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指南社会发展领域

合集下载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20年陕西蓝皮书》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20年陕西蓝皮书》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20年陕西蓝皮书》作者:来源:《新西部》2020年第06期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20年陜西蓝皮书》日前发布。

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介绍,《2020年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年度智库研究报告,主要反映专家团队对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

本次发布的《202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5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0)》《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0)》《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20)》和《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20)》,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0)》对2019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对2020年经济形势进行预测。

2019年,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稳中有变的态势。

陕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增长最快。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向好,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对外贸易稳中有进,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但经济部分指标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加大,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的形势下,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预计2020年陕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报告》建议,2020年陕西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充分落实“五个扎实”,强化“六稳”举措,以“三个经济”为抓手,紧紧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等重点内容,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加快构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0)》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的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部署,以系统性、前瞻性、整体性、持续性的眼光提出应对策略和实践举措。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附件1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性技术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1.定向择优任务专题101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开展硅基和碳化硅基的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氮化镓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研究;实现氮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针对光电子和微电子应用,分别实现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和低电阻率的氮化镓材料制备,并完成相关器件的性能验证,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考核指标:(1)实现6英寸、8英寸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基外延材料生产,位错密度达到107cm-2量级,翘曲度<30 um,AlGaN/GaN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浓度>9E12cm-2,迁移率>2200cm2/V·s。

(2)实现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衬底TTV<20 um,表面RMS<0.3nm,厚度>600 um,位错密度达到105cm-2量级,电阻率在0.01~109Ω.cm可调控。

1012 T1100及以上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研究内容:开展T1100及以上级别的新一代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突破T1100高品质原丝纺制技术、均质化预氧化碳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大通道外热式预氧化炉、宽幅高温碳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

考核指标:拉伸强度≥7000MPa,拉伸模量≥324GPa,批次内离散系数≤3%,批次间离散系数≤5%,断裂伸长率≥1.9%,含碳量≥95%,纤维直径≥5um,纤维规格≥12K。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商务厅•【公布日期】2021.11.08•【字号】陕发改外资〔2021〕1745号•【施行日期】2021.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韩城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商务厅2021年11月8日附件陕西省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为切实提高全省招商引资精准性有效性,依据国家产业目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目录。

一、总体要求(一)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招商引资全过程,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等产业政策,结合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线一单”、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试行)等要求,重点鼓励和支持对全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先导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具有引领作用的关键产业和领域。

(三)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招商。

按照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要求,根据各市(区)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特点,实行分区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五类地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引导产业协同布局、错位发展、精准招商。

西北大学2019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西北大学2019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邓建军 田静 段忆翔 张瑞 周明全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秦岭水源涵养演变机制及其调控技术与示范
宋进喜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考古现场文物加固、防水、提取材料的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
王丽琴
立项金额(万元) 80 80 60 50 30 30 30 30 10 10 70 60 60 60 60 60 60
曲安京
秦腔艺术展演技术集成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耿国华
面向中小学的试卷智能评判和习题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冯筠
陕北特色沙生经济植物有效成份提取关键技术研究
申烨华
基于低成本商用设备无线信号的目标感知、识别和成像研究
基于离散元—光滑粒子流方法耦合模型的黄土微观结构以及湿陷机 理与振陷过程的三维数值分析
用于重大疾病诊断的新型荧光染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
序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项目类别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社会发展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工业领域 特色产业创新链(群)-农业领域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立项金额(万元)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序号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05.14•【字号】•【施行日期】2019.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及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按照全面统筹科技资源,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试验推广及国际合作等公共科技活动。

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包括: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创新链、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

第四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的原则。

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二)坚持统筹规划、择优扶持的原则。

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发挥政产学研用各方作用,协同联动。

坚持政府统一布局与自由申报相结合,坚持规范透明,竞争择优。

(三)坚持科学管理、目标导向的原则。

围绕重点研发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遵循规律、科学施策、精准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和成果应用。

第五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纳入“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全流程管理,实现申报、评审、立项、验收等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省科技厅全面负责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责是:(一)研究制定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制度;(二)研究提出重点研发需求、总体任务布局及设置建议;(三)组织编制并发布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四)负责或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受理、项目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工作;(五)编制并下达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年度科技计划,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任务)书,拨付项目经费;(六)依据项目批复要求和合同(任务)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七)建立科研信用评价和管理制度,在项目申报、评审、执行、验收、绩效评价过程中,对项目申报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评审咨询专家等的科研信用进行全程监管和记录;(八)负责项目成果的登记管理工作。

秦创原大事记

秦创原大事记

秦创原大事记作者: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06期2020.11.18省委书记刘国中在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指出,要放大西部科技创新港在全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着手谋划聚焦西部科技创新港推进全省“两链”融合工作。

2020.11.27中共陕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最大限度挖掘创新潜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2020.11-2021.3省委书记刘国中、省长赵一德多次调研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并且成立工作专班。

省委副书记胡衡华、副省长程福波多次召开专班会议,研究西部科技创新“两链”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

2021.2.10省政府印发《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为全省最大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策洼地和创新高地。

2021.3.16省委书记刘国中赴西咸新区调研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2021.3.30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在西咸新区召开,省委书记刘国中强调,要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加速把陕西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蹚路子、开新局。

会后举行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授牌和签约活动。

2021.4.18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2021.4.27省长赵一德赴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观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2021.4.28省委、省政府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2020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2020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陕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苹果集中连片种植区,苹果产业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业优势产业,在农民致富、农村稳定、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现代农业领域科技重大专项。

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本专项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3+X”特色农业工程中提出的苹果产业抓好“种苗、布局、有机肥”三个关键问题,完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机械智能、加工贮藏等苹果产业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战略产品研发及重点科技工程建设任务,建立国际知名的苹果产业研发团队,建设国际领先的现代苹果科技示范基地,使陕西成为苹果现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助力陕西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效益倍增,为陕西苹果实现千亿元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一)本重大专项围绕苹果共设置了品种和砧木选育、优质高产技术研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机械装备研制、采后减耗增值、示范基地建设等6个研究方向。

(二)本批拟启动6个项目,共12个课题。

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

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

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2期No.1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装备制造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处于中流砥柱的重要地位,1978—2018年,经过40年的发展,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以来的近十年,陕西制造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调结构、促转型成为陕西制造业发展的主线,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相关调查显示,在工业调结构的转型过程中,陕西全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从陕西PMI 指数看,近两年陕西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缓解了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下行压力的局面,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等能耗低、产业链长的行业带动经济增长作用凸显。

一、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根据最新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共计八个类别。

(一)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与创利水平持续提升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除能源化工工业外,拉动陕西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支柱产业。

2019年,陕西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规上工业3.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724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4.7%;资产总计72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和20.2%;实现工业总产值66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7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23.74%;实现利润总额319.5亿元,较2018年的235.5亿元增加84亿元。

(二)装备制造重点行业引领作用突出机床行业竞争实力较强,高精度磨床、数控车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制造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机床工具产业化基地。

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起步较早、总体布局完整,在全国处于龙头领先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指南社会发展领域目录1.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创新链(群) (3)1.1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3)1.2脑血管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3)1.3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研究 (3)1.4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关键技术研究 (4)1.5靶向治疗肿瘤的耐药机制研究 (4)1.6慢阻肺等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4)1.7糖尿病等重要代谢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5)1.8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治新技术研究 (5)1.9孤独症等儿童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研究 (5)1.10慢性肾脏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6)2.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新技术研究创新链(群) (6)2.1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6)2.2妇产科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6)2.3儿科常见疾病诊治关键技术研究 (7)2.4口腔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7)2.5骨科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7)2.6眼耳鼻喉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7)2.7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研究 (8)2.8皮肤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8)2.9地方病防治新技术研究 (8)2.10精神心理疾病防治新技术研究 (9)3.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研发创新链(群) (9)3.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9)3.2免疫细胞治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9)3.3肿瘤类器官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10)3.4人体器官及细胞组织损伤保护与治疗技术研究 (10)3.5蛋白质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10)3.6化学药物研究 (11)3.7生物药品研究 (11)3.8上市药品再评价研究 (11)3.9仿制药品研究 (11)3.10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 (11)4.智慧医疗及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创新链(群) (12)4.1医学影像诊断及分析新技术研究 (12)4.2智慧医疗在慢病管理中的技术研发与示范 (12)4.3基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研究与开发 (12)4.4基于3D打印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研发 (13)4.5激光医疗器械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13)4.6生物医用材料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13)4.7体外循环治疗相关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13)4.8体外诊断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13)4.9新型创面治疗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14)4.10基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研发 (14)5.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创新链(群) (14)5.1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4)5.2中药材质量控制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15)5.3陕西“七药”区划及应用研究 (15)5.4中药、天然药物研究 (15)5.5中药研发技术和产品开发 (16)5.6秦药品牌工程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16)5.7中医经典名方开发研究 (16)5.8重大疾病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构建 (17)5.9中医慢病防治方案循证优化与评价研究 (17)5.10中药美容抗衰活性成分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17)6.绿色技术及公共安全关键技术创新链(群) (18)6.1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利用研究与示范 (18)6.2生态环境脆弱区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8)6.3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18)6.4饮用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9)6.5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19)6.6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19)6.7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6.8村镇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6.9绿色建筑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工程示范 (20)6.10公共区域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创新链(群)1.1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围绕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开展临床研究,筛选更为特异的高危人群疾病预测指标体系,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优化的应用策略研究;开展适宜不同人群及不同患病阶段的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流程和新技术体系研究。

预期目标:建立不少于2种的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预测评估指标体系,制定针对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的优化方案等,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体化、适宜推广的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流程和新技术。

1.2脑血管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围绕脑血管病开展临床防治技术研究,开展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和策略研究;开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模态影像评估研究,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和准确的信息;开展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诊疗技术研究;筛选和评价有助于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整体康复适宜技术。

预期目标:提出不少于2项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脑血管病发病的新措施或新策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体化、适宜推广的脑血管病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筛选出2-3项针对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适宜技术并获得评价结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肺癌、胃癌、肝癌等我省高发肿瘤,以生物学现象为基础,基于大样本临床队列,利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开展分子分型、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研究,建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或预后评估新技术及治疗新方法,提升疾病早诊率,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形成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新策略、新方法。

预期目标:筛选出1-2个肿瘤新标志物、新干预靶点,或提出1套分子分型新策略,并进行大样本临床队列验证及产品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

1.4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开展基于影像学、内镜和分子标志物等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技术研究,开展技术创新、转化研究及临床研究,研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诊疗新技术或新方法,提高疾病早诊率,降低并发症、病死率,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预期目标:开发至少1-2项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完成1-2项临床研究,形成1-2项专利或产品,并将诊治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示范。

1.5靶向治疗肿瘤的耐药机制研究研究内容:在肿瘤患者中观察抗血管生成等靶向药物的耐药现象及其特征,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等靶向药物耐药分子标志物,阐明肿瘤耐药机制,筛选关键调控靶点,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预期目标:提出至少1种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等靶向药物耐药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并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案;阐明介导肿瘤抗药性的核心机制;筛选至少1个有助于逆转肿瘤抗药性的干预靶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诊治新技术、新方法。

1.6慢阻肺等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探索肺功能在慢阻肺等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开展慢阻肺早期干预的有效药物筛选;开展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监测技术、干预方法和防控策略研究;开展慢阻肺全程康复干预策略研究。

预期目标:筛选1-2个慢阻肺有效治疗的药物,制定1-2个早期干预治疗方案;提出2种有应用价值的慢阻肺早期诊断指标和技术;建立1套慢阻肺全程康复的策略、临床路径和技术方案。

1.7糖尿病等重要代谢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监测等问题,重点研究新型诊治与干预技术和方法;开展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高风险因素的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研究,评价干预疗效,筛选出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研究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干预新靶点和免疫预防的新途径。

预期目标:建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重要代谢性疾病高风险因素的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与管理策略;提出糖尿病等重要代谢性疾病预防、治疗新方法、有效干预措施;提高糖尿病等重要代谢性疾病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形成规范、指南或专利。

1.8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治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利用已建成的样本库、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库,研发和验证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新技术;通过筛选和组合可用于早期诊断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警的综合诊断指标体系;开展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以发现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候选药物和方法。

预期目标:筛选出2-3种有助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并初步验证1-2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或手段;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

1.9孤独症等儿童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孤独症等儿童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等开展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揭示孤独症等儿童精神疾病核心症状的关键神经机制;筛选可用于早期预警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和候选药物;建立融合行为疗法、物理疗法及药物干预的早期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

预期目标: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揭示关键的发病机制,筛选出2-3种有助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形成至少1项专利或产品;研发至少2项能应用于疾病预警或临床干预的新技术、新方法。

1.10慢性肾脏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原发及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开展早期、智能、快速诊断及精准治疗新技术研究;基于多器官交互作用加速肾脏衰老及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机制,开展改善肾脏衰老及延缓慢性肾脏病的新疗法、新药物研究。

预期目标:筛选出2种有助于预警、早期快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形成至少1项专利或产品,并进行临床评价;至少1项能应用于临床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

2.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新技术研究创新链(群)2.1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重要疾病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诊疗新技术及方法;开展转化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预期目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筛选出有助于诊断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形成1-2项专利或产品,并进行临床评价;至少1项能应用于临床的新方案或新方法,并完成临床评价。

将诊治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示范。

2.2妇产科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等,开展快速准确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建立特定疾病数据库。

预期目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对妇产科患者开展疾病筛查、风险预测与干预策略研究,筛选出新的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检测方法,形成1-2项专利或产品。

优化干预措施并形成诊治新技术、新方法。

建立特定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资源数据库和评价体系。

2.3儿科常见疾病诊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感染、免疫与结缔组织疾病、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儿童常见疾病及颅脑、胸腹部创伤等严重并发症,开展快速准确智能诊断新方法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和精准、疗效明显的治疗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