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广泛被人们所熟知。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一、白头翁的简介白头翁为桑科植物,学名为Morus alba L.,是为大乔、小乔、黑果等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白头翁主要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因其枝条白色蜡质而得名。

二、白头翁的化学成分白头翁的茎皮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桑皮素、山桑酚、桑红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其中,桑皮素是白头翁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三、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1. 抗氧化作用: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和外界环境对人体的损害。

研究发现,白头翁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等氧化损伤。

2. 抗菌作用:白头翁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研究表明,白头翁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炎作用:白头翁含有丰富的桑皮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白头翁中的桑红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显著的抑制炎症性疾病发生的效果。

研究发现,白头翁具有抗关节炎、抗过敏性鼻炎和抗炎症性肠病等多种抗炎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白头翁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

5. 调节免疫功能: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研究发现,白头翁可以增强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并提高机体对于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6. 调节血糖和血脂:白头翁提取物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

研究发现,白头翁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减少胆固醇的积累,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白头翁简介白头翁,学名为Orchis mascula,是兰科白头翁属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通常生长在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温带地区,具有紫红色的花朵和葫芦状的块茎。

2. 白头翁的药用部位和使用方法白头翁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块茎。

一般情况下,白头翁使用的是鲜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用: - 鲜品捣烂外敷:将白头翁的块茎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湿疹、疮疖等皮肤病。

- 鲜品煎汤内服:将白头翁的块茎煎汤,冷却后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和肠胃虚弱等症状。

3.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止血作用白头翁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白头翁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的生成,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咯血、便血等。

3.2 抗感染作用白头翁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3.3 助消化作用白头翁还具有助消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增强,从而帮助消化食物。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3.4 缓解疼痛作用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疼痛性疾病。

3.5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白头翁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 注意事项尽管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使用外敷时,应避免与伤口直接接触,以免引起刺激或感染。

- 在使用内服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剂量,并避免过量使用。

白头翁

白头翁
中 医 l{l药
相 传 ,秦 朝 有 一 个 农 夫 名 叫 王 商 ,因吃 了 一 碗 馊 饭 ,而 腹 痛 下 痢 。 村 里 没 有 郎 中 ,他 只 得 用 手 捂 着 肚 子 到 5公 里 外 找人 治 病 。 不 料 ,走 出村 子 不远 , 王商 便 因腹 痛 、腹 泻 加剧 而 栽 倒 在路 边 。
巧 遇 老 翁 的 事 儿 说 了。 此 后 ,人 们 为 了纪 念 那 位 救 命 恩 人 — — 白 头 老 翁 ,就 给 这 种 草 药 取 名 “白 头 翁 ”。
白头 翁 为 毛 茛 科 多年 生 草 本 植 物 ,生 于 山 野 、 荒 坡 ,黑 龙 江 、吉 林 、辽 宁 、河 北 、山 东 、江 苏 、安 徽 、 山 西 、陕西 等 地 皆 产 此 草 。其 根 及 茎 叶 、花 均 可 作 药 用 ,药 用成 分主 要 是皂 甙 、白头 翁 素 。
这 时 ,一 位 满 头 白发 的 老 翁 拄 着 拐 杖 路 过 这 里 ,发 现 了王 商 ,急 忙 把 他 扶 起 ,问 :“小 伙 子 ,你 为 何 躺 在地 上 呀 ”王 商 脸 色 苍 白 ,呻 吟 着 将 病 情 说 了 一 遍 ,然 后 摇 摇 头 说 :“老 人 家 ,我 十白不 行 了 ,求 您 给 我 家 人捎 个信 儿 吧 f”老 翁 安 慰 了王 商 一 番 ,用拐 杖 指 着 路 旁 那 些 长 着 白毛 果 实 的 野 革 说 :“这 草 的根 茎 能治 好 你 的病 。”说 完 ,老翁 便 匆 匆离 去 。
中 医 认 为 ,白头 翁 性 昧 苦 寒 ,是 一 味 清 热 凉 血 、 解 毒 要 药 。《本 草 汇 言 》中 说 :“凉 血 、消 瘀 、解 湿 毒 。”《药 性 论 》称 :“止 腹 痛 及 赤 毒 痢 ,治 齿 痛 。”现代 医 学 认 为 ,白 头 翁 可 治 热毒 血 痢 、温 疟 寒 热 、鼻 衄 、 血 痔 等 疾病 。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清热解毒中草药有什么?今天为大家介绍白头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 的根。

味苦,性寒,入大肠、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根含大量的三萜皂甙及毛茛甙(Ranunculin)。

毛茛甙在酶的水解下产生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原白头翁素在空气中很快聚合为白头翁素(银莲花素,Anemonin)。

此外,除去根的全草尚含翁灵(Okinalin)、翁因(Okinalein)等强心成分。

日本产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 Spreng. 中离析得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多量酸性物质,如常春藤配质(Hedera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乙酰齐墩果酸(Acetyloleanolic acid)。

尚分离鉴定了白头翁皂甙(Pulchineno- side)A、B、C以及胡萝卜甙(Daucosterol)等。

药理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白头翁对多种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白头翁的榨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煎剂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根据其菌种不同而作用亦有所差异,对志贺菌作用最强,对舒氏、福氏及宋内菌的抑菌作用则依次减弱。

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煎剂及其所含皂甙在体内和体外都有明显的抗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低浓度煎剂能减少阿米巴原虫的繁殖,而高浓度则可完全抑制其生长。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1、抗阿米巴原虫:白头翁煎剂及其皂甙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生长,但都需大剂量。

在体外试验中,煎剂在1:40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虫的生长;1:60时培养液中已出现有圆缩的囊前型,皂甙则在1:200能完全抑制原虫生长,1:500时即出现园缩的囊前型,1:1000时出现滋养体感染大白鼠的治疗作用。

煎剂及皂甙都能效的抑制鼠肠内阿米巴原虫的生长,低有效量均为1.0g生药/kg相当于盐酸依米丁的1/250-1/750,剂量降为0.3g/kg时作用即不明显。

市场上常误作白头翁的委陵菜,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在体外或动物的体内试验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必需很大剂量3倍于白头翁。

至于其他误作白头翁的翻白草蔷薇科、白鼓钉石竹科、漏芦及秋鼠曲草菊科,在体内、体外均无抗阿米巴作用。

2、抗阴道滴虫:白头翁在体外抗阴道滴虫的试验中,60%的浸膏或水液于5%浓度时5分钟即可杀灭天滴虫,流浸膏对阴道粘膜刺激很大,但以丙酮、乙醚相继提取所得部分刺激性小,对滴虫仍然有效另有报道白头翁粉杀滴虫的MIC为2mg/ml。

3、抗菌作用:白头翁新鲜茎叶榨取的汁液在体处平皿挖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在除去鞣质后即失去作用而打破碗花花--秋牡丹则仍有此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差,但亦有报告,煎剂对痢疾杆菌之作用依菌肿浓度不同而异,对志贺氏菌作用较强,对舒氏、弗氏及宋氏杆菌的作用依次减弱或不抑菌。

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各成分间在对痢疾杆菌的体外试验中,既无协同也无拮抗作用。

白头翁酒精浸液在试管中对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对体外结核杆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有轻度抑制作用。

有人研究过白头翁Anemonecernua在试管中对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的作用,结果显示对少数真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白头翁素,白头翁素对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的MIC在8×10-5-2×10-6之间、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还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白头翁,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
外能止血
白头翁(bái tóu wēng)
白头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根。

春秋采挖,除去叶及残留的花茎和须根,保留根头的白绒毛,晒干。

其味苦,性寒。

归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使用注意:虚寒泄痢忌服。

《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清热解毒
白头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的良药。

治热毒血痢:可单用白头翁,或用白头翁配黄连、黄柏、秦皮,如白头翁汤。

治外痔肿痛:可单用新鲜白头翁根,捣烂涂之。

《神农本草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


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凉血止痢
治阴痒:可用白头翁配秦皮,煎汤外洗。

治疟疾:可用白头翁配柴胡、黄芩、槟榔等。

《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瘰疠,……百节
骨痛。


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上治牙痛,下治腹痛;内能凉血,外能止血
中药:白头翁
您见过白头翁吗?
白头翁又叫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等,在你们当地又叫什么呢?。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学名:Oenanthe javanica),是一种常见的芳香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食品领域。

以下是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白头翁具有清除体内热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内火旺盛、口舌生疮、喉咙肿痛等症状。

2. 利尿消肿:白头翁具有利尿排毒的效果,能够促进肾脏排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对于浮肿、水肿、尿频、小便不利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3. 止泻止痢:白头翁对于腹泻、痢疾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减少肠道蠕动和水分的丢失,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

4. 改善消化:白头翁可以促进胃肠道运动,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有助于改善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5. 缓解疼痛:白头翁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疼痛等不适感。

6. 抗菌消炎: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减少炎症反应,对于口腔溃疡、皮肤炎症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7. 抗氧化:白头翁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有助于延缓衰老和提高
免疫力。

总的来说,白头翁在中医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头翁的使用应遵循适量原则,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适反应。

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以及存在慢性病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最新关于中药材白头翁的解析

最新关于中药材白头翁的解析

感谢观看!
1. 人工种植技术推广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手段,通过科学的种植 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02
2. 在人工种植技术的 推广过程中,需要注重 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种植 技术和管理方法。
03
3. 人工种植技术的推 广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 链的发展,促进农村经 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 增加。
3. 合理开发与利用前景
1. 随着科技的发展,白头翁的药用价值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 开发,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合理开发白头翁资源,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有望 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广白头翁种植技术,实现可持 续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新的途径。
3. 果实和种子展示
1. 白头翁的果实为蒴果,呈长椭圆形,颜色从绿色逐渐转为棕褐色,内含 大量种子。
01
2. 白头翁的种子较小,形状扁平,表面有细密的纵纹,颜色为灰褐色或 黑褐色。
02
3. 成熟的白头翁果实会自然裂开,将种子散播到周围环境中,以便于繁殖 生长。
03
二、白头翁的生长环境
1. 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
最新关于中药材白头翁的解析
目录 CONTENTS
01
一、白头翁的形态特征
02
二、白头翁的生长环境
03
三、白头翁的药用价值
04
四、白头翁的保护与利用
一、白头翁的形态特征
1. 植物形态描述
02
01
1. 白头翁是一种多年生 草本植物,其茎直立,高 度可达60-120厘米。
2. 白头翁的叶片形状为长 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颜色为绿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本品苦,寒。

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1药理作用
1.1抗阿米巴原虫作用:研究表明,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较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白头翁煎剂1:60。

皂苷1:500时能减少阿米巴原虫的繁殖,培养液中出现圆缩的囊前型。

煎剂1:40,皂苷1:200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皂苷1:1000时出现滋养体,据报道,大鼠灌胃给予白头翁煎剂1 g(生药)/kg或皂苷1 g/kg,连续6天,能显著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而剂量降到0.3 g/kg时作用即不明显。

1.2抗菌作用:白头翁鲜汁、煎剂及乙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杆菌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头翁鲜汁除去鞣质后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差,煎剂对痢疾杆菌的作用依菌种浓度不同而异;对志贺氏菌作用较强;对舒氏、弗氏及宋氏杆菌的作用依次减弱或不抑菌;白头翁醇提液对结核杆菌无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均有强烈活性,其在MIC 8×10~2×10之间,并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也有学者报告以白头翁为主的白头翁汤及各组成药对志贺氏、福氏、施氏、宋内氏等痢疾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各组成药之间未见有协同作用。

1.3抗真菌作用: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实验手段进行了丹参、苦参、蛇床子等10种中草药对我国主要分布的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

其中莳陈、黄连、胡黄连、白头翁水提物在5%的浓度即对部分浅部真菌产生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平均MIC为9.38%,提示可作为广谱抗浅部真菌中草药。

1.4杀灭阴道毛滴虫:有报道对5种中药进行了杀灭阴道毛滴虫体外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黄柏和青蒿灭虫效果最好,蛇床子和苦参亦有一定的作用。

为进一步开发中药防治阴道毛滴虫提供了研究基础资料。

1.5抗肿瘤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肉瘤、HepA肝癌、EAC腹水癌)、炭末廓清试验及口服最大耐量试验进行观察。

结果:白头翁醇提物30、20、10 mg/(kg·d)口服共9天,对S180肉瘤、HepA肝癌的抑瘤率分别为35.6%、30.1%、27.9%及40.2%、38.0%、31.8%;对EAC的生命延长率为12.5%、7.0%及1.2%。

各剂量组均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口服最大耐量试验超过105 g,kg。

结论:醇提物口服毒性小,却有较高抑癌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1.6杀精作用:体外杀精研究表明白头翁皂苷具有较强的杀精子作用,使精子瞬间失活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73 mg/nd。

杀精效果比TS-88强,而稍弱于NP-10。

1.7抗活性氧作用:本品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药物,利用CTMAB-鲁米诺发光体系。

研究了17种清热中药水提取物抗活性氧的作用。

结果表明其对H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并成量效关系。

从抗氧化值(AOV)比较,白头翁(AOV=-0.836)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C强。

2临床应用研究
2.1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自拟清热利湿汤(白头翁、马齿苋、黄连等)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有效率94%。

提示本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收敛止血功效。

采用肠炎康1号(苦参、地榆、白头翁、紫草、白芨、仙鹤草、黄连、干草等)气流弥散,保留灌肠,临床观察60例溃疡性结肠炎,并设40例西药直肠点滴对照(P<0.01),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96.67%。

应用药物被动扩散原理,采用气流弥散法,使药物能适时、适温、适量的弥散于全结肠,最大限度发挥了药物在结肠的吸收。

本法具有消除黏膜水肿,促进溃疡愈合,解除平滑肌痉挛.镇痛及调节体液免役的作用。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对溃疡性结肠炎用中医分型中药灌肠治疗,药物用白头翁、当归、赤勺、地榆、枳壳等,1次,天,10天为1疗程,共用2~3个疗程。

治愈率60%,有效率30%,无效率10%,
总有效率达90%。

2.2治疗慢性结肠炎:对45例慢性结肠炎采用中药白头翁汤加苦参、白芨和西药诺氟沙星注射液加地塞米松两组交替保留灌肠。

结果: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比口服给药或单一灌肠给药具有不伤脾胃之气,给药途径快捷,药物充分接触病灶,中西药交替使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之疗效短、疗效高等优点。

采用中药白芨、白头翁、黄柏、苦参、白矾等保留灌肠,配合西药西米替丁治疗慢性结肠炎250例,总有效率92%。

提示本法有泻火解毒、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2.3治疗慢性腹泻:采用清热解毒、健脾止泻法.自拟解毒健脾汤(白头翁、黄芪、马齿苋、党参、茯苓、白术、苡仁、扁豆、白芍、甘草)治疗慢性腹泻80例,总有效率96.25%。

2.4治疗前列腺病:采用清淋露(苦参、青果、白头翁、丹参、王不留行、白芷、乳香、仙灵脾等)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病518例,总有效率91.4%。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的作用。

2.5治疗急性胃肠炎:采用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穴及用葛根苓连汤加味治疗急性肠胃炎85例,治愈率65%。

提示针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行气止痛之作用。

2.6治疗癌症:采用内服中药(白头翁、马齿苋、山慈姑、黄柏等)和灌肠的方法治疗晚期直肠癌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

提示本法有抗癌作用。

2.7治疗伪膜性肠炎:用生脉散口服、白头翁汤保留灌肠加万古霉素口服治疗腹部大手术后及化疗后28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用万古霉素口服治疗2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作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止泻、退热、失水纠正时间及疗程,停药后复发例数。

结果:治疗组用药后5项指标较对照组缩短,无1例死亡,停药后仅1例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伪膜性肠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2.8 治疗儿童急性菌痢:急性菌痢患儿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给予白头翁苓连口服液,1岁以上患儿10 ml/次.1岁以下患儿减班半,3次/天:对照组82例口服呋喃唑酮(痢特灵),8~10 mg/(kg·d)。

疗程均为1~2周。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虽略高于对照组(93.9%),但其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白头翁苓连口服液用于儿童菌痢有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