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2
病梅馆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病梅馆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病梅馆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病梅馆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ó)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zhuó)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gòulì),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选自《龚自珍全集》)病梅馆记文言文注释1.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山名。
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地名。
5.或:有人6.欹(qī):倾斜7.固:本来8.明:公开9.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10.号:疾呼喊叫11.绳:名作动,约束12.斫(zhuó):砍削13.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14.鬻(yù):卖15.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
夭(yāo):使……摧折(使……弯曲)16.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17.稚枝:嫩枝18.重价:大价钱。
病梅馆记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要求]重点弄清以下内容。
(1)结合句子理解“以”、“则”、“之”、“其”四个虚词。
(2)结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顺”四个活用的实词。
(3)结合课文释译以下九个句子:①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③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⑤斫其正,养其旁条⑥既泣之三日⑦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⑧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设问5】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书)[按]此问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按]读此两句意在体会抒情句的特点,并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到作者的《己亥杂诗》,并在课堂上吟诵该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最后教师强调:课文和诗表达了相近的主题,这就是作者对清朝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设问6】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表层意言外意(比喻义)梅人才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复、全、辟、贮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小结: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病梅馆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作者: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
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q[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
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ó)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 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 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zhuó)其 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非……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非……也)
江浙之梅皆病(……皆……)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皆……)⑵被动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来:用来
⑵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取独
(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 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的
而江浙之梅皆病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取独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课件(2)

日出时
日出后
日出前
日出时
第四段略写泰山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 ),写 了(岱祠 ) (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和( 道中石刻 ),其目的 是表现泰山的( 古老 )风貌。
十八盘
泰山溪水
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半山居雾若带然
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 第三段重点写( 观日出的时间是: ( 戊申晦 五鼓 );地点是: ( 日观亭 )。作者按待日出、(日将出)和(日正出 )、 (日已出 ) 的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
日正出
日已出
泰山日出图
半山居雾
词类 活用
汶 水 西 流 济 水 东 流 (名 词 作 状 语 ) . (名 词 作 动 词 ) 明烛天南
崖限当道者
(名词作状语)
练 习
答案:B
对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山之南) B、南麓(山坡) C、复循西谷(沿着行走) 半山居雾(停留) 泰山之阴(山之北) 石罅(缝隙)
4、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答:这句话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 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 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作特点之二: 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 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请找出下面的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 项( C )
A 汶(wén)水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 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 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 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 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 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 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 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 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 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2篇

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2篇Chinese teaching plan for senior one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2、篇章2: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章1:高一语文教案:病梅馆记教学目标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二、作家作品略三、解题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
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欹(qī)蟠(pán)诏(zhào)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三册:24 病梅馆记2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讨论,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端一盆梅花盆景置于讲桌上)同学们,也许你们会认为这一盆景很美,但我想问一问,你们知道它生长了多少年吗?答案是十二年。
十二年呀!作为一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梅树,十二年的光阴却长成了这个样子,你们是否还觉得它美呢?难怪作者面对病梅是如此愤慨了。
二、具体研习,突破难点提问:己亥杂诗两首诗(五、一百二十五)所体现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不一致。
一为显示不甘退伏,憧憬未来的献身精神;一为表达变革现实的愿望。
提问:哪一首可为课文作注释?为什么?明确:第二首。
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作者“疗梅”,使天下“病梅”“复之全之”的呼唤。
那么作者这一追求个性解放,强烈要求改革现状的愿望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呢?让我们再一次细品文章,从中找出解答。
提问:文章篇名为《病梅馆记》,文中写的又是“病梅”,为何说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明确:文章是以梅喻人,借梅议政,寓意深刻。
提问:那么,梅喻的是何人?文中还有哪些寓意?明确:梅,即人才。
病梅,喻受摧残的人才。
文人画士,喻封建统治阶级。
鬻梅者,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提问: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梅的产地、数量和长势?作者引用“或曰”几句有何作用?为何要说“固也”?明确:一个皆字,即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垫一笔。
“丛丛梅林皆生发”“江山代有才人出”。
“或曰”几句影射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材。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里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
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提问:为什么要用“曲”和“直”,“疏”和“密”,“欹”与“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三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
第三册病梅馆记(篇二)

第三册病梅馆记目的要求:1。
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
理解本文“以”字的用法;3。
认识作者在当时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重点: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难点: 第一自然段课时安排: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字词正音:欹qī(倾斜) 诏zhào(告诉) 斫zhuó(用刀斧砍) 遏è(阻碍)诟gòu(辱骂) 贮zhù(贮藏)二、解题:初中时我们曾读过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龚自珍在闩一年[增]��的控诉残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
《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是一篇政治性的讽刺杂文或政治小品。
龚自珍(1791─1841),号定庵,字瑟人,浙江仁和人,是我国晚清时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是提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
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小学(隋唐以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经学、史学、散文、诗词等,都很有研究和成绩。
他写的散文有300多篇,诗词近八百首,著作《龚自珍全集》。
他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外国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
他在政治上主张打破现状,变法图强,他对外来的侵略,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妥协投降。
他在学术上主张面对现实,冲破儒家思想束缚,提倡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
龚自珍自己也是被扼杀的人才之一。
他1839年被迫辞官(曾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南归,悲愤交集,写下本文。
迫于当时的黑暗统治的严酷,难于明言,只好以物喻人,借梅喻政,用含蓄隐晦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病梅馆记(龚自珍)(2)原文

病梅馆记(龚自珍)(2)原文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梅之欹之疏之曲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3常用虚词:⑴以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把、拿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可以:能够(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把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来:用来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把以求重价来、用来以五年为期用、拿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来、用来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来:用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来:用来⑵之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的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的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的梅之欹之疏之曲取独(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三行编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的而江浙之梅皆病的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取独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它:代指病梅纵之顺之它:代指病梅必复之全之它:代指病梅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它:代指病梅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的4、特殊句式⑴判断句: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非也)予本非文人画士(非也)江浙之梅皆病(皆)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皆)⑵被动句:甘受诟厉(受:被)⑶省略句:予购三百盆,(盆后省病梅)纵之顺之(前面省主语予)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前面省主语予)(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⑷介词结构后置:悉埋于地(悉于地埋,全在地里种植)5、固定结构梅以曲为美(以为:把当作)6、词类活用⑴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文 比 较
• 虽然郑板桥谈的是养鸟,但与龚自 珍的疗梅,核心意趣如出一辙。只 是郑文直书胸臆 ,就事论事,温厚 本色;而龚文则意在言外,别有所 指,孤愤激切。两文的社会影响自 有高下之别,但却共同寓意地触及 了一个时代的新颖主题——对禁锢 人性的专制重压的不满,和对个性 解放、人格自由的渴望,在郑板桥 这只是无意识的流露,在龚自珍却 是相当充分的自觉。
自 读 导 言
• 本文写于1839年。写的是梅的病残,感慨的 是封建专制的戕残人性,作者以梅喻人,托 梅政,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 思想感情。龚自珍痛惜的不是具体的梅,而 是天性的残损,生气的遏抑,他的发愿疗梅 正是要改变封建专制千万的人格畸变,这是 一件任重 道远的事。他终其一生也不可能 完成,整个中国近代史也远未完成,(鲁迅 的批判国民性,其目的不也是在就在“揭出 病痛,以引起疗救的希望”吗?)就是直到 今天这个问题也不能说已得到完全彻底的解 决。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社会时代背景
• 中国社会到了晚清,逐渐显露出许多难 以根治的沉疴固疾,内忧外患的隐机待 发且不说,就是平常的社会风气、人格 精神,也都染上了一种病态,社会整个 地显得没有生气。社会中的人,尤其是 那一班士人,大都闭目塞听,甘为书蠹, 从社会情态 到生活趣味都表现出一情, 而且提示出了它的根源。
自读要求
• 1、整体感知文章 • 2、理清本文的思路
重点字句研读
体会 “斫”“删”“夭”“锄”“遏” “皆 病”“祸”“烈”“纵”“顺”“ 毁”“解”“复” “全”“贮”等 词的表现力
解析
“斫”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正直 人才的粗暴摧残;“删”暗喻大批 人才遭到压抑;“夭”象征着新生 力量被扼杀;“锄”直喻大量正直 忠贞之士遭受迫害;“遏”字写出 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皆病” 指出受害面之广,“祸”和“烈” 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
怎样解救人才呢?“纵之顺之”,让 梅按照它的天性自由地生长;“毁其 盆悉埋于地”,粉碎对梅的禁锢; “解其棕缚”,使梅不受任何束缚, 得到彻底解放;“复之全之”,恢复 梅的蓬勃生机,保全梅的自然形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让梅有一个 恢复、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他的 行动,正是通过 “纵”“顺”“毁”“解”“复”“
领 会 全 文 主 旨
• 作者托梅议政,揭露 批判了清朝统治者压 抑人们思想,摧残人 才的罪恶。
比较阅读:
郑板桥在给他堂弟的家书中谈及他“平生最 不喜笼中养鸟”,信后又附一纸专言此事: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 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 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 醒尚展转在被只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 之奏;及披衣而起,洗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羽 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 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 其钜细仁忍何如也!”