中国税制改革历史证明,税制改革是一项既困难又必要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审慎地制定税制改革政策,避免造成过度负担或不公现象的出现。

从2018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比如减税降费、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调整企业所得税等,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负担、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四、税务合规税收合规可以理解为遵守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

税务合规的目标是在保持合规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对于国家税收贡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确保企业的廉洁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Purchase cost 500
25
10
+
10 = 35
20
二、商品税制
(一)性质
商品课税是名副其实的间接税:
• 商品税是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就其提供 给会消费的商品和服务课征的税。
• 商品税以商品价值的流转额/毛收入或增值额为课税基础。 • 商品税为对物税,只就纳税人的销售(营业)额全部课征
19
二、商品税制
(一)性质 增值税的机制会帮助我们理解商品税制的性质
税率:5%
Sales Tax 200 10
Tax paid= 10
2019/6/20
Sales Tax
Profits 300
15
Purchase cost 200
10
+
15
Sales Tax
Profits 200
10
Total tax paid 10
财产课税比重 稳定在2%左右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商品课 税
所得课 税
财产课 税
其他
28
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
国际对比的典型事实
– 工业化国家收入主要依赖于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 社会保障税等直接税;直接税中又主要以个人所得 税为主;
– 工业化国家收入中间接税比重较低,且主要以一般 销售税(增值税)为主;
taxpayer as of the first day of each year (taxable period),
minus the amount of the basic deduction.
以上内容摘自:
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Japanese Taxes2006——Taxes on Property,
锡德里克•桑德福等经济学家认为,最好把税制改革看作是现 行税制的重大变化。
2019/6/20
33
二、改革税制的主要原因
1. 税收制度试图实现的 目标太多
2. 部分纳税人或特殊利益 集团独享税收减免规定
3. 单个税种的税率数 目繁多
4. 税收制度应该实现的 再分配目标没有实现
5. 综合所得税实质上变成 了分类所得税和有差别 的公司税
6. 税收制度向经济行为主体 发出的信号,与政策目标 背道而驰
7. 本国税制与其他国家 的税制不协调
8. 税法复杂,各项 规定含糊不清
9. 现行税制对相同的税 基课征多种税
10. 税制不适应经济结构 和纳税人的特征变化
34
三、税制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得为税基 消费为税基
高税率-多优惠 低税率-宽税基
税收制度
税种设置与税系概述

税制结构决定因素



基础理论
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实践:世界与中国
2019/6/20
3
结构安排
税收制度与税制改革
税制结构
税制改革
税制与税 制类型、
税制结构
税种 设置与税
系概况
税制结构 比较分析
基本问题 改革实践
2019/6/20
4
2019/6/20
5
第一节 税收制度、税制类型和税制结构
引起纠纷
17
一、所得税制
(二)所得税的类型
• 分类所得税
– 个别所得税,将应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来源的所得适用 不同税率,分别课征
– 比率税率,课源法征收 – 征收简单,不易逃税 – 但违反按能力征税的原则(首创于英国)
• 综合所得税
– 一般所得税,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工薪收入、利息、股息 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
少量市场 税和入市

工业生产逐渐发展,商业繁 荣起来,商品的流转环节大 量增加,只有对货物及交易 等课征间接税才能保证财政 收入。加上间接税易转嫁给 贵族和地主阶级,有利于资 产阶级削弱封建势力,扩充 自身财力。
间接税 为主体
直接税 为辅
直接税 为主体
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繁荣, 间接税容易重复课税,加重 生产者负担;政府活动范围 越来越大,需要扩大税源; 收入分配严重不公。于是西 方国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 契机把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
申报法,纳税人自行估定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由税务机关 调查核实后,由纳税人一次或分次缴纳。
− 美国的申报制度:对于总所得超过4400美元的单身申报者和总所 得超过7560美元的联合申报者,应在每年4月15日之前申报上一 年度的所得税。每个纳税人对申报内容负责,计算机系统将抽查 部分纳税申报表。
2019/6/20
•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如何? • 国际比较 • 税制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
2019/6/20
26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
• 分析对象:自1994年建 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税收制度
• 分析角度:
四 大 税 系
2019/6/20
商品课税 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 其他税
所得
课税
其他税
商品 课税
财产
27
2019/6/20
14
一、所得税制
(一)所得税的性质
一个美国家庭的纳税实例:
家庭成员:
收入情况:
− 沃德•克里沃(丈夫) − 沃德年薪75000美元;
− 琼•克里沃(妻子) − 华莱士(儿子) − 西奥多(儿子)
− 沃德的雇主每年为沃德交 养老金3000美元,并购 买价值10000美元的健康 保险;
间接税 为辅
第二节 税种设置与实践
一、税种设置 二、各税系状况
2019/6/20
11
一、税种设置现状
现实中 常用的 税收分 类标准
税种的税收 负担是否能 转嫁为标准
课税对象 的性质 为标准
直接税
2019/6/20
间接税
所得课税
商品和服务 财富和财产
课税
课税
12
一、税种设置现状
中国税制体系
所得税类
2019/6/20
税收制度
7
二、税制类型
单一税制
复合税制
2019/6/20
• 各税种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补 充 • 财政收入:税源广、灵活性大、弹性充分; • 税收政策: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稳定 • 税收负担:公平合理而普遍。
8
三、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
1
税制结构是在具体的税制类型条件下产生的
•直接税 •超额累进税 •综合税:来源包括劳动所得和财产所得;性质上有经常所得和临时所得;形
式上有货币所得也有实物所得。
优点
−从财政方面 −从国民经济方面 −从社会政策方面
2019/6/20
缺点
− 所得税概念不十分明确,因而导 致应税所得的计算不尽一致
− 净所得计算困难重重 − 所得税容易发生逃税现象 − 所得税会泄漏私人经营上的秘密,
2
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 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
3
2019/6/20
9
税制结构的演变过程
主要抽 直接税
农业经济时代,社会剩余 产品主要由农业生产,地 租是收入的主要形式
所得税,削弱? 废除?
所得税抑制劳动供给和 私人储蓄,不利于经济 增长,加之通货膨胀对 所得税的有自动累进的 不良影响,税制有重新 构建的趋势
第九章 税收制度与税制改革
2019/6/20
1
引言
研究背景 税收知识:(1)基本原理与经济影响 (2)制度与制度改革
核心问题 税收制度:税制类型、税种设置、税系概述与税制结构的 决定因素 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税制改革沿程
研究思路 税制概述税制改革
技术路线
2019/6/20
2
引言
基本概念








2019/6/20
31
2019/6/20
32
第一节 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税制改良和税制改革
所谓税制改良是指对既定税收制度不适应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的 某些不完善之处的修补
所谓税制改革是指税收制度重大变化或重新构造。税制改革是 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 包含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和税基的变化以及税种 和税种搭配的变化。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94
2019/6/20
所得课税 历年比重 均值 19.54%, 呈上升趋 势
商品课税居 主导地位, 历年平均 73.00%,但 比重有下降 趋势
适用于比例税率。 • 商品课税要确定课征环节,形成重复课税。 • 存在着税收转嫁问题,为间接税。
2019/6/20
21
二、商品税制
(二)优点和缺点
• 优点:负担普遍
课税容易 收入充裕 抑制特定消费品的消费 纳税人不感觉痛苦
• 缺点:不符合纳税能力原则
违反税负公平原则 商品税缺乏弹性
2019/6/20
Chapter5 Land Value Tax——page11
24
三、财产税制
(三)优点与缺点
优点
– 不易转嫁 – 有利于生产发展 – 税收收入比较稳定 – 省力易行
缺点
– 违背纳税能力原则 – 收入少,缺乏弹性 – 课税难以普遍 – 存在很多管理问题
2019/6/20
25
第三节 税制结构的比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